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第0793章:将心比心

《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第0793章:将心比心

作者:菠萝炒土豆 字数:4960 书籍: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事实上,刘备选择杀刘封而不杀马超,根本原因与关羽无关,这背后的一切都是诸葛亮在谋划!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取得大胜。

  不久之后,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大败曹军,还把前来增援的于禁七军给打了个全军覆没,令华夏震动。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关羽和曹军在樊城外鏖战时,孙权却突然偷袭了关羽的后方,占领了荆州,这一下关羽懵了,只能后退,并最终被吴军击败斩杀!

  可以说,关羽的死,和孙权有直接的关系!但分析起整个襄樊之战,其实一直是扑朔迷离的,因为这场战争本来是不应该打起来的!

  往大的方面说,孙权和刘备的联盟关系,早就已经破裂了,早在汉中之战前,孙权就曾经率军攻打过荆州,逼得刘备割让了三个郡给孙权,由此可见,两家的关系其实已经是貌合神离了。

  关羽这个时候把军队全部调往樊城前线,去和曹军作战,不防备孙权,这本身就犯了大忌!

  往小的方面说,刘备集团无法提供有效支援。刘备率领的蜀军精锐才在汉中和曹操打了一场大仗,虽然最终的获胜者乃是刘备,但是这只能说是个惨胜!

  汉中之战持续了两年左右,益州境内已经到了“男子战,女子运”的地步,而且曹操这个人非常狡猾,他在撤退之前已经把汉中的大部分人口都迁走了,所以说刘备根本无法从汉中得到有效补给,说白了刘备就像是得到了一座“空城”而已!

  这种情况下,刘备集团最应该做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对外发动大战!

  从上面两个原因便可以看到,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间节点是很有问题的!那么到底这场战争是关羽主动发动的,还是刘备命令他干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三国演义的解释是此战是刘备命令关羽发动的,而三国正史则没有名言,但我们从刘备没有对关羽提供支援的情况来看,此战很可能并不是刘备要求的,而是关羽自作主张发动的!

  所以说,其实关羽的死,荆州的丢失,关羽自身是要负很大责任的!但关羽已经去世了,你不可能去找个死人来背锅吧,于是刘封和马超冒出来了!

  事实上,关羽之死和马超并没有多大关系,之所以有人会把马超扯出来,主要是因为三国志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三国志》: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三国志》: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看到了吧,刘备封马超为平西将军,让他督临沮,而关羽最终的死亡之地便是临沮,于是不少人便认为,关羽之死乃是因为马超没有提供救援!从表面上来看,这个说法似乎是有点道理的,不过当时的马超,很可能并不在临沮这个地方。

  汉中之战时,刘备曾命令马超和张飞出兵下辩,马超负责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牵制曹军先锋主力,所以说汉中之战时,马超正在和曹军作战呢。

  汉中之战大胜后,以马超为首的众人,又在策划拥立刘备为汉中王,由此可见当时的马超,应该就在刘备的身边,他不可能跑到临沮去。也就是说,马超虽然顶着个督临沮的头衔,但是他本人根本就不在临沮,所以马超不救关羽的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既然马超和关羽之死扯不上关系,那么就只有刘封能和关羽之死扯上关系了。于是三国演义中便虚构了关羽逃到麦城,派廖化向刘封请求援兵,而刘封拒绝援救的剧情。

  按照三国演义的这个剧情,刘封确实该死!首先,关羽进攻樊城,乃是刘备的命令,刘封应该顾念大局,去救援关羽;其次,关羽有假节钺之权,刘封不去救援,就是违抗军令;最后,关羽和刘备是结义兄弟,乃是刘封的二叔,对于自己的长辈都见死不救,这是犯了大忌的。

  就演义中刘封的表现来看,刘备杀他,是他罪有应得,但是就正史来论的话,其实刘封死得非常冤枉,他完全就是整件事情中的背锅侠,是被诸葛亮给坑死的!

  从正史来看,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关羽的襄樊之战乃是刘备命令他发动的,而且从刘备对此战的冷漠态度来看,很可能刘备并不支持此战开打,毕竟蜀汉才打过汉中之战,实力还未恢复!

  正史中,并没有关羽被困麦城,刘封拒绝救援的记录,正史中记载的是关羽在还未兵败时,就曾经命令刘封前去增援,但是刘封并没有答应!

  《三国志》: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关羽让刘封去增援,但是刘封没去,这件事情使得刘封饱受大家的诟病,发展到后面,众人便一致认为,刘封就是坐视关羽兵败,不救关羽。站在后世人的角度来看,刘封的做法其实是不对的!当时关羽围住了樊城,但由于缺乏兵力,迟迟拿不下樊城,所以他只能命令刘封前来增援。

  而若是刘封前去增援的话,估计樊城就守不住了,关羽也没必要抽调防备东吴的荆州兵了,这样就不会被吴军偷袭成功了。按照这种剧情发展的话,关羽能够拿下樊城,荆州也不会丢失,蜀汉的实力将会更进一步!

  然而,这都是我们后世人的想象的,是虚构的!试问一下,谁能保证刘封出兵,就一定能够拿下樊城呢?

  曹仁在樊城,那可是摆出了一副死拼的样子,而曹操那边也非常重视樊城,曹军正在源源不断地过来增援,关羽怎么就能保证一定能够击败曹军,拿下樊城呢?

  到时候刘封来了,樊城也没拿下,关羽会不会抽调防备东吴的荆州兵呢?这些荆州兵一动,孙权会不会立刻就命令吴军偷袭呢?答案是很明显的!

  即便是刘封率军前去,关羽的结局也不好说,面对曹魏和东吴的联合绞杀,关羽此战还是很可能大败的,最终很可能仍然会被杀!说实话,如果关羽在水淹七军之后,见好就收,那么荆州很可能还是能够守住的,可关羽当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还想扩大战果,殊不知没有刘备的全力增援,他一个小小的荆州,怎么可能玩得过魏吴两国的全明星阵容?

  总的说来,本文认为,刘封不增援关羽,有其不对的地方,但也有其正确的地方,因为关羽此战,注定失败,没有后方刘备的增援,荆州能守住就不错了,像关羽这样全力北伐,不顾后方的行为,本身就是战略错误!而事实上刘备在得知这一系列事情后,虽然曾责备刘封,但也没有诛杀刘封的想法,因为刘封在整件事情中确实没啥大错,或者说罪不至死,批评一顿就够了!

  《三国志》: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

  刘备是个实在人,并不想让刘封背黑锅,但是诸葛亮却不这么想!

  《三国志》: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诸葛亮说的这番话,压根儿没提刘封和关羽之死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他也知道想借关羽之死来搞死刘封,是不现实的,因为人家刘封确实没有大错。

  但是诸葛亮用了另外一个更厉害的借口来打压刘封,这便是“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这话什么意思呢?说白了,这就是说刘封这个人太刚猛了,不好控制,万一刘备你去世之后,刘禅该如何控制刘封呢?刘封可是你的养子啊,是有继承权的哦!

  诸葛亮认为刘封日后可能会威胁到刘禅的皇位,所以劝刘备杀掉刘封,而刘备经过深思熟虑,想到了当年袁绍二子争斗,荆州刘表去世后的权力争斗,也担心他死后刘封和刘禅争权,所以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命令刘封自尽。

  看完了刘封之死,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刘备之所以杀刘封,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不救关羽,而是因为刘封威胁到了刘禅的皇位,为了免除后患,所以刘备才痛下杀手!

  不得不说,在此事件中,诸葛亮其实扮演了一个非常不光彩的角色,这和他忠义的定位有很大的矛盾,于是后世在写三国演义时,抹去了诸葛亮劝杀刘封这件事情,把这件事情直接改编为刘备因为刘封不救关羽,对刘封失望了,所以赐死了刘封!

  《三国演义》:玄德怒曰:“辱子有何面目复来见吾!”封曰:“叔父之难,非儿不救,因孟达谏阻故耳。”玄德转怒曰:“汝须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听谗贼所阻!”命左右推出斩之。

  历史真的是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刘封明明在关羽之死这件事情中没啥大错,结果他却被诸葛亮以日后会威胁到刘禅为由劝杀了。

  千年以后,含冤而死的刘封,又再次被安上了一个不救关羽,死有余辜的罪名,而整件事情中最为关键的诸葛亮,却似乎并未参与,真是令人感慨!

  关羽死于临沮,而马超督临沮,貌似关羽之死乃是因为马超不救他,但事实上当时的马超并不在临沮,所以马超和关羽之死没关系,不能杀马超。

  而刘封这边,其实他和关羽之死也没啥关系,关羽完全是自己作死,谁也救不了。事实上,刘封被诛杀的真正原因,是他的存在威胁到了刘禅的皇位,所以刘封必死!

  三国英雄说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备是英雄,而我们不只不是英雄,我们连成为英雄的一腔热血都没有,又怎么能读懂他?

  人均寿命七十多的今天,也常有人感叹说“四十不惑”:世界上知道的事情就知道,不知道的,也不想知道了。

  人生才过了一半,就锐气全无。而在人均寿命只有三十来岁的古代,四十多岁的刘备因为自己的大腿长了肥肉,感慨大哭:老之将至而功业未成!

  哭,是因为腿上肉多而打不得仗,打仗是为了“光复汉室”,为了这四个字,刘备奋斗了一辈子。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觉得刘备很猥琐:自己没什么能力,要不是诸葛亮,他怎么可能当上皇帝?后来随着年龄长大,慢慢读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史书,从心里推崇曹操,对于刘备,更多了几分鄙视:完全是靠着收买人心的把戏,博得世人称颂的美名!

  记得有一次和父亲谈起刘备,他认为刘备是个英雄,被我一顿狠批,父亲默然不语。现在每当想起父亲当时默然不语的表情,我的心里有隐隐作痛,懊悔不已。

  后来我也有了自己的事业,一次次的九死一生,一次次的无能为力,无数次被人质疑到自我怀疑。

  记得有次事业濒临彻底失败,我几乎心灰意冷到完全颓废,父亲又和我喝了一次酒。那次我们又提到了刘备,我们足足谈了一整个通宵。

  一夜,我痛哭了六次。

  为自己的处境而痛哭,也为父亲的良苦用心而痛哭,更为刘备刘玄德的满腔热血而涕泪横流!

  那夜之后,事业依然还有艰险,但我再没有了彷徨,直到现在。

  现在再让我来评价三国,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肯定都是真正的人中龙凤,不世英雄。对于刘备,如果你还是看不懂,那么请你殚精竭虑的去做一件大事,一件大到可以称之为事业的事。

  各位朋友们,你们真的全身心投入过一份事业吗?你们真的有过荣辱与共刀山火海一起走过来的弟兄吗?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路诸侯人人都可以争夺天下,唯独他刘备没有资格!他不过是织席贩履的下等人,默默无名的刘氏宗亲之后。袁术说得一点也不夸张,他不知道天下有刘备这号人物。

  可是刘备他不服啊,他要做个英雄,他要匡扶倾颓的天下。

  他一生五易其主、四失妻子,无数次一败涂地,在荆州寄人篱下时已四十多岁,黄土都把脖子埋了半截,可他仅仅因为自己的大腿长了肥肉,便感慨到大哭!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怪物?

  他只是大腿长了肥肉,而我们大多数人是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长了腐烂的息肉!现代人,浮躁如尘土,有几人能被社会变成屌丝而又逆袭?

  那年,刘备还在种菜,那一天,他和曹老板两个人吃着青梅,煮着酒的时候不得已说了句“迅雷不及掩耳”,谁又能知道刘备当时是不是想着,老子总有一天一定会一口青梅吐你脸上。

  说什么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曹军在后边追,下一刻还能不能活着,别说刘备,连老天爷都不知道!上刻不知下刻死,绝处逢生不可期!这个时候,跟了他十几年的兄弟叛逃了后居然又回来了:一身狼狈,浑身是血冲到他面前。

  兄弟怀里抱着的婴孩,他拍打着婴儿的脸,担心孩子被捂死了。看见婴孩哭起来了,他居然笑了,全然不顾自己浑身是血,一身是伤。

  兄弟孤军深入,逆向而行,明知是刀山火海也毅然决然地冲了过去,是去救刘备那出生不到一年,不知见过两面没有的儿子。

  向死而生,回来了!

  试问一下你作为一个正常人面对此情此景,会怎样?亲儿子,独苗,失而复得应该搂着好好哭一通,摔了?难道刘备的大脑可以光速转动,绝不能放过这个收买人心的机会?

  这样一个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跟随自己十几年的兄弟,患难与共可以把命交给自己的兄弟!还需要收买吗?

  如果你带过队伍,你就一定会明白,套路是换不来人心和敬服的。能换来人心的,只有人心。

  讨伐东吴就只是为了夺回荆州?

  强魏在北,两弱相斗是什么后果?英雄一世的刘备能不知道这是下策?古人真的比我们今人笨N多倍?

  快六十岁的刘备他已经太老,无论成败,那都是他的最后一战,他就没有一点要为关羽报仇的意思?就一点没有想到那个桃园结义,宁愿过五关斩六将,也要来投奔一无所有的自己的二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写诸葛亮,又何尝不是写刘备?

  夷陵兵败,白帝托孤。

  蜀汉就要亡了,殚精竭虑一辈子的基业,岌岌可危了,刘备首要考虑的是如何维持住这分基业的问题,还是接班人的问题?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的事儿,基业都没了,还接个屁班,有什么班可接?

  刘备这辈子第一看重的就是匡扶天下的基业,儿子?小时候就摔过,我刘备不是不让你接班,只是如果你接不住会导致我的基业败亡!

  我刘姓血脉可以亡,但我戎马一生打下的基业不能亡!所以我要叫诸葛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直接接管大业。

  为了“光复汉室”四个字,诸葛亮屡次北伐,殚精竭虑: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之前你爹对我的恩情太厚,你爹去世了,我没报答完,这辈子报答给你。

  刘备真要有什么阴谋什么花花肠子弯弯绕,就我们这些草民听得懂人话,那个叫诸葛亮的傻子听不出来?居然还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真的,我们这些后辈书生们不是一般地牛,可以听懂诸葛亮都听不懂的话!

  自古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屠城这种惨无人道的事情,董卓这种杀人魔王自不必说,曹操做过,孙权也做过,曹操屠徐州,孙权屠江夏。曹操、孙权都有人追捧,咱们夸一句刘备是仁君,不行?

  刘备打了败仗,不去抢百姓,反而带着百姓一起跑。带着这群拖油瓶,行军速度会被拖累,更要命的是容易被敌军追上,但他还是带了。

  即使是伪君子,作秀能做到这份上,也受得起“英雄”二字吧?

  小时候:英雄真伟大。

  青少年:英雄也就那么回事。

  中老年:英雄的确是英雄!

  昭烈,天理昭昭,壮怀激烈。

  在你想要做成一番事业,却遭遇艰难困苦,彷徨无助又死咬着牙硬撑的时候,想想那个连政敌派过去的刺客都不忍杀害的刘玄德,那个史书评价“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的刘备,你比他更苦?更难?

  我们不是英雄,但至少要有可以成为英雄的热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