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 第120章 鲜国英雄郑凤寿

《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第120章 鲜国英雄郑凤寿

作者:迷糊绿林 字数:3845 书籍: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

  朱由检颇有感触:

  “这么说来,倒也真不能全怪以前到鲜国的使臣了。将心比心,若是我等初来乍到,不知道鲜国伎俩,只以为对方所说全出于至诚,多半也会上当。只可叹鲜国百姓被其君臣愚弄,以为大明使者贪得无厌。”

  毛文龙笑道:

  “不过也正是为此,倒更衬托出姜钦差清廉可贵了。鲜国百姓对姜钦差可以说是感恩戴德。

  “听说他辞别之时,鲜国百姓倾城而出,所经之处,遮道膜拜,绵延数十里。还纷纷作歌谣称颂,还有上前拉住车辕,哭泣挽留者,盛况空前。

  “甚至听说还给姜钦差立了碑纪念。”

  朱由检也笑了起来:“要这么说姜大人在鲜国官民之中,倒确实是已经很有威信声望了。”

  汪汝淳道:“这鲜国行贿受贿是天经地义之事。哪里见过姜大人这样清廉刚正至极的人物,也难怪他们如此震惊膜拜了。”

  毛文龙一拍大腿:“所以俺说姜钦差直接担当监护鲜国之事,可以减少许多阻挠。鲜国百姓还巴不得有这么一位清正严明的大明钦差来治治贪渎昏庸的两班,鲜国的士林对姜钦差也都有好感。”

  朱由检眸子里闪光:

  “都督说的不错。不过姜抚台也吩咐我,若是先到皮岛,也须联络鲜国人物,了解当今鲜国朝堂派系和民间势力,看看监护一事,如何下手。这样等他到了皮岛,也可更快推进。”

  毛文龙沉吟道:

  “平安监司,皮岛接伴使都是国王李倧亲信,和这些人不能商议。

  “去年守龙骨山城两月有余的郑凤寿,在鲜国百姓和官员中,颇有人望。而且他年岁不小,在鲜国经历得多,上下情形都了解。他曾在东江镇的大鸡岛避难,如今回了龙骨山城,可以找他来皮岛,公子与他谈一下。”

  朱由检同意。

  ***

  却说金启宗两人出了都督府,找东江中军陈继盛,询问:“今日都督身边那少年公子模样的,不知是何许人?”

  陈继盛早前就接士兵报告,知道了普济号船队为首一行人的身份。

  以为两个鲜国使者单纯好奇,也不隐瞒,说道那是就要来皮岛的巡抚姜曰广幕僚,是姜抚台好友尚宝司卿方孔炤的公子。

  金启宗和成俊耇对视一眼。

  阴沉着脸,离岛而去,回王京去见国王了。

  国王李倧在兴政堂接见二人,领议政吴允谦、左议政金瑬、右议政李廷龟在场。

  金启宗禀告了在皮岛会见情形。

  李倧听后焦躁,来回走动:

  “毛文龙这等可恶!这如何是好?”

  成俊耇说道:

  “臣看情形,此事不是毛文龙生心,倒是那个新来的方公子竭力鼓吹。”

  李倧皱眉:

  “听尔等所说,那方公子不过一乳臭未干的竖子,怎敢如此放肆?”

  金启宗道:

  “彼敢如此狂言,只怕是天朝真有大臣重提监护我国之议。”

  李倧听了脸色发青。

  吴允谦看了一下李倧的脸色,小心翼翼道:

  “听闻当年提议监护我国的徐光启,如今是天朝礼部要员,官位比当年更尊,想来他阴惨之性未变,操纵授意,专与我国为难。”

  金瑬点头:

  “多半是这方公子之父方孔炤和徐光启交好,狼狈为奸,阴惨相投,才令其子来我国试探”

  金启宗道:

  “为今之计莫如尽快派出辩诬使,再去天朝京城一番,或可挽回。”

  说到这里,金启宗看了一眼李廷龟,说道:

  “能担当此任,挫败方孔炤、徐光启阴惨奸谋之人非月沙先生莫属!”

  成俊耇点头:

  “月沙先生屡次出使天朝,在天朝颇有信誉。

  “庚申辩诬大获圆满,月沙先生是首功。当年光海君勾结建鞑,出卖天朝大将刘綎之军,本是实情,月沙一番游说,却让天朝上下都相信光海君忠顺天朝。若非申辩巧妙,手段入神,如何能做到?”

  一旁的李廷龟听他们这么说,脸色微红。

  当年他受李珲之命出使天朝京城辩诬,把李珲说成了大明誓死不贰的忠臣。

  可是现在李珲已经被推翻,而他出卖大明,授意姜弘立一军投降,甚至把刘綎行军路线和时间都出卖给建虏,却是鲜国上下公认的事实。

  他当年所谓的辩诬,其实就是指鹿为马,彻头彻尾对大明朝廷的欺骗。

  可笑的是大明许多官员至今仍旧被他的谎言所骗。

  李倧听他们这么说,如同抓到救命稻草,对李廷龟说道:

  “右议政,寡人命你再走一趟,还担任一回辩诬使,务必让天朝改弦易辙,挫败徐光启、方孔炤等人奸谋。”

  李廷龟见众人都推举他,心知无法推辞,只得颔首:

  “大王既是信任臣,臣自当不负使命。”

  金启宗在旁眼珠一转,补充道:“月沙先生若可游说天朝言官,弹劾方孔炤之子方以智在我鲜国狂言生衅,胡为乱行,将其严加惩戒,以儆效尤,便更好”

  他在皮岛被朱由检抢白质问讥刺,虽然当面不敢撕破脸,心中却着实憋了闷气。

  希望能暗中运作,报复一下也是好的。

  李廷龟点点头:“监司放心,老夫自有主意。”

  李倧催促道:“事不宜迟,廷龟立刻筹备辩诬使团,要什么人,什么财货,寡人都给你。出使天朝,越快越好。”

  ***

  朱由检和毛文龙会谈之后,又去见陈继盛,安排住宿,把普济号一行船队的水兵也都安顿好。

  第二日,毛文龙便把龙骨山城的郑凤寿,请来皮岛商议。

  这郑凤寿生于明隆庆六年(一五七二年),算来现在也有五十六岁了。

  其父是朝鲜忠武卫副司果郑阳年,其外祖父是忠州宣略将军金渊

  在朝鲜宣祖壬辰倭乱(一五九二年)之时,当过国王李昖的扈从,后来又担任过司仆寺主簿,永山知事等职。

  去年丁卯之役,建虏侵朝时,郑凤寿正在龙骨山城。

  投降后金的朝奸张士俊入城招降,被郑凤寿斩杀。

  建虏大怒,三月十七日聚兵来攻龙骨山城。

  郑凤寿率领全城男女老少抗击,打死数百鞑兵。

  一直到四月份,后金屡次攻城,攻克不下,死伤惨重,只得暂时解围。

  这郑凤寿可以说是鲜国的阎应元,当然他守城比阎应元早了近二十年。

  后来城中粮食吃光,郑凤寿向毛文龙求援,毛文龙在东江也粮饷紧缺的情况下,慨然支援,帮助城中军民渡过难关。

  另外对于在少为浦地区抗击建虏的李立所率朝鲜义军,毛文龙也伸出援手,助兵助粮。

  只是毛文龙的义举,反而受到李朝君臣的猜忌,认为毛文龙是要吞并这两支义军。

  为此平安道监司金启宗,不顾大局,勒令郑凤寿带领龙骨山城守军,移入鲜国内地。

  而此时国王李倧已与后金媾和定约。

  移兵的命令传来,山城军民恐慌至极。

  如果违抗命令,继续留在山城,得不到粮饷供应,只能全城饿死。

  要是遵守命令,又怕国王把他们送给建虏当牺牲品。

  结果全城军民,弃城溃散。

  郑凤寿同样害怕,也逃到了东江镇控制的大鸡岛上。

  另外李立率领的少为浦义军家属老弱,也被安置在了东江大鸡岛上。

  对于郑凤寿躲到毛文龙麾下的大鸡岛避难,国王李倧大为光火,怒叱道:“郑凤寿知有毛镇,而不知有朝廷。厥罪非细!”

  在官员再三劝说下,才放弃了要把郑凤寿捉去治罪的想法,同意郑凤寿继续留守龙骨山城。

  现在建虏已退,龙骨山城并无战事。

  郑凤寿听说毛都督要请他去皮岛议事,倒也没有推脱。

  毕竟毛文龙对他有救济之恩。

  到了皮岛之后,毛文龙向他引见了假扮做方以智的朱由检。

  郑凤寿听说这公子是大明来的钦差巡抚姜曰广的幕僚,也不敢慢待。

  朱由检向郑凤寿介绍了监护李朝的设想,问他是否能从中赞助。

  郑凤寿听后颇为惊愕。

  他犹豫片刻后,摇头。

  表示他带领百姓守城,抗击建虏,意在保境安民。

  虽然事后鲜国朝廷非但没有奖励,反而有问罪之意,让他一度不得不逃到大鸡岛避难。

  但从名分上讲,他毕竟是李朝臣民。

  若是绕开鲜国君臣,私自和天朝将官勾结,谋求架空国君,未免有悖忠义之道。

  为保民保身,暂时违背国王命令则可。

  为自己腾达,谋算国王则不可。

  毛帅虽对自己和龙骨山城有救命之恩,但此事却不能从命。

  朱由检见郑凤寿还有些迂气,心想还是要抓住他的心中症结,才能说服他。

  关键是要论证监护鲜国,对鲜国乃至国王本身就有长远好处。

  他皱眉片刻,冷不丁问郑凤寿一个问题:

  “郑英雄觉得建虏丁卯之役,为何不直接废黜国王,吞并鲜国?”

  郑凤寿略一沉吟,说道:“建虏怕吞并我国后,兵力分散,天朝万一来攻,便有不利。”

  朱由检摇摇头:

  “若是建虏能将贵国人民,贵国土地收为己用,只会增加兵力。若是贵国百姓官兵都和贵国国王和大官一般卑怯懦弱,又何必担心兵力分散。”

  郑凤寿疑惑道:“那以公子之见,为何建虏不直接吞并我国!”

  朱由检道:“此正因为毛帅的缘故。”

  郑凤寿不解:“毛帅?”

  他虽然知道毛文龙对后金有牵制打击作用,但若是说以毛文龙现在的实力,在后金已经攻至鲜国王京的情形下,还能阻止后金吞并鲜国,他却是不相信的。

  朱由检点头:“正是毛帅,也可以说是因为毛帅对辽东的影响,使得建虏生怕鲜国成为第二个辽东。”

  郑凤寿皱眉,被朱由检这么一说,他似乎也隐隐约约想到了什么。

  朱由检继续说道:“建虏占据辽东,本可以尽数利用辽东之地,辽东之民。但毛帅建立东江镇,策应辽民反抗不断,致使建虏在辽东疲于奔命,难以安宁。非但不能壮大实力,反而内耗不断。”

  郑凤寿听到这里,眼睛一亮,似乎明白了关键之处,豁然开朗,他一击掌说道:

  “凤寿明白了!因为毛帅引领辽民之反抗,建虏占据辽东尚觉吃力,生怕若是吞并我国,我国百姓和辽民一般反抗,不但不能因此扩大实力,反而需要更多兵力驻扎,消耗更大。倒是更容易被大明击破”

  朱由检道:“正是这个道理!关键就在贵国是否能有辽民那般亢烈之抵抗。贵国表现出抵抗建虏态度越是激烈坚决,则建虏越不敢吞并贵国。”

  “只要贵国边境防守稳固,那时候建虏只求贵国不出兵打他,就心满意足,怎敢再起吞并之心?”

  郑凤寿听到这里,面现难色道:“只是我国国王和大臣……”

  朱由检说道:

  “问题就在于贵国国王和大臣,短视卑怯,就如郑英雄带领龙骨山城军民守御两月,杀虏有功,却反而百般猜忌,加以解散。

  “如此下去,以后大明稳住阵脚,建虏在大明这边无法讨得便宜,又见汝国上下只是一味退缩怯弱,那时候吞并贵国,只怕就是建虏不二之选了。”

  郑凤寿表情凝重,显然朱由检说得这个前景很可能成为现实。

  朱由检继续说道:

  “所以为贵国着想,暂时让大明接管边境,乃至监护贵国,反而是保全贵国长远之计。”

  “大明实不贪图贵国土地,两百多年一向待之以礼,壬辰倭寇之乱,更是仗义相助,这汝国上下自然也都清楚。”

  “大明乃礼仪之邦,不比建虏,只要灭除建虏,那时自然归还尔国国政。”

  “况且贵国是大明属国,臣民按理也便是大明臣民,你们为大明御虏效力,和忠义之道,毫无违背”

  听到这里,郑凤寿觉得很有道理。

  但他还有一丝疑虑:“听公子一席话,顿开茅塞。只是接管边境,监护我国,果真是天朝朝廷的意思么?若只是毛帅和一二官员之意,只怕也难以实施。”

  朱由检笑道:“郑英雄放心,此事天朝已有决断。否则晚生何必说这些”

  郑凤寿最后的疑虑也打消了。

  随后朱由检向他询问如今鲜国的各派系,了解哪些人可以争取。

  郑凤寿介绍如今朝鲜主要派别为西人党和大北派。

  当今国王李倧的王位是从前国王光海君李珲那里夺取过来。

  李珲在位时,大北派掌权,西人党受打压。

  李倧夺位之后,大北派被打击下去,西人党受重用。

  不过李倧为平衡各势力,互相牵制起见,也使用南人党还有小北派。

  而西人党又分为勋西派和清西派。

  勋西派主要是由在李倧夺位中有功劳的勋臣组成。

  清西派则未参与夺位,主要成员是鲜国一些清流士人。

  这两派之中,以清西派对大明感情更深,主张对建虏采取强硬态度。

  朱由检听到这里眼睛一亮,说道:“这么说来,监护鲜国,这清西派可以使用,他们应当能支持。”

  郑凤寿点头:“不错,这清西派领袖是金尚宪,多次出使大明,对大明感情很深,在我国人望也极高,在清流中一呼百应。如今也年近六十,是一位元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