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花好孕圆:国民少校携妻跑 第一卷 初见 第二章

《花好孕圆:国民少校携妻跑》第一卷 初见 第二章

作者:十九夕 字数:2217 书籍:花好孕圆:国民少校携妻跑

  吴家大院里最少时也有十几个男工,十几个女佣,照料刘祖奶奶的贴身女侍有两个,其他的都分布在各个房里,负责各房的打扫和洗晒。有时候也会有人中途离开,在人手不够的时候,会再请人进来,不管男工女佣,从十几年前开始,都是听管家汪叔的派遣。

  大院里几十口人,除了洗洗晒晒、煮饭、烧菜的事情,还有许多其它的事情要做,都要有条不紊的一一管理好。而这些事,十多年前都是大老爷吴琮炳和汪叔两个人分工在管,自从镇上铺子里的掌柜告老回家,刘祖奶奶就让大老爷带着他的上门女婿书仁(上门后改的名字)去接管了镇上的一间杂货铺,也想让书仁历炼历炼,尽早融入吴家大院的生活,汪叔就把大院里所有的事都接管了。

  每人每天的伙食需要多少钱,每天需要准备些什么食物,每个月开出的零花钱,汪叔都要一一备清楚,再从账房上拿钱出来。

  几十口人的大家庭,每年换季需要添做衣服,每逢年节也要做新衣服,还有诸如小到床单被褥的事情,也都是需要有人来管,而这些事情则是就是二太太和大少奶奶在管。

  眼看小年转眼就到了,在外读书和做生意的子孙们都要赶在小年之前回家,家里的男工、女佣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准备着过年的东西:杀猪、腌腊肉、做冻米糕糖,还有各种小食。

  做过年的各种小食需要花上几天的时间。每一样小食做好以后,都会给家里的男工和女佣们每人分出一小包,让他们带回家去,给家里的孩子和亲人们过年,这也是大院里一直传下来的不成文的规矩。

  自家留下来的,女佣们分别用袋子或者陶罐装起来,把袋口死死绑紧,放在小仓库里的大陶缸里保存起来,这样就不会轻易变质或者受潮了,保存的时间也会更久一些。

  小仓库里存放着许多的陶缸,有放小食的、有装米酒的、有装油的、还有装咸菜的,两个大缸里则装了褪好壳的满满两大缸的稻米;.后院的大仓库里存放着收进来的粮食,有稻谷、小麦、荞麦等,满满大半仓库,几年都吃不完。

  吴家的大片田地,两年前在二老爷和三少爷的主张下,都分给了四村八邻的佃农,所以这两年仓库里存放的粮食比以前少了些。刘祖奶奶当初不太同意把田地分出去,说那都是祖上花钱一块块积攒下来的宝贝,怎么能轻易就分了呢。但自从洋毛鬼子和东洋鬼子相继来过以后,刘祖奶奶也慢慢想开了,同意了把田地分出去,自家留了一小部分。

  刘祖奶奶是个十分标致的江南闺秀,小巧玲珑的身姿,有一双能把花草鸟儿绣活的灵巧双手,年轻时有着出水芙蓉般的容貌。刚学会走路的第二年,就被抱到了吴家大院做童养媳,再大一些的时候,跟在丈夫后面一起去私塾里念了几年书,后来就跟着婆婆学做细工、绣花,十七八岁的时候与丈夫完了婚,先后为吴家生下两个儿子——琮炳和琮如。

  刘祖奶奶的一生可谓‘经历丰富’,出生于清咸丰年间,一生经历了清朝的败亡、北伐战争、袁世凯即位,后又来了盗匪似的八国联军,晚年时,又来了日本人侵占中国的土地、虐杀中国的百姓。曾经关上大院的门,她能听到那些‘长毛鬼子’操着听不懂的‘鸟语’,抢夺村里的瓷缸、瓷碗,甚至杀人放火;‘长毛鬼子’跳蹿了没多久走了;走后没多久,就听说东洋鬼子来了,还把东北给占了。再后来听无线方匣子里说,日本人的军队占领了上海、又占领了都城南京,正往南边打过来。

  刘祖奶奶的丈夫吴太老爷,在刘祖奶奶不到五十岁时因病先逝,刘祖奶奶同两个儿子撑起了吴家的一片家业,算是个十分明智的长辈及掌家人。吴太老爷过世的时候,老二琮如已经跟随父亲打理家里的生意多年了,年纪虽轻,但他方方面面都比吴老太爷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家里的生意在二老爷的打理下,越做越大,二老爷生意场上叱咤风云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刘祖奶奶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她耳聪目明、精神爽朗,在天气不热也不十分冷的季节,她还会拿起针线做细工,家里小辈们穿的衣服很多都是她跟儿媳、孙媳们一起亲手做的。

  自从两年前,日本鬼子来村里扫荡一次后,三少爷书祁向父亲提议,在自己家里也挖一个跟城里躲轰炸一样的防空洞。书祁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意,而且即刻就开始动工开挖。

  汪叔派人去请来了石匠,再把家里的男工安排几个出来,没多久,跟防空洞一样的地下室就挖好了。书贵从县城叫人运来了洋灰给地下室加固,一个能藏下五六十个人的地下防空室就完工了。

  吴家庄所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西南两面被宽宽的潘湖环绕;东北两面则是山岭地带,除了西面湖边的码头,东南面除了羊肠小道,没有大路通出去。西南两面的鄱湖自成一道天然屏障,把日本鬼子阻在了外面。吴家大院的地下室真正用来躲日本鬼子,也就是那两次。

  刘祖奶奶的孙子辈里有十个孩子,大房四个女儿,二房四个儿子两个女儿,重孙辈里如果加上外重孙有二十几个之多;吴太老爷还有一个离家远去北平求学、后来扎根在北平的兄长,加起来算是真正的大家旺族了。

  刚开始的时候,大老爷留了三女儿在家招女婿,这个招来的女婿是远房亲戚介绍的,百里以外的外乡小伙,是个闷葫芦一样的倔脾气,上门以后跟岳丈性情脾气不合,在一起没过两三年,就带着妻儿回自己老家去了。临走之前,刘祖奶奶还给了他们一笔不少的钱,以应付一家人的生活开销。

  这时候,大老爷身边只有小女儿秀云了,秀云经人说媒,把同村的一个小伙子招上了门,生了一对儿女,也算是圆满。

  二房的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在解放前后,每个人都不多不少生了两个孩子,孙子加上外孙刚好十二个,三儿子书祁的女儿吴念是在抗战胜利以后生的,小女儿子云也是在抗战胜利以后生了一对龙凤胎。

  秀云一直觉得刘祖奶奶偏心二房,时不时就在大老爷耳边说些不痛不痒的话,大老爷听得也有些为难,几年前,他婉转地跟老太太提出了想要分家的意思。

  老太太刚开始不肯答应,但听了小儿子给她的分析和意见后,心里也不免有些担心:这么一大家人凑在一起,有时候难免是会生出一些矛盾来,要是撕破了脸就更不好了,分开了过也好。

  刘祖奶奶把两个儿子都叫来商量,最后全家人在一起作出一致决定:分食不分家,两家人在生活上各起炉灶,所有开销按各家人口平均分配,二房住在东院,大房住在西院,刘祖奶奶的饮食起居经过大家商量,和她自愿的情况下,跟二房在一起。

  此至以后,两房相安无事地过了好些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