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八位名将!韩信!
莱娜的目光显得十分的急切。
朱棣倒是有些意外,他下意识的看向了群臣们,以及法国的使臣,然而法国的使臣却是一副赞同的模样。
“大明皇帝陛下,倘若您不愿意,我们自然不能强求,我瞧见您的妻子皇后殿下十分的美丽,心下十分的羡慕敬畏,一时有些……激动了。”
莱娜显得很会说话的模样,她低着头微微躬身旋即就退了下去,这令朱棣心中显得十分的舒服。
他略微抬了抬手。
“公主厚爱,朕自然不能退却,公主如此美丽,朕旋即封公主为丽嫔如何?”
法国使臣自然十分欢喜,自觉完成了任务。
朱棣得了美人,显得也很高兴,一番酒换轮盏,众人就渐渐离开。朱棣这才看向了大臣们。
兵部尚书抿了抿唇,抬起头看向朱棣道:“法国国王送来了一个很奇怪的东西,说那是枪,以木头做的。”
“兵部有人拿来做了试验,但冲击力不枪,准头不行,不过这种武器近身作战十分的好。”
“另外法国国王送来了珠宝画像,以及一封书信,先交给礼部去翻译了,这位莱娜公主据说是法国国王侄女,并不是法国国王的亲生女儿,不过法国国王一直都没有生出皇子。”
户部尚书似乎是做好了调查一般,显得很是熟悉。
朱棣默默的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留在这里倒是无妨。”
朱棣道:“那枪倒是可以研究研究,说不定有了这个倒是将蒙古一举击败。”
蒙古和女真已然成为了朱棣心中的心头大患,尤其是女真。
朱棣摆了摆手,他朝着大臣示意可以下去了,于是大臣纷纷起身屈膝告退。
而同时玉屏风陡然的转动了起来,岳飞的画面忽然模糊了起来,而新的景象令朱棣的眼前一亮。
那画面之中,一个少年被一个屠夫推搡在地上,那少年眼神里面透着坚韧。
他低着头并不发出声响,那屠夫笑着道:“从我的下面爬过去,我就放你回去好不好?”
屠夫一副戏弄玩笑的模样,令少年倍感羞辱,但少年并没有说话,只认认真真的看了他一遍。
而后,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在众人的震撼之下缓缓离开。
【第九位名将;淮阴侯韩信】
【上榜理由:暗度定秦,暗度灭魏,背水灭赵,降燕,灭齐,水攻龙且,楚歌灭楚。】
韩信的画面显得十分的陈旧,但却给人一种古朴的厚重感,那简单的画面却可以看出一个王朝的崛起,以及一个王朝的灭亡。
韩信本是平民,他的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是以常常需要依靠别人糊口度日。
这惹得许多人对韩信都避之不及。
韩信的母亲死后,韩信家里面贫穷得无钱来办理丧事。
而这个时候有一位亭长非常赏识韩信,常常邀请韩信到家中吃饭,但亭长的妻子却嫌弃韩信常来白吃白喝,是以十分的讨厌韩信,刻意的做了饭菜却并没有准备韩信的。
韩信一怒之下而离开,再也没有回去。
有一日韩信在城门口钓鱼,看见几位老大娘漂洗棉,其中一个看见韩信饿了,就给他吃得,一连几十天都如此。
韩信很是高兴感激,要报答老大娘,但那老大娘却十分的生气。
“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吃的,难道是希望你报道吗?”
而这时,那个屠夫十分的看不起韩信,他觉得韩信是胆小鬼,以胯下之辱来侮辱韩信。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项梁也度过了淮河北上,于是韩信背着剑投奔了项梁。
他在项梁的部队里面默默无闻,项梁败死之后,他归属于项羽,项羽命他做了郎中,然而却不采用韩信的计谋。
这时候,刘邦入蜀地,韩信旋即离开了楚军归汉,先是做管理仓库的小官。
这个时候的韩信默默无闻,依然做着自己的事情,后来他被依照坐法而要斩首。
韩信在刑场之上,直问夏侯婴。
刑场之上,韩信跪在地上,他的双目直视夏侯婴,对着夏侯婴道:‘汉王不打算夺得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杀掉壮士?’
夏侯婴话语不同凡响,又看他相貌威武堂堂,旋即命人放了他,同他交谈之后颇为赏识,于是就同刘邦进言。
刘邦并没有发现韩信的与众不同,依然只让他管理粮饷。
而这时,萧何和韩信逐渐交好,萧何十分的赏识韩信,奈何屡次推荐都不为刘邦所重视。
而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从长安达到南郑的时候,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
军心溃散,刘邦越发的不安起来,而这个时候萧何发现韩信离开,于是顾不得禀告刘邦,连夜去追赶韩信。
他于月夜之下劝解了韩信,最终劝服韩信同自己一道回来。
而刘邦却以为萧何逃跑,勃然大怒,而后看见萧何回来,又是惊喜又是生气。
萧何据实已告,刘邦却不理解萧何为什么去追韩信。
他并不理解韩信有什么重要的,于是就朝着萧何望了过去,对着萧何道:“不过一个小兵,为何值得你亲自去拦?之前那些将军怎么不见你去拦?”
萧何也很是实诚,他抬起头看向刘邦,朝着刘邦的声音里面带着一些坚定。
“大王若是决计想要回到东方去,必然就要重用韩信,那些被普通的将领并不重要,但韩信却是有大才。”
刘邦自然是想要一统天下的,他旋即就要重用韩信,甚至不惜要拜韩信为大将。
萧何建议刘邦以任命大将的仪式来拜韩信,刘邦自然是应允了。他遵照萧何的建议搭建高台,斋戒沐浴。
并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拜韩信为将。
刘邦的重用令韩信感到十分的舒服,而他也明白这是自己的机会。
他紧紧的抓牢了这个机会。
刘邦同他讨论自己和项羽的差别,刘邦的诚实令韩信感到放心,他提出了建议,建议刘邦以仁善宽厚为名,任用英勇的将军,分封有功的臣子。
不滋扰百姓,收拢民心,不同项羽争锋。
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