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平淡为官 729

《平淡为官》729

作者:铭哀 字数:3756 书籍:平淡为官

  距离博览会召开还有三天左右的时间,徐清也终于处理完了一应琐事,来到了昆山,这是距离他前一次来到昆山已经有三年左右的时间了,这三年的时间,徐清一直在忙着扶贫工作的建设,离开帝都,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贫困乡村以及中部,西部地区,对于繁华的华东地区,则基本没有怎么来过,三年的时间过去,昆山的繁华,尤其是市中心已然超越了汴京城,上百栋超过百米的建筑鳞次栉比,排列陈行,穿插在黄浦江两岸,江面上汽笛声隆隆,无数的船只停靠在两边,两边地方则由三座大桥相互连接,整个昆山府辐射上千平方公里,站在火车站上,便能感觉到周围的繁华与热闹。

  此时的昆山,已然有了一种后世上海的感觉,凭借着黄金水道,长江的便利,再加上长江三角洲富庶的土地和人口,整个上海凭借着这片富饶的土地,一跃成为如今宋朝最大的城市,已然是毫无争议,毕竟汴京的繁荣源自于政治上的介入,在地形上并没有什么优势,而能够与昆山相比的,也就只有广州府了,看着如今的昆山,便能感觉到大宋帝国的强大,除了这座城市之外,世界上哪里还有这么庞大的城市存在。

  根据户部的统计,再过十年,昆山府的人口将突破百万级别的极限,正式进入千万级,到那个时候,昆山府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大都会,一座城市的人口,便等于西部一个道的总人口,这样的规模,是以前的人所不可能想象的,而如今则正在成为现实。

  时隔三年的时间,昆山府让徐清略微有些陌生,三年前的时候,昆山府超过一百米高的大楼不过二三十栋,而如今,随着建筑业的更新换代,无数新技术的诞生让大楼的建造成本直线下降,建造难度越来越小,三年时间,超过一百米的摩天大楼总数达到了一百二十栋以上,且如今还有无数的土地被征收,成片的土地上正在搭建着新的建筑,等到建设完毕之后,这里将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钢铁丛林。

  每一栋建筑物力,都有数百家公司正在忙碌着,无数的员工从这里进进出出,城市中透露出工业社会的美感,徐清提前三天时间,便也是为了见一见昆山府的工商业者,以及参观一番昆山府的风景,工业设施以及工厂。

  最近这几年,朝廷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贫困地区救助上,对于发达地区的关注度确实下降了不少,这一次来,徐清不仅仅是为了世博会的开幕式,更是为了将发达地区重新纳入到自己的关注中来,对于昆山府的印象尚且停留在三年前,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因为这会错误的估计昆山府的实力,然后就会下达错误的命令,最终错误的命令,必然是不符合时代的命令,从而会对昆山有所损害,也是必然的。

  一个国家不能因为一个地区有钱就不去管它,任它自生自灭,也不能因为一个地方没钱就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反之亦然,都要同样关注,然后根据不同的缺点,改善当地的环境,这才是一位优秀的执政者该做的事情。

  这三天的时间里,徐清几乎去了昆山府的百工百业,从学校到医院,从博物馆到研究所,从艺术馆到工业协会,从冶炼工厂到手工艺品,奢侈品作坊,从昆山的小巷弄到摩天大楼中的办公区,徐清几乎走遍了所有昆山府能够看到的职业,感触可谓十分的深,在这里他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因为工业化的成熟,这里的人,你已经丝毫看不到一丝丝的小农气息了,浑身上下充满的就是市井气,也可以说是现代城市的气息。

  每一个人都步履匆匆,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他们在追赶着一个又一个的机会,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要超过十二个小时,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是昆山人,但他们却远离自己的家乡,来到这里找出头的机会,许多人的眼中充满光芒,还有很多人则是坐在公交车站旁,等待着下一列班车的出现,这一刻都让徐清很是熟悉,这里的人,已经跟二十一世纪的都市人没有任何心态上的差别了。

  这让他感觉很好,虽然他已经在这个古代社会生活了几十年,但对于现代社会,他依旧有着很大的憧憬,而这份感觉在汴京是很难感受到的,因为这里充满了许多的政治机构,想要在这里进行商业改革是很困难的,许多地方都是禁止通行的,因为里面住着政府的官员,其中一点就很能证明两个城市之间的区别,在昆山府的市中心,修建的是无数的摩天大楼,是供资本家们使用的办公地点。

  而在汴京城,位于市中心的是什么?是皇宫和一众达官贵人的府邸,每一个府邸,都是按照公顷来算的,这就是两者本质的区别,在汴京,并不是有钱就可以住在市中心的,更关键的还是要有权,并且是很大很大的权,所以在汴京城常住,徐清感受到的还是封建礼教的味道,在这里,等级十分森严,建筑限高,就是因为住在市中心的大人们不愿意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看到那些高楼大厦,扰了自己寄情于山水的雅兴。

  虽然徐清也是这帮大佬的其中之一,甚至是最大的那一个,但是这种空气中弥漫着权利味道的感觉,徐清还是很不喜欢的,而对于昆山,徐清就非常适应了,两天的时间,徐清的行程一个接一个,他慢慢了解到,在这里的人无论是学生还是工作人员,是医生,工人,还是律师,都有着很开放的思想。

  在这里,一夫一妻制的比例是最高的,许多女生在知道自己的丈夫有其他女人之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妇女都会选择离婚,这在其他地方是根本见不到的,许多女人在明知道自己男人外面包养了其他女人的情况下,大部分最多只是说不能承认能人为自己的小妾,但也不会提出离婚的,因为在这个社会氛围下,离婚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女人往往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在昆山,许多女人都会选择离婚来捍卫自己的权益,因此男性在外面包养侧室的情况非常少,即便是妓女,也不愿意做妾室,而是一定要做夫人,在这种情形下,离婚率可谓居高不下,在许多卫道士的眼中,这些女人无疑是不守妇道的**,但在徐清看来,这确实是开化的表现。

  越是发达的国家,离婚率往往就越高,因为这代表女性慢慢开始不被当做一件物品,而是可以拥有自己想法的人存在,他们也可以提出对婚姻的异议,对于自己不喜欢的生活,他们也有权利提出反对,所以在昆山,女性的离婚率是非常高的,许多结婚的家庭往往都会选择离婚,离婚比例达到惊人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这是其他城市都不可能达到的,当然,这也跟昆山府的衙门对于女性有着良好的保护条件有关,在昆山府,首先是在昆山府有大量的岗位是给女人的,无论是低层次的女人也好,还是高层次的女人也好,他们都可以在昆山找到工作,从女工到女医生,女法官,这首先解决了她们的吃饭问题。

  第二点便是法院对于孩子的归属问题也有着基于女性的判断,只要发现是男方出轨,孩子就会判给女方,这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偏远地方是绝对不可能的,很多男性即便是出轨,甚至是直接包养小妾,但他的妻子往往也不可能得到孩子的抚养权,甚至连看一眼的权利,都会被男方的家庭给剥夺,但在昆山,强大的女性组织保障了女性的权利,只要是女性该有的,他们就都会有。

  除此之外,女性还拥有分割财产的权利,这在其他地方也是没有的,往往许多女性离婚都是以净身出户为代价的,因为在很多地方,女性离婚会承担相当大的社会压力,尤其是碰到男方不愿意离婚的时候,这种社会压力就会更大,因为舆论是站在男方这一边的,他们会认为想要离婚的女方是恶妇,是毒妇,而不会认为男方做错了什么。

  这也是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舆论,毕竟就在十几年前,一夫一妻多妾制就是中国的制度,只不过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女性的地位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开始提升,这才导致如今宋朝的婚姻制度开始出现改变,可这仅仅只是因为女性崛起带来的改变而已,宋朝的法律规定的依旧是男性拥有娶小妾的权利,这一点还是没有变,因为社会风俗如此,朝廷如果强制去改变,只会招来巨大的社会问题。

  所以说像昆山这样的地方是极少数,因为女性崛起,女性不愿意再做男性的附属品,所以这里的女性往往更加激烈,只要发现自己的丈夫出轨,就会立刻选择离婚,想想看现代的女性,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出轨之后,百分之八十依旧会选择原谅,因为孩子,因为家庭,因为他人的眼光,不想在外人面前丢掉自己的体面,种种的原因,导致他们继续维持着这段残破的婚姻,但在这个时代,这些激进的女性们,根本不会做丝毫的妥协,所以离婚率也是居高不下。

  尤其是这些有知识的女性还组织在一起,然后帮助那些底层的女工,如果想要离婚,他们就给她们在工厂中安排工作,然后帮她们抢孩子的抚养权,用这种方式,来鼓动妇女离婚,不得不说,这也是有些过于激进了,可在这个社会状态下,这些女性却不得不如此,因为矫枉如果不过正,那么很快这些浪潮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保护女性的地位,她们就必须那么做。

  而其中很明显的一点变化就是,女性的离婚率越来越高的同时,男性出轨的比例也越来越少,因为只要他们敢出轨,若是被抓住了,他的妻子就会把他告上法庭,而他将面对的,可不仅仅只是自己的妻子,更是整个昆山的妇女组织协会,那种纠缠不休的控诉,是会把人逼疯的。

  所以许多人在娶妻之后,也慢慢的不再信奉一妻多妾制度,而是开始跟自己的妻子正常的过起了日子,不再娶其他的女人为自己的小妾,这些都是在其他地方没有的,尤其是在汴京,作为权利最为鼎盛的地区,这里娶小妾的人是最多的,而徐清这个始终只有一个妻子的人,简直就是怪胎一般的存在,但其实徐清也并不是只有徐王氏这一个女人,自己的两个私生子,便是情人养的,只不过他们死的太早了而已。

  至于许多大官家里养着十几个女人也都是平常事情,在这里,大多数的男人依旧把女人当做物品来看待,只不过是生育的工具,享乐的玩物办了,而这一点在昆山有着十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你能经常看到穿着华丽,或者干净的女生走在大街上,周围的男生也都是很平常的看待他们,并不会露出怪异的眼光,如果一对男女朋友牵着手走在大街上,周围的人也是视之如常,不会像在其他城市那样,要么用暧昧的眼光看着你们,要么就用鄙视的眼光看着女人,因为在其他城市,女人若是被男人牵着在大马路上走来走去,往往代表这些女性是从事特殊行业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站台女。

  但在这里,女性有着更大的自由,虽然跟现代还是不能比,但这里的男女平等气氛确实是十分的浓郁,光这一点就让徐清很是喜欢,徐王氏也同样十分的喜欢,这一次她跟着徐清一起做火车来到昆山,两人的行程并不一样,作为首相的夫人,徐王氏也有着自己的行程,大多数都跟慈善有关,去一些慈善医院,慈善学校,希望工程,以徐清的名义去看望一下,所到所见,到处都能看到在岗位上的女人,她跟这些女人聊了很多,也让她感触良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