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清卒 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绅一体纳粮

《清卒》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绅一体纳粮

作者:猿程旭 字数:3016 书籍:清卒

  一个月之后,顶着三伏天的太阳,张石川告别娇妻爱子再一次进京了。这次带的特产有桃酒、葡萄酒、雪茄、烟斗烟丝和火柴。自然还是要先去见见大粗腿胤禛。

  “听说你去了趟朝鲜?”四阿哥问道。

  “是,给四爷带回了几根高丽参。”张石川打开盒子,里面是李昑送给雍亲王的老参,不过到了大清自然变成张石川孝敬的了。

  “嗯,朝鲜什么情形?”四阿哥只看了一眼人参随手就放在了一旁。

  “穷!城中多流民乞丐,土地兼并严重比咱们还严重,士绅不用纳粮,拼命买地,农户身上的赋税越来越重,最后交不起粮,只能变卖土地房产沦为流民和奴籍……”张石川把朝鲜的见闻说了一回。

  四阿哥听了也是一皱眉,他掌管户部多年,早就知道了士绅不纳粮是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前明之所以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明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土地都落到了士绅阶层手中,朝廷收不上税,导致国库空虚,再加上小冰河时期天寒地冻、连年灾荒、瘟疫横行才搞得民不聊生,最后不得不揭竿而起。

  而清承明制,士绅免税也传承了下来,再加上旗人四处圈地,大清的土地兼并也已经愈演愈烈了,好在人口增长新开垦的土地也多,再加上这几年玉米和两季稻的推广暂时还没有造成太多的失地流民,税收也还有保障,不过四阿哥知道,照这兼并下去,大清早晚会步前明后尘。

  胤禛早已下定决心,日后他若是能继承皇位,必须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但是看到张石川,他不由得又生出了考教考教这小子的念头,便问道:“依你所说,这官绅兼并土地乃是朝鲜国积贫、民不聊生之根本了?”

  “不能说全是因为土地兼并,但是至少占了五成!”张石川说道。

  “嗯,那你有什么法子可以减少土地兼并?”四阿哥并没有说明是减少朝鲜的土地兼并还是大清的。

  “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呗!凭什么那些有了功名或者做了官的人就可以不纳税?这本身就不公平!让那些当官的也跟着纳税就得了。”张石川想都没想就说道。

  “官绅一体纳粮……可是士绅毕竟只是极少数人,即便让他们也缴纳人丁税,又能多收多少税银?不过再多兼并一些土地,他们的税银也就出来了。”邬思道不知何时走了进来。

  “邬先生!”张石川站起来一拱手,又说道:“不是还有摊丁入亩吗!按人丁收税本来也是极大的不公平,有的人家有良田千顷,有的人却只有几亩薄田,还有的人没有一分田地,都按人头收税,这对吗?

  所以吗,按地亩收,地多者多缴,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税!让那些官绅随便去兼并吧,爱兼并多少兼并多少,反正你手里的土地越多,每年交税也就越多!”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虽然是雍正朝推行下去的,但是始作俑者其实并不是雍正,早在康熙五十五年就已经在广东为试点推行了,只不过引起了士绅阶层的强烈反抗,故而阻力重重。不过张石川能这样说出来还是有些出乎四阿哥和邬思道的意外。

  “呵呵,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和摊丁入亩倒是个法子,不过琢玉你可别忘了,你也是官绅,你手里好像有几千顷的土地把?”邬思道笑眯眯的问道。

  “啊,没错,我现在名下确实有不少土地。不过没关系啊,只要朝廷要改制,我第一个举双手赞同,绝对仔细丈量土地登记造册,然后按时按量纳税,一分银子都不会差。”

  “几千顷的地,那可是一笔不小的税赋啊!”邬思道又说道。

  “如果按现在的税率肯定是不少,但是若全国上下都推行了摊丁入亩,我相信税率会降下去的。”

  四阿哥点了点头。对于大清土地兼并的情况,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明末清初顾炎武说的:“吴民之中,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

  康熙帝在四十三年(1704年)因蠲免钱粮发出上谕:“蠲免钱粮,原为加恩小民,然田亩多归缙绅豪富之家,小民所有几何?从前屡颁蠲诏,无田穷民未必均沾惠泽,约计小民有恒业者,十之三四耳,余皆赁地出租。”

  以上,可是康熙盛世,当时朝野上下的共识就是,自耕农极少,大约只占当时土地的三成。而七成的土地大多掌握在家中有人在朝为官、或者考取了功名,甚至是花钱买了个功名的士绅手中,这七成的耕田,大部分是不用纳税的!

  大清的主要税收居然压在只有三成耕地的平民身上。要是让这七成的耕田也都按亩纳税,即便将现在推行的税率降到三分之一,朝廷的税银也会只增不减。

  “我再问你,如果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旗人的土地是不是也要纳粮?”四阿哥想了一会儿问道。

  “呃……如果旗人之地可以不纳粮,那日后自然那些想逃避国家赋税之人会千方百计的将自己的土地挂靠在旗人名下,到时候兼并依旧,只不过换了个名头罢了。”

  张石川也不知道雍正登基之后的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是不是包括旗人,但是他说的这个肯定是个事实,他相信四阿哥一定心理也明白。

  虽然张石川知道四阿哥是在考教自己,但是他还是忍不住说了出来,哪怕会影响到自己辞官不干回家种地的美好愿望,只要四阿哥能听得进去,以后更坚决地落实他的改革,也能让普通百姓的日子好过一点。

  对于土地兼并对百姓造成的创伤,通过安置沧州失地流民和这次朝鲜之行的所见所闻已经让张石川深有感触了。那些农民的日子过得太苦了,真的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对于张石川的回答四阿哥是相当满意的,尤其是他手中有这么多田地还主动提出士绅一体纳粮,完全不顾及自身利益受损。

  要知道,大清最大的地主们其实就是由上而下的这些官吏,而提出士绅一体纳粮最先反对的也正是这些朝堂上的谦谦君子。他们无法忍受自己的利益被破坏。

  不过张石川不缺钱,虽然圈了这么多的土地,但是安置起流民来自己掏腰包从不吝啬,甚至除了一开始要了点玉米木料铁器等物资之外没动用国库一文钱!

  若是大清多一些像张石川这样的有钱人,或许真的可以国泰民安吧。想到此处,四阿哥看张石川的眼神里也有了一丝温情。

  “你此次朝鲜之行除了知道那边土地兼并严重,还有没有其他见闻?”

  虽然四阿哥年近四十,江南塞北西域也都去过了,可周边藩属国的情形四阿哥还真不是很了解,只在那些使节的奏疏上略知一二。

  现在听了张石川说起朝鲜的民生,四阿哥觉得朝鲜国就像是一面镜子,或许有些事情可以拿来借鉴,有些则要引以为戒。

  “还真有一件事挺有意思的。四爷,朝鲜国王李焞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王世子,还有一个叫什么延礽君李昑,这个李昑,好像有夺嫡之心啊……”张石川将听到的朝鲜秘闻大概说了一遍。

  “哦?有这等事?”四阿哥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朝鲜国两个王子也要争储。“依你看,这李昑可有胜算?”

  “四爷,我在朝鲜只呆了不到一个月,这些也都是道听途说的,哪儿敢妄加猜度?不过我倒是觉得若是这李昑夺嫡成功了,对我大清或许是个好消息。”

  “何出此言?”

  “我听说,朝鲜虽然国小,可对我大清的态度却分作南北两派。北派于我大清往来更密切,也更愿意亲近一些。南派却总觉得大清并非中华正统,事事怀念前明,甚至有些祭奠事仍沿用前朝崇祯年号,自以华夏正统自居……”

  “嗯……”对于这些事,四阿哥其实也有些耳闻。

  不过他现在只是个亲王,这些藩属国之事还轮不到他说三道四,况且前明和大清对于藩属国也都是给予高度自治,不会轻易干涉他的内政。

  虽然能听得出来张石川的意思是可以拉拢一下这个有心争储的李昑,但是没有什么既得利益,对自己夺嫡也没有直接的好处,若是让其他阿哥知道了,弹劾肯定是少不了的,没必要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去惹一身骚。

  “琢玉,你这次去朝鲜,是不是又想到了什么生财之道?你带回来的那些烟草老夫都试过了,觉得那烟斗有些意思!”邬思道见四阿哥没有说话,插言道。

  “嘿嘿,邬先生喜欢我下次多带些烟丝给您。”张石川笑道:“赚钱的法子我还真想到了一个,不过得先征得四爷同意啊。”

  “卖粮食给朝鲜?”四阿哥直截了当的问道。

  “四爷目光如炬,烛照千里!朝鲜缺粮,我若是以四爷的名义卖给他们点粮食,朝鲜国上下必然对四爷感恩戴德……”张石川马上一串马屁跟了上去。

  “爷才懒得管这些个商贾之事!你有那么多土地,又不用纳税银,若是吃不了你爱卖给谁就卖,别和我扯上什么关系!你若是打着我的名号在外头招摇撞骗爷知道了定不饶你!”四阿哥冷哼了一声说道。

  但是以张石川对四阿哥的了解,这分明是在说:这件事你悄悄地去办,不过别太明目张胆,让人抓到什幺小辫子。忙说道:“是,是,我明白了。四爷,还有一件事,朝鲜那边买个成年劳力才一石大米,我能不能买点回唐山镇来挖煤开荒?”

  “一石米换个劳力?”四阿哥也是一愣,可随即又说道:“不可!朝鲜毕竟是我大清属国,若是大量掳掠朝鲜人口入我大清势必让天下人所不耻,说我天朝上国欺压藩属。”

  呃……张石川抓到了一个词:大量!不让大量,那意思就是说可以少买点回来呗?可是多少算多,多少算少呢?三五百?三两千?张石川可没敢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