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平淡为官 301.徐家的发展

《平淡为官》301.徐家的发展

作者:铭哀 字数:3762 书籍:平淡为官

  徐府大院之中,皑皑的白雪将青色的瓦片染成了纯洁的白色,家中走廊过道之上,用白色宣纸和竹子做成的灯笼悬挂在门廊上,这些白色的灯笼之中,另外还装着一层红色的纸,内部的蜡烛一杯点亮,那层光便会透过红色和白色两层纸传出来,遮光既不显得太过明亮,也不会显得太过苍白,这光只是美的恰到好处,一盏接着一盏,足足数百个灯笼,将整个徐府照耀的如同白昼一般,十分漂亮。

  此时的徐清坐在客厅主座,身上穿着一件从东北运来的白狼袄,这是金国今年进贡给宋朝的时间白狼袄之中的一件,十分的名贵,整条衣服非常的大,犹如风衣一般,可以将人整个裹在其中,是选用白色的狼王皮做成的,在金国称得上是国宝级的存在了,这次进贡给宋国乃是为了让宋国为其修一条从辽阳府到苏州(此苏州不是江苏的苏州,而是现代的旅顺,也就是大连)的铁路所以才从金国皇宫中拿出六条白狼袄来送给宋国,以期宋国能够加快建设这条铁路。

  这条铁路并不是特别的长,只有区区一百多公里左右,修建难度也不是特别的高,可是这条铁路的重要性却非常的大,谁都知道,大连在东北绝对称得上是最好的港口了,而对于金国来说自然也是如此,此时的辽阳府在吸收了宋朝工业化的残余力量之后,也得到了十分快速的发展,到如今全国的产品急需要外部的市场来消化以产生足够的利润来促进本国的市场发展。

  而对于金国来说,出口商品往北边是冰雪覆盖的万里河山,往南则是比他更为强大的宋朝,在宋朝面前,只有他被挤压的份,哪里还能在宋朝得到一部分市场呢,而西部的辽国跟他也是半斤八两,显然不是十分优秀的出口国,东部则是外料海疆,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唯有进行远洋贸易和高丽贸易这两个方向才有可能对外出现贸易盈利,其中对高丽出口,金国早已经在几年前便开始在做了,到如今高丽的日用品中,排名第一的是宋国,第二的便是金国,到了这个程度,单单依靠奋斗显然是没有什么用的了。

  所以摆在金国面前的道路也就只剩下一条了,那就是将金国的商品出口到其他地方去,而因此,一条从首都通往大连的铁路就十分有必要了,可是金国显然还无法掌握如此先进的技术,此时的他只能造出简陋的蒸汽机,而像火车所使用的大型蒸汽机,以及复杂的铁路网的搭建,金国显然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此时这个世界上,能够修建火车系统的,便只有宋国和辽国,而辽国则是金国的死敌,显然没有办法通过他来修建。

  更何况辽国虽然掌握了火车的修建方法,可是其结构还是十分落后的,修建速度无疑也是十分的缓慢,而宋朝经过十年时间的摸索,已然产生了一套初具规模的铁路发展方式,其制度带给铁路的价格影响以及速度影响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所以金国要修铁路,自然只能依靠宋朝来做,而对此徐清也很是乐意做这件事情。

  倒不是他善良的缘故,而是随着宋朝工业化的进展以及宋朝财富的空前增加,人民对于奢侈品的喜爱程度也是与日俱增,服务业这个行业开始进步初步的爆发性增长,而徐清很快便注意到,服务业的盈利速度相比起工业化的盈利速度来说,简直是五倍以上的营业收益,打个很简单的彼方,一尺丝绸生产成本假如是一贯钱,那么他卖出来也就最多两贯,再加上运费,最多也就三贯钱,或者五贯钱左右,这是他的盈利极限,一般情况下很难超过这一点。

  而服务业则不同了,一尺布从供应商那里以五贯钱的价格买来,经过设计师的手变成衣服,一块五贯钱的布就能卖到三百贯甚至四百贯的价格,如果是知名设计师的话,这个价格甚至还有可能继续往上翻,其盈利的增长点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这样的发现自然便吸引了徐清的注意,他也很快就想起了一个新中国刚刚进行改开时候的笑话,那就是中国无万名工人累死累活一个月的时间,生产了两亿件衣服,最后就从美国换回来一架波音747飞机的故事,不得不说,这就是高端工业以及服务业所能产生的利润,同样是卖吃的,法式大餐的价格就是要比路边小摊的贵,日本寿司就是要比中国卷大饼贵,其意义就是服务业的包装,让产品的价格快速提升,这显然比单单卖一个商品要赚的更多。

  可是随之而来的便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宋朝尽管现在富人比以前多了很多,可是数量在总人数中依旧是十分稀少的,也就是说,能够带动服务业增长的人群还是十分稀少的,而要增加这个人群,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创造就业和拉动生产产能,而给金国修建这么一条铁路,显然是十分有用的事情。

  根据宋朝外贸司的调查,金国和辽国的贵族阶层一般所使用的东西,大多依旧采用手工制造为主,这一点与宋朝的上流人士基本没有太大的区别,排斥工业化是每个贵族的核心利益,这一点显然是无法更改的,可是在中端人士上,却有着很大的相同性,那就是辽国和金国的中端人士,或者说是中产阶层们,一般都很少使用本国所生产的产品,而喜欢使用宋国制造的产品。

  这显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而建造铁路之后,金国的财富必然会增加,其增加之后,自然也会给金国带去更多的中端人才,而这些人就会继续卖宋朝的产品,至于徐清这样做会不会养虎为患,徐清并不担心,现代的中国富起来之后便不用日货、韩货、美货、德货了么?

  并没有,那可是在民族意识已经觉醒的时代了?这说明人类还是把自己的生存所需要放在国家民族之上的,自私,这是人类的天性,远远不是一个国家概念便能让人类抛弃这一个从猴子变成人类时便带出来的习性,所以徐清并不担心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只要宋朝能够一直保持对他们的技术优势就行了。

  而除此之外,宋朝也不是慈善家,这条铁路也不是免费给他们修的,通过修铁路,宋朝便能获得一大笔收入,同时在修建铁路的条款中,也附设了一些机关进入铁路系统之中,当然所有的名义都是为了保障铁路的运行安全,这些人会留在金国境内一段时间,以负责了解金国的大小事务,以给宋朝提供一些无法得知的情报。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为金国修建铁路显然是一件对两国都十分有利的事情,金国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而宋朝得到了潜在的消费人群,这无疑是一件十分有利两国发展的事情,因此金国才会送来这六条白狼袄给宋朝,而赵祯得到之后便把其中一条送给了徐清当做生日礼物,这当然羡煞了不少人,徐清也觉得很是欣慰,赵祯并没有因为自己掌权日久而记恨自己,相反还是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好朋友,不得不说这一点是让徐清十分感动的。

  当然,在这个没有暖气的时代,这条衣服穿着真的是很舒服也是徐清会感动的一个原因,此时的徐清头发已然有些斑白,下巴上的胡子也已然有些修长,四十岁的年纪并没有让他的脸上有太多的皱纹,可时间终究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少的痕迹,此时的他因为常年工作的原因,眼睛已然有些老花了,不过问题并不大,而且随着玻璃业的发展,老花镜这种东西自然也应运而生,徐清此时便带着这样一副眼睛,看东西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此时的大堂中虽然人不多,可却十分的热闹,徐王氏在徐清的身旁安然坐着,脸上带着深深的笑意,今年徐王氏已经是三十六岁的妇人了,可是岁月并没有让她的脸上留下什么痕迹,跟十年前相比,甚至更加漂亮了些许,坐在那里便是一副仪态万方的模样,非常的有气势,不过这气势并不吓人,反而显得十分慈祥,身上穿着一件狐狸大袄跟徐清也是相映成趣了。

  而在台阶之下,则是徐宁、徐泰、徐安三人了,这是他徐清的三个儿子,徐宁作为长子,自然坐在第一个,今年他已经二十岁,已然是一个偏偏上年了,而在三年前,徐宁便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一名举人,几年他打算去参加国考,试一试自己的能力,若是通过之后,便是真的成为一名进士,入朝为官了。

  对于他依旧选择儒家科举这一条道,徐清并没有反对的意思,他推崇科学,可并不代表他就反儒家,相反,对于儒家之中的很多文化,他都是抱着敬仰的态度去学习的,他的初衷,只是希望中华文明不要只有儒家而已,所以徐宁想要通过科考入仕,徐清还是很高兴的,而且徐宁虽然是自己这个高官的儿子,可为人处世并不高调,也不像那些衙内一样专横跋扈,平常时候他更喜欢把自己的时间用在读书,和与百姓的交流之上,额外的空余时间也多是到郊外去狩猎而已,对于那些贵族公子们的爱好,徐宁并不怎么沾染。

  此时的他也是一表人才,看着徐宁,还真是颇有种看到当年自己的感觉,不过相比起自己来,徐宁显然要风流潇洒了许多,身在这样的家庭,徐宁自然不用像徐清这样受到许多的委屈,再加上从小便吃得好,人站在那里足足有一米八五的身材,比徐清足足高了一个头,再加上现如今还没有婚配,据说还被汴京城里的富家小姐们取了个京城四公子的雅号,对此,徐清当然是抱着一种不愧是我儿子的优越感,十分愉快的接受了众人对于徐宁的褒扬。

  至于徐宁的婚事,徐清并不在意,像他这样的人,自然有着自己的追求,而且随着商人阶级的崛起,那么‘没文化’的商人家的小姐们开始频繁出席各种各样的聚会,穿着漂亮的衣服,用着奢华的礼器,再加上许多工厂中,女工的数量已经占据了整个宋朝工人阶级中的四分之一的数量,其虽然不足以跟男性工人抗衡,可是也让女性在劳动中获得了许多的权利,其中自由自在的走在大街上,便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权利。

  以前的大街上,就算偶尔看见一位女性,也大多都是一些小孩儿或者是老妪,又或者是那些从事特殊行业的女性,良家子是很难在街上看到的,同时男女之间的隔阂也非常的深,即便是看一眼都要以身相许,在这样的状态之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然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开放包容,许多贵族小姐,商人小姐们纷纷都开始穿着漂亮的衣服逛起街来,城市之中也出现了很多大型的商场让这些小姐们进行购物,在这样的状态下,男女之间的界限自然就开始慢慢瓦解了。

  尤其是在上流阶层之中,因为接受着十分良好的教育,所以对于那些陈旧的礼仪自然也放松的更快,不像底层阶层,接受新思潮往往是非常慢的,而徐宁所处的阶层无疑是最为顶级的统治者阶层了,其思想的改变自然是十分快速的,而与他处于同一阶层的女性们自然也更加包容开放,就像十九世纪的英国一样,为妇女争取权益的人并不是农村来的妇女,而是拥有贵族爵位的小姐们一样,上流社会通常要更快的接受新的事物,也更容易进行多方位的思考,所以在徐宁这个阶层之中,他自然便能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女性,只要徐宁不喜欢男人,那么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个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所以徐清是一点也不担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