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驸马有挂 081章:他来了

《驸马有挂》081章:他来了

作者:左马介秀满 字数:1928 书籍:驸马有挂

  周世显的心中,有一份白名单,上面已经有五个人的名字了。

  李邦华,倪元璐,张煌言,史可法,韩赞周。

  这是历史替他筛选出来的名单,什么样的考察都无法与之比拟。

  这份名单很快就会不断的扩充,这也是他下定的决心,是他在未来的日子里,坚定不移的用人原则。

  在关键的位置上,用名单上的人。

  他们绝不会背叛,永不会带着城池、人民和军队投向大顺或者满清的怀抱。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末世,这就是最重要的特质。

  除此之外,他的心中也有一点小小的情结——这些人在上一世,已经英勇付出过生命,那么在这一世获得一点小小的酬庸,是不是也说得过去呢?

  就让好人有一点好报。

  第二批过江觐见的大臣很快也赶到了江北,进入浦口大营后,按照六部官和科道官分成两拨,分别由李邦华和倪元璐陪着,在将军值庐两侧的班房等候觐见。

  六部官以史可法为首,科道官以刘宗周为首,与李邦华和倪元璐都是老相识。大家都是江南一脉,在这种情形下故人相见,难免不胜唏嘘,于是连皇帝的面还没见到,眼泪先流了不少。

  流过了眼泪,却还有正事要办,按照预先的商定,两边分别由李邦华和倪元璐宣示卢九德、马化豹的逆案,以免这些官员在等一会儿面圣的时候,瞠然不知所对。

  “卢九德潜结总兵马化豹,于淮安城外杀淮抚路振飞及属下亲兵三十余人,又拦截御驾,纵兵穷追两百里,形同谋逆。”李邦华面色沉重的说,“幸有驸马周世显带兵拼死护卫,又有宁波举人张煌言和史公先后迎驾,御驾才总算平安到了南京。不过这样的案子,出在南直隶的境内,不免令人心寒哪。”

  这又是一个晴天霹雳,把这些官员们震得目瞪口呆~~这样的事,大明开国以来,大约也只有嘉靖朝的壬寅宫变能与之相比了,那回是十几名宫女把绞索已经套在了皇帝的脖子上,这一回邀天之幸,总算还没有到这样的地步。

  这件事情,六部官和科道官的反应大不相同,詹翰科道之中,除了巡按

  御史之外,大致是以言路上的职责为主,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己没有直接的责任,可以好好想一想这回该弹劾谁。

  六部的官员,军务政务财务在手,是具体办事的人,与地方上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想把自己摘干净就不是那么容易,不免心中打鼓。

  不过脑子清楚的人已经在想,卢九德、马化豹之流,何以胆大妄为到了这样的地步?相比起来,前朝的什么红丸案、梃击案,简直都不值一提了。

  而一想起红丸案、梃击案,不免就把郑贵妃想了起来,而一旦想起了郑贵妃,几十年的恩怨便都浮现在眼前。

  难道会是……福王?

  这个念头太过可怕,一旦坐实,必将掀起腥风血雨,因此没有人敢把这话形诸于口,但卢九德曾在老福王的王府里服役,毕竟是昭彰的事实,所以对他的动机,至少有了一个合理的推测。

  各人还在肚里做功夫,王承恩已经来传旨了。

  “着六部官员进见!”

  众人正了衣冠,从班房鱼贯而出,在大殿的门口遇见了等候在此、负责带班的周世显。

  除了史可法之外,南京的官员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位驸马,年轻英俊之外,看上去有一份与年龄不相称的沉稳,大家心里都想,他带一支两百人的兵,就能跋涉两千里,把皇帝送到这里,必有过人之处,别的还不知道,就这份沉稳之气,便是多少人做不到的。

  周世显向着这群尚书和侍郎微一点头,轻声说句:“请跟我来。”便带头走进了大殿,朗声报告:“六部官员奉旨觐见!”

  说完,侧身站在一旁,看着以史可法为首的十几位官员排列顺序,跪下磕头,一拜三叩。

  “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万岁的声音之中,也夹杂着呜咽。

  “平身!”临时御座之上的崇祯,也是一副感慨万千的样子,专门用手虚抬,示意他们起来回话。

  这一回,跟见勋贵的时候不大一样,底下这帮臣子,多半也是从北京出来的,君臣相识已久,说起话来就有所不同了。

  “国事艰难,咱们今天还能在这里相见,也是君臣之间的缘分。”崇祯微笑道,“比如你高弘图,这也有快三年没见了吧?好像瘦了点。”

  “是,臣是十四年腊月里离京的。”高弘图见第一个就点到自己,诚惶诚恐地躬身说道,“陛下的形容也清减了。”

  周世显心想,两千里南下,天天坐在车里啃烧饼,外加一日数惊,换你你也瘦啊。

  吕大器身为兵部侍郎,在史可法北上勤王时领有兵部全责,卢马之乱的事情一直压在心里,此时见是个话缝,连忙出列复又跪下。

  “陛下,”吕大器的声音也带出了哭腔,“臣等防备不周,疏于管制,致使御驾受惊,实在是罪无可绾,请陛下责罚。”

  周世显站在一旁,看着他们面君之时,俯首股栗、汗流浃背的样子,心里终于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从劫宫那一夜开始,护着崇祯一路南下,与人斗智斗勇,拿命去拼,所受的种种磨难都是值得的。

  他心里清楚的很,无论是拥福还是拥潞,南京的这班大臣之中,私下里都曾经流传过相当不堪的言论:“以齐桓之伯也,听管仲则治。今吾辈之所立者,岂其不惟是听,而又何患焉?”

  意思是,立了他,还怕他不听我们的吗?

  这表明他们知道这些落魄之中的藩王,只要登上皇帝的宝座,尽享富贵就会心满意足,在朝事上一定都会听从这些具有拥立之功的大臣,不会有什么自己的主张。

  说白了,福王和潞王的年龄都比崇祯皇帝还要大,但在这帮大臣的眼里,却被视为冲龄幼主,可以操控于鼓掌之中,朝廷大政必然落在自己这帮大臣手里。

  当初就算太子南下,恐怕也免不了会面临这样的局面。

  然而,现在他们的如意算盘通通被打破了,因为来的不是福王,也不是潞王,甚至也不是太子,而是这个“察察为明”的崇祯帝。

  一个不对付,就要弄死你。

  不开玩笑,他在北京已经弄死了七任兵部尚书,十二任巡抚。

  现在他到南京来了。

  为臣者,能不双股战栗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