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爷爷是唐门强者 第一百二十一章 你爸是我兄弟

《我爷爷是唐门强者》第一百二十一章 你爸是我兄弟

作者:强哥9527 字数:1800 书籍:我爷爷是唐门强者

  80

  九月二十二,宜开市、破土、成亲、交易、安床。

  旭日东升,此时的海市交易所外已围满了人,长长的木栅栏安了两排,将前来围观的人们挡在了广场之外。

  交易所外的空地上,插了两排旗帜。

  这开衙立旗乃朝廷惯例,旗子颜色的不同,昭告着衙门等级的不同,以及官员身份的不同,总之各有一套规制。

  按制织造局仪同三司,可海市衙门乃织造局下属一级衙门,本身还没经过朝廷官面上的钦准,怎么倒饬都不合适,可若是场面太小,弱了织造局的威风也不合适。

  黎沐翻遍旧例,又就着对织造大人的了解,觉得还是办得隆重些威风些更好,可这小老儿胆子小,杵在颜青棠面前絮叨了半天,就是拿不定主意。

  最后还是颜青棠拍了版,说就用织造局开衙时的仪制。

  于是给苏州各司部衙署一一发下告贴,又准备了三牲及各种祭礼,才有今日这场面。

  此时吉时已到,由穿着官袍的黎沐暂领首位,身后是穿着吏员服的赵金牙和李贵一干人等。

  在各司部衙署官员的观礼下,先祭天再拜地,再经过一套繁琐的流程,这开衙仪式算是告成了。

  这期间,颜青棠并没有露面,而是隐在左侧楼上观。

  今天来的官员是真不少,至少各司部衙署的主官都到场了,算是给了织造局很大的脸面。

  甚至连卞青都来了。

  至于来人是个什么心情,反正颜青棠也不到,做不出任何猜测。即使众人都心中皆不是滋味,那也是纪景行的事,与她无关,自有他自己善后。

  等到开衙仪式罢,诸官才将目光投在眼前这座建筑上。

  但见其占地面积颇大,由四座高阔壮伟的两层楼组成,每座楼目测纵深有二十多米,宽度也有近四十米。说是两层,其实总共加起来比一般的三层还高,可谓是庞然大物。

  "诸位大人,快请进来喝茶,一会儿还有海市的开市仪式。"

  一众官员被请进去,这边海市的开市仪式也开始了,这次颜青棠就不得不露面了。

  广场外的青石板路上,此时已经聚满了人和各式车马。

  明明场面拥挤嘈杂,却无人敢出声抱怨。

  没到前面插的官旗,那边空地上停的官轿和车马?估计今日苏州城里数得上名号的官都来了,他们不过是群平头老百姓,可不敢在这种场面跳嚣。

  一个小商正与身边的人说话。

  "你说咱们按照俗世开业典来贺,这般处事会不会失了场面?"

  "失了什么场面?别忘了前日颜东家去了商会一趟,虽没有明说,但特意提点让咱们今日都到场,捧个人场就是,难道你就不好奇这海市长啥样?"

  当然好奇,不好奇,今儿也不会来了。

  现在站在这里的,甭管是带着车马,还是带着仆人,几乎每家都抬着一块扎了红绸的大匾额。

  其上写着些例如财源广进、一帆风顺之类的吉祥话,这是苏州这的老惯俗。

  可什么时候才能让他们进去?

  小商们正想找大商们打听打听消息,这时栅栏里走来几个吏员打扮的人。

  其中一个正是赵金牙。

  "赵爷,这可不得了了!"有熟悉的商人跟赵金牙打招呼道。

  以前再是金牌牙人,也是直呼其名,如今则改称爷了。

  赵金牙笑得见牙不见眼,嘴里的大金牙更加显眼了。

  "瞧瞧,这是都说得什么话,都是老朋老交情,各位都快进来吧,颜东家让我专门来迎你们。"

  随着众商鱼贯而入,拦着路的木栅栏也撤走了,便有无数百姓围观而来,场面开始热闹起来,敲锣打鼓,高翘狮舞,一派喜气洋洋。

  鞭炮不绝于耳,声声兴隆。

  门前的礼仪唱名道:"盛泽颜家来贺-

  "常州赵家来贺--"

  "镇江齐家来贺,嘉定刘家来贺--"

  每一声都拉得极为长,这声音落到里面落座的大人们耳里,无端就添了不喜,只觉得堂堂织造局海市衙门,竟弄得门庭若市,人来客往,庸俗不庸俗?

  可他们恰恰就忘了,这海市做的是买卖,既然做买卖自然图个喜气人气。

  "汇昌票号来贺--"

  "松江柳家来贺--"

  几乎每一个到场的商贾,都被唱了名,错错落落竟唱了两刻钟都还不止,还在继续。

  听得这一众大人们是眉心直跳,蚂蚱再小,多起来也不得了,这到底是来了多少人?

  可这些人顾忌颜面,自然不好站起来出去望两眼,便有人向黎沐道:"黎大人不带我等四处去瞧瞧?"

  黎沐哪里招待过如此多官员,其中不乏他平时见都见不到的大官,早就是冷汗直冒,闻言忙道:"诸位大人,快随本官来。"

  楼下,颜青棠正出面招呼着前来道贺的各大商,见人到的也差不多了,正想领着众人四处,突然从楼上下来这么多官员。

  黎沐走在最前面,一见颜青棠便忙招呼道:"颜东家,诸位大人想四处。"

  诸位大人想四处,你就带着人去啊,之前明明说好的一人负责一边,如今这样子就是这小老头露了怯。

  可当着人面,颜青棠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落落大方冲众官施了一礼,又道:"那诸位大人,请随民女来。"

  对于这颜家的女东家颜青棠,许多人早已是如雷贯耳,如今才见得真颜。

  她穿着一身淡紫色如意纹对襟褙子,玉白色绣花鸟裙襕的马面裙,一头乌发梳着简单的垂髻,其上只插了一根白玉簪。

  光洁饱满的额头,白皙红润的肌肤,其姿容十分出色,气质却清冷素雅,堪为国色天香。

  而引人瞩目的并非她出众的长相,而是其言行举止中透露的落落大方,又不失仪礼。

  要知道,连黎沐这个品官都受不住这么多大人的威压,更何况是个弱女子?

  偏偏对方目光平静,不卑不亢,似不以物悲不以物喜。

  不禁有人将目光移到颜瀚海身上。之前江南织造端王世子那场当众抢亲,可是为众人津津乐道多时,如今这正主儿撞在一起,这么平静真合适?

  颜瀚海眸色微微一暗,大家都往前迈步时,他故意落后了一步。

  另一边,颜青棠自然没漏下这些大人们眼里的机锋,不过这般场合她只能当做没见。

  她先领着一众人去了左翼的交易区,这里几乎没什么可的,只有一间间稀奇古怪的小房子,和一长排类似商铺的柜台,以及一排排椅子。

  倒是有一面墙上刷了黑漆,上面用红漆描了行格,但其上什么也写。

  又去了右翼的商区。

  这里的面积要比交易区大得多,里面用隔扇隔成了一间间小屋子,每间屋子长不过三丈,宽大约有二丈,除了设了一个柜台,其他空无一物。

  不过得出,这里大概是给商家用来展示货物的。

  "这位颜东家?"

  说话的是被众官员拥簇在正中,一名身穿绯色官袍的男人。

  他方脸虎目,留着两撇字胡,十分威严的长相,年纪不过五十出头,其体态和精神面貌便知,不光无病反而身体健壮。

  此人正是卞青。

  他话音微微上扬,有点疑问的意味,又有一股说不上来的轻视味道。

  "这两处地方确实不错,让我等大开眼界,可即是市,当有买有卖,这么多商在此,倒是有卖的了,那买家何在?"

  颜青棠没想到堂堂布政使,竟用这种小手段故意打压一个女子,还明知故问,可如此一来也显示对方确实急了。

  急什么?

  急端王世子的消失,急海市的开市,急织造局弄出如此大的阵仗,急即将到来的不可预知。

  对方可以急,可这时候她若沉不住气,只会闹笑话,因此她不动声色道:"大人何必如此着急,该来的时候自然会来。"

  "那何时来?"

  又是一句追问,几乎相当于是正面对上了。

  自然不是跟颜青棠一个女子对上,而是跟其背后的江南织造端王世子对上。

  不知其然的人只觉得卞青是疯了,何必与个女子斤斤计较,只有知其然的才知道他为何会如此。

  "自然是该来的时候来。"

  卞青笑了,摸了摸一边胡子尾道:"这位颜东家,你说来说去,只会说一句该来的时候来,那到底什么才是该来的时候?"

  又把目光投向黎体,目色深沉:"你织造局是无人了?竟让一介女流出头露面,何等笑话!我等诸位官员,今日是冲着织造局的面子前来观礼,没想到让个妇人在此说三道四,贻笑大方,你家织造大人呢?"

  一时间,黎沐汗流不止,其他官员也是面面相觑,有些想不通布政使大人为何发这么大的怒。

  明白点其中的门道,自是装鹌鹑状,一个都不出声。

  郭南山暗叹一声,上前一步。

  未曾想,竟有人比他更快站了出来,正是颜瀚海。

  他面带笑容,似风淡云轻:"卞大人,何必生如此大的气,这毕竟是在织造局"

  卞青冷笑地了他一眼:"我当然知道这是织造局"

  下面的话被一个横空插进来的声音打断:"这是谁?好大的官威!竟跑到我织造局下来耍官威了!"

  这一言出,顿时惹得众人纷纷望去。

  只见那不远处站着的,可不是正是那消失了已久的江南织造端王世子?

  纪景行几个大步走上前来,似随意,恰恰挡在了颜青棠身前。

  "卞大人,今儿是吃了火药了,竟跑到我这来耍官威?"

  他脸上端着极为明显的假笑,一就心情不愉。

  卞青嘴角僵硬,假笑拱手:"本官可不是耍官威,只是这种场合"说着,他了颜青棠一眼,不言而喻。

  "这种场合怎么了?这种场合也多亏了颜东家鼎力支持才能办下,我也不怕诸位大人笑话我。"

  说着,纪景行向在场诸人一拱手:"我这江南织造当得窝囊,前任织造不明不白死在狱里,许多事情都没问清楚,堂堂一省织造,衙门账上竟一文钱都没有,我总不能顶着江南织造局的名头去找票号拆借银子,无奈只能请颜东家帮忙。说起这,我就要说说了,卞大人,朝廷拨给江南织造局的银子,你到底何时才给?"

  一番话,连打数个七寸。

  既提了严占松死得蹊跷,又提了布政使有故意打压织造局之嫌,户部那儿都拨银了,凭什么你布政使司拦着不给?

  为何不给,到底因何原因不给,这里头能讲得能想的太多了。

  再这么放任不管,今天这局面肯定无法收场,郭南山忙走上前打岔道:"纪大人,多日不见,这些日子上哪儿了?"

  纪景行回他一眼,你这老头明知故问是不是?

  郭南山回他眼色:如今不易翻脸,你正事还办不办了?别忘了今天什么日子?

  这时,纪景行才想起今天是海市开市的日子,他本是兴致匆匆先行一步回来让众人准备,也好迎洋商入内,谁知一进来就听见卞匹夫在这大放厥词。

  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没有定力的人,也不认为她不能解决这种场面,可就是不惯人以势压她,这一股脑就怼上了,忘了正事。

  "自然去忙卞大人惦着已久的事,"他瞥了卞青一眼,将一个世子的跋扈扮得极好,"不是要找洋商么?洋商就在门外。"

  当初颜青棠之所以会挑这个地方建交易行,就是因为此地离水市近,有地方停泊船只。

  昨天附近的水面就被清空了,特意划出一片区域,就是用以停泊前来交易行的船只。

  此时这片水面上,停了五艘船。

  当然,引人瞩目的并非这几艘船,而是船上那些头发五颜色,明显和大梁人不一样的洋商。

  其实苏州当地有许多百姓都见过洋人,城里有一个洋人的传教士,盖了一座稀奇古怪的房子,成天要给人传教洋人信奉的天主。

  不过大梁百姓多机灵啊,教堂若是发米发物,他们一准就去了,可若是提起传教,只是摇头说自己听不懂。

  上帝是谁啊,有没有老天爷厉害?有玉清元始天尊厉害?他会什么法术?能生死人肉白骨?有没有金箍棒,会不会七十二变?

  有没有观音娘娘的玉净瓶,能不能起死回生?能不能保佑我儿考中秀才?能不能保佑我卧病的老娘明天就好?能不能保佑我下个准生儿子?

  咱们大梁的神这么多,信都信不过来,还要去信洋人的神?

  因此传教士传教传得很不顺利,还经常被当地百姓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弄得要崩溃。

  但这不妨碍苏州百姓大多都见过洋人,因此见到这些洋商倒也没觉得是什么妖怪,只觉得这些人长得稀奇古怪,都来个热闹。

  一众人迎出来时,那些洋商们正瑟瑟发抖被人围观呢。

  颜青棠本不想跟来,谁知纪景行临走时,拉了一把她的手。

  她只能跟上,不过临走时给李贵使了个眼色。

  李贵忙一点头,留了下来,转身走向那些方才留在外面没敢跟进去的商人,一同的还有之前代表盛泽颜家来道贺的张管事。

  听完李贵所言,商人们发愁道:"让现在拿些货物来,这一时半会也赶不及啊。

  他们也想赚洋商的钱,也知道这是大机会,可这一时半会儿,从哪儿弄来一批货物,去忽悠那些洋商。

  张管事道:"大家不用着急,我家东家之前让人运来一批货,就在外头,等会一家先分上一些,先把场面撑起来,反正丝绸都大差不差,大家先用着。"

  "颜家大义,颜东家大义。"一众人忙谢道。

  其实货哪是张管事带来的,是颜青棠早就提防这种场面,昨天之前就让人准备好一批货,就堆在右翼的二楼上。

  这时,赵金牙也匆匆来了,道:"交易行这边有规矩,价钱不能低于这个数,你们最好都通个气,这是第一生意,还是价格一样的好,不能互相压价。"

  一众商人连忙应是,之后大伙儿就四散各自去准备了。

  外面,为了拖延时间,纪景行专门把一众官员向这群洋商一一介绍着。

  等介绍完,已经过去两刻钟了,他这才一伸手做指引状道:"罗伯特先生,这边请。"

  这位罗伯特先生,红发碧眼,个子很高,穿一身很华丽的衣裳,因此在一众洋商里十分显眼。

  因为在外面站得太久,已经出了一身汗了,听说可以进去了,他总算松了口气,用不太熟稔的大梁官话道:"纪大人,你们大梁的官可真多。"

  可不是多?纪景行笑笑没说话。

  一行人往里走去,一众官员随后而上。

  浩浩荡荡一群人进了交易行,此时交易行又换了一副模样。

  尤其是右翼的商区,很是热闹,每个小屋子里都摆了无数货物,有绫罗绸缎,有各色棉、纱、罗、绢,普通的丝绸就放在柜台上,那些颜色稀奇一就是上等丝绸则悬挂了起来。

  乍一去五彩斑斓,几乎让人以为是掉进了丝绸的海洋。

  罗伯特这群洋商哪里见过这等场面,上等丝绸他们也见过,但数量极为少,要价也十分高昂,他们一般都舍不得拿来穿着身上,而是会运回自己的国家,卖给国王或者贵族们。

  一众洋商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得简直目不暇接。

  有那些性格直白的洋商,已经忍不住扑过去,询问这些丝绸都卖什么价。

  有些人急得连本国话都出来了,可大梁商人们哪里听得懂洋文,于是洋商中仅有几个会汉话的洋商成了稀奇人,几个会洋话的汉人也成了抢手货,纷纷被人拉着四处去问价。

  "这、这、这这些我全都要了,所有的都要,要十倍这么多。"罗伯特豪爽地指着周遭一圈,红着脸大声道。

  被他指了的几家商,个个笑得见牙不见眼,因为这个卖价实在是太高了,洋商真是大好人,连价都不还。

  这时,赵金牙等吏员就出面了,在一旁说双方交易要经过交易所核算,并需要抽解税银。

  对此,大梁一众商人还不熟悉,但洋商们个个早已习以为常,还咕哝着没想到大梁的规矩跟他们一样。

  殊不知这套规矩,本就是搬了大戢山岛上的交易所,不过颜青棠进行了更符合大梁这边的改良。

  一时间,每个角落都有生意成交,洋商们挑完一批还嫌不够,见对方一副你尽管挑,我保证管够的模样,恨不得把携带的所有金银都拿出来买了。

  可谁叫他们来时玩了小心眼,怕那位纪大人对自己不利,都藏匿了一部分金银下来,只携带了一小半不到,如今真是悔之晚矣。

  着这场面,窦风凑在一旁道:"你当初专门无视他们藏匿金银,是不是就是等今天这出?"

  纪景行瞥了他一眼,给他一个你懂得的眼神。

  窦风搓着下巴:"我怎么才发现你跟你家那恶婆娘一样狡诈?"

  恶婆娘在旁边瞥了他一眼,听见也当做没听见。

  纪景行则又悄悄地捏了下她的手。

  颜青棠瞪了他一眼,示意他一旁还有人呢,他则权当做不知,仗着衣袖宽大,捏小手捏得正欢。

  这边,谈好生意的双方随着吏员前去交易区进行核算抽解,郭南山实在好奇交易行会怎么操作,就带着一众官员跟了过去。

  去了后,只见之前空无一人的柜台后,此时站着几个穿着崭衣裳的吏员。

  听说是来核算抽解,很快便有人算起账来。另有一名吏员给双方开票据,票据是一式三张,一张给买家,一张给卖家,另一张则交易行留存,供事后核算。

  拿着这张票据就代表你交税了,之后双方进行货物交接的时候,会有专门的吏员陪同一起核查。

  而这边交易行收了税银,则会随同票据一同上交给度支房,由度支房核算,稽核房定期查账。

  见郭南山询问,便有吏员专门与他解释其中的流程。

  郭南山何许人?只听对方说个大致,就明白这套流程不光防止了买卖双方私下交易,也防止了有人逃避商税,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交易账目完整,防止有人从中贪墨。

  一众官员何曾见过如此周密、环环相扣的章程规矩?

  以后即使换个的江南织造,又或是海市衙门交给其他官员来做主官,恐怕在这套流程下面,想要从中贪墨,也极为困难。

  之前卞青刁难颜青棠时,就有吏员在场,此时见这群高高在上的大人们,一副吃惊诧异的模样,便有人状似不经意道:"其实这套流程,还是颜东家亲自制定的,据说是借了颜家管账查账的行事流程。"

  据说是借了颜家管账查账的行事流程。"

  不是嫌弃女子不能办事吗?

  让你们惊掉下巴的一切恰恰出自女子之手。

  而就这么一会儿时间,成交的金额竟达到了十万多两。

  按照交易行抽解商税,十抽一,买卖均分的规矩,也就是说光这一会儿时间,交易行已经为朝廷收了一万多两白银的商税。

  有官员的下巴都快惊掉了,有人则是连连感叹,有人面带笑意,还有的则脸色极为难。

  脸色难的自然是被人扫了面子,还赖着没走的卞青。

  当然,也还有其他人。

  都不傻,都知道就照织造局这么个搞法,交易价格比走私出去的价低了近三成不止,以后谁还去找走私商,恐怕都来苏州了。

  毕竟洋商也不傻啊,也知道捡便宜。

  他们并不知晓,由于这群洋商来此之前都耍了心眼,根本没带多少金银,以至于现在后悔不迭,生怕这些便宜的东方丝绸被人抢光了,正打算也不在苏州逗留了,连夜准备回去再拉些金银来,进行交易。

  而有这一批洋商回去广而告之,想必苏州海市交易行会以极快的速度被众洋商知晓,引起的震动可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可以说明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