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女商枭 第一百七十七章 尺素书5

《女商枭》第一百七十七章 尺素书5

作者:陆小飘 字数:1799 书籍:女商枭

  慕容冲摇了摇头,对于林若的说辞并不全信:“你所谓的‘粗略一看’,可比旁人的精研细读差不了多少。”

  林若笑而不语。

  “快跟我说说,这‘青苗法’究竟是怎么个方式,如何能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说来也简单。”

  林若从书案上扯了一张纸笺,又从笔架上取了一只小狼毫,在纸笺上画了一个粮仓,在其上写了“惠民”二字。

  “惠民仓?”

  “正是。”

  东鲁朝廷在各地设有惠民仓,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丰年收粮,灾年出粮,以达到平衡粮价的目的。

  “惠民仓中除了粮食,还存有第二年的粮种,以待来年播种。”

  “没错,”慕容冲点头附和,沉眸略一思索,问道,“难道这青苗法,和惠民仓中的粮种有关?”

  林若并没有直接回答慕容冲的问题,而是不徐不疾地说道:“惠民仓的粮种,大多是各地官吏收来的丰产粮种,通常情况下,都会低价卖给拥有私田的豪绅、地主播种,只有少数流入公田,且售卖价格之高,并非是普通农人能够买的起。”

  慕容冲点了点头,这一点他也略有耳闻,毕竟他也算是拥有不少私田的“地主”,又是重兵在握的王爷,每年收到的必然是高产的粮种。

  不过,这也无可厚非。毕竟,那些豪绅、地主手中握着的土地中,有不少是沃土,粮种配沃土,自然是希望可以种出更多的粮食。

  慕容冲眼中浮现不解:“莫非这青苗法,要将此改过来?”

  林若摇了摇头:“若是如此,只怕上虞一带的豪绅起头开闹,联手江南富商联合抵制,太子殿下只能杀章煦平民愤了。”

  慕容冲细了细眼:“那该是如何?”

  “农人春耕秋收,需要先购买粮种,力所能及之下,所能换取的粮种数量不多,质量也未必上乘;但若按‘青苗法’行事,务农人可先按己所能,向惠民仓申领粮种,签下欠条,由当地衙门记录所欠的青苗费,待到秋收之际,以所收粮食抵还所欠青苗费及利息。”

  慕容冲想了想,看着林若所画的简图,不由喜上眉梢:“那可真是一条绝妙的利民之策啊!如此一来,农人能拿到更多更好的粮种;为了秋日的偿还,农人必定更加勤劳耕作。而朝廷亦可凭此多获得利息作为税收。‘民不加赋而国足用’,果然不假!”

  “四哥觉得,此事甚好?”

  “当然!”

  “那为何前朝还亡国了?”

  “这……”慕容冲一时被噎得无话可说,想了良久才道,“这个前朝亡国的原因很多,怎么能归结为是‘青苗法’的过错?”

  林若笑了:“四哥所说不假,‘青苗法’确实是一条利国利民的好计策,上虞此番也可凭此度过灾年。不过剑能救人,亦能杀人,得看是何人所用,这个道理,四哥可否同意?”

  慕容冲的脸色沉了下来:“你的意思是说,太子?”

  林若摇了摇头:“四哥错了,我想说的是——人心。”

  慕容冲的喜悦渐渐平息了下来,仔细思考林若的话。

  论兵法谋略、布阵行军,他是惊才艳艳的将才;可若是论政治民政,他却颇有几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太子好大喜功,若是‘青苗法’在上虞有成效,四哥觉得太子会怎么做?”

  慕容冲皱眉,他对太子二哥的脾性很是了解,当即回道:“向皇上邀功,推荐章煦,而后建议在东鲁举国推行。”

  “没错,而且是不遗余力地建议。”

  “可是依照我朝律法,政令推行前,要在各地试点推广,以完善制度,做到真正的利国利民。”

  林若摇了摇头:“要试点不难,太子殿下必定会选站在他这边的官员,或者是中正耿直、真正会为民谋利的官吏。但抛开这些忧国忧民的官吏不说,被选中的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必定卯足劲,督促手下官吏百姓完成朝廷交代下来的事。如此一来,政令必定能通过。”

  慕容冲仍旧一头雾水:“那之后呢?”

  林若不由自主地扬声道:“那可就真的麻烦了!”

  慕容冲心头一跳:“这是为何?”

  林若面色肃然:“单从‘青苗法’本身来说,对于农人和朝廷是两利——农人可以获得更多粮食,朝廷府库可以丰盈充足。可朝廷在其中充当了借贷人的角色,将原本就是以借贷为生的人置于何地?”

  “你这是在替奸商鸣不平?”

  林若摇了摇头:“四哥,这样的奸商可不是小数目,而且这些人手中的势力不容小觑,有不少地方,上到知府,下到小吏,连黑白两道,都得看这些人的脸色。”

  慕容冲沉默,林若说的是实情。

  “这些人不好好安抚,有两种结果,第一,联名抵制,与当地知府对抗;第二,官商勾结,瓜分利益,盘剥利息,调整周期,吃亏的还是朝廷和百姓。此为其一。”

  慕容冲眸中闪过一丝黯淡,安静地听着林若继续说。

  “其二,‘青苗法’一旦成了我朝律法,必定会成为各地官员考评的一项标准,官吏不论大小,都会为了自己的前程,鼓励农人多赊青苗款。最后遭殃的,都是底层的小吏和农人,以及会被糟蹋的粮种。”

  这就跟雨具店的老板希望每天都下雨,棺材铺的老板希望每天都死人一样,作为“青苗法”的执行官吏,必定是希望所辖地方每个人都来预支青苗款,以增加他们的业绩。这就跟他们作为一方父母官的初心相悖——原本该烧香祈愿全年风调雨顺,但这就意味着农人都丰衣足食,无人预支青苗款,地方官吏的青苗政绩一片空白,卷铺盖走人事小,被扣上一个阻挠新政的罪名,那可就连性命都堪忧了!

  “其三,便是还钱的问题。若是寻常的民间借贷,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方才也提及,那些以借贷谋生的富商手下都有不小的势力,以供他们驱策,催逼借款人还钱。可若是地方官府贷出去的账,百姓不还,让地方官员怎么办?派出衙役小吏,抄着棍子去强行索债吗?那这和地痞混混又有什么区别?”

  借钱时是大爷,要钱时是孙子。

  自古如此,诚不欺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