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从益州开始 第四百零五章 远虑

《三国从益州开始》第四百零五章 远虑

作者:南山野夫 字数:1778 书籍:三国从益州开始

  滇池,将军府内。

  脸上带着几丝疲惫的诸葛亮,读完由牛鞞送来之军报,望着窗外的雨幕,有些出神。

  半月前,符节、牛鞞两地先后传来战报,言之大将常坚及同行兵士战死,南中震动。

  诸葛亮在得到消息同日,忙放下手头事务,以军事将军身份,即同长史杜微,从事景耕等一应府吏,代表安南将军府,先行看望了常氏家眷。

  后花费数日时间,按照送来的阵亡名册,走访多地,慰问了阵亡将士家庭。

  至此,于前线大军受挫下,原本有些惶惶不安的后方人心,方得稳定。

  但诸葛亮并未松懈,他同长史杜微仔细分工,其个人一边统筹诸郡政事的同时,开始全力督运粮草,以保证前线供应。而杜微则是专门负责起交州今岁移民,另有郡兵调援之事。

  战事当前,于刘釜同刘璋交战关键时候,为后方留守信赖之人,诸葛亮便是第一次处事,但才华匪浅,见识不凡,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让前线无忧。并于行事间,查漏补缺,宽以待人。

  此中行径,不仅是让将军府一应军吏,接受那般简单。如杜微这等博学多识、又多处事经验之人,也时常感叹后生可畏!

  于此所赞,诸葛亮也未有居功自傲,而是认真对待意见,虚心接受任何批评,表现出了不属于年龄之成熟稳重。

  不论滇池这些时日所发生,且于潜移默化中改变的一切。

  然,犍为战情于短短几日内,就发生惊人改变。

  六日前,刘釜在挫败张任水淹南中军之计划后,根据诸葛亮送去的益州大势分析,并于刘璋失义之下,借孟达等多路兵整合之机,于行军路线略作调整。

  集中主力人马,化三路于两路,坚定目标,全力以取成都。

  其中,汇合后的马增、孟达部,改变出兵方向,走临邛一线,与到来的郑度部会师,连破张任布置的七处关卡,直往江原城下。

  回援的青衣军,则是同泠苞、吴班、齐威等率领人马汇合,皆前番吴班于阳乡之战,凭八千人马,大败州兵一万五千人马之机,以大胜之势,直往广都。

  经过挫败后的南中军,进军之猛,让刘璋完全想不到。

  且若言之刘璋面临的危险,以广都、江原为主,那就大错特错了。

  即如刚刚诸葛亮浏览完的军报,于前日间,主将刘釜之家乡,德阳县之地,另有相邻之广汉县,有数千乡人起事,在广汉郡多地防守空虚之下,一路无阻,直击成都后方之新都之所。于巴西郡、巴东郡,多地之义军同样在汇集,逐渐往江州多地进军。

  各乡地之义军能如此迅猛,自是各地益州本土大族于后发力。

  毫无疑问,这同样也是于益州牧刘璋,自前岁开始,大规模驱逐益州士,并以益州本地大族欺压之全面反弹。

  而关于益州形势,以及内中相关机遇,诸葛亮实际于去岁时,即同刘釜以书信,有过详细分析。

  特殊之机遇下,特殊之战局下,时下之事,正以应验。

  诸葛亮并不怀疑,刘釜能否借此机,取得蜀郡,取得成都,乃至于整个益州之全面胜利。

  民心在之,大势在之,谁能阻之?

  在看到此中军报,明白势之所向,当旁人还在忧虑一城一地时,联系到刘璋后方起事之情况,诸葛亮已经在考虑,于益州得刘釜之手,该行如何治理之事上。

  从刘焉入蜀,主政益州开始,益州士同东州士,即处于一种微妙之状态。用刘釜曾与之所言的那般,益州之地,本土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像景氏、张氏这些益州大族,于实际上,多忧虑外来之士人,抢了属于己方之利益。

  毕竟,烧饼就这么大,当益州士自己人,以行瓜分时,多以满足,可一旦让外人参与后,心里多少有些不平衡。

  诸葛亮自明白这个道理,遂在未来,于州府,便是于将军府内,很可能再发生这等矛盾。作为军士将军,他难免事先考虑如何调解这等矛盾,以双方团结于主将刘釜周围,共谋兴汉大事。

  于之想到此事时,诸葛亮内心实际已经有了不成熟之方法。

  直到官舍外传来的马蹄声,才打断了诸葛亮的沉思,他眉头稍稍松展,将手中简牍放下,拿起一旁的地图,以作演习,自语道:“新都之围,自会让刘璋之布局,再添纷乱。

  吴懿时下,又为符节法孝直拖累,难以驰援。

  面对江原、广都、新都三地危机,蜀郡即使剩有三万大军,亦难发挥全力。

  时下南中多郡供给之军粮,因移民再入,陷入短缺,若是战事再以持续,当早做筹集……”

  噔噔!

  此时此刻,舍外传来越来越近的几道脚步声,当诸葛亮转头时,正看到一个魁梧少年,于几名兵士阻拦下,还是到了房舍门口。

  少年正是常勇,自得晓父亲常坚于战场上战死后,每日都来将军府,以请入军。

  奈何其母刘妍不允,刘妍又为主将刘釜之亲阿姊。

  于此事上,将军府内军吏亦记得当日于汉安,主将亲口所言之话。遂,只要刘妍不允,那就没人敢将常勇收入军中。

  常勇可不是什么轻言放弃之人,在同兄长常智商议后,他也看出了将军府新到来的诸葛亮之地位。尤其常从舅父刘釜口中得闻诸葛亮之名,自晓舅父于之敬重。

  遂从前两日开始,时常来请见诸葛亮,以为入军之事。

  可惜前日和昨日,因连然有洪患发生,道路冲毁,加上地方粮仓遭灾,事关前线粮草供应,诸葛亮同郡吏许汲等人,亲往查看安排,直到今日一早才回来。

  处理完堆积之简牍,刚一看罢军报,闻讯的常勇就到了。

  于常勇之事上,诸葛亮早得兵士汇报,遂见之到来后,并无意外。

  诸葛亮起身,来到常勇身边,在向几名兵士颔首致意下去后,邀之坐于下方案几,继而道:“常家二郎,汝可是决定要从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