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互为守望 第十三章 休闲工作两不误

《互为守望》第十三章 休闲工作两不误

作者:止风为 字数:3680 书籍:互为守望

  立政殿。

  熏笼中燃烧的炭火时不时发出些微响动——是新加进去的炭火烧到极致的瞬间,骤然裂开的声音。

  越发显得殿中极安静。

  然殿中并非无人。

  皇帝于御案后安坐,正提笔将奏疏一份份阅过去,而长孙太尉则沉默坐在下首。

  半晌后,长孙无忌开口道:“皇后已然留居汤泉宫月余,陛下还是该接皇后回宫。”

  皇帝手中朱笔停顿,虽带着笑容,却很疏远;“朕近来听了些风言风语,魏国夫人处处求神拜佛,求皇后平安——朕倒不知,皇后住在皇家汤泉宫静养,怎么就不得平安了?难不成,朕还会害了皇后不成?”

  “太尉不会也做此糊涂想法吧。”

  长孙无忌蹙眉道:“臣不至于如此想陛下。”

  皇帝颔首:“那就好。”

  见皇帝再次低下头,似乎无意多说,长孙无忌再次开口:“陛下。”

  “太尉何事?”

  “方才陛下说起外头风言风语,臣倒是也听了一些——陛下是否有废后之意?”

  皇帝平静抬头,似问询一道寻常诏令一般,问道:“朕若有,太尉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叹道:“陛下,皇后是先帝为陛下所择。废后必使社稷不安。”

  “不。”皇帝道:“父皇为我选的是晋王妃。”

  长孙无忌一顿。

  “朕做太子有六年之久,可终父皇一朝,柳奭最高的官职不过是兵部侍郎。直到朕登基,柳奭迁中书侍郎,次年,同中书门下三品,再为中书令。”

  皇帝专注望着太尉:“此事……舅舅是如何想的呢?”

  长孙无忌心下一松:已经许久,未闻皇帝以舅父唤之了。

  他原就想着与皇帝切谈一番,此时便直言道:“陛下,臣并非任之以亲:以柳奭之能,在中书令任上并无疏漏,也是担得起的。且太子生母出身寒微,太子也不能无母家护持,臣是为东宫安稳计。”

  “柳奭将来护持太子……正如臣当年护着陛下一样。”

  似是为这句话触动,皇帝的语气变了:“是,就像舅舅当年一样。”

  大约是被触动心肠,皇帝也直白起来:“那今日朕也明明白白问问舅舅。”

  “皇后,堪为后否?”

  长孙无忌来之前,也早就此事拟好了回答,此时道:“令陛下起废后心思的,大约是皇后一无胤息嫡子;二则轻重不分,不行亲蚕礼之事吧。”

  “亲蚕礼之事,不必陛下再提起,臣亦极恼火。”

  长孙无忌当时得知皇后以病拒行亲蚕礼后,当真是火冒三丈,直接就去问责柳奭去了——正好都在中书省,走两步就到了。

  柳奭也被太尉训的抬不起头来,简直要被妹妹的帮倒忙愁死。

  有段时间,长孙无忌都懒得管皇后与柳家事了。

  直到后宫武氏独宠,且生下皇子后,皇帝居然为其取名‘李弘’,似乎有偏爱幼子以立储的心思,长孙无忌才率群臣上书,请立皇长子为太子。

  这件事上,他自觉问心无愧。

  无嫡立长,何错之有。

  不过此番长孙无忌做好了与皇帝切谈的准备,也是有所让步的。

  不准备跟皇帝继续僵持下去。

  长孙无忌道:“陛下有废后意,臣其实能够明白几分。是,如今皇后,不如文德皇后远矣。但皇后笃生令族,又到底是元后,且为太子计,臣也请陛下勿有废后之念,使东宫不安。”

  “自此后,臣会约束柳、王二家。”

  “魏国夫人为人糊涂,陛下可降旨令其勿复入宫。至于柳奭,臣来安排——他虽有其才,但皇后有过,未行劝谏之事,就先自中书令上退下来,以观后效。”

  “陛下觉得如何?”

  皇帝听完:“原来舅舅都替朕想好了。”

  长孙无忌叹道:“臣只愿朝堂安稳,陛下安稳。”

  *

  长孙无忌离开后,皇帝看着眼前御案,轻声自言自语了一句:“朝堂安稳啊。”

  裙袂微动,媚娘来至皇帝身边。

  皇帝抬头看着她,眼底似乎浮动一点犹豫的光:“媚娘,舅舅退了一步。”若是舅舅能与他一起压制世家,能够……

  媚娘眼神毫无闪躲,也坐下来平静回望皇帝:“不,陛下,不是太尉退了一步。”

  “是太尉让柳家退一步,再让陛下退一步。”

  太尉令柳家把伸的太长的手缩回去一些;再请皇帝原谅容忍一回维持现状。

  媚娘唇边带笑,笑意却冷冽:“自来观史书,只见臣子之间不和,皇帝居中调和,令两方各退一步的。”

  “再未见,皇帝与后族不睦,朝臣居中调和,各打五十大板,令皇帝和后族各退一步的。”

  媚娘就看着皇帝眼底那一点犹豫,像是泡影般消散。

  *

  次日,中书令柳奭以才德不足,自请解宰辅位。

  皇帝允奏,去中书令之职,降为吏部侍郎。

  两日后,皇后自行宫还。

  魏国夫人虽得了兄长的约束,知日后不能常来往宫中,但女儿刚归京,岂能不进宫看看,还是没忍住递了名刺进宫。

  这次很快得以入宫。

  见女儿安康无事,魏国夫人差点没哭出来:“皇后一切可安好?”

  皇后见母亲情绪激动,反而不解:“自然安好。骊山景色秀丽,皇帝许我多住些日子,觉得比宫里舒坦多了。”言下之意,似乎还有嫌回来太早的遗憾。

  魏国夫人:……

  她只好收起满腔苦涩道:“好,皇后安好就好。以后我不能常进宫看你了。”

  “凡事只好自己当心。”

  皇后不解:“母亲怎么不能如以往般入宫?”

  魏国夫人想着以后进宫少了,有些话该嘱咐还是要嘱咐,于是把隶芙一起叫来道:“陛下偏宠宸妃,竟有些废后的念头。不过皇后勿忧,你既有中宫之名,又内有太子,外有母家,陛下的念头也只能是念头罢了。”

  “皇后只安居宫中,看着太子便是。”

  **

  自柳奭辞宰辅位,又听闻皇后平安归来,并无异样。长孙无忌就觉得诸事又回到了平衡,回到了他期许的那样。

  后位稳固,东宫稳固,朝堂稳固。

  甚好。

  也该准备新岁了。

  *

  “都准备好了。”姜沃在御前道:“明日正好是大朝会。”

  皇帝颔首:“那就如此行吧。”

  次日,大朝。

  姜沃站在朝上,听太尉与皇帝议起新岁之事,语气平和。

  忽然想到了去年——到了年底,朝臣们本来也是欢欢喜喜准备过年的,结果腊月里忽然出了个房遗爱谋反案,朝上‘整个晋西北乱成一锅粥了’。

  今年……又要如此了。

  太尉禀过年节事,皇帝颔首应准,又随口问道:“众卿还有奏否?”

  “臣有奏!”

  长孙无忌随意瞥了一眼,见是御史台的人,就又散漫转开目光。

  御史台弹劾朝臣,不说日日有,但隔三差五就来一回。

  且这位出列的御史,长孙无忌虽记不清名字,但知道是清河崔氏人,崔氏也算是……

  长孙无忌还未想完,就听御史中丞崔义玄铿锵有力道:“臣奏吏部侍郎柳奭潜通宫掖,潜行不轨,意图谋逆!”

  有一瞬间,太极殿安静的,人人都能听清,风吹过窗纸的轻微悉索声。

  谋逆?!

  他们听错了吗?

  谋逆!

  却是褚遂良先反应过来的:“放肆!诬告宰辅……”忽然想起来柳奭已经不是宰辅了,褚遂良换过词汇:“私诬谋逆,罪不容诛!”

  无论是谁,沾上谋逆二字,头上都像是悬了一把刀。

  以至于柳奭一时太过震惊,反应比褚遂良还慢半拍。

  此时被褚遂良的话从惊动中拉出来,才忙站出来:“陛下!”然而还未申冤,就被皇帝打断:“御史有奏,话才说了一句,朕还未听完,褚相便急着替朕治罪了?”

  褚遂良忙道:“臣并非此意,只是此等诛心乱正之言发于朝堂……”

  皇帝呵斥道:“并非此意就退下!”

  褚遂良灰头土脸闭嘴,退回了原位。

  皇帝又对柳奭道:“有柳卿申冤之时,先听御史言罢。”

  柳奭也只得脸色煞白暂且起身退下。

  他与褚遂良不由都目视长孙无忌:太尉不是就皇后事,已经与陛下商议定了吗?

  长孙无忌并无暇看他们二人,只是注视着御座上的皇帝。

  *

  “上月皇后于行宫安养,魏国公府便多出怨怼之语,以至京中流言四起。”

  “柳侍郎窃以中宫不安,常泄禁中言语,私揣上意,屡言忧陛下有废后之意!”

  “柳侍郎乃皇后之舅父,忧皇后被废,又愤于陛下去己宰辅。故而有意谋逆拥立太子以自保!”

  柳奭好容易忍到他说完,立刻反驳道:“血口喷人!此皆出自你腹内假构,阴私揣测!”

  是揣测吗?

  不,是动机。

  之前流言纷纷,陛下有废后之意。更有魏国夫人四处求神拜佛,现于人前。加上太尉神来一笔,压着柳奭退去中书令之位。

  在朝臣们看来,魏国公府和柳氏岂能不怨怼。而他们,又手握东宫,若对皇帝不满,保全自家最好的法子是什么?

  拥立太子。

  动机已经阐述完毕。

  姜沃垂眸听着,接下来是——证据。

  *

  而柳奭怒斥过‘血口喷人’后,忍不住去看崔敦礼。

  你崔氏人,为何突然站出来行此诛心之言!

  崔敦礼原本也在惊变的愕然中,忽然接受到柳奭的目光,觉得好大一口锅从天而降。

  他对这位崔义玄并不太了解。

  这位是清河崔氏,他是博陵崔氏,彼此虽同气连枝但并非一家。

  然而很快,柳奭就顾不上看崔敦礼了。

  继御史台后,大理寺丞侯善业站出来道:“臣亦有奏。魏国公府以私婢入东宫,屡使人与太子递私言——此时人已在大理寺中。”

  大理寺正卿是卢家人,此时跟崔敦礼一样觉得锅从天而降,面对柳奭的目光,很想茫然说一句:啊?我大理寺什么时候掌握了这个罪证?我真不知道。

  人怎么就在大理寺中了?

  姜沃看着眼前笏板。

  这是证据。

  接下来是——声势。

  *

  听闻魏国公府置私婢于东宫,柳奭闻言色变,这真的很像妹妹能干出来的事儿!

  他不敢否认,只道:“陛下,此事臣实不知。臣也未曾传递消息进东宫!”

  此时长孙无忌终于起身。

  他已然看明白,是皇帝。

  皇帝竟然还有废后的心思。

  长孙无忌道:“陛下,魏国夫人如此行事不当,可褫夺诰命。然若以此就加以牵连,甚至给柳奭扣上谋反的罪名。臣以为,实在过了。”

  见太尉终于定下基调,其余宰辅纷纷附和。

  看着长孙无忌,皇帝忽然想起,去岁宗亲谋反案,自己也跟舅舅说过一样的话:株连甚广,实在过了。

  太尉不允。

  然而今日,舅舅又以此为由要救柳奭。

  皇帝对着下首太尉微微一笑。

  然后遍问群臣:“众卿以为如何?”

  皇帝话音刚落,长孙无忌便听近处有声音道:“魏国夫人是柳侍郎之妹,魏国夫人传了消息进东宫,与柳侍郎私传何异?”

  说这话的是礼部尚书许敬宗,他甚至还带着几分笑意,补了一句:“不,当时还不是柳侍郎,而是中书令。”

  “臣还记得,去岁太尉彻查谋反案,当时定下吴王罪证,便是潜构谋逆。”

  “陛下,东宫年幼,易为奸人所惑,臣请彻查此事。”

  许敬宗此言落下,中书舍人李义府附议,御史中丞袁公瑜附议,兵部郎中周璟附议……

  诸宰辅尚书都骤然发现,似乎有些不认识下面的官员了。

  那些听话的沉默的,他们从未看在眼里的官员,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变成了陌生的富有攻击性的政敌。

  姜沃眼中,太极殿似乎变成了棋盘。

  黑白分明的棋子。

  而今天,每个附和的人,都已经选好了颜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