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阴冥经 第0406章

《阴冥经》第0406章

作者:王一了 字数:3712 书籍:阴冥经

  记忆二

  …………

  …………

  曾是在内,我们—行四人在农另寂静的房间里四处察看。

  已很久不通风,闻来还混着灰尘和霉的味道。

  原本想将窗户推开,但下雨的关系终是作罢。

  …………

  李元丰静走向房间深处,推开另一扇窗户。

  这样一来,房内就变得相当亮了。

  安四管家告诉我们,房里有一扇门可通往书房。

  …………

  这间建于几十年前书房带有浓厚的岁月痕迹。

  屋顶板被柴炭的烟熏黑,结着蛛网的墙壁角落有几处剥落。书桌后方的墙壁是一整面木柜,上面满是以线装薄本为书皮的精装书籍。

  此外,在书柜和各书的缝隙中也塞满了古本。

  背对着木柜的是一张书桌。书桌和窗户中间还摆放着客椅、小圆桌及两张精致的躺椅。

  或是一名究学者的房间,内里并不整齐。读到一半、用到几页的书,在书桌上以及旁侧的地上堆成小山也似,而在这些书的上面有无数写了几行的小字或纸条,已不用的古本也散乱着。

  …………

  李元丰转向安四,对她提出要求,“这屋里烛台没油了罢?若是这般,能不能麻烦你去拿新煤油灯或灯笼呢?”

  安四管家将原本压住眼角的手帕收进围裙怀里,“是、是的………我去找看。这座屋子后面有另一个屋子,我就住在那儿,各位稍等一下罢。”

  “另外,农另的朋友还没来吗?”

  “应已过来了………我使人到学堂去确认一下。”老管家踏着沉重的脚步走出房间。

  …………

  等到门关上后,李元丰便看着大家,鼓舞地说:“那么,等光照来了之后,我们就开始查探罢。”

  …………

  我看着书柜里满布书籍,书桌上堆积如山的页纸。

  旋再看农另的房间,那里甚至比这凌乱。

  瞧着那一大堆老旧页纸,我发现想将这些全部翻看一遍,实在是一相当可怕的事。

  张老陪堂看到我畏怯的模样,终于笑了出来,“李大人,我们得从那儿着手?”

  “等农另的朋友来了,之后,我们应就可知个大概罢。那样省事些。我想,且照简单的来,从书信类开始。”

  …………

  …………

  张老陪堂思索着,“那我们就分头找罢!我和大寒负责书房,大人和曾先生就负责这间房间。”

  “好,就这么办罢!”李元丰点头。接着,他用右手扶着自己的下巴,头转向一直没出声的曾是,“对了,曾兄台,你查到农另的身家背景吗?”

  “是,当然有。”曾是恍然,从手中抱着的包袱里拿出一叠页纸,“要我念出来吗,大人?”

  …………

  曾是移步到窗边,寻求一些亮光,“呃………农另出生地是德新县。他的父亲是一位富裕的商人,母亲则是村吏的么女。另有两哥哥,一姐姐,但全皆早已去世。亲戚中也只剩下堂兄弟的孙子。”

  “………他的母亲早年病故,从七岁起,他就进入学堂念书。”

  …………

  曾是止言。

  站在木柜前的张老陪堂,指着他身旁的一面墙,“这好像就是农另罢?他长得很有特点呢,是不?”

  墙上挂着一幅农另的大画像。

  画上的他皆是危坐之姿。其身量不高,两颊消瘦,应是个相当锐灵的人。

  他的额头很宽,白色眉毛下是一双轮廓很深的黑眼。

  …………

  我走向张老陪堂,仔细端详着画像。看得出来农另带有一种古板的气息。

  李元丰拨开侧帘,向曾是确认,“我之前拜托你查明农另确切的亡身时日,清楚了吗?”

  …………

  “是的。我亲往了一趟京都,寻得那处医馆………”曾是,“他在今年五月二十二离世。亡于京都郊外的一处医馆。亡因就如同我之前所说,是栅栏划破手腕引起的破伤风。”

  “………大夫的诊记里提到,除去是他年纪大,另一方面,他之前的风寒也才刚痊愈,体虚气不足。”

  李元丰听完这段叙述后,表情不知为何变得凝重。

  …………

  “怎了,大人?”张老陪堂诧异地问。

  “啊………”李元丰忽回过神来,慌恐地看着我们,“看来我一直担心的事,似乎成真了。”

  “担心?你认为农另也是被人谋害吗?破伤风不是意外?”

  “这是其中之一。”李元丰含糊地答说,旋眼睛发亮地喃语,“从另一面来看,农另的遇害,其实隐含了一桩可怕的欺瞒。”

  …………

  李元丰的话使我和张老陪堂,皆摸不着头脑,四目相对。

  当我要开口问“到底是什么”时,走道上传来脚步声。

  …………

  推开门走进来的是安四管家,她的双手中各拿着一盏已点燃的煤油灯。

  另,在她的后面站着一位瘦柴人,好似个秉儒合,年约三十岁的书生模样。

  这人的眼眶凹陷,门牙稍突出。看着李元丰和我,他现出一种诧讶的表情。

  …………

  “使各位久等了。”老管家声音里满是疲惫,“这位就是老爷的朋友,同枯先生。”

  安四管家介绍完后,那人便走向前,慌乱且不安地一躬,“是,是。听说大人通知我过来。我叫同枯,与农老相识多年。”

  在曾是介绍彼此后,大家便简示一番。

  旋将我们的目的,和我们想找的物什,向同枯说明一遍。

  …………

  在这期间,张老陪堂从安四管家手中接过煤油灯,且将其中一盏放在烛台上,另一盏则放在书桌上———他想法子照亮整个房间。

  橙色的光使我们终于能看清房内的景象。

  …………

  “若仍有事找我,只须拉一下铃绳子,那个连到我的房间。”老管家指着书柜边缘的斑纹绳子,随后便离开房间。

  李元丰稍歪坐,旋开口:“同兄台,就像刚才所说的。我们想知农另究学的书字。关于这事,你知些什么吗?”

  “我………我么?”

  “是的。我们想搜查这间房子,却不知该从何下手。不晓得你能否给我们一些提示?”

  同枯咽了一口口水,“应得搜寻整间房子罢!!以究学而言,一切文书除去像蛛网般错综杂复外,亦是紧密相接,并无所谓不需之物。实际上,也经常从这些乍看之下,杂乱无须的成堆记载中,寻出既有用又重要的讯息呢!”

  “这我知。”李元丰说,“但是,我们时间已不多了。今日不论如何得找出一些重要线索。”

  …………

  同枯环视房内,慢吞地说:“这个嘛………呃………”

  李元丰继续紧盯着他,“同兄台,你对农另了解多少?有无书信来往?”

  他不自在地将手放在前面,旋又将手放到身后,“我不甚知详………详细。很难相处他,几乎从不使旁人看他写的东西。他每次看完信后,皆会习惯地放到灯火里烧掉。”

  …………

  李元丰无躇,旋提出下一问,“听说,农另从去年就在准备,是一篇叫做《———彩琴人》的究文。那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完成的文章现今又在哪里呢?”

  不知为何,同枯仿若相当恐惧,他瞳孔放大,“你………你是在哪里听到的?”

  “十里城学堂。”李元丰随便搪塞,“使我们看一下?”

  …………

  同枯张望着四周,宛如在寻找有无路可逃。但当他发现我们将房间围遮住,只得放弃地说:“大………大概是在书房柜里至左边的抽屉罢!我记得去世前,仍很兴然地说他快完成了。好像是这样。”

  听完同枯的话,我们便拿起煤油灯,走进书房。

  …………

  这里的地上,也堆积好几堆老旧页纸和书籍。李元丰走向木柜,一排是三个抽屉。至左边的抽屉,由上至下依序拉开。

  “是哪一个?”李元丰回头,以肃然的眼神问说。

  “第、第二个。”同枯似乎被李元丰的表情吓到,“里面应有个大布袋。”

  …………

  不想李元丰竟突然用双手抓住抽屉的两端,拉出整个抽屉。

  这动作使我们吓了一大跳。

  他拉出抽屉后,便将它丢置于一旁的桌上。

  “你看,同兄台!”李元丰,“抽屉里什么也没有。这是空的!!”

  …………

  “怎………怎会?”同枯哀嚎,“真的放在那里呀!”

  旋即,他跑向桌子,紧盯着抽屉,也将木柜的其他抽屉全拉了出来。

  我们一同围在桌子旁,看着他大动的行为。

  “真………真是空的!同枯的脸色变得苍白怕人,“这………这到底是怎一回事?”

  …………

  李元丰侧过头,“同兄台,有无可能是农另在生前,便将文章放到别处,或是藏到哪里呢?”

  同枯用袖子拭去额头上冒出的斗大汗珠,“不,不可能。离世几日后,我看到过………文章就在这个抽屉里。”

  “这是怎一回事?”

  “丧事结束后,我便来帮着整理房子。记得………当时很快地清点一番。我那时看到过………那份文章在抽屉里。”

  “后来,农老的遗产继承人选有了争执,双方终于决定一概不动这间房子里的东西,连我也忘了这文章。”

  …………

  “瞧见文章是何时?”

  “呃………”同枯闭上眼睛思考,“五月三十。丧事是在尸首从京都运回来的次日举行,也就是五月二十四………”

  “是否有人来将它拿走了?”

  “绝不可能。根本无人知晓那份文章的存在。除非………”

  李元丰转头望向站在门边的曾是,“曾兄台,劳驾,你叫安四管家过来一下。”

  …………

  曾是回到书房,使劲一拉铃绳子。

  旋往走道跑去。

  …………

  李元丰对安四管家说明了此事的经过。

  老管家也带着诧恐的表情加以否定,“不。我什么都不知。老爷的文章,我一概不知。”

  我认为安四管家应没说假。

  …………

  李元丰走向书房的烛台,旋说:“这个烛台是由谁人清理?”

  “是我,我每日皆会扫灰。”安四管家不明答说。

  李元丰指着烛台下,“这里有很多灰烬罢?”

  我在李元丰指出后一看,发现那里真的有一堆黑色的灰烬。看起来是已烧过的纸张。

  “是的。”

  “这是你烧的吗?”

  “不、不是。为什么会这样………我不记得………”

  “你上一次清扫是何时?”

  “老爷出发到京都那日。”

  “那么,书桌上那一叠仍未拆开的信件也是你放在那儿的么?”

  “是………是的。那些皆是在老爷去世之后陆续寄来的。有什么问题吗?”

  …………

  “行了。我的问题就这样。”李元丰使满脸不安的老管家离开了。

  张老陪堂立时问:“烛台怎了?”

  “不,没什么。”李元丰模糊地说,旋又重新提议,“那么,我们就从书信类开始着手罢!旋再找文章。”

  …………

  我们分成两队。

  一队跟同枯确认。

  一队翻找书房及里面的古籍、抽屉。

  虽然找到许多书信、文章,但是全与《蓬莱岛的彩琴人》无关。

  …………

  李元丰焦躁地来回挠着头发,“同兄台,你知农另为什么会对《蓬莱岛的彩琴人》这则老故事感兴趣?”

  同枯拖着疲累的身躯,摇头,“我不太清楚。想来………或可能只是恰好寻到的。”

  李元丰点头,“是了。那么,就麻烦你,将柜子和书房里的古籍全数确认一遍罢?”

  “全………全部吗?”同枯抬头看比他高出半尺的书柜,怯说。

  李元丰现出一个似笑的表情,“不错。就只这些而已。我们得将书一本、一册地拿出来,你只需告诉我们书名是什么就可了。”

  …………

  我们光是将全数书名看过一次,就花去将近两个时辰。

  酉时过后,窗外已是夜幕低垂。

  黑暗袭入房内,煤油灯橘色的火光成为我们唯一依仗。

  …………

  书房和柜子中藏有各式的古籍及史记。

  包括描写上古时代的文献、百年前的斗争经过,叙述近年来兴起的发明,另有许多史部、经部、子部、集部等。

  然而,这些于我们却是一无所用。

  …………

  疲累不堪的我们,各寻得一张椅子坐下。

  只李元丰照旧振然,在两间凌乱房里来回穿梭,一再检视。

  …………

  …………

  “是了,同兄台,你知………农另在京都医馆时的情况吗?”李元丰仿若想起什么似地,忽停下脚步,唐突地问。

  坐在沙发上的同枯犹豫地点头,“知,我也跟着去。”

  “真的?”李元丰的眼中散发着光辉,“那么,告诉我们当时的情况。听说是被牛圈的栅栏刮伤手臂,才染上破伤风的吗?”

  “是的。”

  “听说是被突出木板的钉子刮到?”

  “不错。好几根呢!实在很严重。”

  “他怎受伤的?”

  …………

  “是附近有名的大牛场, 大抵养着三五百头。当时和我沿着栅栏旁的小路观瞧,一个提着小箱子的人朝着我们迎面而来。”

  “………那人不小心撞到。一踏空,就撞上栅栏而受伤。那些钉子除去很旧,且皆已生锈,上面沾着一些很像油脂的东西。其实,农老的伤口并不严重,我们当时也立时回客栈包扎。”

  “那个撞到的人是一位大夫。他告诉我们,他也是来踏青。”

  “………他用药箱里的物什,给农老的手臂擦药、包扎。他还交代,得尽快去附近医馆检查一下。但农老却逞强地说那只是小伤而已。”

  “后来,从此日晚上起,就开始温病,等到我急忙将他送到医馆时,已太迟了。他在医馆足三日的热病,终在无神志的情况下离世。他的亡身简直轻巧得令人不信………”同枯说到这里时,就哽咽得说不下去了。

  …………

  “那大夫是什么样的人?”

  李元丰不留对方伤心的空当。

  光是瞧着他那认真眼神的一瞬,我也觉出,农另的遇害,似是诡计一桩。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