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下安康 第五十章 噩耗连连

《天下安康》第五十章 噩耗连连

作者:鸣奇 字数:1840 书籍:天下安康

  刘云芳既破孙华,遂攻克河西、澄城二县,沿黄河南下,兵锋直指蒲津关。

  这可吓坏了位于蒲津关的张瑾。

  蒲津关再是险要,也是防东不防西的。隋军两面夹击,他如何能守。而且整个同州的军队,尽被他调到蒲津关一线,他的大后方空虚。他就是守住蒲津关,可丢了同州城,李渊能饶得了他。

  这时候张瑾真的有弄死孙华的心,就是五千只猪守卫河西县城,隋军也不会这么快打过来啊。他要是早知道孙华这只蠢猪,连一日都挡不住,他怎么可能派遣孙华北上,五千人马,也是兵啊。

  可惜孙华已经提前去见阎王了,否则张瑾非得吐孙华一脸,不过现在他只得一个劲地痛骂孙华的无能了。

  现在孙华死了,一了百了,可惜了张瑾,不得不给孙华收拾这个烂摊子。

  对于张瑾来说,蒲津关指定不能守了。蒲津关再是险要,但若是被隋军团团包围,也是死地。

  张瑾这个人,平日里惜命的很,就不是个能死节的人。

  于是张瑾准备撤退到同州城,等待李渊的救援。同州城依靠洛水,通过白渠和沮水、泾水相连,一旦城池不可守,他还可以从水路撤退。

  张瑾定计之后,也不耽搁,立刻率领羽林卫撤退。

  当然他也不是彻底放弃蒲津关,而是命令副将张德政率领孙华余部继续屯驻在此,阻挡隋军。

  这年头,当领导的,坑的就是部下。

  张德政是东平郡人,也是参加过晋阳起兵的老人,可他无论身份、地位都没法与张瑾比,他是李渊往羽林军中掺的一颗钉子,但却被张瑾排挤的没什么实权。

  张瑾撤退之后,刘云芳很快赶到蒲津关。

  刘云芳原计划是将张瑾包围在蒲津关中,彻底消灭,没想到张瑾跑得这么快,他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追上。

  此时位于蒲坂的张文远也统帅右屯卫和河东郡兵,开始向蒲坂发起攻击。

  此时负责留守蒲津关的张德政心里苦啊。

  不是说天命在李渊吗?这他娘的是什么天命。

  张文远率数万大军从蒲坂渡口渡河,蒲津关的唐军根本难以抵挡。

  张德政眼看城外如山如海的隋军,最后一咬牙,选择投降了隋军。他本就是张瑾抛出的替死鬼,难道还指望他能忠诚于李唐吗?

  张德政麾下部队,尽是孙华的旧部。这些人四面劫掠惯了,哪里打过这般血战。

  因此尽从张德政投降。

  隋军不战而破蒲津关。

  张文远占领蒲津关后,隋军东线、北线、东北线三路大军的联络终于打通。

  ······

  自浅水原之战后,本以为再多的打击,都在李渊的承受范围之内,可李建成兵败永丰仓,困守孤城的消息,还是让李渊倒吸一口凉气,差点噎过去。

  李建成之败,标志着李唐经营多时的渭南防线,彻底崩溃,其影响可想而知。李唐的兵力都集中在四面,内部极其空虚,从永丰仓到长安,几乎是不设防。

  若是隋军愿意,前锋骑兵,五日之内,可直抵长安城下。

  李渊可以想象,到了那一日,都不用隋军出手,他就要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了。关陇世家大族再是厌恶黄明远,也不会和自己一起死。他们只会砍下自己的头颅,匍匐在新主子面前求活。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李渊还没从永丰仓之败的事情中缓过来,龙门之战的败绩,又传到李渊的耳朵里。

  一场又一场的打击,瞬间让李渊苍老了十多岁。

  这个时空的李渊,再也没有心情愉快地造人了。或许这是人民之幸,毕竟李渊后来生的这些子女,李元昌、李凤、李元婴、房陵公主、丹阳公主、安定公主等等,都是人渣、荡妇。整个唐朝宗室之中,没几个好人,就是从这群人开始的。

  一个龙门关,还要不了李渊的命。可其中引申的含义,就真要命了。永丰仓之战,还能说明是河北隋军打的防守反击,而龙门之战,就是隋军主动进攻出击了。

  先是永丰仓,再是龙门,这难道意味着隋军要大举进攻关中了。

  李渊有些不明白,黄明远不是病入膏肓,整个河北也已经乱作一团了吗?隋军怎么敢?隋军怎么敢啊?

  西秦这只恶狼,尚未击退,又来了黄明远这只猛虎。关中形势,已危如累卵矣。

  李渊第一次感觉,天命真的不在自己这里。

  否则,老天怎么不庇佑自己了。

  李渊很清楚,龙门既失,与之一线的蒲津关恐将不保。隋军接下来,目标就是同州。

  同州南望渭南,西连渭北。其地若失,无论是渭北的李神通还是渭南的李建成,都将完全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所以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增援同州。

  这次增援主帅的人选,李渊第一时间便想到还在府上戴罪的李世民。

  虽说李世民在浅水原打了败仗,但李渊很清楚,此战的责任并不完全在次子身上。面对薛举,李世民应对的已经很出色了,可惜时运不在自己这边。

  以李世民为主帅,无论是能力还是忠诚度,李渊都很放心。

  可惜李渊有些一厢情愿了。

  李渊刚跟几个重臣一提此事,窦威便站出来反对。

  李世民刚刚打了败仗,再引大军出战,必然人心浮动,军心不符。一旦再败,后果难以预料。不能因为李世民的身份,就一再乱命。

  其他几人,也不太看好李世民。

  没有战功的李世民,什么也不是。

  而且李世民因为在黄明远身边多时,受黄明远影响很重。总认为关中应该向河北那样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焕发生机。

  这当然会引得关陇贵族的不满。

  所以李世民是个彻彻底底的异端,要不是因为他是李渊的儿子,早就被人给弄死了。

  看到这场面,李渊和李世民的心同时凉了半截。

  李世民是哀叹自己少了一个领兵出征复起的机会,而李渊则是叹息,若是不用李世民,还有谁可用。

  这支部队,交给别人李渊不放心,交给自己人,可没人合适。

  李渊有些发愁,实在不行,只得从蓝田将堂弟李孝基给调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