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阴冥经 第0278章太初

《阴冥经》第0278章太初

作者:王一了 字数:7589 书籍:阴冥经

  京都。

  …………

  三十年前,李语大士设计、修建了自己的独合院———“狗肉坊”。

  去年夏天,在那个宅子里发生了凶害案。

  为了揭开谜团,李元丰和宋大白决定前往川路,找寻“狗肉坊”的所在。

  …………

  这是李元丰和宋大白出发前两天的事情。

  …………

  两天前,当他们拜访完京都的劫达大士后,两人直奔北而去。

  他们准备去川路之前,先去龙门学堂,找寻认识李语大士的人,听取相关的线索。

  …………

  当然,他们也将自己的安排告诉了手记的记载人———朴田。

  本来他是要同行的,但是今天,身子突感不适,大夫说要静养几天。

  于是李元丰和宋大白就先去龙门学堂,如果朴田的身子恢复了。

  后天,他们三人将在川路汇合。

  …………

  “我有几件事情必须告诉你,大白。不久前,我又搜集到许多新线索。还有一些让人感兴趣的事情。”

  “我也查到了一个线索。”

  “那你先说。”

  “先前我去青冥寺查探,但奇怪的是,那里已经人去寺空,整个寺都静沉沉的,只得问了过路的一个砍柴老伯………”

  “………谁知无意几句攀谈,竟然问出了关键………”

  …………

  “………那老伯说他很喜欢禅坐,以前也常常在青冥寺里禅坐。我抱着试试看的心境,问他认不认识手记中的那个‘丐合’小队,他竟然说在青冥寺曾碰到过他们一次。”

  “这算是一个意外收获。”

  “他说去年春天,在青冥寺的一个静房里,看到过他们。他还记得那个女的名字叫小兰。”

  “其他人的名字呢?”

  “对不住,他没有记住………”

  …………

  次日。

  …………

  …………

  在去往龙门学堂的马车上,李元丰和宋大白聊了起来。

  …………

  “我查了一下那个叫风俊的狗肉坊现主人,发现确有其人。”

  “找到他儿子所在的学堂了没有?”

  “找到了。稍微费点劲。”

  “你简明扼要地跟我说一下。”

  …………

  “昨天晚上,我编了个适当的由头,到傲来学堂去了,但是守门的那人不理会我。”

  “这很寻常。”李元丰苦笑着,眉毛皱成八字形。

  “后来,我没有办法,只好动用了一点人脉关系。”

  “傲来学堂里,有你认识的人?”

  “你还记得,我以前是少府长吗?”

  “是的,是安丘镇吧?”

  “对!!我父亲的一个老友是那里的大士,我也见过他。”

  “你认识的人可够多的。”

  “是我父亲认识的人多。”

  …………

  李元丰皱皱鼻子。

  “你父亲的那个老友也不闻不问,直接帮你查了?”

  “是的。他人真不错,也没有多问什么,就痛快地答应了。

  事情终于弄明白了。

  …………

  去年,风几是傲来学堂的一位学子,他父母家在十里城,到去年为止,他父亲的确是做生意的。”

  “到去年为止………难道现在不做生意了?”

  “是的。”

  “你找到他们了吗?”

  “没有。就算我想找,也找不到了。”

  …………

  李元丰没有明白宋大白的意思,歪着头。

  宋大白斜着眼睛看看他。

  “去年年关,风几遇害身亡了。不光是风几,他的父母亲,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都遭难了。好像是意外。他们一家四口乘坐的马车飞出万丈悬崖。”

  …………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李元丰半天没有说话,下意识将身子侧向一旁。

  半晌才回过身来。

  …………

  宋大白挠挠头。

  李元丰趁势问了起来:“那风几家的独合院怎么处理了?”

  “那好像是。按照常理,应该交给亲属继承。”

  “这么说,风匕的父母就有可能获得那个独合院喽………”

  “很有可能。”

  在那本手记中,风匕称呼风几的父亲叫“伯父”。

  …………

  “你呢,你昨晚查过风匕了没有?”

  “当然查了。”李元丰回答说,“他是白玉学堂的新进大士。我自称是他的朋友,直接去了白玉学堂。”

  “出了什么问题吗?”

  “在白玉学堂的大士中,的确有个叫风匕的。但不巧的是,他去年就结业离开了。”

  …………

  “你这么一说,在那个手记中,风匕好像就表明出这样的想法。”

  “听说风匕结业后就离家了,但具体去了哪,那个看门的人也不知道。后来他将风匕家的位置告诉了我,这是昨天夜半时分的事情。”

  …………

  “那你就找到他家了?”

  “是的。但昨天晚上敲了好几次门,都没有人开门。今天早晨,我又去敲了一次,是他们家下人开的。这次,我自称是大士院的院主,问了许多问题。”

  “你还是个百变灵童嘛。———没有和他娘说话吗?”

  “那个下人说他娘不方便相见,当时我想他家一定出了什么事,正忙得不亦乐乎,后来才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

  …………

  “怎么回事?”

  “他娘的确不方便相见。她说不了话,她好像是个哑巴。”

  “原来是这样。”

  …………

  “听那个下人讲,风匕自从去年秋天离家以后,一次也没有回来过。”

  “这么说,他不知道风几一家遇难的事情喽?”

  “是的。我也觉得闷闷,就问了一下,据下人说,风匕离家之后,就像是人间蒸发一般,再无音讯。因此,去年年关,风几一家遇害的时候,风匕的家人根本无法告知到他。”

  …………

  “原来如此。”

  宋大白在脑子里想像着那个素未谋面,比自己小一两岁的年轻人的长相,不禁叹息起来。

  …………

  “总之,我们也要和他娘见个面。”

  …………

  风几遇害身亡,也无法找到风匕。

  剩下的两个人———安正和寂之又无从查找………

  看来只有直接找到那个“狗肉坊”才是揭开谜团的捷径。

  …………

  “另外,我还获得一个关于李语大士的有趣的线索。”李元丰继续说着,“这是昨天晚上的事情。”

  “………我们见到的那个叫劫世的女孩托人给我捎来一封信。”

  …………

  “劫世?是劫达大士的孙女吧?”

  “是的。昨天,我们走了以后,劫达大士又想起李语大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劫世托人送信来,就是来告诉我一声。”

  …………

  李元丰停顿了片刻,看看窗外,宋大白也顺着他的目光看了出去。

  马车疾驰在土路上,光落下,映衬着二人身影。

  …………

  “我是住在书中世界的人。”

  李元丰直直地看着窗沿,嘀咕了一声。

  “书中世界………”

  “李语大士曾经对劫达大士说过这样的话。”

  …………

  “那是什么意思?”

  “听劫世讲,劫达大士似乎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故意不告诉她。也许他觉得给我这个小小府长留个谜面很有意思,希望我来揭开谜底吧。”

  “那个大士倒像是会这样做的人。”

  …………

  …………

  “书中世界………以前好像有人,跟我说过同样的话。”

  李元丰独自嘟囔着。

  …………

  “啊?什么………”宋大白诧然地说着。

  但李元丰没有任何反应,紧锁眉头,将双手放到脑后,深深地陷进木椅里。

  “我的线索到此为止。”

  …………

  …………

  天蒙蒙暗。

  两个人下了马车,直奔龙门学堂。

  …………

  虽然先前稍微查探了一下,但是龙门学堂太大了,他们费了不少周折才找到要找的地方。

  那是一栋古老的青砖房子。

  也许是年头太久,不管是学堂里面,还是街道上,所有房屋的墙壁颜色都发黄了。

  …………

  在青砖房子门口处,李元丰拦住一个人,向他打听李语大士的事情。但光说一个人名,对方也弄不清楚。

  …………

  李元丰决定广撒网。

  ———向这里所有碰到的人打听李语大士的事情。

  …………

  但是好像没有一个人听说过李语大士的名字。一直问到了第七个人,才算获得满意的答复。

  …………

  “这个名字我听说过。”

  不紧不慢说着话的是一个30岁左右,一身寻常布衣的男人。

  “李语………他是什么时候在这里当大士的?”

  “实际情况我们也不知道,但应该是30年前吧。后来,因为什么问题,走了。”听完李元丰的话,那个男子歪着头,思索着。

  …………

  “有没有认识李语大士的大士?”

  “这个………这几年,老大士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啊,对了,洪大士还在,他也许会知道。”

  “洪大士?是这里的大士吗?”

  “是的。洪大士。左边顶头那个屋子就是他的地界。大概今天就在。”

  “突然去拜访他,不会生气吧?”

  “没关系的。在我们这个龙门学堂,他是最和蔼可亲的大士。———对了,为了慎重行事,我还是先进去,帮你们问问。”

  “那就大谢了。”

  …………

  那个男人一示后。走进了左手边的屋子。

  好像洪大士正在里面,并且很痛快地答应了请求。

  …………

  “他在里面等你们。”

  迈出门,那个男子心满意足地笑笑,“他好像很了解李语大士的事情。”

  …………

  李元丰他们敲敲门,里面传来一个男人温文尔雅的声音。

  ………

  “哎呀!!你是十里城府长?真是稀客。”

  听过李元丰的自报,洪大士天真地笑起来,一点都不像是老大士,“快请坐,那位先生也请坐。我给你们倒杯茶。”

  他是一个白发老人,个头不高,身材较瘦,穿着一件略微显大的白布衫。

  …………

  他坐在茶色的木椅上,微笑地看着他们。

  那副神情让人莫名觉得可近。

  …………

  “听说你们想打听李语大士的事情,是吗?”

  …………

  他麻利地倒好茶,坐在两人对面,“刚才石则进来,突然提到那个故人的名字,当时真是大吃一惊。”———石则好像是刚才那个男人的名字———“我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听到李语大士的名字了。”

  “李语大士在这个学堂呆到什么时候呀?”李元丰上来就发问了。

  …………

  洪大士眯缝着眼,小眼睛不停地眨巴着:“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哎呀,趁热喝。这是前不久,出嫁到苏州的女儿给我带来的上品。”

  “谢谢。”

  “对了,你这个府长大人为什么要打听李语大士的事情呢?难不成仅是好奇?”

  “哎,是的。算是那样吧。”

  …………

  “好像有什么事情吧?”

  洪大士端着茶杯,注视着二人。虽然他依然和蔼地笑着,但目光却显得很锐利。

  …………

  李元丰觉得和他打交道,不能隐瞒太多,便将自己来到这里的前后经过大致地说明了一下,但是并没有谈到那本手记中记载的内容。

  …………

  …………

  “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那挺痛苦的。”洪大士相信了李元丰的话,“今天,那个朴田先生来了没有?”

  “本来我们是一起来的,但他突然生病了。”

  “你们还要回十里城吧?”

  “是的。明天我们去川路,在那里和朴田先生会合。然后开始寻找那个独合院———对了,大士,您知道李语大士的那个独合院吗?就是叫‘狗肉坊’的那个独合院。”

  …………

  “我不知道那个独合院叫什么名字,但是以前倒是听说他在极北之地盖了一个独合院。”

  “是30年前吗?”

  “是的,就是那个时候。”

  李元丰将茶杯里茶喝完,坐端正了。

  “因此,我们想尽量详细地打听一下李语大士的事情。即便我这个一方府长,对他也很是好奇。”

  …………

  “你说要详细打听,但那可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洪大士摇摇头,似乎对过往之事也记不大清,“还是你们来问吧。那样,我反而容易想起来。”

  …………

  “那我们就问了………首先是———李语大士是什么时候到这个学堂来的?”

  “这个………当时我还是个小童,应该是40年前吧。”

  李元丰从怀里掏出记簿和笔,一边做记载,一边问着,“听说大士都会有各自的奇门钻研,他是和您是一样的吗?”

  “不是的。我们不大一样。”

  “他结业后,就直接成大士了?”“是的。他比我还小几岁——刚刚十五岁,就当上大士了。”

  “他是个灵明的人吗?”

  “何止是灵明,简直就是个天才。但是正因为那样,反而招来恶果。”

  “被认为是左门异端?”

  “可以这么说吧。他也不擅长和人打交道。其实他不应该做大士,倒更适合做一个浪迹四方之人。他自己好像对各式荣辱、地位这些东西,没什么兴趣………对了,对了,他喜欢画画,经常在自己的房间里作画。”

  “作画?”

  “是的。他可是一个怪人。”也许是说的久了,讲到这里,洪大士的声音有点模糊。

  …………

  “大士您和李语大士的个人关系很好吧?”

  “因为我们是老乡,所以和别的人比起来,更容易些。”

  “老乡………我听说大士的老家是在极北之地的川路一带。”

  “对呀。我的家乡也是川路呀。”老人闭上眼睛,显得是记起了往日的岁月。

  …………

  李元丰抿着嘴,轻声哼了几下,看起来正在揣摩洪大士话中的含义。随后他又慢条斯理地问起下一个问题。

  “您知道他曾经收养了妹妹的女儿吗?”

  “你说的是李子吧?”洪大士随口说出了人名。

  “您见过她?”

  “李语大士经常将她带到学堂里来。那是个可爱的孩子,不爱说话。李语大士很是疼爱她。”

  “您了解她母亲的事情吗?”

  …………

  “只见过一次。”

  “在什么地方?”

  “她自己开了一个酒馆。很多年前,李语大士带我去过。”

  “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这………记得不清楚了。”

  …………

  “听说她生下李子后,就亡去了。”

  “是的。那个时候,李语大士整天唉声叹气的。那是他惟一的亲人。”

  “后来他为什么离去呀?听说是出了一些问题。”

  …………

  …………

  “那件事………”

  洪大士的表情凝重起来,言又止,叹口气,又说起来,“他喝醉了,惹出点麻烦。李语大士借着酒劲,闯了祸事,好像还打了人。是大白天,在学堂里打的。本来在学堂里,他就被看做怪人,谁都不出来庇护他,结果………”

  “原来是这样。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三十几年前吧。”

  “离开学堂后,李语大士又干什么了,您知道吗?”

  “好像在十里城呆了几年。”

  …………

  “您对李语大士现在的动向是一无所知吗?”

  “是的。听说过一些传言,说他早就亡身了什么的,那都是些凭空编造的假话。最近就再也没有人提起了。”

  …………

  “李子呢?您知道什么吗?”

  “她………”

  洪大士又沉默了好长时间。对她而言,关于李语大士的事情是越来越不好开口了。

  …………

  “在李语大士离开学堂的前几年,她突然失踪了。她和李语大士一起出去游玩,在外地失踪了………李语大士到处寻找,结果还是没有找到。自从出了这件事情后,他很消沉,大白天就开始喝酒了。”

  “那时———就是李子失踪的时候,她多大岁数?”

  “12岁左右吧。”

  …………

  这是关键的问题。朴田手记里提到的那个白骨究竟是谁人?

  如果洪大士所讲的没有差错的话,那就很有可能是失踪多年的李子的白骨………

  …………

  李元丰合上记簿,用笔的前端,顶着下颚,独自在那里点头。

  洪大士看着他,很快,李元丰抬起头。

  “耽误这么久,很是对不住。最后想再问一个问题。”

  …………

  “你看起来就像是有探之不尽的好奇心。”洪大士觉得有趣地笑起来,“你不要客气。我很快就要离开这了。偶尔能有这样玄奇的对话,也可以全生尽年嘛。”

  “您能这样说,我可就轻松了。连我自己都觉得这些问题太唐突了。”

  “没有,没有,我没觉得。”

  …………

  “那就好。最后一个问题———我一开始就和您提到过劫达大士,就是李语大士的一个老友,他告诉我们,大士经常说一句话———‘我是住在书里的人’。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这句话?”

  …………

  “住在书里的人………”

  洪大士压低声音,嘴巴里反复念叨着这句话,“想起来了。我有好几次听他这么说过。”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您知道吗?”

  “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曾经问过大士好几次,但他都笑而不答,有意岔开了。但是,有一次,他稍微………”

  “告诉您了?”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疑问。讲的是另一方面的事情,但过后我一想,觉得和那句话有些关联。”

  ………

  李元丰不解的看着洪大士。

  他继续说着:“当时,李语大士说———自己只是个被摆布的人,一切都是注定的。”

  ———被摆布的人。

  宋大白在心里拍手称绝———竟然是这么回事。原来如此。他用“我是住在书里的人”这种文学手法来形容(也可以说是自白)自己的心境。

  …………

  “你们还没有吃午饭吧?”

  洪大士站起来,“附近有一家美味的小店,我们一起去,怎么样?府长大人!!吃饭的时候你可要跟我讲讲你的过去啊!!”

  …………

  他们在洪大士推荐的小店里,吃了很长时间。

  …………

  饭后,他们在洪大士的提议下,又去拜访了另外几个老大士,打听了一下李语大士的过往,但是没获得更多的线索,也就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作为“大士”时,李语大士的行事之姿。

  大家都说李语大士经常将作画工具拿进学堂,由此就可以想像,在这个学堂里,他不是一个热衷钻研的人。尤其是后几年,他几乎从不钻研。闲散至极,据说最过分的一年,他竟然从10月中旬就离开了学堂,过了年,一直到2月上旬都没有来学堂。有人说他那种样子,即便不去喝酒打人,恐怕也会受到相应的惩戒的。

  …………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大士钱银上的相关情况。

  当他还在学堂的时候,就向许多人借银子,等到离开的时候,已经是负债万千,无力偿还了。

  说他像潜逃一般离开这里的传言也并非完全是凭空编造。如果这些传言是真实的话,他在川路的独合院自然也就卖给债主了,几经转手,去年就落到了那个十里城客栈老板的手中。

  …………

  忙了半天,直到傍晚时分,两人才回到客栈。

  李元丰和昨天晚上判若两人,显得精力充沛,似乎很想到外面喝上几杯。

  但宋大白今天却疲乏不堪,怎么也打不起精神。半天时间,和几十个素昧平生的人见面,而且都是不熟悉的老人。虽然基本上都是李元丰在说,但他也在思索推测。宋大白觉得肩膀和脖子酸疼无比,肚子也不舒服。

  …………

  “事情已经很有眉目了。”

  房间里。李元丰吃完一碗“通心面”后,兴致高昂地说了起来,“能碰见洪大士,真是我们的运气好。你说呢?大白。”

  “是的。”宋大白特意地伸伸腰,想振作一下精神,“当我听到李语大士说过的那句话时,真的很是吃惊。”

  “是的。文学一般叫宿命论。说得通俗点就是认命,其实这样的说法古已有之。就好像———牵一发而动全身。”

  …………

  “如果有果就有因,因果循环之太初,也就是绝对的空寂中,又是从何生出一因的呢?”

  …………

  …………

  沉寂良久。

  李元丰从桌上端过今天的第一杯,也是最后一杯茶,“他竟然将自己的心境用‘我是活在书里的人’这样的话表现出来,这说明李语大士与其他大士相比,更适合做一个文学家或者画家。有空,我一定要看看他写的文字。”

  …………

  “洪大士还提到了他养女失踪的事情。”

  “是呀。可惜的就是不知道确切的年月。只得以他们的话为依据,大致推算了一下时间。”

  “是吧。”

  宋大白无精打采地附和着,李元丰继续说下去。

  “我们可以暂且将朴田手记中出现的白骨假定为是那个失踪的李子。二十几年前,她在狗肉坊亡去了。从她的尸首被藏匿于地窖甬道这个事实来看,可以认定是被人所害。而且,正如手记中风匕所分析的,那个凶手很有可能就是李子的养父、独合院的主人———李语本人。”

  “是的,你说的有道理。”

  “但是为什么大士要亲手加害自己疼爱有加的养女呢?你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大白。”

  “这个………”

  “虽然有点猜想的意味,但我还是得出一个结论。怎么?还没明白过来?”

  “是的,我还是不太明白。”

  “哎呀,是吗?”

  …………

  李元丰揭开盖子,端起茶水,有滋有味地喝起来。他拿起放在桌边的记簿。里面是洪大士和劫达大士说过的话。

  …………

  李元丰没有再说什么,神情肃然地翻开记簿。

  “你能告诉我结论吗?”

  宋大白表现出不满,李元丰现出一丝苦笑。

  “你自己再好好考虑一下。我也有许多地方不太明白。尤其是这本手记中的内容,我是越看越觉得有许多闷闷之处。”李元丰从怀里掏出笔,在那本手记的上写着什么。

  宋大白则闷闷地撑着胳膊,看着李元丰。

  …………

  “对了。”

  很快,李元丰又抬起头,“刚才朴田老人捎信过来,听说他的身子已经恢复了。他说只要没有大雾,今天晚上之前,可以赶到十里城的客栈。”

  “今晚就要出发?”

  “是的。我想在明天之前赶到。在那里还需要查探几件事———今天晚上要在马车上休息了。”

  …………

  月夜时分。

  一直到上马车的时候,宋大白还睡眼迷离的。李元丰好像也一样,不停地揉着眼睛,打着呵欠。

  从京都到十里城———十个时辰不到的路程中,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在摇晃的马车上呼呼大睡。

  …………

  正午过后,他们提早到达十里城。

  与京都相比,十里城的气候就很舒服了,凉快宜人。

  路上的行人大多穿着长袖布衬。听说在这里,即便是盛夏,也不会很热。

  薄雾弥漫下的小城让人感受到别样的风土,仿佛整个小城都渗出淡淡的水汽。

  …………

  刚到十里城,李元丰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行动了。

  他先让官邸里的主簿拿来两本十里城的人口记簿。

  …………

  坐在大厅的木椅上,翻看起来。但是他好像没有发现自己想找的人名。

  过了一会,他轻声叹口气,将人口记簿一扔,看看坐在旁边发呆的宋大白。

  …………

  “在那本手记的开篇,好像提到了风俊那个人,是吧?”

  “是的。他是那个客栈老板在这里的老友,代为主管‘狗肉坊’。”

  …………

  “是呀。我觉得在李语大士转卖独合院的时候,他大概就在十里城做生意了。如果那样,这个人就很有可能住在十里城内。我天真地认为只要查找这里的人口记簿,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人口记簿上没有这个名字吗?”

  “很遗憾,没有。”

  …………

  李元丰将人口记簿还了回去,旋即和宋大白一起来到东街上吃午饭。

  …………

  客栈里。

  …………

  宋大白坐在木椅上,看着挂在墙上供客人欣赏的风景画。

  李元丰正和一位客人洽谈。

  他们的交谈声时不时地传进耳朵里。

  …………

  “你看见过神仙吗?”

  “哎………没有。”

  “听说这一两年,有不少人看见了神仙。”

  “哎………我没怎么听说。”

  “那你知道隐蛮族和失踪大陆的关系吗?”

  “………”

  “算了,算了,你不知道也没什么。”

  “哎呀,真对不起。”

  “你看见过熊吗?”

  “在林子里看见过几次。”

  “难道在十里城内不会出现吗?没有出现过,是吧?”

  “是的。这怎么可能。在山村里好像有熊出没。”

  “明白了。。”

  …………

  李元丰回到宋大白身边,坐在木椅上,满脸肃然,抄着双手。

  宋大白问他刚才为什么打听那些事情,可李元丰却一言不发,撅着嘴,摇摇头,似乎在说———别烦我。

  …………

  朴田顺利地到达了十里城。

  他来到东街这处客栈的时候,宋大白正在一楼边角处喝着茶,重新翻看着那本记簿。

  …………

  当他眼睛的余光看到一个老人走进大门,马上就断定那是朴田。

  他穿着茶色的布衣,头上戴着茶色的无檐帽,右手拄着拐棍,慢腾腾地走去。

  …………

  宋大白站起来,朝老人走去:“辛苦了”,他打声招呼,朴田老人回过头,看见是宋大白,顿时显得很开心。

  “总算到了。”他声音沙哑地说着。

  “您身体没事了吧?”

  “只是得了伤风。现在,我的身子不大行了。基本上好了。”说完,他笑了起来,满脸皱纹。

  与前几天相比,他脸上明显现出疲乏之色。

  …………

  “对这个小城,感觉如何?有没有想起点什么?”

  朴田拉拉遮住左眼的眼布,嘟囔了一下:“是呀。我觉得挺熟悉的。过去肯定来过这里………”

  …………

  “在京都,我们获得了许多与李语大士有关的线索。那个独合院肯定在川路一带。”

  “是吗?”

  “下午,我们就去那里。独合院的大概位置,我们也弄清了———那天我们离开客栈后,您还是什么都没有想起来吗?”

  “是的。”老人点点头,满脸惆怅,“脑子里时不时会闪出一些景象,但怎么也抓不住,想不起来。”

  “待会肯定会有进展的。”

  宋大白虽然微笑着,但心里却突然苦闷起来。

  “待会会有进展的”———那些进展是这个满身创伤的老人所期求的吗?

  说不定,对他而言,就这样忘记从前,活下去反倒是好的。

  宋大白也没有什么确凿的理由,就是这么下意识地感觉着。

  …………

  等到李元丰从外面回来,三个人一起吃了饭。虽然朴田老人坚持说自己没事,但他的身子好像还没有完全恢复。

  …………

  饭后,李元丰叫人送来了一个二人轿子。打算和宋大白一同抬着朴田老人去。

  …………

  下午时分。

  …………

  李元丰、宋大白,还有朴田三个人前往川路一带。

  同着一个轿子———李元丰于前,朴田坐在轿子里,宋大白在后面。

  …………

  临夜,川路的小道上,大雾弥漫,连前方几丈远的行人都看不清。

  三人慢悠悠地穿过小道,沿着土路,朝川路一带走去。

  …………

  走了小半个时辰后,浓雾也逐渐散去,他们的速度也上来了。

  进入川路后,李元丰好几次停步向当地人问路,没有一个人知道独合院在哪。

  …………

  直到路过一个山脚小店的时候,里面的老板才为他们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过去为了送去饭食,他曾经到过那个位于林子深处的宅子。

  …………

  “竟然也有怪人,会将房子建在那么偏僻的林子里。好像那个人还是京都的学堂大士。”

  “是不是叫李语呀?”李元丰问说。

  对方歪着脖子:“那我就记不清了。”

  “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对了,那里还有一个小女孩。”

  “后来,你没有再去过吗?”

  “我记得好像没有再去过。”

  “直到去年,有个叫朴田的人在那里当看管人,你认识吗?这位就是那个看管人………他出了点事,想不起来过去的事情了。”李元丰指指坐在轿子里的朴田老人。

  小店老板歪着脑袋。

  …………

  “是吗?我还以为现在那里没有人住了。”

  “你听说过风俊这个名字吗?”

  “没听说过。”

  “前段时间,那个宅子里有人亡去了。你知道吗?”

  “不知道。”

  小店老板凭着当年的记路,给他们画了一幅通往独合院的地图。

  …………

  李元丰道谢后,将地图交给朴田老人,继续上路了。

  …………

  离开川路,他们沿着被当地人称为“通天大道”的大路,朝北奔向阿寒湖。

  按照小店老板指示的地图,他们向西,拐进一条小路,后来又左拐右绕的,进入了繁茂的枞树林中,行进路况也恶劣了,全是简易的泥路。

  天色将暗未暗的时候,他们三个人总算到达了那个宅子前。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