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朱楼异志 第三卷:该想的人去想 第135章:境界提升

《朱楼异志》第三卷:该想的人去想 第135章:境界提升

作者:孟婆汤有点甜 字数:5461 书籍:朱楼异志

  灵宝以他的功夫别说鸡蛋,就算普通的石头也能以劲力给捏碎了。可这枚石头蛋丝毫没有任何变化。见宝玉这么大方,北溪干脆也厚着脸皮道:

  “能不能让我也观摩一番?”

  宝玉点了点头,灵宝又将石头蛋交给了北溪。北溪握在手中凝神感应,脸色也微微一变,摩挲片刻便很客气的还给了宝玉,眼中不无羡慕之意。

  因为此物不仅经过高人炼化,是物性精纯的天材地宝,而且已经是一件法器。难怪这孩子刚才在地室中没有挑东西,原来他已经有了。北溪本人苦练多年,快五十岁时才有幸突破四境,但至今也没有一件趁手的法器,所以他听说白溪村的事情会愿意出手。

  可是宝玉小小年纪,一看就是刚开始修炼没多久,居然已有三境修为,还有一件随身法器。北溪羡慕之余不禁有些感慨,感慨之余又有些安慰,因为自己方才挑选的那柄青玉剑,并不比宝玉这枚石头蛋差。

  宝玉自称是来自别处的修士、行游历练途中恰好路过此地,并没有说出详细的出身来历。但众人和田霄一样,都认为他的身份尊贵,不仅是大派高人的弟子,而且很有家世背景。因为一般的大派传人,也要要突破四境修为后,尊长才会赐予一件随身法器。

  而这孩子刚突破三境就有法器随身,可见其很受尊长重视与喜欢。真的很令人羡慕。

  宝玉并没有说自己的修为已突破四境,也没有施展四境神通手段。众人想当然就以为他是一位三境修士。这幺小的年纪就有如此修为,必然是有传承的大派精心栽培的弟子。至于四境修为,他们根本连想都没想到,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当然也就不会问。

  像这种人行游历练时,尊长可能会有某些吩咐,比如不要轻易说出自己的出身来历。其实大家都认为宝玉的年纪应有十七、八岁,只是样子看上去长得小。他那孩子般的神情。倒不像是能装出来的,可能是因为自幼不问世事吧。

  像这样的少年,出身好、资质好,什么事都有人关照,无须自己操心,小小年纪就有了不俗的修为,难免不谙世事、自恃过高。所以他才敢揽下白溪村这档子事。北溪已经在心中暗想,这孩子必然大有来头、值得好好结交,假如与他搞好关系,将来说不定大有好处。

  北溪甚至想到了更多,比如在与妖族和流寇战斗中,要注意保护这个少年的周全。可不能让他顶在前面拼命。若宝玉有意外则是一大损失,这种人可不是能随意碰到的,平时也很难攀上关系。

  众人吃完饭先拿了一半的报酬,各得了趁手的法宝,天已经快黑了。便要安排地方休息。可如今的白溪村各处房舍已经很挤,因为所有的居民都迁到了寨墙以内。就连粮食、器物也都搬了进来。村寨里还算清静宽敞的住处,只剩下田霄与族长家。

  田霄家有三间屋子和一间仓房,之所以还空着没有搬进别人与其他东西,是因为宝玉住在这里。白溪则问新来的几位高人想安排在哪里休息,北溪则说道:“我们都是小先生与灵宝壮士请来助阵的,都住在一个院子里,平日也好交流亲近,有什么事情也可随时商量。”

  这些“高手”平日也需要定坐清修,最好都有自己的静室,田霄就把三间正屋让了出来,自己去住仓房。可是这样也不够啊,共有五位客人呢。宝玉表示自己也住在仓房里,反正那里地方很宽敞;灵宝随即表示,他也一起住在仓房里凑个热闹。

  北溪很想和宝玉套近乎,方才的称呼已经从“小友”变成了“小先生”,可是他毕竟是一位地位尊荣的四境修士、众人中的“第一高手”,一时没拉下脸来也去挤仓房,稍一犹豫结果住处已经分配好了。

  田霄、宝玉、灵宝三个人住仓房,地方很大,再睡一条狗都很宽敞;而北溪、云溪、时雨各住一间屋。

  宝玉已经听说,族长白溪宣布,诸位“客人”所需的供养,将由全体族人负担。这个决定倒也无可厚非,毕竟族长本人私下里已经拿出了那么多法宝。但是搞了半天,他那天吃的那顿肉,原来是算在白溪村全体村民的头上的,并非是族长一家请客。

  那顿饭很奢侈啊,就算是族长家,也不可能经常那样享用。宝玉也知道,紫薇姑娘将那最后两块肉拿回家之后,并没有立刻都吃了,而是又用点盐腌上,趁着天冷就挂在屋里,每次吃饭时,她与妈妈只割下来两小片解谗,肉都已经风干了。

  紫薇有次也拿来几片请宝玉再尝尝,味道居然非常不错!灵宝也尝了一片,然后赞不绝口,不仅夸肉更是夸人,将紫薇姑娘夸得很不好意思。

  其实定坐修炼之时,确实需要单独的静室,因为人们彼此的神气会互相有所扰动。但宝玉倒不在乎,这间仓房以及仓房中的田霄、灵宝、睡在门口的盘瓠,不过是元神外景中的天地万物。宝玉能清晰的察知他们的生机气息,宛如曾经感受那片奇异的小世界,只是如今的世界变了。

  宝玉没有扰动任何人,也没有受到干扰。灵宝夜间也在仓房的一角定坐修炼,宝玉却察觉到他的气机运转有点不对劲,似乎总是在克服各种惊扰,处于一种非常敏感易受刺激的状态,只是依靠意志在坚持,却不是以真正的定力去自然化解。

  宝玉有点疑惑,看来这位壮士在修炼到二境九转圆满时遇到了些问题,却不知怎样去解决。但宝玉并没有着急说什么,打算再观察感应得更清晰,关于登天之径的重重境界,他也需要体会总结,不仅是从自己的角度,他人的经历亦是一种印证。

  灵宝是个闲不住的人,第二天吃完早饭便叫上时雨去看村民操练,而田霄在指挥。这些平时只会种庄稼的村民拿起长枪组成队列,场面有些乱糟糟的。然后他又转了一圈,看看各家各户的人都在干什么,中午时便把族长等人都叫到了一起。

  灵宝说道:“大家这样可不行,又不是进山刨地,在战场上是见生死的事情!”

  田霄苦着脸摇头道:“这我也清楚,可是他们并非军士,而且时间太短……”

  白溪则恨恨地说道:“很多人各怀私心,却被严令留在村寨中不得逃离,惧怕之下才拿起武器准备作战,可也是战战兢兢不成个样子。照我看就应该像军阵一样施以号令,谁敢不认真对待,就要重重处罚!”

  宝玉皱眉道:“有人在操练时装样子,到底是装给谁看呢,流寇吗?……明明心中忧惧,那就更应该认真对待,非得死到临头才后悔吗?”

  田霄叹息道:“真要是死到临头,就根本来不及后悔了。他们是装别人看的,心中却希望厮杀之时用不上自己,反正有别人顶上去。”

  灵宝说道:“我在兄长家中时,也经常听他谈论军中之事。以号令定行止当然十分必要,但如今最重要的是鼓舞士气、使他们敢于一战,也要清楚若不奋力搏杀会有什么后果。而不是拿着长枪排队,比划着刺杀的样子。

  如果可以,这里所有迎敌之事都交给我来指挥吧。若我的号令有人不行,白溪,可否由你来负责处罚?”

  灵宝虽脾气耿直,但看人看得很明白,一看就知道白溪平日做事挺狠,在村中很让人怕,对待那些普通村民也绝不会给面子留情。而灵宝想指挥村民备战,必须令行禁止,让白溪来做这个行刑者最合适不过。

  事态紧迫,其他人都没有异议,灵宝能揽下这件事当然最好,于是就商议决定将指挥训练村民的任务交给他,并由田霄和白溪协助。灵宝接过指挥权之后,村民们就完全变了样子。灵宝的要求不仅严格,而且非常具体。不论是作战的号令、队列,操枪的动作、步伐,甚至前刺的动作、角度都很明确,不能出差错。

  青壮男子十人一队,队中有一人出错则全队受罚。不仅如此,灵宝还让村民弄来不少包裹了很多层厚麻布的木桩,他站在寨墙缺口外将木桩扔进来,左右两队喝出杀声轮流操枪刺出,必须练到刺中为止。刺不中者受罚,虽刺中但力不能穿透层麻刺进木桩者,亦令众人耻笑。

  其他打造武器、修补寨墙的村民们也分被成小队,若未完成每日的定量,同样全队受罚。罚如此,赏也如此,表现最好的队伍可以吃到肉,并令众人赞之。

  灵宝每日率村民操练,带头大喝杀声震耳,并宣讲若战败如何、若拼死出战必有胜机。这些其实都是废话,但慷慨激昂地反复宣扬,村民的情绪也必然受到鼓舞和感染。加之操练地越来越有效果,大家的精气神完全不一样了。

  白溪村全体青壮男子共编成二十四队。寨墙有六个缺口,两队守一个方位,共需十二队,其余十二队则负责轮换。待战事发生时,也是由十二队守住寨墙,另外十二队则集结在村寨中央为后备军、可随时增援各方。

  短时间内,白溪村赶造出的长枪也只能装备这么多人了,还要留一批以备损耗。但还有另外一千余名村民呢,灵宝又下令到野外砍了一千多根竹子,皆鸡蛋粗细一丈多长,并将顶端斜着削尖。剩下的村民不论男女老幼,只要是能拿得动的便人手一根。

  当大战发生时,闲人都要躲在各家院中不许乱跑。因为万一哪个缺口没守住,被敌人特别是那些猪头人冲进来,组织反扑时最大的麻烦就是惊慌奔逃的村民,如果战斗队伍被冲散,白溪村将不战而溃。

  若有冲入村寨敌人闯进或逃进谁家院内,那么院中所有人便持竹竿齐刺。

  二十四队长枪阵往村中一摆,一千多支削尖的长竹竿发到每一个村民手中,心里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了。手中有家伙心里就有底啊,这些村民从未学过近战格斗,所以灵宝给的全是长家伙,也能消减近战怯敌之心。

  如今再到村寨中转一圈,感受与几天前完全不同,村民们斗志高昂,更重要的是有信心能将来犯的妖族和流寇都给捅死,毕竟他们人多势众啊。

  接下来就是各位高手的安排,六处缺口都由谁来负责?他们在地上画出了寨墙的轮廓。田霄和宝玉不约而同都看向紧邻白溪的寨门方向。敌人若从那里冲进村寨,是由河边的斜坡向上仰攻。照说是比较容易防守的,但却是最重要的地点。不仅因为那个缺口最大,而且白溪家就离那个位置不远,很可能就是流寇的主攻方向。

  田霄指出这个地方应由修为最高的带队守备,还没等宝玉说话呢,北溪便点头道:“那就由我来负责吧。”

  白溪族长又说道:“六个人守六处缺口,还剩一个人居中策应支援,就由我家虹儿来负责吧?”不论敌人从哪个方向攻来。村中负责率领后备队伍的人都不会首先遭遇强敌冲杀,应该是相对最安全的,所以白溪想让自己的儿子负责。

  北溪却摇头道:“就是因为不知道对手会集中力量攻击何处,我们才要在村寨中集结人手,无论哪里有时,这支队伍都是第一个赶过去的。而守在其他地方的人,先要确定所守之处无事。才能过去帮忙。所以负责后备之人一定要修为高超且擅长远攻,你们也看见小先生那天施展的石头蛋威力了,只有小先生最合适!”

  临敌的作战计划也确定了,接下来仿佛已经没有什么别的事可做,就是每日操练等待敌人。天上那轮上弦月已变成了下弦月,只剩下一个弯弯的细芽。待到这一轮细细的月芽消失。再变为上弦月升起的时候,妖族和流寇恐怕就要来了。

  这天吃完晚饭,灵宝在村寨中巡视了一圈,天黑后才回到仓房休息,又一次定坐修炼。最近他好像总是憋着一股劲。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中随时准备迎接将要到来的战斗,只要想一想这些事。感觉就会非常激动,坐下后迟迟不能进入定境。

  灵宝勉强收摄心神入定,却又感受到各种惊扰,就连枯叶被风吹过落在屋顶上的声音,传入耳中都如重重的敲击。这是非常难以忍受的经历,近来却总是如此,而且越来越夸张,灵宝意志坚韧,但再这样下去他几乎就无法修炼了。

  他自己也清楚,今日白天时情绪有点不对劲,差点动手揍了一个动作不太利索的村民,人家不过是搬石头垒寨墙的时候慢了点。但那人小时候摔断过腿、走起路来有点瘸,自己也不应该发那么大火呀,不仅大声训斥了一番还差点动手了。

  冲动过后,灵宝也后悔了,又向那人道了歉。他觉得自己这并不是情绪失控,而是人变得异常敏感,就连一只蚂蚁爬到手上也感觉半边身子都痒。偏偏这天夜里有风,不知刮起何处的枯叶在屋顶上和院中盘旋,声音犹如密集的战鼓不断敲响。

  灵宝终于长出一口气,心神散乱出离了定境,一旦不再修炼,感觉立刻就轻松好受多了。这时在黑暗中就听对面墙角的宝玉突然开口道:“落叶如奔雷,灵宝壮士,你近来的修炼一定很辛苦吧?”

  灵宝吃了一惊,他的感受宝玉竟然了解的这么清楚,随即大喜过望道:“小先生,您的眼力真是惊人,我最近确实总受惊扰,虽然一直坚持勤修不已,但困扰越来越大,感觉修炼之路已经到了尽头,几乎走不下去了。”

  宝玉说道:“你的修为已有二境九转,而这世上的三境、四境修士就在村中,当然不是前行无路,而是你自己出了问题。”

  灵宝满怀期切地问道:“不知我的修炼错在哪里,小先生能否指点?”

  他是一名散修,想当初只是得到松岗城的勾皓先生一番简单地指点,坚持修习多年,在练成开山劲以及武丁功后,终于迈入初境得以修炼。在这个年代,几乎没有人不想成为一名修士,也有各种修炼秘诀传世。

  普通人能够得知的往往只是一些境界上的讲究和神通的描述其实在各个地方,比如各部族、家族中也有一些修炼的方法流传,否则世间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修士,但高深境界的修炼秘法却要靠师承。

  总有人能迈过初境得以修炼,在摸索中解决种种困扰,并设法向人请教也与其他的修士交流印证,每个人的探索都等于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灵宝这种并无传承的散修,颇有些类似山野中自悟成灵的妖修,摸索到某一步,可能就终身无法修为更进。

  这种情况要么是因为走错了路,要么是花了冤枉功夫,而不论是妖物还是人,寿元与精力总是有限的。所以若山和若水在山神的指点下练成了菁华诀,能够长久保持青春鼎盛的生机,这显得太珍贵了,否则山爷也不可能等到现在还有机会突破六境。

  想修成菁华诀入门,须有四境修为为根基,而世间绝大多数没有师承的修士,其实都被挡在四境门外了。所以从相对数量而言,能够迈入初境得以修炼的人很少;但是在若大人间,因为某些机缘能迈入初境的绝对人数,加起来也相当多了。

  迈入初境之后,只要没有遭遇意外的惊扰,潜心修至九转圆满境界并不算太难;如果身体没有较大的隐患再加上点运气,也可以突破二境,以经年累月的苦练之功修至九转圆满。

  从二境突破到三境,虽不像突破四境那么难,但也会遇到各种麻烦,看似因人而已,但在宝玉看来并无本质的不同。

  很多修士若下的功夫不够,二境九转圆满时,往往身心巅峰状态已过,很难再更多的潜力了。而对于灵宝这样的人,最大的困难是遇到问题不知怎样解决,最需要境界高明的尊长点拨。

  灵宝修炼到二境九转圆满,全凭自己的摸索以及坚持不懈地苦练。而遇到宝玉这样的“大派传承弟子”,假如能够指点他一番,那是非常难得的机缘。

  各派传承秘法,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教于外人,而且他和宝玉并不熟,只不过在驿站中偶然相遇,认识还不到半个月而已,贸然询问人家的门中秘传,这是很犯忌讳的。可是宝玉既然主动开口了,灵宝当然求之不得,抓住机会赶紧求教。

  宝玉坦然答道:“其实你并没有错,只是遇到的问题有些特殊……”他开始讲述对各层修炼境界的理解与感悟——

  有人说登天之径上的层层境界,就像迈过一步步台阶,这个比喻很形象,但也并不是完全恰当。人们从初境迈入二境,并非就是脱离了初境,其实永远都还在初境的根基之中,只是修为更加精深。

  人之所以能迈入初境,首先是学会了内省,在发现世界的同时去观察自己,回归一种婴儿的状态,清晰的察知感应己身的一切,入境之后才能由内而外展开神识。与生俱来的种种欲念浮现,内外交感的反复体会,直至清晰无碍,则称之为九转。

  当人们能清晰感知自身,才能对世界有更清晰的感受,修炼中再想更进一步,前提是洗炼与完善自身。这便是二境中的修炼,以初境为根基,运转元气洗炼筋骨形骸,消除内伤隐患,达到一种完美的状态,使精神意识与身体反应协调。

  很多初境修士,感应很敏锐清晰,但是身体跟不上意识的反应。在修炼的过程中,初境修士自然比常人敏锐,初境修炼中,人的精神状态容易出问题,这是第一步难关;在二境修炼中,人的身体状态也容易出问题,这是第二步难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