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百年官膳 第六十章 进官衙

《百年官膳》第六十章 进官衙

作者:蓝盔之恋 字数:2797 书籍:百年官膳

  在大清晚年封建王朝里,还是哈尔滨这个江山一隅的地方,一个厨子竟然有这么重要?

  老夫子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郑明达依旧是聊兴十足:“各位,今儿公务不忙,就给你们讲讲这官场上的事,道台府除了有朝廷的任命,其他方面并非那么强大……”

  这会的道台府全名叫滨江关道,俗称道台府,专属吉林、黑龙江两省交涉、关税等事物,名义上是朝廷设在此地的官署,实则缺少和各国打交道的军队、行政实力。

  此时,中东铁路局像头巨兽冲入东北大地,铁路线不断延长,附属机构越来越庞大,人员众多,早已赚的盆满钵满。

  现任道尹沈文庸是个南方人,五品官,品级不低,算是朝廷刻意安排,便于他与各国使节打交道,尽量维护朝廷利益。

  从他话里话外,小九子品着道台府的架构和实力,虽心生向往,却也感到了不小的压力。

  道尹沈大人手里没有重兵,靠的是朝廷威严,去搏击各方大鳄,没有商团支持,就得大动脑筋。

  凡是都有一个实力和软实力,这么一来,美食外交也就成了关道里的一张王牌。

  “就是一枚钉子,也有钉子的用途,看怎么用了,就说这酒楼里,有的客人不会用勺子,照样能卡在喉咙里,钉子如果插在喉结上,同样叫人疼痛难忍……”小九子专注地想着,大胆地说起了想法。

  这会,诸葛良佐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在这老夫子眼里,滨江关道是整个东北重要的官宦机构,权力中心,很多大事都要经过这里研究,接触的自然都是达官贵人。

  想到这里,他赞成地说:“没错,凡事用到极致,效果就出来了,礼信小弟,咱不常说四两拨千斤嘛。”

  郑明达见他俩兴趣不小,多少有些放心了。

  他力荐完郑礼信,也是有些疑虑:道台府对外举步维艰,多少次在外事外交上吃了瘪,众人都是忍辱负重。

  好歹也有夺回权力的时候,否则那地方就得死气沉沉,丧失锐气。

  眼看着郑礼信毫不退缩,劲头十足,算是欣慰了不少。

  于是,他决定上午带着小九子去报到。

  想归想,真决定去干活了,小九子心情异常复杂,在酒楼里转悠了一圈,四处看了看,又站在了大堂门口,冲着众人抱拳说:“今后老都一处就靠各位了,东家从来不愧对你们,工钱一份不少,待人待物和善公平,都得安心干活……”

  这事他至今没告诉邓弘毅和菱角,昨晚既然已经扭转了局面,老都一处的名头自然会响起来,生意上的事不用再担心,这就放心了。

  跟着郑明达到了傅家店四家子的道台府附近,就见贫民建筑物越来越少,不远处的官衙威武壮观,隐约可见有官差把守在正门口,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来。

  这毕竟是朝廷的机构,作为子民,站在跟前就能感觉到莫名的庄严。

  郑明达带着他从侧门而入,随口介绍着衙门里的情况,拿他也没当外人:“礼信,府衙花巨资建的,各行各业,尤其是百姓,都惧怕、敬重,就是各国领事馆和那些洋人老板……”

  进来的时候,小九子就观察了,门口有不少肥壮的战马,再想想那些领事馆、大使馆门口,不少都停着洋汽车了,和人家比,真就差了不少。

  进了正堂,小九子正式拜见了沈文庸沈大人。

  沈文庸是个中年人,颧骨高,眉深眼大,留着精致的细长胡须。

  他搭眼一看,从此人相貌上就察觉出了对方性格:有事业心,耐力不足,修长的手指显示出这人书生气比较重。

  “大人吉祥,小的郑礼信前来拜见。”他压低声音说。

  沈文庸正坐在太师椅上喝茶,刚喝着呢,似乎在品味茶色,慢悠悠地呷了一口,喝了,回味着茶的味道,才缓缓抬头:“噢,郑大人,这是前几日,你说的那个杂工?”

  显然,沈大人贵人多忘事,加上位高权重,压根就没太把郑明达推荐的人当回事。

  郑明达脸上略过一丝尴尬之色,马上轻咳了一声,就要重新介绍,没想到沈文庸蓦的点评起了茶叶:

  “要说这龙井茶,运到这里,途径了万水千山,就跟我等戍边将士似得,饱经风雨,多了几分苦涩,原本的味差了不少,噢,记起来了,他好像是个厨子,记住喽,本人口味清淡……”

  郑明达舒了口气,看样沈文庸要是专心做事,记性不是那么差。

  已经行完礼了,站在这处满眼威严的堂厅里,郑明达没忘了偶尔看他几眼,省得小家伙胆怯了。

  刚进来的时候,他就给小九子介绍过,西角门是专门押解犯人和行刑的地方,杀气重,平时都关着,行刑的时候开,今后少从那地方走。

  叫他没想到的是小九子丝毫没有紧张,挺直了身体,目不斜视,一脸坦然。

  偌大的堂厅里,就他们三个人,沈文庸也是不时地打量着这个少年。

  这是他除了大堂以外第二个接见人的地方,若非仪式隆重,或者重要公务,都是在这里办公。

  他也没少观察郑礼信。

  郑礼信和他目光在空中交汇时,微微收敛了下,吐字清晰地说:“沈大人高见,这茶禅一味,和饮食密不可分,研究厨艺,必须参悟茶道,

  这茶道我认为是一种境界,上者得其道,中者得其韵,下者其味。”

  说这话的光景,沈文庸正端着盖碗要继续品呢,竟然愣住了,心里不由暗自感叹:“一个小厨子,怎么……”

  吟诗作赋品茗是历朝历代官员的普遍爱好,他自然也是行家里手。

  戍边日子时间长,且苦闷寒冷,平日里靠品茶打发时光,时间长了,自然有不浅的心得。

  没想到眼前这个少年竟然说出这么通俗易懂,而且高深到一定境界的话来。

  这话他以前真就没听过,可句句都说到了心里,如同自己苦苦求索的东西,始终没寻到,一下子就在眼前了。

  转念一想,自己是个封疆大吏呢,不能在学识上输给这个毛头小子。

  他轻轻放下盖碗,随口问了小九子几个问题,其中就有他以前做过什么。

  小九子回答的很艺术,说在恭亲王府跟着学过艺,闯荡到哈尔滨和几个俄国人打过交道,因为饭店的事竞争过,动过手,没伤了和气。

  沈文庸眯着眼睛,手指头敲着扶手,悠然自得的样子,耐心地听着他说的,心里不由地起了波澜:“这人岁数不大,阅历不浅,胆子不小,只不过……”

  他整天打交道的都是各方大员,处理的都是重要的大事,阅历丰富,什么人都见过,一下子就能感觉出郑礼信不同于常人。

  只不过,官员到了这个程度,用人上自然谨慎,隐约感觉出郑礼信经历的事不少,这种人在身边,如果给他平台,给他权力,容易惹出大事来。

  就目前滨江官道来说,列强觊觎,斗争不止,沈文庸等人往往使上浑身解数,也经常损兵折将。

  再想想,他就是小官郑明达推荐的厨子,能把膳食弄好就行了。

  眼下和洋人打交道多,膳食在外交中作用不可忽视。

  别说那个朝代了,就算是此后几十年,美食外交、文化外交,甚至夫人外交都大行其道,作用大着呢。

  “工银比膳食长林春少一半,可以住在官衙,也可以回家住,先试用半年。”沈文庸发话了。

  这回,他是看着郑礼信说的,目光如同枯井一般,毫无表情。

  刚刚,郑明达见小九子语出惊人,心里也是惦记,除了这个,还预感着沈大人会多询问他些什么,没准能给他个好差事。

  眼见沈大人手朝着茶碗伸了伸,又收回来了,小九子心里暗道:“这套茶理论听进去了,只不过是爱面子罢了。”

  膳食长林春一个月6两银子,小九子才给3两。

  此时的哈尔滨,钱币混乱,有俄国人发行的,有当地发行的,还有各大商团自行印制的。

  这其中自然是银子最值钱。

  就他的工银标准,足够养活三口之家大半年的。

  可小九子在老都一处是少掌柜,每个月收入远比这多。

  他叫了声沈大人,想再给郑礼信争取,小九子冲着他恭敬地说:“郑大人,小的感谢道尹大人赏赐工作,万分感谢。”

  这话说的明白,他郑礼信感觉挺好了。

  告别了沈文庸,郑明达领着他去膳食房报到。

  胖乎乎的膳食长林春三十多岁,皮肤白皙,眼睛不大,见谁说话都满脸堆笑,一看就是个笑面虎。

  见他端着面盆,小九子快步过去,伸手就接过来,客气地说:“林师傅,我新来的……”

  林春早就听说过今儿有个小厨子报到,烦的要命。以前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人来,无一例外,全被他弄走了。

  早就听说了,是郑明达大人推荐的。

  按说他应该好好关照,反倒是早就算计好了,这个人绝对不能留下,有郑大人关照,这小子很容易成了气候。

  这人从筹建官道开始就在这里主掌膳食,是个元老级的人物,表面和郑大人客气着,手里的盆并没给小九子倒是一只脚踩在九子脚上。

  冷不防觉得脚上生疼,郑礼信硬是忍住了,嘴里客气地说:“初来乍到,请多指教。”

  “指教什么啊,说吧,以前都干过什么,干厨子这行,尤其咱官厨,说道多,先谦虚做人,慢慢给师父学着点。”林春声音尖尖地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