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353情报网,遍布唐周边

《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353情报网,遍布唐周边

作者:大唐谪仙 字数:2657 书籍: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日子过得真快,自贞观八年年底开始,陆续派往西突厥、吐蕃、高句丽的情报人员又有情报传回。

  往西突厥的由许立带领,共四十五人,挑选那些身材较高大魁梧粗壮之士,扮作往西域行商之人,分批经鄯州、凉州、沙州往龟兹、千泉一带,寻机建立情报网点;

  派往吐蕃的有三十五人,由傅德带队,选择那些体形较大面色红润者,以牧民或商人、佛者的身份,从大非川、河源一带进入吐蕃境内,并在其内分两拨,一拔留在河源这一带,另一部往逻些城;

  往高丽的有四十人,由郑仁泰从特战队中选拔出来的吴朋带领,从幽州经营州进入高丽境内。

  此乃首批派往这三地的情报人员,先站住脚根,将这些地方的大致情况探明,建立立足的据点和联络处,随着后续人员的陆续到达,并逐步建立情报网,待时机成熟,执行更多的使命。

  以李治报与李世民的行动计划,今年下半年,前面这批人员站稳脚跟安定下来后,第二批差不多数量的人员也已派往这些地方。

  这些情报人员不仅是潜伏化妆的行家,在言语、行为、习俗方面与目标地的普通民众没区别。

  每个人都有一门或者几门的绝技,大部人员也是刺杀的高手,拳脚功夫方面都受过与特战队员相似的教授。

  郑仁泰再派遣一些人员在分别在肃州、岷州、鄯州、营州等地设立联络点,从西突厥、吐蕃、高丽所传回来的情报,先在这里进行中转,再送回长安。

  第一批人员踏上征程的时候,第二批情报人员的选拔和训练已经开始。

  郑仁泰让几名富有经验,但因身体和年龄原因无法出去执行任务的人员,负责接下来的情报人员训练工作。

  因有前面这批人员,近一年训练得到的经验,特战队有了更完善的训练教案。

  训练方式的制度化,各科目教官的分工明确,训练的进展也肯定会比上一批人员快。

  两仪殿内,李治与郑仁泰站着等候了小半天,刚刚结束朝会的李世民才过来。

  郑仁泰把手中厚厚的一打,他亲自整理的情报交给了李世民,道:"陛下,这些是各地传回来的情报!"

  "哦!?这么快就有消息传回来的,让朕细细瞧瞧,"李世民接过郑仁泰手中的那叠情报资料接了过去。

  "陛下,如此长的时间,才有各地的情报传回来,这些人已经失职了。"

  很快吗?

  都快一年的时间了,才有这些并不太详细的情报传回来,已经让郑仁泰生气了。

  而且这几个地方像是约好一般,都在同几天把情报送到长安,让郑仁泰费了好一番工夫,召集了几名小头目,一起干,才整理清楚这些情报。

  李世民却摇摇头,"仁泰、小九儿啊,你们没去过这些地方,不知道路途有多艰险。

  朕可是知道,从长安到往这些地方,少则几个月,多则要半年甚至一两年。他们能抵达这些地方,并站住脚,探查到这么多的情报,实是非常不简单了!"

  郑仁泰很早就是秦王李世民府中的将领,成为腹心左右,其本名叫郑广,仁泰是他的字。

  郑仁泰知道路途是挺艰险,但半年或者一两年行程那是普通的商旅行人,像这些久经训练的情报人员,实在是不应该,若这段时间有异常重大的事情发生,那可能就要错失良机了。

  李世民示意郑仁泰在一旁坐着,他先看这些资料。

  李世民先找出关于西突厥的情报看起来。

  "哦,突厥咄陆可汗泥孰莫贺设已病死,这朝中倒不知晓,新任的咥利失可汗使者应该还未到长安,咥利失和欲谷设有矛盾,一些部落族人也不愿听咥利失,这是好事。"

  李世民看完情报,看着身边的郑仁泰道,"仁泰,突厥境内情况如此复杂,你说如何办好?"

  "陛下,臣正想来请示,陛下有何安排!"郑仁泰恭敬地说。

  你皇帝可没给我这个权力,即使我心里有招儿,现在也不会说呀!

  "仁泰,是朕在问你呢!为何你反问起朕来了?!"李世民皱皱眉说。

  "陛下,是否要让那些人员将其冲突挑得更利害些?"

  "仁泰你所说正合朕意,你即传达命令,让他们尽力挑起其部落间的冲突,不惜任何手段,具体如何做你去制定,"李世民脸有喜色。

  "是,陛下,臣只怕他们人手不够,不一定能完成任务!"

  西突厥那块地域太大了,且部落众多,那几十号人,能侦察到情报已经不错了,若再交付他们其他的任务,难度会很大,估计领队的许立会犯难。

  "你手中还有多少人员可以派出?"

  "大概还有不到百人能执行任务,但这些人,能力上稍差一些!"郑仁泰想了一下道。

  "你再挑选一些能力佳者,抓紧训练,待年后天气转暖即派出去,往碎叶附近!"

  "是!陛下!"

  李世民跟着又想了一下道,"以后除了很重大的,这方面一些不太大的事儿,就你做主,隔一段时间再向朕回报吧,若事事都向朕奏报,那会耽误一些事的。"

  "陛下,这~~,臣怕所做的一些事儿不如陛下意,还是事前向陛下禀报为好!"郑仁泰心里暗喜,但还是推托着。

  "无妨,朕相信你!情报人员份内之事,你都可以做决定,"李世民却似下了决心。

  "儿臣明白了!"李治不再推辞,何为大,何为小,那就由自己定了。

  高句丽的情报李世民看了看,并没说甚么,只是紧皱着眉头。

  "陛下,这高句丽境内人员如何布置?"

  "高句丽的事,再说吧,主要是看那个渊盖苏文的动静再说,朕现在还没定夺。"李世民叹了口气,"你只要让人探查其国内动向,若有重大事态再向朕奏报,其他的你做主。"

  "臣明白!"郑仁泰知道,高丽被隋两帝几次打击后,国力也是大降,暂时还不会对大唐构成威胁,李世民现在最关注的还是西突厥。

  李世民最后拿起吐蕃的情报看了起来,脸上的表情出现了诸多的变化。

  "可惜,吐蕃国内大乱,我们都未曾知晓,错过了许多的大好机会。"

  李世民看着李治、郑仁泰道,"如今吐蕃元气已复,雄兵十数万,正如贤侄前番所言,我朝对吐蕃知道的太少了,日后其将是我大唐强大的对手!"

  "如今吐蕃人正想四处求学,以求自身国力得到发展,父皇,儿臣先冒昧地向陛下建言,若吐蕃人入朝求取这些制造、耕种技术,千万不可将我朝这些技艺,传授与他们,……。"

  这是李治今日最想与李世民说的话。

  历史上,正是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带去诸多代表当时最先进生产力的营造与工技书籍、工匠,还有各种种子,许多治病药方,大大地提高了吐蕃的国力。

  这是李世民执政最大的失误,以至于为大唐培养了一个强大的对手,终致大唐多次被吐蕃攻击,青海之地丢失,连长安都曾被吐蕃人占领。

  虽然历史书上都美化文成公主的进藏,但有头脑的国人都知道,那只是往自个脸上贴金。

  两国相争,只有削弱对手的说法,哪里有支持对手、把对手变得强大的道理。

  "哦!?这个朕自是知道。"

  听李治如此一说,李世民仿佛也有一些触动,脸色很是凝重。

  "小九儿,你说,此次吐蕃人来长安,会有何事?是向我们朝贡?求这些技艺,或者请婚?"

  "陛下,这个儿臣不知,所派出人员也未侦察到,但臣猜测,定是求技艺、甚至可能请陛下赐婚!"

  "吐蕃人入朝请婚,"李世民皱着眉头在想着事儿,"如此高寒之地,路途遥远,朕如何舍得宗室女儿下嫁!"

  "父皇,吐蕃人还未开化,蛮野之人,怎可让儿臣姑姑、姐姐,嫁入那蛮番之地,且弃宗弄赞已经娶了泥婆罗的公主为皇后,若其再向我朝求婚,定是图其他!"

  李治说着站起了身,"吐蕃人慕我中华之鼎盛和繁华,想求学技术,以壮大其国力。

  弃宗弄赞求皇上赐婚,正是说明其赞普位未稳,想提高其在周围部族中的名望!

  并且吐谷浑,才被我大唐占领,儿臣以为其是否也有试探我大唐的目的。"

  "小九儿,言之有理!朕会细细考虑的……"

  "父皇英明!"

  若李世民真的如此,那将是大唐的万幸。

  据说吐蕃人是在数次请婚后,李世民才终于答应的。

  但现在有他李治在,无论如何,他也要想办法阻止那个文成公主下嫁。

  奶爸早就说过了,若是吐蕃不知道好歹,一意孤行侵掠大唐,半年之后,仅以这六万训练成功的神策军,哪怕以不要朝庭一文钱、一斤粮为条件,也要征得李世民同意,灭了吐蕃。

  历史证明,吐蕃就是大唐的心腹大患,无论施加何种手段都不过分!

  若是本王牺牲色相,勾引珍珠公主呢?

  嗯,这也是一个选项,不是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