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机七隐传 第三卷 启封天下 第二百二十九章 以死明志

《天机七隐传》第三卷 启封天下 第二百二十九章 以死明志

作者:释隐子 字数:4849 书籍:天机七隐传

  吕不韦正式递交了辞呈,嬴政随后下旨,封芈启为丞相,隗状为御史大夫,魏缭为国尉,又封李斯为客卿,晋升桓齮和王翦为上将军。

  退朝之后,吕不韦回到家中,如释重负,心中烦恼一扫而光。正在暗暗得意之时,冯愚来了。

  “丞相!在下有一同乡,名叫萧何,为人忠厚,暗藏智慧,是个可造之才,一样仰慕丞相大名,故而求在下引荐!”冯愚对吕不韦道。

  “从今往后,莫要再叫丞相了,老夫已经下野!”吕不韦道。

  “丞相┄┄这是何时的事?”

  “今日的事!”

  “这┄┄这是为何?”

  “老夫老了,不中用了,让他去投别人吧!”吕不韦随口道。

  冯愚一听,心想那也没办法了,要怪只怪你萧何运气不好了,早不来晚不来,偏偏丞相下野了你才来。

  昌平君芈启没想到嬴政会让他做大秦丞相,心中有些不解,更有些不安,于是独自去见了华阳夫人。

  “嘿嘿!你以为他是让位与你?我大秦国比他吕不韦精明的人能有几个?”华阳夫人冷冷道。

  “这事姐姐怎么看?”

  “他不离开,这满城的风言风语能止得住吗?”

  “原来姐姐传此谣言,就是这个目的啊?”

  华阳夫人不答,只摇了摇头,随后叹息一声道: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姐姐还看出什么了?”

  “父亲在侧,儿子做事就会束手束脚,他吕不韦走了,嬴政才是真正的王,在朝在野,左右不过他父子之间的事!所谓旁观者清,他吕不韦人是走了,眼睛不还盯着吗?甚至朝野上下可以看得更清楚些!”

  “既然如此,何不让魏缭为相?魏缭之才,不在愚弟之下,隗状也深得他父子信任啊?”

  “嘿嘿,你还算有自知之明!成蛟之事,你我就是杀头都够了,可他吕不韦始终不肯动我芈姓外戚,你道为何?”

  “愚弟不知,还请姐姐赐教!”

  “自宣太后以来,我大秦就一直存在三股势力,一为嬴姓宗亲,二为芈姓外戚,三为外客能臣。嬴政虽是姓嬴,实为外客之首,早晚是要回复他本来面目的,因此吕氏父子十分看重我芈姓这一股势力!吕不韦一走,嬴政必放开手脚,征战天下,天下不久将归于一统,到他摇身一变之时,外客势力必将更加强大,再加上我芈姓的支持,嬴姓宗室子弟也只能吃个哑巴亏,敢怒而不敢言了!”

  “原来如此,还是姐姐看得透彻!”

  “哀家与他吕不韦斗了几次,一次也没能赢他,岂能再看不透他?”

  “昔日之事,只因姐姐顾及我等!听姐姐这么一说,于我芈姓一族也未必不是好事!”

  “我本觉得,这嬴姓的江山有我芈姓一份,今日想来,我芈姓始终是外人,江山姓嬴姓吕,总不是姓芈,除非我楚国王室能得天下!我一生无子,视子楚为亲生,却没料到他竟死于非命!不管子楚是谁害死的,他吕不韦总脱不了干系,我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姐姐意欲何为?”

  “姐姐什么也不干,什么也干不了!”

  芈启一听,觉得她言不由衷,但又觉得此时的她的确什么也干不了,不再追问,坐了片刻就走了。

  吕不韦准备迁往洛邑之前,突然想起了一只盒子,于是赶紧去了咸阳宫,将它翻了出来,命人交给了嬴政。

  嬴政打开盒子一看,只见上面写道:欲取天下,先取九鼎;欲治天下,必废秦法。嬴政看着字迹,想了想,命人叫来了李斯。

  “李斯,什么是‘无为而治’,你解释给寡人听听!”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各司其职,各安天命;民无为而官无狱,官无为因民不犯科,这就是无为而治的状态。”

  “原来是这样,解释得很好!”

  “禀大王,这并非微臣的解释,而是我师弟韩非所释!”

  “韩非?我听说过这个人,原来他是你师弟!”

  “微臣与非同日拜在荀子门下,只因斯长两岁,故而忝为师兄。非有大才,斯有所不及,大王若能得师弟辅佐,天下可安!”

  “如何才能实现无为而治?韩非有说过吗?”

  “这世上恐怕很少有人有这个答案!”李斯摇了摇头道。

  “既然他是你师弟,你去将他请来咸阳,寡人想见见他!”

  “昔日老丞相曾有意邀请韩非入秦,但韩非是韩王室贵族,对韩国还存有一线希望,故而拒绝了老丞相!如果微臣再去请他,他来不来,微臣没有把握!”

  “我看过他的文章,文章写得不错,与你相比,他的文章重理论,而你重实践!实践着重当下,理论着眼未来,不分高下!”

  “师父他老人家曾经和老丞相戏言,得斯可治天下,得非可安天下,治在当下,安在长久,可见师弟要胜斯一筹!”

  嬴政摇了摇头,来回走了几步道:

  “我只是想请韩非来做公子扶苏的老师!”

  “扶苏公子才三岁,未及学年,大王不必着急!”李斯笑笑道。

  “三岁不小了,寡人三岁已经能读能背了!”

  “大王是天生英才,五百年也不出一个啊!”

  “韩国不能长久,若是韩非来秦,或能幸免于难!”嬴政暗示李斯道。

  “臣下明白了,大王爱惜公子,也是爱惜人才!”李斯揖道。

  公元前236年,从韩国来的水工郑国在关中修好了一条长达数百里的长渠,嬴政闻后大喜,将其命名为“郑国渠”。郑国渠的完工,使得多旱无雨的关中农田再不畏旱灾,进一步充实了秦国的国力。吕不韦为秦国,为儿子嬴政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他离开之前,秦国又增加了三十万兵马。

  公元前236年春,赵王派李牧攻打燕国,嬴政闻后觉得机会来了,便派桓齮和王翦等人奔赴太行山攻打赵国的阏于、邺城、安阳等地。王翦拿下了阏于,桓齮拿下了安阳,兵逼邯郸,赵王闻后急派李牧南下。

  李牧南下和桓齮、杨端和鏖战之际,嬴政命王翦直插北方,攻打赵国北方的雁门、云中一带。赵国南北同时收到攻击,李牧无法分身,赵王自然以保住邯郸为要,只能让李牧留在邯郸抵抗桓齮等人。

  数月之后,王翦大军拿下了云中,将赵军赶到了雁门关以南,至此嬴政得了整个河套地区,将赵国北方的粮仓和马房全部给端了。李牧击退了桓齮等人,保住了邯郸,但赵国的实力被大大削弱,自此根本无力再和秦国一战。

  公元前235年上元,咸阳城中一片欢腾,秦人成了战国七雄中最欢乐的子民。戍时过后,天空中一连划过几颗彗星,引得人心惶惶。就在人们欢庆佳节,载歌载舞之时,几个孩子传唱着一首童谣,唱得尤其欢乐。孩子们边跳边唱道: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某父不亡,蜚闻不止;二十年后,天下皆输。悲兮、哀兮!天下皆输!”

  孩子们唱歌之际,有一人站在街市中央对人说道:

  “三年之前,在下也是在这里,在同一个时间,看见了一颗扫帚星降临,后来就有了长信侯嫪毐之乱!前番只有一颗,如今三颗连现,这是老天在警告我秦人啊!”

  “难道我秦国又要有人谋反了?”一人疑道。

  “嘿嘿!是谋反还是篡国,又有谁说得清呢?”那人说完指着孩子们道:

  “你们听听,你们听听!”

  众人一听,“某父”显然暗指仲父吕不韦,“天下皆输”换个说法就是天下无嬴,意思是说天下姓嬴的人都要死光了。

  当晚,童谣就传到了嬴姓宗室子第耳中,他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童谣很快传到了嬴政耳中,又传到了洛邑,不出一月,几乎传遍了天下。正在这个时候,一名嬴姓子弟状告水工郑国,告他通敌,说他是韩国的奸细,修建郑国渠乃是韩国的“疲秦之策”。

  吕不韦在的时候,嬴姓宗亲一派就要求驱逐外客,嬴政一亲政,驱逐外客,重用嬴姓宗室子弟的呼声更高。郑国之事一出,加上咸阳城中出现的童谣,嬴姓宗亲一派心中的愤懑和憋屈就可想而知了,而身份存疑的嬴政,此时已经压不住嬴姓宗亲一派了!宗室子弟们越闹越厉害,嬴政找来了魏缭、隗状和李斯三人,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大秦自商鞅以来,国力日盛,全仗外客入秦,若是没有外客,就没有今天的大秦了,大王不可驱逐外客!”李斯道。

  “驱逐外客,只不过是个借口!”魏缭道。

  “唉┄┄”隗状摇头叹道。他知道魏缭话只说了一半,他也不敢直言,只得叹了口气。

  嬴政一听,心中的存疑似乎得到了证实,于是对魏缭道:

  “先生但说无妨!”

  “仲父在时,宗室子弟就开始议论外客,仲父乃外客之首,议论外客,矛头就是指向仲父;仲父走了,宗室子弟又开始议论纷纷,表面上说的是外客,实际上矛头指向了大王!无人敢犯圣颜,他们也只能提出驱逐外客之举了!”魏缭言下之意,现在的大王,乃是外客之首,而非嬴姓一派。

  隗状和李斯一听,都想:这话也只有你敢说了!嬴政听得明白,皱了皱眉道:

  “如此说来,他们是诚心跟寡人作对了?”

  “也不是这么回事!微臣觉得,此番谣言,针对的还是仲父,而非大王!”魏缭道。

  “先生此言怎讲?”嬴政疑道。

  “臣原本觉得宗室子弟驱逐外客,只为权势;但仔细一想,如今嬴姓子弟之中,有能力的皆已身居高位,没本事的不思进取,也已衣食无忧,就是有几个奋进之辈,亦可凭军功累积,而非大王刻意擢升;所以微臣认为,宗室子弟要求驱逐外客,应有更深的缘由!昔日咸阳城中谣言四起,但仲父下野之后,谣言慢慢就平息了下去。如果微臣所料不错,应是有人施行借刀杀人之计!”魏缭道。

  “借刀杀人?请先生细细说来!”嬴政道。

  “因臣心中有所怀疑,故而一连几日便服出行。臣在一茶肆中听到有人说,此人说话很小心,但微臣还是听见了,他说他从临淄来到咸阳,一路听见有人议论:只需大王亲手杀了仲父,流言不攻自破┄┄”魏缭尚未说完,嬴政气道:

  “荒唐!荒唐之极!”

  “大王息怒,且听微臣说完!如今大王锐意东出,驱逐外客,大秦元气大伤,东出受阻,故而大王必不会同意,而嬴姓宗室子弟也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一来,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所以微臣认为,有人借机放出谣言,又指明方向和方法,显然是针对仲父而为!”

  “既然有人心存不轨,那就将此人揪出来,枭首示众,以解寡人之恨!”嬴政怒道。

  “谣言四起,一时间难以查明根源,眼下的情形,也容不得大王细查!”魏缭道。

  “此谣言和那女闾有关吗?”嬴政问道。

  “似乎无关!”魏缭答道。

  “李斯!你去给寡人查,查出来一个杀一个!”嬴政怒道。

  李斯尚未作答,魏缭道:“大王!微臣有一计,或可解此难局!”

  “先生快讲!”嬴政急道。

  “大王可假意下旨,将仲父流放蜀地!臣亲自去见李昱,让他好生侍奉仲父;蜀地偏远,仲父到了蜀地,外人也难以得知真相!”魏缭道。

  “不可!不可!仲父有功于大秦,岂能蒙此不白之冤!”嬴政道。

  “大王!仲父在意的不是自己,而是大王,是大王能否早日成为天下之王!”魏缭道。

  “那也不行,宗室之人要闹,就让他们闹去吧!”嬴政摇手道。

  “大王!今时不同往日,大王没有降罪郑国,宗室子弟本就心中不服,更兼天降灾星,推波助澜,此事若无结果,怕是人心难平啊!”隗状道。

  “大王,国尉之言,也不无道理,还望大王三思!”李斯道。

  嬴政一听,想了想道:“那就下逐客令,驱逐外客!”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大王不可下此逐客令!”魏缭道。

  “寡人心意已决,尔等不必再言!”嬴政说完又道:

  “李斯,你是客卿,就做个表率,率先离开秦国吧!”

  嬴政说完转过身去,不愿再议,魏缭朝隗状和李斯使了使眼色,随即退下了。

  次日临朝,嬴政果然颁布了逐客令。魏缭退朝后,赶紧去了洛邑,见到了吕不韦。

  “师弟啊,你做得对!”吕不韦闻后对魏缭道。

  “师兄的心意,师弟怎能不知?”

  “嘿嘿,果真大王依了师弟,只怕那人还有后手,事情也未必就能平息!”

  “师兄猜到了谣言背后之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啊,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师弟,我随你一同入咸阳吧!”吕不韦说完长叹一声。

  次日吕不韦和魏缭一起回了咸阳。路上遇到了李斯,魏缭对李斯道:

  “李斯,你这是干嘛?”

  “大王要我做表率,我岂能久留?”

  “回去,回去!”魏缭指指马车道。

  李斯心中有数,遂跟着魏缭回了咸阳。吕不韦先见了嬴政,要嬴政依魏缭所言,嬴政闻后对吕不韦道:

  “仲父已经在野了,寡人要怎么做,还要仲父来教吗?”

  “大王若是不答应,微臣也只能自我了断了,莫要做这千古罪人!”

  嬴政无奈,只得答应了他。当日夜晚,吕不韦见到了华阳夫人。

  “夫人别来无恙?”吕不韦道。

  “你终于来了!”华阳夫人冷冷道。

  “我若不来,你怎肯罢手?”

  “我就说这大秦国上下,没有比你吕不韦再聪明的人了!”

  “嫪毐之后,我才明白,原来夫人早就知道些事了!夫人真以为我不能杀你吗?”

  “哀家如今这般模样,生与死又有何分别呢?”

  “怎会没有分别?夫人死了,那童谣又从何而来?”

  “那你为何不动手?”

  “夫人以为我吕不韦不能杀你?因为你身后有芈姓一族?夫人错了!夫人活着,我吕不韦就要死!夫人想想,要是我吕不韦杀了子楚,就不能杀了你吗?”

  “┄┄”华阳夫人想了想道:

  “子楚真不是你杀的?”

  “断然不是!”

  “那也是因你而死!当初你要是不利用子楚,利用我,又怎会有后面的事?”

  “其中缘由,不韦曾经向夫人解释过了,夫人还怀恨在心吗?”

  “除了子楚,还有成蛟呢?哀家的眼前,不全是拜你所赐吗?就连容馥,都因心中有愧,不来见我!不错,他是天下之王,天下唾手可得!可无论子楚还是成蛟,若是战死沙场,又岂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不韦对不住夫人!既然夫人心中有怨,不韦就将这条命赔给夫人就是了!”

  “嘿嘿,你不想亲眼看看他是如何君临天下的吗?”

  “我已经看到了!”

  “是啊┄┄于你吕氏而言,天下犹如囊中之物啊!哀家近来常常想,若是没有你吕不韦,哀家的这一生会如何呢?哀家有时候又想,若是不进大秦王室,哀家这一生又会如何呢?哀家想不出来,但哀家最不后悔的就是进了媚门,拜在媚圣门下!”

  “不韦走后,大王与媚门之间的恩怨,还望夫人代为化解!”

  “我已经无能为力了!”华阳夫人摇了摇头道:

  “自你进门之时,我这一生,也就算是到头了!”

  “唉┄┄你我之间,是该有个了断,不韦进门之时,这一生也已经到头了!”吕不韦叹道。

  吕不韦回到洛邑当日,嬴政下旨,剥夺吕不韦封邑,将他流放蜀地。吕不韦先将怡秀的坟墓迁回了濮阳,到了濮阳,又命人悄悄移了祖坟,和怡秀葬于一处,随后回了洛邑,准备去往蜀地。临走之前,吕不韦叫来了李斯,将一本用布帛制成的《吕氏春秋》交给了他,让他交给嬴政。李斯接过了书,见书上打了布蜡封条,封条上写着一行字:君明道,官知法,民修儒。

  在去蜀地的路上,吕不韦喝下了早已准备好的毒药,结束了他辉煌而又传奇的一生。吕明依言焚化了吕不韦,将他和怡秀葬于一处。

  嬴政收到了书,看见了封条上的字,想了许久,打开了《吕氏春秋》一看,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仲父的亲笔注解。嬴政随意翻了几页,发现里面有张布条,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字:莫分嬴吕。嬴政心中一惊,突然心中一股凉意,与昔日在颍川之时的感觉一模一样,遂立即传来了赵高。

  “速速追回仲父!”嬴政对赵高下令道。

  一日之后,赵高急急回了咸阳,告诉嬴政,仲父已经亡了。嬴政闻后大哭,心中充满了愤怒,只当是流言蜚语害死了仲父,而并没有去想,仲父为何要选择这种方式离开他。

  华阳夫人很快得到了吕不韦身亡的消息,叹息了一声道:

  “吕不韦啊吕不韦,容焉又何尝真想要你的命!”

  吕不韦选择了死,华阳夫人并不知道,他不只是了结他们之间的恩怨,更多的是,他要以死告诉儿子嬴政:他可以死,但不能让天下人骂他,不能让天下人骂他的儿子嬴政,更不能让天下人骂他的祖先姜太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