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平淡为官 599

《平淡为官》599

作者:铭哀 字数:3843 书籍:平淡为官

  但相比起本身这十年来的水泥销量来说,无疑是减少了许多的,整整十五年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之下,宋朝是进入了一个飞快的发展期,这种速度是远超当年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速度的,毕竟欧洲各国都非常的小,国家力量也并不强大,工业革命的最主要推手,其实还是资本家,是资本的力量在推动着这些国家完成工业化的,但宋朝不同,宋朝的工业化完全是通过国家力量在往前推动的,所以他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这远远不是欧洲那些国家的资本力量所能比拟的。

  所以仅仅短短的十五年的时间,宋朝修建的铁路里程就已经达到了夸张的一万公里左右,算是打通了各大主要城市之间的联系,如今继续铺设的铁路,则是为了通往稍微落后的地区,整个铁路网已经算是整合完毕了,而根据工部的统计,如同宋朝超过六十米的高楼,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万栋,并且每年还以一千栋的数字增加着,这样的速度,又哪是欧洲国家所能比拟的呢?

  但随着大铁路网的竣工,如今水泥和钢筋的销量显然到了一个转折点,纵然有铁甲船的建造来维持钢筋和水泥的生产,但造船可没造大楼花费的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宋朝本土的水泥和钢筋无疑是过剩了,商品的产量过剩,自然会造成价格的下跌,而如今这两样东西,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基石,在水泥厂和钢筋厂工作的人数最起码在五十万以上,若是利润下降,工人的待遇自然也要下降,而若是再严重一点,便要有裁员的风险,这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危险。

  所以纵然是其他行业下降,水泥和钢筋都是不能下降的,不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动乱就太容易发生了,毕竟这些工人平日里都是组织在一起的,若是要闹事,徐清可不希望再来一次工人镇压运动,首先是他的良心过不去,二来如今的工人也不再如同五年前的那帮工人了,当时的工人中大多数还是没什么文化的一批人,现在的工人之中可是有着不少知识分子的,而整个工会的组成更是一帮起码上过高中的人,跟这样一群人斗智斗勇,徐清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而现在,大规模的陆上建筑继续开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自然是好事,起码在十年之内,水泥和钢筋是不愁销路了,而除此之外,城市之中增添了这些可以让老百姓娱乐的场所之后,也可以提神一点老百姓的开心点数,让他们有更多的娱乐场所,这是现代城市所必须具备的,不然若是像古代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也着实不是什么快乐的事情,既然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自然要有工业时代的娱乐项目了。

  大型体育场馆的设立,则是交给资本家们来进行开发,对此资本家们自然是甘之如饴,第一批三十个足球场馆很快就被各大地产商给拿到了手中,这些足球场馆大多数都是两万人的规模,可以举办一场正规的足球赛,除此之外,还有七十个篮球场馆,大多数的规模是在三千人左右,这个规模并不大,却已经是如今工程学的极限了,毕竟在此之前,只有罗马斗兽场这一个地方可以作为参考,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些体育场馆该怎么修。

  还是徐清画出了一个大致的模样,交给工程师们,然后再进行细化,这才慢慢画出了体育场,体育馆的模型,中间的曲折也可谓是非常的多了,在如今这个时代,宋朝不少人都知道罗马斗兽场,尤其是工程师们,毕竟这是世界上所有体育馆的鼻祖,如今的所有场馆,基本模型都是参照罗马斗兽场的,从这个方面来说,罗马斗兽场不仅仅有历史和文化的意义,对于体育的帮助也非常的巨大。

  但罗马斗兽场中所进行的竞技游戏是角斗士厮杀,这跟足球有着很大的不同,场地的规划,大小都不相同,完全无法相提并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搭建一个新的体育场来,就非常的困难了,更何况罗马斗兽场是用石头搭建而成的,而如今的他们,则可以用钢筋和水泥来搭建,材料上的进步让他们可以搭建更大的观看平台,罗马斗兽场根据后世的调查,一次最多可以做九万人,这个数据可以说到如今都是一个十分牛的数据了。

  毕竟我们国家为了奥运会举办所建设的鸟巢,也不过十万人而已,而在两千年前的罗马,就建设出了如此庞大的斗兽场,其建筑能力可谓是惊世骇俗了,想要复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即便是用钢筋和水泥,想要搭建出那么大的建筑物还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大多数的建筑物都是两万人的规模,只有如汴梁城、昆山府、广东府、杭州府之类的大城市,才建设一些八万人的体育馆,但即便如此,对于工程师们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了。

  因为斗兽场是用来斗兽的,所以他的运动面积其实并不大,而足球比赛的场地要远远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足球场地的规划正确,就必须要改变整个建筑的大小和规划,这其中的困难,丝毫不亚于重头修建一座新的场馆,只是因为斗兽场的存在,让他们可以有了一个参考,但这个参考的数据显然不能为他们所用,只能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罢了。

  至于篮球场馆就更加困难了,足球场馆好歹还能参照罗马斗兽场,双方都是露天场馆,虽然大小规模不同,但还是有个参照物的,而篮球场馆则不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篮球场馆都是封闭式的,也就是说他们的上面,全部都有盖,这就非常困难了,想要修建,等于是凭空想象了,还好徐清曾经在美国的时候,也看过不少nba球赛,对于篮球场还是有一定的认知的,但具体怎么设计,就不是徐清能够想得到的了,他也只能画出一个大概的图形,然后让设计师们去想象了。

  要知道,设计一座体育场馆,可远远没有设计一栋大楼那么简单,试想一座能够容纳八万人的体育馆,如何让他们可以快速入场,然后快速离场,安全措施,消防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还有八万人的场地,如何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清楚的看到足球场内的情况,这都需要精心的设计,任何一点变化,都会使整个建筑出现巨大的问题,更何况徐清也不仅仅是希望这些建筑物只是用来踢球的,未来歌唱、戏剧都可以在这些舞台上演出,所以他的声音循环能力也一定要特别的强,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的,设计一座体育场馆,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他需要的是多方位的思考。

  除此之外,还有交通的问题,八万人进场的时候还好,大家是零零散散进去的,交通还能吃得消,试想一下,八万人同时离场的时候,即便是如今的交通体育,很多地方都会直接瘫痪的,八万人,听上去好像很少,但把他们集中在一个地区的时候,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了,如何让八万人安全离开赛场,回到自己的家或者是旅店,保证交通的顺畅和不拥堵,这些都是工程师们需要思考的。

  还有,这些体育场馆大多数都会修在郊外,那么地铁之类的建筑自然也要延伸过去,既然如此,就需要重新划定路线,可以说,任何一座城市,凭空多出来这么一座大型的场馆,对于交通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在如今这个马车、汽车并用的时代,如何兼顾各方,其中的问题可谓是非常难以解决的,不仅仅是工程师的问题,更是每一座城市的问题。

  更何况像汴梁这样的城市,可不仅仅只会修建一座体育场馆,在工部的设计下,整个汴梁城大概要修建三个足球场馆,其中一个十万人场馆,两个六万人场馆,还有四个篮球场管,两个橄榄球场馆和一个棒球场馆以及两个左右的羽毛球场馆,一个游泳持场馆,一个乒乓球场馆,一个排球场馆,这么多的建筑,扎堆出现在汴梁城,必然会对本来就十分拥堵的汴梁城带来更大的麻烦。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许多人去思考的,建设一座城市,不仅仅要让他外表光鲜亮丽,更重要的还是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舒适,就像如今中国的很多城市,外表看起来如同发达国家一般,十分的漂亮,高楼叠起,到处都是摩天大楼,比许多发达国家都要来的先进,但比起城市的环境卫生、道路交通、垃圾处理等问题来,就是拍马也不及了,徐清并不希望这些问题发生在宋朝的城市之中,即便有,也不能太严重,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交通问题。

  拥有生活在大城市经验的徐清,可谓是痛恨死了城市病,在城市中开车的速度犹如乌龟走路一般的缓慢,这在如今的中国可谓是一个大问题,各种单双号,限号,限制摩托车,限制外地车辆进城,反正是用尽了各种办法,也依旧没有把城市从拥堵中拯救出来,如今的宋朝也差不多,七百万人口的城市,且没有红绿灯,大多数人还是乘坐马车,只有少量汽车的情况,每年光是交通死亡的人数都在一千人左右,这是一个无比可怕的数字,而更可怕的是大拥堵,这种拥堵有时候可以持续五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尤其是早高峰和晚高峰的时候,更是能堵得人连脾气都没有。

  对于这种情况,徐清可谓是司空见惯了,如今的宋朝,其实也有这种情况,只不过徐清住在内城区,在这里,大部分都是这个国家最高的权利阶层所住的地方,所以道路上倒是没有什么车,所以体会不到堵车的感觉,但只要离开内城,进入外城区,就能体会到什么是拥堵的感觉了,即便是十二车道,也根本不能缓解城市的拥堵。

  更何况宋朝的土地是私有的,想要修建宽阔的马路,就需要买下周围的土地来修建,而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拆迁可谓是非常的复杂,除了新区能够在主干道修建十二车道之外,其他地区是非常困难的,毕竟这里的房子都很贵,你如果想要拆迁,就必须付出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对于政府来说,当然不愿意做这种事情,毕竟官老爷们都住在富人区,在这里根本不用思考道路拥堵的问题。

  毕竟对于富人来说,他们也不需要点卯,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早高峰和晚高峰之类的东西来约束他们的工作时间,但对于平民来说,这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了,七百万人口的城市,也就等于说至少有六百五十万人要在八点钟的时候,离开家门然后去上班,这是一个何等庞大的数字,交通的拥堵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凡是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人恐怕深有体会。

  徐清在这辈子虽然没怎么体验过,但他依旧不希望城市出现这种情况,虽然城市大了之后,必然会伴随拥堵之类的问题,但如果能够稍微降低一点这种拥堵的情况,徐清也就心满意足了,至于他所想出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废除里坊制度,让所有小区的道路对整个社会开放,如此一来,原本走大路,就可以走小路了,更加多的利用起社区之中的道路,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如今的宋朝虽然不像唐朝一样执行里坊制度了,但其实里坊制度还是存在的,并且在现代,里坊制度其实也一定程度的存在,就像中国的小区,都是用围墙围起来的,自成一体,里面的道路也都是小区中的住户独自使用的,并不对外开放,这无疑是浪费了道路的使用率,当然,之所以现代还会这么做,也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防盗,毕竟小偷多,你很难保证进入小区的人就都是为了绕道的,他很有可能有其他的目的,若是让其他地区的车辆进入其中,若是出现了问题,对于安全来说,是很难保证的,这也是一种思考方向,但徐清显然不那么简单的认为这是对的,尤其是在宋朝,他就更不那么认为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