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438出兵否,关键在权衡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438出兵否,关键在权衡

作者:大唐谪仙 字数:2582 书籍: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离开了李庄,魏怼怼的眉头一直紧紧的皱着。

  他也不得不承认,李治说的有道理,大家一听到东征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般,倒是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若是东征的话,胜算几何。

  所以,魏怼怼禁不住仔细思索起来,如果东征的话,胜算如何呢?

  就在众说纷纭之时,皇帝又召见一干重臣在两仪殿见驾。

  李治身为晋王,还是神策军创建者,当然在召见之列。

  这一次召见,朝野上下纷纷瞩目,因为就算市井小儿也知道,陛下这次召见是所为何事。

  出兵还是不出兵,也许今天就能出结果了!

  两仪殿静溢依旧,但是走进大殿,众人却感觉到气氛前所未有的肃穆、沉重。

  "臣等参见陛下!"

  李世民庄严肃穆言,"众卿平身吧,今天召众卿前来,不为别的,就为新罗使臣求援之事,众卿觉得朝廷到底该不该出兵?"

  "陛下,臣觉得该出兵,高句丽实在不把陛下、不把我大唐放在眼里,所以,必须揍他!"程咬金急不可待的跳出来道。

  原本李治就告诉他皇帝有意出兵,昨天他又听到了消息说,皇帝没看奏疏、却一直在看世界地图,所以他就愈发的坚信了李治的话。

  皇帝是真的有意出兵,那还犹豫甚么?

  尉迟恭也不落人后,连忙道:"陛下,该出兵,必须救新罗,若高句丽吞并了新罗必然实力大增,高句丽本就狼子野心,若实力大涨必定会成为祸患,甚至会对我大唐辽东得寸进尺!"

  褚遂良立即出列道:"陛下,臣反对出兵,高句丽终究不是对我们大唐动兵,况且前隋征夫百万仍然没能攻克高句丽,所以,对待高句丽必须慎之又慎,臣觉得不宜轻启战端,不如派人前往高句丽申斥!"

  朝堂上众臣吵个不休,今天在两仪殿也不过是重演罢了。

  李世民的脸色依旧平静,文臣们引经据典,武将们大声吆喝着反驳,不过,让他有点疑惑的是,怎么魏怼怼今天的火力似乎不大啊。

  环顾一圈之后,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李治身上,问:"李治,怎么一直都没见你说话啊?"

  听到皇帝终于开口了,众臣安静了下来,目光全都落在了李治的身上。

  李治拱手笑言:"启禀陛下,儿臣一直在听着呢,觉得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众人一怔,都这个时候了,李治居然还想和稀泥?

  程咬金等人更是一直在给李治使眼色,他们觉得李治今天是傻了,明明都知道陛下想派兵出征,居然还想和稀泥?

  李世民面色没变化,认真听着。

  李治对于众人的目光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继续道:"前隋三次东征,征夫百万,无功而返,劳民伤财,埋下了亡国之祸,确实是前车之鉴!

  而且,如果我大唐不出兵的话,坐视属国被覆灭,对我们大唐的威望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而且若高句丽吞并了新罗、百济,实力将会大增,遗患无穷!"

  李治说的这些,大家都知道,早就听过不知道多少遍,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李治跟着道:"我一直不说话,是因为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若我朝吸取前隋的教训,只出兵十几万的话,胜算几何?"

  只出兵十几万,那就算不上劳民伤财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只出兵十几万的话,能有多少胜算?

  要知道,前隋征夫百万全都无功而返。

  李世民沉吟道:"李治这句话说到点子上去了,若只出兵十几万的话,到底胜算如何呢?众卿不妨议一议!"

  一时间大殿里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目露沉吟之色,显然都在沉思。

  李世民转头看向了李治,问:"李治,既然你一直都在思索,那你就先来说说!"

  李治笑言:"这两天,儿臣确实想了不少,不过因为儿臣并没有领过兵,所以对各军的战力不算了解,所以只能大略说一说。"

  "第一,我大唐师出有名!是高句丽率先挑起了战端,我军是为了帮助属国抵抗进攻,征残暴之国,乃正义之师!"

  众人点头,这确实算得上师出有名。

  李治跟着道:"这第二嘛,我大唐皇帝圣明!这不是溜须拍马,相比隋炀帝亡国之君,陛下领兵席卷天下有着赫赫武功,登基以来更是知人善用,国力强盛,特别是在江南大开发之后。"

  众人不由得再次点头,当今皇帝和隋炀帝相比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当今皇帝圣明当然很重要。

  李治跟着笑言:"这第三点嘛,就是人和,前隋虽然征兵百万,但是人心涣散,又有何用?反观我朝,上下齐心,其力断金!"

  众人略一沉吟,再次点头,现在的大唐相比前隋的乱局,可谓政通人和,确实可以算得上”人和”这两个字。

  就连李世民都禁不住点头,这三点李治说的都很对,看的很通透。

  李治跟着道:"这第四点嘛,说起来倒是有点自夸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辽东苦寒,要出兵辽东一大难处就是严寒。

  当年前隋征辽东,冻死冻伤不知道多少人,不但非战斗减员太多而且大伤士气,而我们有了棉衣倒是可以无惧严寒!

  还有就是火~枪和火~炮,尤其是火~炮和能轰炸的气球,实在是攻城拔寨的利器啊!"

  李治连说了这四点,每一点都十分在理,不止程咬金等一众武将连连点头,就连房玄龄、魏怼怼等文官都禁不住点头。

  李治跟着点头道:"最后一点便是我大唐将士们的战力到底如何,比之当年前隋又如何,这个说实话,我不太清楚。"

  今天在大殿上,李治说的十分坦诚,把自己知道的并且确定的,都说的透彻明白,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也没强说理由。

  他不知道如今大唐将士们的战力比之前隋如何,因为他小啊,但是大殿里君臣之中,除了他之外,旁人谁不知道?

  如今的朝中重臣,那可都是老资格、老资历,经历过隋末之战,对前隋的三次东征也知之甚深,甚至还参加过前隋的东征。

  而且能站在这大殿里的重臣,有谁没参与过隋末唐初之战?

  好像,就李治没参与过,因为李治太小、太小了。

  李治的这一番话,李世民心里极为满意,颔首道:"李治的这一番话,朕听着很有几分道理,句句都在理。

  至于,我军将士们的战力如何,李治说的倒也实诚,他确实不清楚。

  朕也才蓦然反应过来,小九子不是太过年轻,而是太小、太小了,都没经历过大战,也没领过兵,也不知道这朝中怎么就冒出了这么个奇才来!"

  皇帝笑骂小九这个最小的儿子,大家听着也都禁不住乐了,不过李治的功绩摆在那里,皇帝笑骂也不过是打趣罢了。

  大殿里的气氛一松,也不像刚才那么沉重了。

  程咬金当即道:"咱们大唐将士的战力,其是前隋能比的?前隋奸臣当道,乱七八糟,民怨沸腾,人心向背,当兵的哪有士气?"

  "我大唐就不一样了,都是百战精兵,士气如虹,而且国泰民安,粮草充足,打个高句丽还不小菜一碟?"

  李世民起身背着手来到了众人面前,沉声道:"如我大唐出兵相助,也绝不能过于劳师动众!药师,你觉得,你出兵的话,需要出动多少大军,有多少胜算?"

  其实李靖一直在心中计算着呢,听到皇帝问话沉吟道:"若只为解新罗之围,那只需一场大胜即可,十万大军足矣!"

  李绩等武将点头,如今高句丽举全国大军大举攻打新罗,虽然辽东仍然留有不少兵力驻守防备,但是只需要一场大胜仗,就能让高句丽不得不从新罗撤兵。

  十余万大军,打一场胜仗,难吗?

  程咬金、尉迟恭等人立即嚷嚷了起来,十来万大军打一场大胜仗一点都不难,他们都信心满满。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怼怼等文臣也露出了沉思之色,以前他们也是都参与过打仗的,也算知兵。

  但是褚遂良等文臣就有所怀疑了,前隋百万大军都无功而返,你十万大军就信心满满一定能打胜?

  这兵力差的是不是太远了?

  面对褚遂良等人的怀疑,李靖解释道:"兵在精不在多,若是大军离德离心,士气低落,那纵有百万大军也不过是乌合之众,隋炀帝御驾亲征,征兵百万,虽然看上去声势浩大,却乱糟糟一通指挥,根本发挥不出来。

  朝廷征东~突厥总共也不过动用了十几万大军,却能将东~突厥一举覆灭,要论高句丽大军的战力,未必强过东~突厥的骑兵,要征辽东最让人头疼的一个是高句丽占据地利坚守,还有冬季的严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