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书七零之把男二给渣了 第41章 寻找证据

  夜,缝尸铺门口。

  酒盅空空照明月,千杯知己不尽欢。

  “林兄,今日尽兴,畅谈天南海北,博古通今之见识,我等相识当真是好缘分,改日我与殷德二人必带好酒再来。”

  “下次,下次我跟你说我的大白……嗝。”

  刘镮之脸上带着微醺,和殷德已经醉的有点发懵,小胖子掰着手指头,一只鹅,两只鹅,下了三只大白鹅……

  林寿笑着摆手,看他俩离开,开始收拾桌上残羹冷炙,赶上宁洛薇送豆腐来。

  “唷,刚才谁来了?”

  “不认识,路过的,相谈几句挺投机,就坐下喝喝酒聊聊天。”

  “你是怎么跟谁都能聊得来的?”

  宁洛薇心里其实挺好奇的,刚才那俩公子哥她远远看见了,衣服面料,身上的零碎行头,非富即贵,不像一般百姓,与见识不少的达官显贵能聊的投机,与字都不认识的街头乞丐也能聊的尽兴,林寿为什么跟三教九流什么人都能说上话?

  林寿幽幽叹了一声道:

  “大概因为,我长的帅吧。”

  “……”

  宁洛薇无语的白了林寿一眼,但手底下正帮他一块收拾桌上的盘子酒盏,就像分担家务的小媳妇一样。

  天色晚些,宁洛薇回了豆腐铺,铺里本该没人,她是特意趁着师妹姜云云不在,才有机会去找林寿。

  然而,一回铺里,宁洛薇看到正拄着刀坐在那的姜云云,心底一颤。

  师妹每晚都要去和京城里的暗线接头,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了?她什么时候回来的?她看见自己去找林寿了?宁洛薇心里一时间翻江倒海有点慌,她怕林寿会有危险,但表面上还是故作镇定的道:

  “怎么今天这么早回来了,饿吗,师姐给你做豆腐吃。”

  “师姐,那是谁。”

  宁洛薇心里咯噔一下。

  “邻居……邻里之间要打好关系,我藏在这才不容易被官府发现。”

  师妹没说话,只是面无表情的给了宁洛薇一个眼神,那意思你是不是当我傻?

  “师姐,你少惹点事吧,你上次假死的消息传回去,师父一眼就看穿了,让我来京城找你,说你要没死就让我杀了你。”

  “师妹啊,你可不能把师父气话当真,再说师姐当年在山上对你不薄……”

  “对我不薄?你是指每次犯门规被罚抄经书都胁迫我替你抄?还是指小时候让我拿着鞭炮去师父房间放害我挨了一顿揍?”

  “咳咳,师妹你不能只记得这些,你仔细想想,和师姐同门这么多年,就没想到一点师姐对你的呵护和爱吗。”

  “师姐你知道我打小记性就好,连门里的师兄弟们谁几岁哪天换了哪颗牙都记得清清楚楚,但你说的那些我记不得一点,请停止你的臆想。”

  “啊?……”

  宁洛薇心虚了,还不死心的试探问道:

  “真一点都没有吗?”

  “是的,一点都没有,你死心吧。”

  宁洛薇干笑着,笑的很尴尬,我小时候在山上真有这么皮?不可能吧?

  “师妹,来,师姐给你做豆花吃,你可不能跟师父打小报告,不能说我在这边接触什么人,做什么事。”

  “不用我说,他老人家自己也会知道。”

  姜云云面无表情的吃着豆花,继续道:

  “师姐你这次做的事,师父他老人家很生气,说你从小就懒,就疏于大业,拈轻怕重,这次还想装死脱离师门,不顾使命,所以你现在罪过很重……”

  宁洛薇听了心头一紧,问道:

  “师,师父不会真要杀我吧,他老人家难道真要清理门户,别啊……”

  “那倒不会,师父说养你花了那么多心思,那么多钱财,直接清理掉太赔钱了,所以给了你个任务让你戴罪立功,你做完了这个活儿,师父说可以许你自由。”

  “还有这种好事?!”

  宁洛薇眼睛一亮,她这次逃离师门罪过太大,那天小师妹上门时,她都吓死了,以为要被清理门户了。

  “别太高兴,师父说你将功补过才行。”

  “师父给了什么任务?”

  宁洛薇心说这次能逃过一死就好,虽已厌倦江湖,但就最后再出手这一次,这次之后,就能永远离开……却听师妹言出,短短几个字,震得人肝胆俱裂,只听姜云云说道:

  “师父让你,刺王杀驾。”

  ……

  几日后。

  千叟宴开,老头们顶着风雪去吃席,有的还没走到,就死在半道上了。

  那些个到了地方的,对着一桌被吹冷的菜硬吃,最后肠胃吃出问题,也死了不少。

  但就算如此,仍有不少人感恩戴德,干皇特选其中一位最大的九十岁老翁,赏赐六品顶戴,彰显尊老之道,惹得一帮老头感万岁爷皇恩浩荡,感激涕零,皇上真尊敬重视我们这些老人啊!像是完全忘了谁折腾他们冒着大雪来给自己祝寿的。

  这加了六品顶戴的老头又是下跪又是磕头,乐得不行,但转日回家就因过度疲劳而死,死前手里还抓着万岁爷赏赐他的那六品顶戴呢。

  且不说这些老头如何,但说干皇。

  万岁人坐在厚帐篷里,火炉烧的旺盛,暖和和的,完全感觉不到外面风雪多冷,吃着热腾腾的菜肴,不时举杯,看着外面自己的子民们向自己跪谢,深感朕之江山盛世,百姓对朕尊敬爱戴。

  这边人都安顿好了,咱下一环节,上贺寿礼吧,干皇过生日,收礼都收两回,这千叟宴送,后边万寿宴还得送呢。

  就说现在千叟宴,咱这个大臣百官们,各司各部,都挨个过来到皇上面前,把这个寿礼送上来,展示给皇上,展示给大伙儿看,谁也不好落了面子。

  尤其这个年头给皇帝祝寿,你送的寿礼不好,被人取笑丢人了,那还是轻的,重的有可能说你欺君,谁都不容易,当然,这也催生了官宦间的攀比奢靡之风,各种珍贵的寿礼,动辄一件寿礼千万银两,这要是投入民生,能救多少冻死饿死的人?

  保定乡距离京城不过三四百里,连年旱灾,国库空虚无力赈灾,如今荒民还在吃草啃树皮,京城之内干皇过寿,下面官宦们却能献上各种珍珠翡翠,玉石字画,一件的价值便能救数百数千数万饥民,最后却全都收入皇宫里作为摆设落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干皇坐看着百官献上的寿礼,感叹朕的大景江山,地厚物博,盛世甚好。

  看和缜的寿礼多好,九百颗夜明珠金丝玉布做的寿图献上,彰显朕九五至尊身份,深得朕心,那刘淞就不行,整一桶生姜上来,显得寒酸,但嘴上到也会说,说这一桶姜山是“一统江山”,难得让朕顺耳了一回,不然朕非砍了他的脑袋不行。

  一个个官员上来,直到轮到国子监的太学生们献礼,和殷德和刘镮之带着一副诗作上来,宣纸一展,好诗好字,只见上写: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妙啊!好妙的一个“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干皇大喜,周围文官学士也纷纷侧目,交相称赞,好诗啊,这诗为何人所做?国子监里何时出了这等大才?

  干皇也大喜询问,这诗为谁人所做?

  刘镮之答:坊间有文曲慧犬下凡,偷天上仙诗三百首,偶现人间,有缘者得之。

  这话说的讲究,诗其实是两人从大黑狗那里得来的,但你作为寿礼献给皇上,总不能说,万岁,我们在街上看见有只狗写诗,我们就把诗抄下来了,送您当礼物,给您贺寿,那也不像话啊。

  两人前几日与林寿谈及此事,两人又都不干那个偷人诗的事,林寿听了干脆教他们如何说,你若用这诗,大可以讲个故事,就是这:坊间有文曲慧犬下凡,偷天上仙诗三百首,偶现人间,有缘者得之。

  说这坊间啊,有一条文曲星养的狗下凡了,它偷了天上文曲星的仙诗三百首,偶尔出现在人前显圣,有缘的人才能得见一首这天上的神仙诗词。

  这一日,两人正想着如何作一首好诗献给万岁,这文曲诗狗突然出现,留下了这么一首,这说明万岁受上天眷顾,连天上的文曲神仙,听说了万岁八十大寿过生日,都特意来送首天上的仙诗给万岁祝寿……

  这小故事编的,小马屁拍的。

  干皇龙颜大悦!

  你要真说就这一首诗,你再好到个头也就是首诗,但架不住后面这故事马屁拍的好啊,这比刘淞那个一统江山还好听,这天上神仙都得给朕贺寿。

  刘镮之,和殷德,这俩孩子有心了。

  万岁爷太高兴了,和殷德本就是和缜之子,在万岁这爱屋及乌,万岁心里已经定了要把格格十公主许给他,那刘镮之,如今看也比他爹强多了,也甚好,当赏!

  万岁爷在百官面前大夸国子监一通,教学水平高,学生教的好,继续努力,加油,朕看好你们,给国子监的祭酒都夸懵了,好家伙,这俩学生真给他们争脸。

  这和殷德和刘镮之两人献上的诗,成了千叟宴上最靓的仔。

  顺带把干皇的诗兴,都给带起来了,文曲星都给朕送诗祝寿,朕得有多大学问,多大文采,不写出来点哪行。

  干皇本就爱作诗,打他登基以来,至今作诗已有四万首,天天作,看到什么都有感悟,今天看见城墙了,朕想吟诗一首,明天看见火炉了,朕想吟诗一首,后天看见马粪了,朕想吟诗一首。

  我是大文豪,我就要吟诗一首。

  反正这数量挺吓人,但质量嘛……比如现在干皇看见外边飘的这春雪了,灵感立马来了,立马招呼左右,让翰林的纪先生准备笔墨,他这又要吟诗一首了,提笔写下诗名《飞雪》,挺好,然后: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

  卡壳了,眼睛往旁边一打,那意思暗示纪先生,你看我这怎么收个尾好?

  纪翰林直抹汗,知道没他这诗就奔着十片十一二十片去了,脑子转的飞快,灵机一动,说万岁您看这外面雪多像芦花啊,‘飞入芦花都不见’它模样,干皇点头拍手,这才最后有了句,飞入芦花都不见,好歹比那个十几二十片像首诗。

  这一首哪够干皇“大文豪”耍的,看那个酒好,看那个肉好,看那个白菜汤好,作,继续作,都可以作,“大文豪”这文思就跟从脑袋里泄了黄一样。

  最后一场千叟宴下来,干皇竟然留下了诗作一百多首。

  多是多,但禁不住看,看几首就知道,一嘴儿的片汤话,那哪能叫诗啊,这要别人写的,早就被四个字甩脸上:有辱斯文。

  但奈何是皇上写的,不光没人敢笑话,这玩意还得给记录成册,让你流芳百世。

  千叟宴结束,宴上作的诗送进翰林,不光有干皇这一百首,还有其他文臣学士在宴上做的,还有寿礼送的,包括和殷德和刘镮之送的那首“仙诗”。

  这些诗也会像干皇之前那四万多首一样,由翰林统一汇编记录,目前都编在一部记录所有诗文造册的《全诗》里。

  老翰林们都知道怎么回事,万岁爷又作诗啦,呵呵,大家互相不说,也没法说,但心里都有数,可最近,翰林院来了个新人。

  这个新翰林他不懂啊,他不知道干皇有这个写打油诗的爱好,昨天才参与《全诗》汇编,今天这千叟宴出来的百首诗送到他手里,第一页就是“仙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读,哎呀,惊为天人!

  一打听这诗谁做的,人家跟他一说千叟宴上祝寿,说是一条狗偷了文曲星的诗,如何如何……给他一说。

  新翰林点头称奇,再翻下一页的诗,看见这一片两片的《飞雪》哈哈直乐:

  “哈!这谁的烂诗,连狗都不如。”

  周围一众翰林,鸦雀无声。

  后来这翰林怎么着了,咱不得而知,但有这么句顺口溜,可是流传进了市井坊间,上到老头下到小孩儿没有不知道的,一代代传了下去,这顺口溜说:

  千叟宴上诗百首,没有一首比过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