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百年官膳 第一百九十九章 滨江膳祖

《百年官膳》第一百九十九章 滨江膳祖

作者:蓝盔之恋 字数:2696 书籍:百年官膳

  大年初一,本该是万家团圆欢度佳节的大日子。

  朝廷一道懿旨降下:嘉奖东北抗击鼠疫功臣伍连德博士,赐赏医科进士。

  这是个谁都没想到的大喜讯。

  沈文庸、郑明达一众官员更是没料到,风雨摇坠的朝廷,这次竟然态度这么坚决,一点杂音都没有,给了伍博士如此高的荣誉。

  伍博士眼见郑礼信带着一群厨子在忙乎宴席,把他叫了过来,分享了荣誉,试探地问:“郑膳长,本官还有块心病,不知道你能猜出来吗?”

  “焚烧尸体!”

  俩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

  就是在这么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里,伍博士发动起了大量的官员,郑礼信动员了几百人的民间义士,浩浩荡荡地奔向了城里城外诸多尸体堆,然后一批批地运送到了傅家甸外的空旷地……

  几个月的时间,伍博士主导的抗疫战斗突破了一个个难关,终于迎来了曙光:持续多日,再也没有新增加疑似鼠疫患者。

  在他看来,眼下的做法和一开始想的基本一样:预防是重中之重,再辅以科学的治疗,就能快速遏制瘟疫的蔓延。

  回头看看,如果没有他的大胆抉择,没有郑礼信等人的鼎力支持,谁又能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开展全城预防。

  他们采取的办法,很多人闻所未闻,甚至挑战了延续了几千年的殡葬习俗。

  春天的时候,郑礼信正守在家里,等着鲍惠芸的肚子传来好消息,一个电话就把他叫到了道台府。

  看着明亮的灯光,鲍惠芸还品着他给未来的儿子取的名字:“大壮,大壮,咱就长得壮壮实实的,好好念书,好好学厨艺,不过,礼信,咱们下一个不会叫二壮了吧。”

  郑礼信一副慈父的面孔,也在畅想着孩子长得什么样呢,若有所地地说:“下个咱叫兵强,兵强马壮了,才能国富民安,你就没听说过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接到电话,就知道有紧急公务,郑礼信嘱咐说别忘了叫人去给干爹鞋匠叔报信,改天把他两口子请来,沾沾福气,好叫两个老人乐呵乐呵。

  一到了道台府,他就感觉气氛紧张了起来。

  光是门口广场上就聚集了大量的车,有汽车有马车有快马,气势凛然。

  门口卫兵报告,说连远在齐齐哈尔的巡抚周大人也来了。

  进了二道门,二牛老远就迎了上来,神色紧张地说:“膳长,老膳长来了,不过这回人家是客人,连厨房都没进,跟着巡抚大人来的,巡抚比沈大人官还大。”

  郑礼信说了“林春”,点了点头,就朝客厅走去。

  客厅里,按照品阶高低坐满了一众官员,伍博士是朝廷派来的总医官,当仁不让地坐在了上宾位置。

  他旁边坐着黑龙江巡抚周大人,再往下才是沈文庸等人。

  各位大人正聊着什么,伍博士一眼看到了他,亲切地招呼着:“膳长快进来,这次你可能代表朝廷出征了,责任重大。”

  周大人管着全省甚至几千公里边境线的防务和谈判,重兵在手,品级也高,大约四十多岁的模样,颇有武将的风采。

  几年前,他雇了个膳长,叫林春,老林手艺好,在诸多次外交外事宴会中,立了不少功,给他争了脸面。

  这次是准备参加在奉天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大会”,沈大人邀请他参加的时候,专门商请有好厨子多带着点。

  林春本来是道台府的老膳长,后来因为气量过小,厨艺不如郑礼信,赌气出走了。

  看样子他没少在周巡抚面前说郑礼信的坏话,周大人瞧见他时,上下打量了几眼,连话都没说。

  郑明达一眼就看出了问题,赶紧简要介绍了郑礼信的本事,尤其在鼠疫防控中的非凡成就。

  伍博士眼看人到齐了,估计别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了,就单独和郑礼信说了起来:“膳长,万国鼠疫大会,由我国承办,前来参加的国家众多,他们观点和我们截然不同,不少啊,带着狭隘的偏见和傲慢的姿态,责任重大啊……”

  他很是专业地说着,郑礼信心里想着,寻思这事在奉天开有什么不好,大清朝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好好展示就是了。

  马上,他就听出来伍博士的担忧了:一个是防疫技术得得到各国认可,再就是招待洋人们满意。

  这时候的万国大会,不展示武力,不搞文化外交,要说外贸交易,各国估计早就侵略够了。

  他们在签署各种不平等条约的时候,已经贪婪地得到了梦想中的东西。

  伍博士凭着经验就抓住了大会的重点:饮食!必须展示好中华饮食文化,就算是众口难调,也得叫他们心服口服。

  郑礼信也没想到一个厨艺一下子被提高到了这个高度,有些诧异地说:“锅爆肉没问题,酸甜可口,哈尔滨各国侨民去我店里就餐,都提前打电话预约,他们说汉话拗口,都扯着长腔叫锅包肉,

  都传开了,来哈尔滨要是不在中国大街上游览,不到臻味居吃锅包肉,就不算来过这地方。”

  郑礼信在这方面有底气。

  周巡抚冷哼了一声,随即就说了自己的膳长林春手艺厉害,在关外绝对屈指可数。

  后来商量了几个来回,决定派出代表团了,伍博士代表朝廷任代表团长,郑礼信膳长带着一众官厨随行。

  这一路上,郑礼信总是寻找机会和林春套近乎。

  在别人看来,他有点刻意巴结巡抚府上膳长的意思,岂不知他这是修复和上任膳长的关系,当初自己争强好胜,几道拿手的大菜比过了老林,老林才出走的。

  幸亏这人现在出息了,要是沦落到街头,或者在小餐馆里卖手腕子吃劳金,他郑礼信得更内疚。

  送行的时候,沈文庸眼看着他们尝尝的车队,心里莫名地担忧起来:伍博士眼光应该没错,把美食外交当成了重点,林春和助手们光是炊具、原料带来三四车,郑礼信坐在车上,这一车上算是他的所有装备了。

  刘大锤接完了郑礼信的电话,转身去了后厨,鲍惠芸等人正在吃饭,她举起筷子,一下子不动了,讷讷地说:“这么大事,我觉得礼信应承不下来。”

  她这种普通女人,第一回听说万国鼠疫大会,一想起肤色各异的洋人来,他就莫名紧张起来了。

  刘福厚正坐在沙发上喝茶,沙发坐着舒服,郑礼信早就给他老两口准备好了,他叹了口气厚道地说:“从早上开始我眼皮就跳,没遇到九子之前,我出摊就挨着说书的,知道这个理呢,官大一级压死人哩,九子是好孩子,好厨子,这官场上的事很麻烦,我要是……”

  老头说要是能替他,都不会犹豫的。

  老夫子不知道是嫉妒还是故意的,玄乎地说:“和洋人打交道,你们看了吗,这么多年都没怎么成功过,听说他老对头也去了。”

  他小口喝着茶,小莺正给他敲后背,气得她使劲敲了几下,小声在他耳边埋怨道:“掌柜的,闭嘴,要是没姑爷,哪有你的今天。”

  他俩感情已经差不多了,有外人在的时候,小莺会给这家伙点面子,背地里经常泪水盈盈的,觉得委屈了自己,关键是诸葛良佐心眼多,做人也不厚道。

  半个多月后,先是城门口响起了一阵阵鞭炮声,随即传来了好消息:伍博士的医疗使团凯旋。

  当时老夫子还满是醋意地说郑礼信这个跟班点子正,估计各国洋人都吃西餐,手艺没用上,才没丢了脸。

  鲍惠芸揉着肚子,在门口翘首仰望。

  刘福厚两口子站在寒风里,耐心等着,鞋匠眼睛湿润,念叨着人好好地回来就行,不要贪图什么名利。

  刘大锤蹲在地上,自言自语地半天了,他内疚没跟着东家去。

  等了好一会,几匹快马缓缓而来。

  郑礼信骑马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几个官差。

  郑礼信下了马,面带微笑地和众人打了招呼,走到鞋匠老两口子跟前,笑呵呵地说:“鞋匠叔,当地的酒多着呢,每一种我都带了点,另外啊,还有好礼物……”

  眼见他春光满面的样子,众人就知道没出什么事,刘大锤拽着嘘寒问暖,他指了指两个官差捧着的东西安排说:“把绸子拿下来。”

  在一片期待的目光中,刘大锤拽掉了红绸布,一个烫金牌匾出现在了众人视线里,几个大字熠熠生辉:滨江膳祖!

  鲍惠芸等人莫名激动起来,满眼放光,认真地看着,感叹声连连。

  “滨江膳祖!九子,有你这么个义子,我死也瞑目了。”刘福厚声音发颤地说。

  “鞋匠叔,咱厨艺好,抗击鼠疫做了个应该做的事,朝廷都知道了,这次朝廷隆重嘉奖了两个人,一个是闻名全世界的防疫专家伍博士,再就是我了……”郑礼信当着亲友的面,有什么说什么,言语中透着自信、坦然,描述着这次大会的盛况,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鲍惠芸一脸期待的看着他,催着他快点说说当时到底什么回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