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留在彼此最美的年华 第三百九十四章:因“善”而美好

《留在彼此最美的年华》第三百九十四章:因“善”而美好

作者:淡雅繁花开 字数:1752 书籍:留在彼此最美的年华

  众人被凛风吹得狼狈,纷纷举袖避之,李恪行依旧身如老松,彰显大儒气度。

  他和缓道:“为臣者忠于礼法,忠于社稷,问心无愧即可。诸位苦读圣贤出身,当知‘民贵君轻’,身在其位,怎可舍社稷而问朋党。”

  方才那些争论不休的文臣听了,立时收敛神容,拱手道:“左相大人高瞻远瞩,令我等汗颜。”

  很快有人岔开话题,于是谈笑一番,各自散了。

  过了太极门,闻人蔺先一步进殿议事。

  赵嫣则先去了一趟坤宁宫,例行给魏皇后问安。

  魏皇后这几日看上去气色好了些,凤眸清泠泠的,将宫婢新鲜采折的红梅插进瓷瓶中,调整枝节道:“起来吧,坐着说话。昨儿才闹那么大动静,这几日须得谨慎些。”

  “儿臣知晓。”

  赵嫣于下方椅中坐下,看着母后丹蔻指尖中拨弄的红梅,心神微微一晃。

  “你在意的那事,已经有结果了。”

  魏皇后轻声打断她的思绪,屏退宫侍,面向她道,“十天前尚寝局有位女史求得恩典,告假归家探望病重的母亲,逾期三日未回,那枚铜宫牌,约莫就是她的。”

  “这么说来,与神光教牵扯的不止朝中官员,还有内廷中人。”

  赵嫣拧眉,声音低沉下去,“此人来历恐不干净,明明告假探亲,却去了洛州。或许可以从她的人际关系入手,暗中查访其亲眷祖籍有无异常。”

  然而她也隐约能猜到,现在去查恐晚了一步。

  魏皇后接下来的话印证了她的猜测,“那女史的祖宅房舍全烧了个干净,十余口人皆命丧火海,无一幸存。其祖上三代亦查问过,并无劣迹。”

  赵嫣不语。

  这一把火不放还好,烧干净了反而反常。

  没有人知晓内廷女官为何会成为神光教仙师的“使臣”,而宫闱之中,能调动尚寝局女官的人并不多。

  “危险蛰伏在身边,伺机而动,这才是最可怕的。”

  赵嫣抬眸道,“多谢母后告知这些。母后身在内宫,也请多加小心。”

  下方端坐的“少年”恭谨有余,比之去年,更像是太子。

  然,始终少了一份恣意的亲近。

  魏皇后知道为何,她没有资格抱怨,也不会抱怨。毕竟促成六年多离别的是她,将女儿卷入深宫危流中的也是她。

  听闻肃王起了拥护东宫之心,夜夜辅佐太子至深夜,甚至于翌日清晨才离开。朝中皆言东宫地位稳固,魏皇后却如坐针毡,甚至于品出了几分战栗。

  这一步,或许从一开始就错了。

  时至今日,她连疾言厉色的训斥都做不到。作为偷梁换柱的幕后推手,她有何资格?

  “这一年来,你做了许多。”

  魏皇后望着自己的女儿,“除了守住你的身份,更要守住内心的底线,决不可轻信于人……尤其是男人。”

  赵嫣眸中划过一丝讶异,身形不自觉坐直了些。

  “母后,为何突然说这个?”

  魏皇后却调开视线,涂有丹蔻的指节微微收拢。

  半晌,她深吸一口气平复道:“下月你父皇万寿,北夷使臣会入京庆贺。”

  “北夷?”赵嫣面露诧异。

  去年招安蜀川叛党,今年又是北夷使臣,每逢年关总多动乱,难怪父皇和礼部这般看重今年的寿宴。

  “内患未平,虎视眈眈的北夷却在此时入京贺寿,意欲何为?”

  “本宫也在担心此事,从昨夜起心中就隐约不安。”

  魏皇后旋身而坐,手微微扣紧凭几扶手,长眉微凝,许久方哑声问:“长风,你可愿脱身回华阳?”

  赵嫣一怔。

  骤然间,脑中像是荡起一声清脆的丁零声,有什么模糊的记忆稍纵即逝。

  她按了按刺痛的额角。

  母后难得的紧张态度让她想起了一桩旧事,一桩被她刻意遗忘了八年的旧事。

  只剩下一个半月的时间,原有的寿宴规格要大肆增改,礼部上下忙得人仰马翻。虽说本朝帝后寿宴皆有太子尽孝操办,但毕竟这位“小太子”昨日才呕了血,礼部也不敢拘着她,初步定了宴饮流程便恭敬地请赵嫣回去养病歇息。

  赵嫣有心事,也就顺水推舟,交代了几句便回了东宫。

  虽如此,光禄寺、鸿胪寺的文书奏折依旧如雪片似的纷至沓来,半天就堆了满满一摞。

  化雪之日最是寒冷,赵嫣捂了捂手中的暖炉,提笔润墨,以太子的口吻为长风公主写了一封信。

  她模仿赵衍的语气遣词造句,时而拧眉沉思,时而以笔杆抵着下颌低吟,全然没注意身边研墨之人换了身影。

  光线忽而一暗,赵嫣头也不抬道:“流萤你往边上站站,挡着光线了。”

  研墨的手一顿,那人扼了扼殷红的袖袍,依言往旁边挪了一步。

  雪后清冷的光线重新洒入,赵嫣满意地舒展眉头,听身侧之人俯首低语道:“殿下怎么突然想着,给华阳写信。”

  低沉醇厚的嗓音,明显不属于流萤。

  赵嫣悬腕的笔一抖,一个清秀端正的字便多了条扭曲的尾巴。她怔怔扭头,看着闻人蔺近在咫尺的面容,又看向不知何时站去了廊下的流萤,“你何时来的?”

  “大概从那句‘孤每不辍耕读’开始。”

  闻人蔺研墨的手不停,黑色的墨条将他的指节衬得如霜玉一般,慢悠悠道,“本王觉得殿下有必要说明白,是谁夜以继日,侍奉殿下耕读。”

  赵嫣恼了他一眼。

  “你知道华阳是具空壳子,我自己给自己写信已是够尴尬了,还来取笑我。”

  “殿下愁眉不展,是听皇后说什么了?”

  “你如何知道。”

  赵嫣眨了眨眼,而后慢慢凝住目光,拿出审问的架势,“监视我呀?”

  “殿下天不怕地不怕,唯一能压住殿下的唯有帝后与本王。本王可没招惹殿下,而皇帝又万事不问,除了皇后还有谁?”

  闻人蔺抬指在她脑袋上一点,笑道,“这等小事,稍动脑子就能明白,还用的着本王监视。”

  赵嫣也弯了弯眼眸,不服地嘀咕了声:“谁像你似的,心眼儿那么多。”

  闻人蔺睨目看她。

  赵嫣就将写坏的这张纸揉成一团,掷在纸篓中,重新铺了一张净纸,“今日父皇见你,不是为洛州之事,就是为下月北夷使臣进京之事吧。我与母后皆觉这事没这般简单,以防万一,故而想写信给华阳,让那边也提防些。”

  顿了顿,她又道:“我也是方才才想起来,当年我为何会被赶去华阳。”

  宣纸边缘有些卷翘,闻人蔺拿起镇纸替她抚平,目光微深:“为何。”

  赵嫣垂下眼睫,捻着笔管道:“我年幼冲动,揍了北夷派来议和的王子。”

  闻人蔺握着镇纸的指节,微微一滞。

  北夷是中原对敌人的蔑称,其真正的国号为“北乌国”。

  雁落关一战后,因大玄将士死守孤城,北乌久攻不下,便换了计策,派遣使臣来大玄求亲议和。

  这一战,大玄虽未输寸土,却是以十万将士的性命作为代价,举国疲敝。正因如此,好战嗜血的北乌使臣气焰就嚣张多了。

  两国议和期间,会穿插一些燕射、蹴鞠之类的活动,既可交流两国文化,亦可彰显大国威仪。

  那日正是雪霁初晴,西苑举行捶丸比赛,赵嫣和赵衍在宫人的陪同下前去更衣,在毬场外撞见了中场休息的北夷使臣一行人。

  为首的是个什么王子,身穿翻领胡服,织着一头脏兮兮的棕褐色小辫,虽才十六七岁,可已长得牛高马大,小眼睛满脸横肉,看上去说是二三十岁也毫不夸张。

  他打量着面前生得一般无二的双生子,眯缝眼中透出不怀好意的精光,以杓棒①不住敲击肥厚的掌心,朝赵衍兄妹咕哝了句什么。

  赵嫣听不懂北乌话,赵衍却是能懂,当即顿住脚步,一向温和的面容也凝重起来,向前一步,以纤弱的身形将妹妹护在身后。

  赵嫣觉察出气氛不对,从背后戳了戳赵衍的腰:“他说什么了?是不是骂咱们了?”

  “嫣儿别怕,哥哥在。”

  赵衍牵住妹妹不安的手,以稚气却温柔的声音道,“他在激咱们和他比捶丸,不用理。”

  说话间,那北乌王子不知和下属们说了句什么,这群异族人顿时哄堂大笑起来,朝着赵嫣不住吹口哨,粗鄙至极。

  赵嫣猜也能猜出并非好话,当即捏紧赵衍的手,大声道:“你们叽叽呱呱说什么?在大玄的土地,就要说大玄的话!”

  那群人止了笑,古怪地看了赵嫣一眼。

  “小公主,旁边那个和你长得一样的,是你阿姐还是你阿兄啊?你们中原的男人,都长得像女人吗?”

  北乌王子用生硬的汉话讥笑道,“要不要脱下裤子给我们开开眼,看下面是不是少了点什么啊。”

  污言秽语!

  小赵嫣拳头发紧,小脸涨得通红。

  赵衍被她攥得指节生疼,硬生生忍了下来,笑着示意她不必在意。两国议和关头,只能忍。

  正要走,却听身后又是一声尖长的口哨。

  “我看也别选什么公主了,我还没尝过双生子的滋味呢,就是年纪小了点。”

  北乌王子越发放肆起来,“雁落关那十万人死守城池有何用?他们拼死保护的女人,不还是要送去北乌,沦为我等的胯-下玩物!早知这样,闻人晋平还不如脱了裤子受降……”

  赵嫣本来欲走,听到最后已是怒火中烧。纵她年纪小,也该知晓这话有多恶臭!

  他们辱骂自己也就罢了,侮辱赵衍和战死的将士却是不能忍!

  想到此,赵嫣深吸一口气,绷着小脸大步走了回去。

  “你们要比捶丸是吗?好,来。”

  她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然后双手抡起一旁的沉重杓棒掂了掂,摆出架势,用力一挥。

  杓棒脱手,径直朝毫无防备的北乌王子飞去。

  哐当闷响,继而一声野兽般的嚎叫,北乌王子踉跄朝后仰倒,鼻中鲜血喷涌。

  回忆收拢,赵嫣托腮坐在书案后,将浮现出来的记忆碎片一一整合。

  “那一棒虽是解气,却也闹出不少麻烦。后来,赵衍为了给我遮掩,亲自去给父皇请罪,为此引发旧疾,咳得不省人事。”

  赵嫣断断续续说着,“我被关在殿中时,父皇过来了一趟,问我为何要打北燕使臣。我说是北乌王子非要我和他比捶丸,但我年纪小力气也小,握不住杓棒脱手,无意间打到了北乌王子……”

  闻人蔺安静地听着,忽而笑道:“殿下很会回答,将此事归结于少年间斗气玩耍,便可大事化小。”

  “是,父皇对我的回答很满意。”

  说着,赵嫣的眉头皱了皱,“但母后似乎很生气,说我胆大妄为、没有公主应有的温婉淑仪,恐会给大玄带来祸端,就连赵衍病重也归咎于我的胡闹。她命我在结了冰的阶前罚跪,从白天到天黑,不许任何人求情。我当时虽年幼,气性却很大,认为自己没有错,故而犟着不肯低头……”

  闻人蔺在听到她在结冰的阶前罚跪时,眸色就已幽沉了下来。

  他将赵嫣拥入怀中,以下颌轻轻摩挲她的发顶,仿佛如此就能安抚当初那个既冷又委屈的小姑娘。

  “殿下正义又勇敢,并没有做错什么。”

  他替世人说出了这句迟来了八年的评论,低沉问,“后来呢。”

  “后来,我晕过去了,大病一场。”

  赵嫣轻微地吸了吸鼻子,“醒来时,已经在出城去华阳的路上。大概耻于母后对我的厌恶,后来病愈,诸多细节我都记不清了。”

  “所以,殿下是为了不让太子和战殁的将士受辱,才忍不住揍了北夷人。”

  闻人蔺低语,声音是少见的温和。

  赵嫣不点头也不摇头,纤细的指节夹着毛笔晃了晃,认真道:“其实那会儿年纪小,也不懂什么大义。就是觉得气,所以出手了。但若我再来一次,我仍是会出手揍他们。”

  不仅为赵衍,也为身后这个从尸堆炼狱中爬出来的男人。

  将士浴血奋战,以身护城,不该受这般大辱。

  闻人蔺笑了,很低沉恣意的一声。

  他垂眸侧首,含那颗小而饱满的耳垂,喟叹道:“真遗憾,当年没有早回京几日。那时挥杆揍人的小殿下,定是耀眼极了。”

  他记得回京的那天,滴水成冰的天气。

  纸钱纷纷扬扬,洒满道旁,他一身单薄缟素,满心疮痍,扶着父兄的棺椁蹒跚入城。

  城门外,一队车马静候道旁。

  “惨哪!”

  即将动身去华阳的宫人队伍中,有人扼腕而叹,“十万闻人家麾下的精兵,就剩下这么几个回来。”

  一名禁卫翻身下马,朝最宽敞威仪的那辆马车跪拜道:“太后娘娘,卑职这就去请闻人少将军回避,以免冲撞了您的凤驾。”

  “你这话,像什么样子。”

  车内传来一个老太太和蔼的嗓音,手持念珠一字一句道,“将哀家的车驾赶至路边,腾出道路,所有人都跪着……迎,大玄十万忠魂归故里。”

  禁卫即刻正色,庄严道了声“是”,随即起身挥动手臂指挥。

  太后娘娘离宫的仪仗队自觉分成两拨,队列道旁,数百宫人、禁卫皆肃然跪拜,迎英雄枯骨还乡。

  一阵风吹过,撩动车帷。

  素白的灵幡飘动,纸钱如雪,额上扎着白布的少年自马车旁深浅走过,漆眸如冰。

  车内,小公主气息急促地躺在太后娘娘怀中,含混呓语,眼睫上尤挂着晶莹的泪珠。

  车帷落下,灵柩入城,马车远去。

  背道而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