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记本 第142章 李世民设监察司,我真不行啊!

《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记本》第142章 李世民设监察司,我真不行啊!

作者:桃子柚柚 字数:6809 书籍: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记本

  李奇把长孙冲留下来,自然是想谈一谈下江南的事情。

  这件事,是长远大计!

  未来总有一天,李奇是要出海的。

  他是要成为王的那个男人!

  陆地上的基建还是太慢了,但是航海,却能带回很多大唐没有见过的新东西。

  这些都是财富机会啊!

  长孙冲:“殿下?”

  李奇从航海梦的畅想中回过神来,笑眯眯的道:“冲哥,上次和你说的那事,考虑得怎么样了?”

  长孙冲精神一震。

  是这事。

  下江南,而且是常驻江南,这是件大事。

  那天李奇和长孙冲说完后,长孙冲便回去和长孙无忌商量了一番。长孙无忌的原话是:殿下让你做啥,你便放心大胆的去做,不会有错的。

  长孙冲当时就很懵。

  万一殿下让我去吃翔呢?我也放心大胆的去吃吗?

  没有你这样做父亲的。

  太不讲究了。

  不过事后长孙冲也深思熟虑过,从李奇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大概就可以看出这件事一定是大有可为。虽然他暂时还不明白,这事有什么可为。

  想了想,长孙冲便道:

  “殿下,我愿往!”

  “不要勉强哦,强扭的瓜虽然是瓜,终究不甜。”

  “一点也不勉强!”

  长孙冲眼神坚定。

  仿佛接下的任务不是造船坞,而是上刀山下油锅。

  李奇微微一笑,然后道:

  “好。有你坐镇江南,我总算是放心一些。你放心,这间船坞,我给你一成分子,三年之内,我要你富甲长安!”

  长孙冲有些担心的看着李奇。

  早就听闻,殿下有散财童子的美名,这还没怎么样呢,怎么就要让自己富甲长安了?

  殿下不会亏钱吧?

  大家自己人,不必如此客气。

  长孙冲摇摇头道:

  “殿下见外了,我去江南,自然也是为了图一番事业。”

  “钱不钱的,真的无所谓。”

  李奇很感动:“这么说,冲哥你是不要这一成分子了?”

  长孙冲见状,忙道:

  “不,能为殿下分忧,乃是我分内之事。这一成分子,也可以让殿下更加放心我下江南去。”

  啧啧啧……

  什么时候,学会这么说话了?

  回头就告诉你爹去!

  不过,李奇还是很感激长孙冲能够做出这个决定。

  这个决定就意味着,长孙冲必须牺牲很多。

  比如亲情、比如熟悉的城市、比如自己的朋友圈。

  李奇知道,很多东西,并不是用银钱就可以衡量的。

  所以给这一成分子,他觉得是应当应分的。

  江南船坞的掌舵人算是有了着落。

  不过,这船坞还没个谱。

  李奇准备回头就进宫,找老李说说这事,给老李描绘一下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

  告诉老李,天下之大,一锅炖不下的道理。

  翌日。

  李奇哪儿也没去,一大早早早的就去上朝了。这是个罕见事。

  非诏上朝,还来得这么早,乃是本朝第一新鲜事。来得稍晚一些的大臣,见着李奇,一边惊愕一边打着招呼。

  “殿下早啊!”

  “徐大人早,吃过早膳没有?”

  “吃,吃了。”

  大家对李奇现在有一种本能的害怕。

  谁也不知道,这颗小脑袋瓜里,又装着什么害人的主意。

  没多久,便听见太监的通禀:

  陛下来啦。

  都安静安静吧,今儿个陛下的心情似乎不太好,你们各位大臣就自求多福啦。

  李世民坐定,打眼一看:

  李奇居然也出席了?

  太阳莫非从西边出来了?

  他不动声色,直接道:

  “吏部高卿何在?”

  “微臣在!”

  高士廉手中拿着一份奏章,连忙出班应道。

  李世民淡淡的道:

  “前几日,朕让你草拟一下吏治改革的方案,方案如今何在?”

  高士廉早就准备好了。

  赶紧呈上,然后道:

  “回陛下,微臣虽殚精竭虑,这份草案仍恐有诸多不足,请陛下明鉴。”

  李世民接过草案,仔细通读。

  半晌,才抬起头,道:

  “高卿,你是说,这次的吏治改革,难点在于如何确保清明公正?”

  “不错!”

  高士廉直言不讳:

  “如今我朝中官员,盘根错节,大家总有私下相交较好的同僚。若是在考核之中,有人因公肥私,甚至借机打压异己,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的确是个好问题。

  可见,高士廉同学还是做了认真思考的。

  从来改革,最怕革了老一代贪腐无所作为,又推出新一代无所作为。

  轮流吸血,乃是改革大忌。

  李世民沉吟道:

  “众爱卿,都来说说,如何避免这一问题?”

  众人皆沉默不语。

  这个问题很棘手啊,人非圣贤,谁还没几个亲朋好友啥的?

  难道当真要下手无情?

  李奇百无聊奈。

  这种事非他所长,也就听个热闹。

  因此,见大家都不说话了,没有热闹可瞧了,不禁就有些无聊。

  他这次上朝,主要就是请示一下,让朝廷准许在江南开设船坞,开始建造大船。

  至于其他的事情,不在李奇关心的范围之内。

  李承干见李奇昏昏欲睡的模样,不由得推了推李奇:

  “二弟,你今天是不是起太早了?”

  李奇微微打个哈欠,然后道:

  “的确有点早。本来以为速战速决,说完事情回去睡个回笼觉的,谁知道碰上这么一遭子事情,我估摸着,没有两个时辰,也讨论不出结果了。”

  李承干无奈的道:

  “你还是别睡着了,父皇好像并不太高兴。”

  李奇瞅了老李一眼:

  该不会说的昨夜睡地板了吧?

  这个时候,只见魏征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道:

  “陛下,臣有话说。”

  “既然吏治之改,症结在清正廉洁,不如就指派一位与朝中官员、各州府官员毫无牵连之人,统揽整个考核与筛查。”

  “这样,便能最大化的做到公平公正。”

  李世民眼神一亮。

  这倒也算是一条思路。

  他忙问道:

  “玄成,你心中可以人选?”

  魏征想了想,摇头道:

  “微臣心中并没有想好人选。不过,此人必须一心为公,处处为朝廷着想,而且不能贪财,避免官员贿赂,所以此人本身应该身家不菲,对钱不感兴趣。”

  “其次,此人还必须要坚决拥护这次改革,如此方能将吏改进行到底。”

  这样的人……

  真的有?

  李世民扫视了一眼群臣,突然就看到了李奇。

  他心中猛的一颤:

  魏征说的那人,不就是奇儿吗?

  李世民顿首,并没有直接点李奇的名,而是对其他人道:

  “你们呢,都说说。”

  “玄成认为,应该有一位与朝廷百官毫无瓜葛之人,统揽监察考核之位。”

  “这个法子是否可行,都议议。”

  众人左右互相看了看。

  这个法子,雨我无瓜,倒的确是公平。

  反正要死也是一起死,一碗水端平。

  不存在什么徇私舞弊。

  房玄龄当即道:

  “陛下,臣有一问。吏治改革,所涉庞大,绝非一人之力可以办到。即便按魏公所言,恐怕也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不过,魏公所思,却非常有道理。此事牵连甚广,的确需要有一支单独的力量,强行介入。”

  李奇听在耳中,心中暗道:

  不就是纪委嘛?

  整得这么麻烦,唉,什么时候轮到我上个奏啊。江南船坞可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比吏治改革还着急呢。

  李世民暗自沉吟。

  杜如晦此时附议道:

  “陛下,臣也以为,此事或许该由六部抽调人选,组成一支新的力量,介入改革,方有成效。”

  其余众臣似乎对这一条建议都抱持认可。

  李世民随即想起,在大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设监察区,并设专职监察官,以“六条问事”对各州郡进行监督。

  其余诸人,皆有向监察官举报之权。

  或许可以在六部之外,设立监察司,直接听命于自己。

  这样一来,倒也省事许多。

  想了想,李世民才道:

  “众爱卿,朕想,能否在我大唐成立一个监察司。借由此次吏治改革的契机,未来监察司监察天下,代朕巡视百官,也可保我大唐朝廷,永远公正廉洁。”

  这话一出,群臣皆默。

  监察司?

  还要代陛下巡视天下,岂不是说,谁要是掌管了监察司,谁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大权?

  甚至六部尚书、当朝宰相也要收到掣肘?

  想想都要令人毛骨悚然。

  但是,这事听上去太正确了,正确到你无法提出反对意见。

  吏部尚书高士廉却是第一个表示赞成的:

  “陛下,臣以为,此举可行。”

  总之,把吏改这个烫手的山芋丢出去,就万事大吉。

  至于是成立监察司,还是成立监视司,他都无所谓。自从草拟吏治改革的草案一来,高士廉睡觉都睡不好。

  无数方面的压力,让高士廉一夜间白头发都增添了许多。

  真要执行下去,高士廉敢肯定,自己绝对会短命的。

  有高士廉带头,其他大臣自然也无不可。

  尤其是一众武将,对这些事情完全没什么感觉,该成立就赶紧成立,磨磨蹭蹭的,赶紧下朝喝酒去。

  讨论这玩意,不如讨论讨论大将军在突厥战场的情况。

  李世民点点头,然后道:

  “既然众卿家也以为可行,那么这监察司的指挥使,由谁来担任比较好?”

  这个位置……

  有没有油水不好说,但是绝对是一流的权力掌控者啊。

  各人心思各异。

  谁都想推举自己的人,但是又不能太明显。

  否则就会有结党嫌疑。

  裴寂冷哼一声:

  且热闹着吧,要不了太久,就有你们愁眉苦脸的时候。

  义安王李孝常他们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布置了,只等时机一到,到时候百官罢朝,地方造反,突厥逼近,大唐内外交困,老夫倒要看看,陛下你究竟有几只手。

  所以,裴寂反而难得的安静。

  即便面对这样重要的位置,他甚至没有想要举荐人的意思。

  李世民不由得感到奇怪:

  “裴卿可有人选推举?”

  裴寂淡然的摇摇头:“陛下,监察司指挥使,位高权重,而且要操持整个朝堂的监管工作,非大魄力大手腕之人,恐怕无法胜任。”

  “老臣一时之间,也没有想起特别合适的人选。”

  这就是放弃了。

  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都有些暗暗吃惊。

  不对啊!

  这么大一块肥肉,老狐狸居然放弃了?

  这事有古怪。

  见裴寂开了口,长孙无忌便道:

  “回陛下,微臣倒是想起一人。此人叫耿浩,忠良无双,现下在翰林院任职。他饱读诗书,满腹才学,而且嫉恶如仇,最见不得枉法行为。”

  耿浩?

  那是谁?

  李奇皱着眉,这个名字听上去倒是有些耳熟……咦,是疯狂的赛车?

  长孙舅舅,你莫非昨夜刚刚看完电影出来?

  李世民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不说话,长孙无忌心中自然一凉,暗道自己还是太心急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彼此看了看,均是摇摇头。

  这种位置,又岂是一般人能染指的?

  区区翰林院一小小的编撰,怎么可能一跃成为监察司的指挥使?

  做梦都没这种梦法。

  接下来,又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大臣,举荐了自己相熟的人选。

  不得不说,资历、经验都还算不错。

  但是总是差点意思。

  无法得到大部分大臣的认可。

  李世民微微一笑,然后道:

  “众位爱卿都说了人选,朕刚刚心中也想起一个人,也顺道说说。大家一起参谋参谋,此人年纪轻轻,但是所做的事情,却桩桩件件,都被人称道。”

  嗯?还有这种人?

  我不信。

  陛下你倒是说出名字来,老夫倒要看看,朝廷中,还有这等良才?

  李世民见众人都投来疑惑且期盼的目光,笑着道:

  “此人就是贤王殿下!”

  嗡!!

  这话一落下,群臣寂静。

  这尼玛……

  你把那个小祸害搬出来,这还怎么玩,满朝廷、满大唐,有谁能比得过贤王?

  反倒是李奇,一个激灵。

  随即回过神来,然后连忙摆手:

  “父皇,不行不行,儿臣不行的。”

  “这什么监察司,一听就是工作繁忙,会累死累活的一个岗位。儿臣闲散贯了,真干不了。父皇,你要不考虑下那啥……魏大人就很不错,敢直言犯谏;或者,或者程将军也可以啊,一身武艺,谁要不服,就揍得谁服气。”

  “总之,儿臣是真的不行。”

  李奇这番话,落在群臣眼中,完全就是高风亮节。

  瞧瞧啊!

  咱们争死争活的,人家殿下根本就不想做。

  殿下心中,是真正的没有权力的概念啊。俗,咱们还是太俗了。首先就落了下沉,抱着这样的心态,怎么能把监察司做好?

  嗯,的确还是陛下慧眼识人。

  这个岗位,非贤王殿下莫属。

  不过,李世民倒是深知,李奇这番表演,绝对不是作秀。

  这小子是真不想干。

  不过奇怪的是,这小子今天怎么这么早来上朝了?

  难道不是为了这件事?

  李世民沉下脸:

  “奇儿,你是不愿为朕分忧、为朝廷出力?”

  这又是哪儿的话?

  李奇百口莫辩,然后道:

  “不是,父皇。你知道我的,我真的不能上班,就是饿死也不能去上班。每天衙门点卯,儿臣都做不到,又如何要求百官呢?”

  “朕许你不用去衙门点卯。”

  李世民这算是破了例了。

  为的就是把李奇忽悠上船,这个位置,也的确是李奇最合适。

  放其他人来,总有短板。

  论办事的能力和机灵百变,这太极殿上,就没人比得过李奇。

  论自身手段,李奇的武功更不用多说。

  一个能带三百将士,进入突厥王庭绑了突利的人,能是笨蛋?

  李奇瞪大眼睛:

  不用点卯?

  老李你这不是属于抬杠吗?

  只见李奇愁眉苦脸的道:

  “父皇,其实这个工作把,儿臣觉得,太子殿下也可以干。太子殿下刚好可以借此磨炼磨炼,将来接过江山社稷,也不至于没有经验。”

  嘶!

  殿下啊,你这什么嘴巴,怎么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陛下如今正值壮年,什么接过江山社稷,你这是在盼望着陛下驾崩吗?

  果然,李承干的心被吓得快跳了出来。

  他连忙跪下:

  “父皇恕罪,二弟年幼无知,出言不逊。”

  李奇:“怎么不逊了?”

  这要是换个人,李世民绝对要惩戒一番,关个紧闭什么的,好好反省一下。

  不过他知道,李奇素来如此。

  没大没小,异想天开,想到什么便说什么。

  真要和他一般见识,李世民一准能气死自己。

  只听李世民道:

  “无妨,你二弟是个什么性子,朕自然清楚。”

  “太子,你可愿担任监察司的指挥使?”

  这个问题,再一次让李承干吓了一大跳,他有些犹豫。

  一方面,如果能担任这个岗位,那么无疑会和满朝上下甚至地方大员,都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如果自己真这样做了,只怕会被人弹劾结党营私,这……

  该怎么选?

  “儿臣……儿臣但凭父皇吩咐!”

  李世民略微有些失望。

  从决断这一点上来说,李承干就要比李奇差一些。

  如果刚刚,李承干真的愿意大力争取,那么李世民也不是不可以把这个位置给李承干。

  但是现在……

  真要给了李承乾,那么这个监察司,只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只听李世民一锤定音:

  “朕意已决,监察司即日起成立,贤王李奇任指挥使,统揽监管大唐中枢、各州府大小官员,有临机调动各地府军、城防军之权力!”

  啊这……

  老李你这是不讲道理啊!

  哥们都说了,真不能干。

  哥们要造船去,要出海去,谁爱跟你们天天在这一个池子里面混啊?

  李奇欲哭无泪:

  “父皇,此事还能再商量商量吗?”

  李世民面露不悦:

  “怎么,你要朕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出尔反尔?”

  额。

  不敢。

  李奇偃旗息鼓,然后趁机道:

  “父皇,你要儿臣干这趟差事也成,儿臣有个条件。”

  你小子可真是会谈条件啊!

  满朝上下,你也不打听打听去,又谁敢威胁朕,和朕谈条件的?

  也就你小子还有几分能耐,要不然,朕就直接把你丢国子监别出来。

  说起国子监,昨日这小子的试卷也太吓人了。

  突厥竟然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这小子不是奇葩,是妖孽。绝对不能让他跑到突厥去,要不然他一时兴起,真想和李靖玩两手,岂不是要糟糕。

  李世民压住脾气:

  “什么条件,你说。”

  李奇笑眯眯的道:

  “父皇,儿臣想在扬州府设立一个船坞。”

  “船坞?”

  李世民被李奇的话给绕晕了,这频道切换得太快,有点来不及拐弯啊。

  刚刚咱们不是谈吏治改革的事情吗?

  关船坞什么事情?

  李奇饶有兴趣的道:

  “不错。父皇,眼下我大唐的战船,还太小,水上作战能力也一般,远航能力就更不用说了。儿臣想造出大船,然后出海,去探一探世界各地的风貌!”

  “要知道,天下之大,大唐只是一小块而已。”

  群臣皆惊。

  大唐已经很大了好吗,周围便只有突厥和吐蕃、高丽等几个国家,和大唐一比,不足以相提并论,怎么可能大唐只是一小块呢?

  李世民眯着眼睛:

  “你是说,海上还有其他国家?”

  李奇很认真的点点头,然后道:

  “当然。父皇你想,前不久来的那个波斯商团,便离大唐有数万里之遥,在更遥远的地方,肯定会有其他不同的国家,至于是什么国家,就有赖于儿臣去探索了。”

  李世民总算是听明白了。

  这小子一准又不知道从哪听来的消息,想要造大船?

  也行。

  朕便如了你的愿,朕倒要看看,你能造出什么大船。

  李世民沉吟一会儿才道:

  “朕许了。”

  “你要人要物,都可以和工部尚书段卿商量着来。”

  “不过,当务之急,是想把你监察司的担子给跳起来。朕给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朝廷的吏治改革,朕希望,在突厥平定之前,朝廷的吏治改革就要宣告结束。”

  “有没有问题?”

  这么爽快?

  还给人给物?

  老李不得不说,你办事还是挺大气的。

  既然如此,你帮我,我帮你。船坞的事情OK了,那么你要吏治改革……改革就改革吧,哥们也帮帮你。

  李奇当即道:

  “没有问题!”

  这四个字,让不少人心里一个哆嗦。

  日子怕是不好过了啊!

  这天,要变了啊!

  散朝!

  朝会之后,李奇刚刚回到王府,便迎来了第一位访客。

  吏部尚书高士廉。

  算起来,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也就是李奇的舅公,辈分摆在这儿,李奇自然是以礼相待。

  “殿下,微臣冒昧来访,还望殿下不要见怪。”

  李奇亲自给高士廉沏茶,然后笑着道:

  “舅公说的哪里话,你能来我这儿,我高兴还来不及。”

  “怎么,看样子,是有大事情要告诉奇儿?”

  高士廉见这孩子知书达理,颇为懂礼,心中受用。

  他微微叹了口气:

  “殿下,你今日既然揽下了监察司的活儿,日后,微臣这边,只怕少不得要麻烦殿下。这份吏改草案,殿下肯定还没看过吧?”

  李奇接过草案,也没看。

  他笑着道:

  “我这是逼上梁山……啊,你不知道梁山啊,通俗的说,我是皇命在身,不得不如此。舅公啊,这吏改,还得是您老人家来主持大局,我嘛,就打个酱油……哦,就看看热闹就好。”

  高士廉一听,亡魂大冒。

  可不敢这样啊!

  你要是这样,回头陛下数落起来,肯定是我要遭殃啊。

  高士廉连忙道:

  “殿下,微臣这还指望着殿下呢。殿下文韬武略,想必是已经胸有成竹了,其实吏改不麻烦,无非就是推进会遭到很多艰难困阻,但是只要铁血手腕,必能一朝功成!”

  “舅公是要我杀几个人?”

  李奇问得直白。

  高士廉心中一个哆嗦,杀什么人啊。

  陛下也没让杀人啊。

  他想了想,道:

  “殿下,当务之急,是先筹办起这个监察司。”

  “吏治改良,一定是自上而下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小。殿下执掌监察司,百官莫敢不从……”

  李奇摆摆手,直接打断道:

  “舅公,你到底要说什么?”

  高士廉怔了怔,啊对,我要说什么来着。

  害,被你给大乱节奏了。

  只见高士廉捋了捋,然后道:

  “殿下,微臣今日前来,是想告诉殿下,这朝堂上下,百官之中的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以宰相为首的守旧势力,更是占据近半壁江山……”

  高士廉娓娓道来,把朝中各条线职能部门的关系梳理了一下。

  同时,对朝中几位大佬的关系也分析了一通。

  现在既然由李奇来统揽这件事,那么李奇就有必要知道这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个时辰后。

  李奇长叹道:

  “舅公,我现在终于明白,在太极殿下,你为什么这么爽快的就赞同父皇的提议了。合着这的确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啊!”

  高士廉讪讪的笑道:

  “此事对微臣来说,是烫手。”

  “但是对殿下来说,绝对是信手拈来,毫无阻滞的!”

  李奇点点头,然后道:

  “行了,我知道了。”

  “事有千难万难,但是只要开了头,就不难。这事的开头,就从筹建监察司开始。七天之内,我便会成立监察司衙门,坐镇长安,监察天下!”

  李奇说这话时,不由自主一股豪气油然而生。

  连带着高士廉也备受鼓舞。

  等送走高士廉后,李奇才静下来细心想着这整件事。

  不好弄啊!

  奇了怪了,这样一桩繁琐无比、关节众多的工作,老李怎么会交给自己?

  别不是和唐台喝多了,脑子短路了?

  “二哥!”

  正当李奇深思苦思的时候,一道俏皮的声音响起。

  李奇吓了一跳。

  转过身,看着李丽质,有些犯难的道:

  “丽质啊,你怎么还在二哥府上?”

  “没事,要多回宫去看看母后啊,她可是非常惦念你。”

  李丽质并不买账:

  “哼,二哥你是不是想赶我走?”

  “呐,东西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我哪一个字,说过要赶你走。呐呐呐,武姑娘也在这,你让武姑娘评评理,我是这个意思吗?”

  李奇指着武如意,叫天屈。

  武如意尚未开口,李丽质便挽着武如意的手臂,道:

  “武姐姐,你说说,二哥刚刚是不是就是那个意思?”

  武如意:?

  你们兄妹俩,行了啊。

  这是人干的事情吗?

  你们闹个小别扭,就喊我来评理。我怎么评?不管评谁,都会得罪另一个人。

  武如意只是微笑着,不说话。

  这种时候,扮哑巴是最佳选择。

  李奇跟着笑了笑,道:

  “行了丽质,二哥正为吏治改革的事情伤脑筋呢!”

  “我要改革?”

  李丽质脱口而出。

  李奇敲了敲李丽质的头,道:“这个时候,倒是会耍小机灵了啊?”

  反倒是一旁的武如意秀眉微蹙,欲言又止。

  李奇看了出来。

  直接问道:

  “武姑娘有话不妨直说。”

  武如意沉吟了一下,试探着道:“殿下,朝廷要改良吏治?”

  李奇似有深意的看了武如意一眼。

  然后淡然道:

  “不错,如今朝廷冗员严重,机构臃肿。很多人尸位素餐,站在那个位置,却不为百姓办实事,吏治改良,便是为了一个更高效的朝廷。”

  武如意点点头:

  “这是一件好事,殿下为什么伤脑筋呢?”

  你个小姑娘家家的,懂个屁。

  正是因为这是一件好事,所以才伤脑筋啊。如果是一件坏事,那就直接咔嚓咔嚓,人头滚滚,就把这事给办完了。

  李奇叹了口气。

  “朝廷的架构、各部官员乃是从大唐立国之初,就沿袭下来的。”

  “很多人,都是武德年间,太上皇在位时就任的。”

  “这个时候去动他们,一来,显得父皇薄情,不念太上皇的旧情;二来嘛,那些势力盘根错节,彼此都有利益牵连,弄不好,就会适得其反。”

  武如意耷拉着小脑袋,似乎在思考李奇的话。

  李奇甩甩手:

  “算了,我和你们说这个干嘛,你们啥都不懂。”

  却听武如意突然抬起头,道:

  “殿下,这其实无非就有两个关键。”

  “一是手腕,二是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