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记本 第138章 贤王搞事情的节奏根本停不下来

《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记本》第138章 贤王搞事情的节奏根本停不下来

作者:桃子柚柚 字数:5283 书籍: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记本

  唐贞观,长安城。

  皇宫之中。

  李世民脸色铁青,前几日刚刚收到李靖传回来的战报,得知李奇的“战场奇迹”,他很是为自己的儿子自豪了一把。

  甚至在太极殿上,公然赞赏李奇。

  说贤王是大唐军神接班人,未来帝国的栋梁!

  可是,就在昨天!

  李世民看了李奇的日记,这才知道,这小子竟然带着三百人去执行什么“斩首”任务。

  这不是瞎胡闹吗?

  李奇瞎胡闹那是因为年纪小,不懂战场的可怕,更不知道三十万突厥大军是什么概念。可是你李靖知道啊!

  你李靖久经沙场,南征北战,什么样的情况没见过?

  就这种任务,无论派给谁,那基本上都相当于是:没指望这支斩首小队能够活着回来。

  这样的事情,怎么能给堂堂贤王去做?

  你李靖是何居心?

  好吧!

  虽然奇儿是回来了,而且任务完成得很漂亮,还把突利这老乌龟给绑回来了。

  但是,万一有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

  万一呢?

  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如果真的出现了万一,岂不是说,自己这么优秀的儿子,就没了?

  李靖,好胆!

  所以这一刻,李世民很愤怒。

  但是这种愤怒又不能对人言,前方战场的情况,战报都还没回来,你怎么就提前知道了?

  不好解释。

  所以咱老李只能生闷气。

  “陛下,长乐公主求见!”

  御书房外,有太监通传。

  李世民收起日记副本,藏好。然后起身,走出案桌,道:

  “让丽质进来吧!”

  李丽质自从伤势恢复后,很是乖巧了一阵子,也不闹着出宫玩了。

  为的就是让老李省点心。

  不过,在宫中待久了,她又觉得无聊了。

  “儿臣拜见父皇!”

  “起来吧!”

  李世民和煦的道,“今日来找朕,是不是又想着出宫玩去?”

  李丽质撇撇嘴:

  “才不是。”

  “宫外太危险了,儿臣自然知道分寸。对了父皇,二哥有消息没?他什么时候回来?”

  说起你二哥啊……

  是得下道旨意让他回来,要不然指不定还出什么么蛾子。

  李世民笑着道:

  “你二哥挺好的,立个几个大功。这一次西征突厥,恐怕功劳最大的就是你二哥了。”

  “真的?”

  李丽质眼睛里面闪烁着小星星。

  她骄傲的道:

  “我就知道,二哥是最厉害的。”

  李世民没有作声。

  不得不说,李奇崛起的速度太快。

  满朝文武之中,除了几位御史,其他人对李奇的观感都很好,甚至公开赞赏。

  比如程咬金,自不必多说。

  户部、工部、礼部的尚书对李奇也是赞誉有加,恨不得把李奇安排到自己的衙门上班。

  兵部就不用说了,李靖西征突厥,点名要李奇随行。

  这等影响力,有时候让李世民也暗暗心惊。

  相比较之下,太子则就显得沉默得多。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世民目前还不好说,只能判断的是,贤王应该对权利毫无眷恋之心。

  甚至有点讨厌帝王这个位置。

  所以,李世民有时候根本就看不懂李奇。

  天底下,竟然还有人讨厌做皇帝?

  真是咄咄怪事。

  李丽质见老李半晌不接话,只好自己道:

  “父皇,儿臣想出宫一趟,去二哥府上,找武姐姐玩。”

  “嗯?”

  李世民眉毛一挤,“什么武姐姐?”

  李丽质噘着嘴,道:

  “武姐姐是二哥的好朋友呀,一直就住在二哥附上。以我看,二哥迟早会把武姐姐取为妻,到时候就是贤王府的王妃了。”

  李世民心间一凛。

  奇儿还有这等秘密?

  在府中私自藏了一个娇滴滴的小美人?

  他当即问道:

  “丽质,你见过那位武姐姐?”

  “嗯!”

  李丽质毫不设防,直接道:“上次去二哥府上小住,我便和武姐姐一起玩来着。武姐姐很聪明,人又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二哥总是不让武姐姐出府。”

  李世民颔首。

  他了解自己这个儿子,如果真是喜欢的人,恐怕不会这么对待。莫非这女人还有其他来头?姓武?好像那个日记里曾经提起过……

  李世民笑着道:

  “可是你二哥现在不在家,你去他府上,会不会不太好?”

  李丽质满不以为意。

  她傲娇的道:

  “那有什么。二哥以前就说过,我随时想去小住都可以,不用和他打招呼。”

  得,你二哥一句客气话。

  你倒是真不见外。

  李世民想了想,这丫头在宫里待得烦了,不放出去溜溜恐怕每天都会来麻烦自己,到时候耳朵边净是嗡嗡嗡的声音,也是个麻烦事。

  这样想着,李世民便道:

  “也好!明日吧,明日朕派一队金吾卫护送你过去。”

  李丽质闻言,大喜道:

  “真的?儿臣谢谢父皇!父皇最疼儿臣啦!”

  说罢,便欢天喜地的出了御书房。

  李世民心中暗暗叹了口气:真希望这几个儿女永远都长不大啊,兄妹几个相处和睦,自己也能省心不少。

  目前来看,趋势还是不错的。

  翌日,李丽质便在一队金吾卫的护送下,直接进了贤王府。

  客居贤王府上的人,除了武则天,还有王勃和孔颖达。

  两人这些日子,正在为《长安日报》的创刊号埋头苦干。

  从选题,到撰写,都亲力亲为。

  李奇曾经说过,希望回来就能看到已经成型的长安日报,内容审核无误后,就去工部借一下印刷工具,直接海量开印。

  首先就要确保长安人手一份。

  这是赔本的买卖。

  至少在王勃和孔颖达看来,殿下做这件事情,完全是一心为公,不图名不图利。

  两人自然不知道,李奇就是为了图前。

  一旦等长安日报发行成规模了,里面大大小小的广告块,都是钱啊!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舆论的引导。

  有这份报纸喉舌握在自己手里,什么御史,都是小儿科。

  自己在民间发起的舆论,就能让一位当朝大员社死,甚至要被逼得引咎辞职。

  时间就这么一晃而过。

  大约五天后,长安城外,终于迎来浩浩荡荡的三百玄甲军。

  为首的号兵大声喊道:

  “殿下西征斩首,羁押突厥可汗突利进长安!”

  “殿下西征斩首,羁押突厥可汗突利进长安!”

  声音远远传出去,很快就引起全部百姓的注意。

  突厥的可汗被抓了?

  殿下西征?

  哪位殿下?

  没听说过长安城哪位殿下带兵西征啊,西征的不是军神李靖吗?

  虽然很多百姓很疑惑,但是还是很自觉的让开一条道。

  李奇骑马而入,一身明晃晃的盔甲,仿佛一位少年将军,威风凛凛。

  人群中,很快就有眼尖的吃瓜人,立马认出了李奇。

  “是贤王殿下!”

  “贤王殿下竟然带兵西征?”

  “没想到,咱们长安大善人也是一位挥斥方遒的将军啊!”

  “贤王无所不能!”

  “抓回突厥可汗,当浮一大白!”

  “走走走,李记火锅走起,今日某请客,咱们不醉不归!”

  李奇听着群众们断断续续传来的议论声,真想大声说一句:

  会说,你就多说两句。

  进了长安城,很快,百官们也惊骇相传。

  说是贤王殿下抓了突厥的可汗回京!

  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壮举啊?

  西征队伍才开拔多久,怎么就把人家的可汗给抓了?

  莫非突厥的可汗亲自上战场一线,所以才被大将军给逮住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开始人心惶惶。

  贤王殿下回来了,这下又要搞事情了。

  这位殿下就没有消停过,每天不折腾一点事情出来,似乎就浑身不舒服。

  没多久,便看见前方有太监领着几位大内侍卫,匆匆赶来。

  “贤王殿下,陛下有旨,传贤王殿下进宫面圣。”

  李奇翻身下马,看了那公公一眼:

  “我可不可以回去先洗个澡?”

  “啊这……”

  那位公公显然没有料到,李奇会这样回话。

  他虽然知道,这位殿下从来不按套路出牌,但是,陛下召见你,你却说要去洗澡,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那公公只好委屈的道:

  “陛下和朝中百官,此刻正在太极殿上等着殿下。”

  你去不去,你自己看着办。

  反正奴婢是不敢催,也不敢问,你要去洗澡了,我就如实奏明陛下就是。

  李奇沉吟一小会儿,便道:

  “那走吧,别让父皇等太久了。”

  那公公终于松了一口气。

  李奇就这样身着盔甲,进了宫,上了太极殿。

  殿内。

  群臣纷纷侧目,就连太子李承干也满心羡慕的看着李奇:还是二弟好啊,下江南,出突厥,想干啥就能干啥,而且还都能干出成绩。

  嗯,还好二弟交代给我的石油勘探工作有些眉目。

  否则,我岂不是样样都被比下去了?

  李奇当朝而跪:

  “儿臣参见父皇!”

  李世民非常满意的看着李奇,那眼神分明再说:众卿家,都瞧瞧,啊,仔细瞧瞧,这就是朕的儿子。朕只是派他去监军而已,他却亲手把突利那只老乌龟抓回来了。

  你们的儿子,能办到这一点吗?

  “起来吧!”

  李世民面上仍然装作古井无波,淡淡的道:

  “你进城就大喊大叫,怎么,突利可汗被你请到长安做客了?”

  李奇会意。

  立马就回话道:

  “回父皇。”

  “这事吧,说来就巧了。儿臣随李军神前往突厥采风,但是漫天隔壁草原,实在是无趣的很。于是儿臣就自己找了条路,去到了突厥王庭。”

  “你还别说,突利那只……可汗还是非常好客的。”

  “听说儿臣来自长安,死皮赖脸非要跟着来。说大唐帝国乃天下第一强国,长安富庶,冠绝天下,非得来看看。”

  “儿臣心想,我大唐广纳四海之客,来就来吧。”

  “但是儿臣又怕他迷路,只好勉为其难,向李军神告假,亲自送突利来长安了。”

  额……

  殿下你在说什么?

  突利好好的突厥可汗不做,要来长安做阶下囚?

  虽然大家都知道,殿下是胡说八道。

  但是却没人指出来。

  谁看不出来,殿下正和陛下在唱一出双簧呢!

  李世民很满意的道:

  “如此甚好。既然突利可汗已经到长安了,就交给大理寺招待一下吧。也不能显得咱大唐失了礼数。”

  嗯?

  招待外宾不应该是鸿胪寺的事情么?

  怎么分派给大理寺了?

  李世民没有细问李奇是如何深入突厥腹地的,这种事情,到时候李靖的战报里自然会如实呈现,听李奇这里胡说八道,也不知道哪一些是真,哪一些是假。

  他顿了顿,又道:

  “奇儿,你既然回长安了,便不必再赶赴突厥战场了。”

  “这一趟跟着李靖,也算是见识学习到不少东西了吧?就留在家里,好好沉淀消化一下。”

  李奇本就不想再出去了。

  听见这话,自然是配合得十分完美:

  “儿臣遵旨!”

  交割完突利,李奇终于回到府中。

  只是刚刚踏进府门,便听到一声熟悉的“二哥”传来。

  然后李奇就看见,李丽质和武则天两人,携手从西厢房的院子里走了出来。

  这是什么节奏?

  丽质怎么会住在贤王府?

  什么时候的事情?

  李奇愣了好一会,才不解的道:

  “丽质,你……”

  李丽质抢答道:

  “你不在家,我在宫里闷得慌。所以就和父皇说,要出来找武姐姐玩啦。”

  李奇愕然:

  “所以,你告诉父皇,武姑娘在我府上的事情?”

  “对啊!”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为什么不能告诉父皇?

  李丽质天真的看着李奇。

  只见李奇脸色变了变,然后问道:

  “父皇可有说什么?”

  李丽质想了一下,老李那天似乎并没有说过多的话,“父皇没说什么,就派了一队金吾卫送我过来。”

  李奇心中稍微安定。

  看样子,老李对武则天应该并不感兴趣啊。

  也对,人都没见过,哪来的兴趣呢?

  不过这个名字还是尽量少出现在老李的面前,免得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想来看看了。到时候看一眼,看出事情了,算谁的?

  想到这儿,李奇才道:

  “丽质啊,父皇公务繁忙。你没事少去打扰他老人家。”

  “嗯哼~”

  李丽质不置可否。

  她奔过来,挽着李奇的手,道:

  “你从突厥回来,给我带什么礼物没有?”

  李奇很遗憾的道:

  “本来是带了个大礼,但是父皇把那份大礼送给大理寺了。”

  “大礼,大理寺?”

  李丽质不解:“二哥,为什么大礼要送给大理寺?”

  李奇很正式的答道:

  “因为大理寺,就叫大理啊!”

  李丽质被李奇搞得有些头晕,她挠了挠头,道:

  “哎呀,我不管了。”

  “你既然回来了,今天咱们就去长安街逛逛吧?”

  跟着李奇出去,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不过,李奇今天并不想逛街。

  他摇摇头,道:

  “我刚刚回长安,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这样吧,等几日,等二哥忙完这几日,一定带你去东西两市,咱们放开玩、放开吃、放开买。”

  “一言为定!”

  李丽质伸出手指头,李奇只好勾了上去: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变谁是老乌龟。”

  回到自己的后院后,李奇终于舒舒服服的洗了个澡。

  他很快就把王勃和孔颖达两人叫了过来。

  算下来,这得有大半个月时间了,这两位才子总该折腾出一些东西了吧?

  孔颖达手上拿着一份文稿,恭敬的递了上去:

  “殿下,这是属下和子安一起商议的《长安日报》创刊号全文,请殿下过目。”

  李奇接过文稿,细细研读。

  不得不说,王勃的才华真不是盖的,用来写社论真是有点浪费了。

  不过,为国做贡献,也谈不上什么浪费不浪费的了。

  “论吏治的分权管理?”

  “长安宵禁的取消试行办法?”

  “大唐外交邦国策略之一二?”

  李奇细细读下去,返现孔颖达和李奇两人,的确是下了苦功夫。

  就这份报纸,拿到朝堂上议论都完全不跌份。

  当然,要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且乐于传播的道具,就还差了点东西。

  读完后,李奇才抬起头。

  见孔颖达和王勃满怀期待的看着自己,李奇赞许道:

  “非常不错。”

  “二位的大才,放在这小小的长安报社实在是有些委屈了。我答应你们,等咱们长安报社支棱起来后,二位若想入朝为官,本王一定大力举荐。”

  孔颖达和王勃连忙谦逊的道:

  “属下能够跟着殿下,做这么一份前无古人的壮举,已经心满意足。”

  只见李奇点点头。

  然后转折道:

  “不过嘛……”

  孔颖达和王勃一听这个不过,立马就精神一震。

  果然!

  还是有问题,殿下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

  而他们两个,来来回回琢磨了十几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才敢把这份《长安日报》递到李奇的手上。

  还是嫩了些啊!

  李奇笑着道:

  “你们俩也不用紧张,这份报纸的内容很好,专业过硬。”

  “我只是提一个小小小小的建议。”

  “你们得知道,咱们这报纸,不是上朝给父皇、给文武百官看的。而是给长安城百万百姓看的,他们能看得懂吏治,看得懂邦交?”

  “显然是不能的。”

  “所以,咱们这份报纸,想要让百姓们都热衷于看和讨论,就必须得加点东西。”

  这番话说出来,孔颖达和王勃两人都是猛然一惊。

  对啊!

  自己怎么就没想过受众是谁呢?

  老百姓们就算要看,也八成是不太懂这些内容的。

  那怎么办?

  岂不是白忙一场?

  只听李奇继续道:

  “我打个比方啊!”

  “比如,你们写写平康坊的花魁们,一些风流韵事。”

  “又或者是东西两市有什么八卦,甚至可以抹去姓名,写写当朝大员偷看隔壁邻居洗澡的故事,这些事情,老百姓们肯定爱看。”

  孔颖达:……

  王勃:殿下你看看我满脸的黑线……

  我们好歹也是才子啊!

  能写这种市井小文?

  不可能的!

  不过,两人对视一眼后,立马就领悟了李奇的精神:这是要通过这些市井小文,激发百姓们的阅读欲望,然后让长安日报火爆长安。

  等一下!

  还有一个致命问题,这年头,并不是人人都识字的啊。

  很多百姓家里,可能都是目不识丁,一个识字的都没有。

  尤其是大人。

  小孩倒还好说,现在私塾里开蒙,多少也能读一些字了。

  孔颖达咂摸着李奇的话,道:

  “殿下所言,甚是有理。”

  “恐怕我们不仅得写一些市井小文,还得写的百姓们看得懂、乐意看,行文不能引经据典或太过高深。”

  李奇眼神一亮。

  这位冲远兄弟的悟性很高嘛!

  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把报社交到孔颖达手中,果真没有选错人。

  他拍了拍孔颖达的肩膀:

  “冲远啊,你悟性不错。”

  “有时候我们要知道,曲线救国,也是一种救国的方式。为了打响咱们长安日报的名气,为了更好的成为朝廷与民间的沟通桥梁,咱们就必须放下身段,不能全是阳春白雪。只有这样,百姓爱看了,朝廷重视了,这份长安日报,才算是站稳脚跟。”

  殿下的话,果然发人深省啊!

  李奇走后,孔颖达和王勃对视一眼,两人都是同一个感觉。

  这位殿下年纪轻轻,却旁征博引。

  无论是讨论时政、还是议论民情,李奇总能角度清奇却又切中要害。

  这让两人有一种“我要向殿下深度学习”的错觉。

  “子安,咱们殿下,可真不是寻常人啊!”

  王勃点点头:“冲远,你这话可算是说对了。”

  “废话不多说,咱们赶紧开搞吧!”

  “按照预计的发行时间,咱们这已经拖了后腿了。”

  孔颖达老成持重:

  “无妨,创刊号第一期嘛,总要多磨一磨,等到以后熟练了,就好很多了。”

  两人按照李奇的“点化指引”,开始在政论、时论之外,增添很多市井小文。

  这些小文,当然都是现编的。

  至于有没有雷同,那纯属巧合,当不得真。

  两日之后,李奇带着《长安日报》的第一期,登上了工部衙门的大门。

  工部尚书段纶得知李奇造访,亲自相迎。

  “哎哟,贤王殿下亲临,稀客,稀客啊!”

  李奇直奔主题:

  “段大人,我想借你们工部的活字印刷机器用一下。”

  “当然,如果印刷工人也能一起借我用用,那就再好不过了。”

  段纶:咱们这位殿下搞事情的节奏根本就停不下来啊!这才回长安几天?三天有没有?又要整什么大动作了?

  他嘴上热情的道:

  “没问题,殿下想要用什么,尽管吩咐就是。”

  李奇递出手上的手稿,一字一顿道:

  “我要发行大唐第一份、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报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