当前位置 首页 定鼎大明 第四百六十二章 劝进

《定鼎大明》第四百六十二章 劝进

作者:桑树条 字数:3113 书籍:定鼎大明

  正在朱由栋出神的时候,留守在南京的姚启圣等人,陪伴在朱由栋身边正窃窃私语。但这时候,朱由栋也没有在意,只顾着和周围的百姓频频点头示意。

  朱由栋从凤阳返回,过长江后,走的是江东门进入南京。朱由栋为了让军队尽快返回军营,于是跟着军队走的是清凉门进入主城。这样一来,军队就能尽快冲鼓楼返回金川门附近的军营。

  朱由栋自己则经过清凉寺,然后去往应天府,毕竟自己出征也有两个多月。七月的时候出发,现在已经是十月了。一些政务,相信宋可发等人也要向自己禀报。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南京虽然几经战事,但依然改不了其本身纸醉金迷的态势。尤其是秦淮河一带,依然笙歌燕舞,醉生梦死。虽然朱由栋也反对这样的事情,但由于来南京事件太短,也没有来得及去处理。

  所以朱由栋有意避开秦淮河,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军队从这样的胭脂之地经过,势必会对军队有不好的影响。可是朱由栋还是低估了南京城里百姓的反应,就算是没有这些风尘之人,光是城里的普通百姓和聚集起来的文人墨客,依然把接到围的水泄不通。

  自从过了清凉寺以后,军队已经分开去了军营。现在护卫在朱由栋身边的只有两千多亲兵,一路走来,如同蜗牛一般。朱由栋能对满清,投降满清的汉奸,以及残害同族的清军下手。可看到这黑压压一片来欢迎自己的百姓,可狠不下心来驱逐。

  朱由栋只好由着队伍,一点一点的往前移动。只要半个时辰的路,硬是走了两个时辰,知道中午的时候,朱由栋才来到了应天府。看着疲惫不堪的亲兵队伍,朱由栋不由的感叹,这样的情况,比起战场厮杀还要劳累。

  正在朱由栋感叹的时候,应天府知府宋可发也是满头大汗的跑来,道:“殿下恕罪,是在是百姓太多。臣手里的捕快和衙役,都已经全部派来出去,依然让大军耽误进城了。”

  朱由栋道:“没事,这都是百姓爱戴,咱大明不是蛮夷。百姓来欢迎孤回城,总不能也净街驱赶百姓。再说了,让百姓们看看我大明军队的威武雄姿,也不会再担心满清兵锋。这对我大明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你也不用自责。”

  宋可发忙道:“殿下言之有理,大明现在又复明军这样的虎狼之师,满清能自保就已经该烧高香了。岂能不自量力的再打大明的注意?百家见了王师的英姿,定对大明光复信心满满啊。”

  宋可发说完,刚要请朱由栋进入应天府内,向朱由栋汇报这段时间的政务。就见人群中走出一些老人,远远的就跪在了地上,然后齐声道:“殿下,如今天子殉国,天下共悲。但国不能一日无主,天下不能一日无君。请殿下以天下为重,早日进皇帝位。登大宝御天下,以安天下民心,正天下正统。”

  说完就齐齐的向朱由栋磕头不起,顿时整个应天府前鸦雀无声。经过这次大战,朱由栋在心里也有了称帝的想法。而且现在复明军将士,跟着自己打了这么久的仗,也该给他们一个交代了。

  虽然复明军将领都没有出声,但之前在于清军决战的时候,朱由栋话里话外的也说过要给众将封赏。按说这些将领,谁都有被封赏的资格,也都需要这样的封赏。

  尤其是跟着朱由栋起事的这些复明军将领,其他不管是以前明军的将领,还是大顺系或者是大西政权的将领,或多或少都有过爵位。虽然朱由栋说过不会认同这些封赏,但无论是人前人后,复明军出生的这些将领,都感到挨人一等。

  所以对于这些将领来说,对接下来的封赏就看的异常焦急。尤其是在得到朱由栋暗示之后,朱由栋都赶到了他们热切的渴望。给他们封爵,以现在朱由栋监国的身份,也能可以。但朱由栋并不像因此而打破了大明爵位封赏的难度,虽然自从崇祯朝开始,大明爵位就越来越容易得到了。

  可这样的爵位的含金量,也越来越少。以至于到了南明的时候,大明已经成了侯爷遍地,国公成堆。这样的爵位,无疑是自己降低自己的认知度,也同样损害了朝廷的威严,让这些将领不将朝廷当成一回事。

  让大明的爵位一文不值,甚至有人得到大明爵位,只是为带着这个身份去投降满清。如果现在朱由栋以监国身份封赏,等到朱由栋真的登基的时候。为了表示自己顺天应命,普天同庆,是不是还要在为这些人进爵一次。

  虽然这样一来,能封赏更多的将领,对复明军的将领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朱由栋来说,这样的事情,还是少一些的好。只有封赏出去的爵位少,才能显的爵位珍贵,也能竖立朝廷的威信。

  所以朱由栋就想自己先登基,然后一次对将领封赏。这次封赏过后,将领在想要爵位,就只能靠军功来获得。这样对保持军队斗志,维持军队战斗力也有好处。不至于让将领感到满足,让军队迅速的腐化,失去战斗力。

  毕竟没有目标的军队,很快就会是去战斗了动力,这可不是朱由栋想要的。所以面对前来劝进的百姓,朱由栋心里没有丝毫的惊奇。但对于留守的人,居然能组织百姓前来劝进,看来这些人也有些等不及了。

  想到这里,朱由栋不由的看向了身边的宋可发。显然宋可发也有这样的想法,但这事并不是他去安排的。见朱由栋看过来,顿时显的有些紧张。随后见朱由栋并没有责怪的意思,也跟着忙跪在地上,道:“殿下,这都是百姓民心所向,说明殿下深受百姓拥戴。而且殿下带领大军,打败了满清大军压进,让江南百姓得以安生,救了江南数百万黎民百姓免于战火,挽大明江山之倒悬。其功足以比肩太祖驱除蒙元,恩泽惠及天下万民。还请殿下早已登基御极,安天下民心,固大明江山。如此天下百姓之福,大明江山之福。大明的列祖列宗,也能安享香火,真是殿下当做之事。”

  见宋可发这个不要脸的,居然跟在百姓后面,急不可耐的就开始劝进。安排这一切的姚启圣顿时急了,这劝进的首功,可让宋可发给抢去了。宋可发说完,着急的可不止是姚启圣,跟在姚启圣后面的还有不少以大明遗民自居的文人。在他们眼里,他们才是大明不变的忠臣,那里能让宋可发这个变节之人抢先。

  于是姚启圣急忙几步出来,向朱由栋行礼道:“殿下于江山板荡之际,摔大明将士,救天下百姓于水火,挽祖宗基业于崩裂。救社稷于危难,匡天下于檀惺。殿下之功,环盖宇内。可现在天下依然有无数百姓身陷夷狄,江山也有半数沦陷,请殿下登基改元。天下百姓定会欢欣鼓舞,然后一举光复大明江山。”

  宋可发和姚启圣都已经开口,跟在后面那些以大明遗民自居的人,也顾不得在咬文嚼字的之乎者也了。再耗下去,等劝进的人越来越多,到时候可什么都捞不着了。于是都齐声道:“请殿下登基御极,安天下民心,驱除满清鞑虏,救万民于水火。”

  之前那些人劝进,声音还小,稍微远一点的百姓,还沉浸在刚才朱由栋进城的事情中。根本就没有发现,发生在应天府府衙前面的事情。可这些遗民可不少,几乎有上百人。等到这些人一出口,顿时声音传的远远的。

  要说百姓对于热闹可永远是看不够,朱由栋刚打败了清军,让南京城里百姓一睹复明军的风采。让习惯了大明败退的百姓,兴奋的不得了。现在居然听说朱由栋要登基了,南京自从两百多年前,永乐皇帝朱棣登基后,可在没有这样的盛事了。

  猛的听见朱由栋要登基,顿时无数百姓都兴奋的喊叫起来,不一会儿就统一变成了“皇上万岁。”朱由栋也明白,就算自己再想登基,也不能人家一说,你立即就答应了。

  这样的事情,可是要做给天下人看的。不管是找什么样的理由,都先要推辞几次,表示自己的高风亮节。可不能让人说自己不顾礼仪,猴急的想要登基。自己可是打着光复大明,挽救天下百姓的旗号。可不是为了自己的权势,更不是盯着皇帝宝座的。

  就算的天下人都知道,这样的事情,也不能做出来。朱由栋见现场的形势,有些失控,顿时对宋可发和姚启圣道:“孤何德何能,能担如此大任?当初不过是皇上为形势所逼,驾幸缅甸。眼见国内抗清无法指挥,抗清力量有四分五裂之险。孤才勉强为之,也是为了稳定形势。如今形势好转,我们该想着怎么接回皇上才好。你们这是要陷孤于不忠不义,让孤以后如何带领复明军,驱除满清。”

  朱由栋这话说到后面,连自己都有些恶心了。再重庆监国之前,就已经知道永历已经被杀了,现在居然装着一副不知道的样子。对于永历的生死,在复明军中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朱由栋一直没有让官方公布,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

  见朱由栋说什么要接回永历,当然是没有人相信的。要是永历真的活着,相信朱由栋也不会真的就去接永历回来。上一次被俘虏的皇帝,结果被接回来后,不是还复辟成功了吗?

  当然宋可发和姚启圣也知道,第一次劝进,朱由栋是不可能答应的。所以对于朱由栋的话,不管是真是假,都是一个台阶。也就顺势打住,只要自己抢先劝进了,这劝进的首功,可就跑不了了。

  朱由栋见两人也没有多说,于是忙拉着两人赶紧躲进应天府里。至于后面的那些大明遗民,朱由栋可没有时间去搭理他们。他们要是知趣,就该明白这样的事情,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何况现在朱由栋刚回南京,肯定有很多军政事务要出来,也就不会来打扰朱由栋。至于百姓,不过是看一个热闹,你朱由栋到底要不要登基,他们可以点都不着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