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朱楼异志 第三卷:该想的人去想 第133章:请高手

《朱楼异志》第三卷:该想的人去想 第133章:请高手

作者:孟婆汤有点甜 字数:5492 书籍:朱楼异志

  宝玉正在无奈地摇头中,田霄走过来说道:

  “真不好意思,让小先生您见笑了。我老汉毕竟不是族长,有些事情还让白溪去操心吧。族长命我去请高人助阵,时间紧迫,这就得出发了。”

  宝玉:“看来你们族长也不想大肆声张,霄伯你想去什么地方找人呢?”

  田霄:“离此地四十里有个双流寨,是这一带最大的村寨,来往的人非常多。我想去那里找人,或许能有过路的高手。”

  宝玉又问道:“就算有高手路过,您能认出来吗?”

  田霄伸手拍一下脑门:“...这倒是个大问题。”

  世间高人也不会在脑门上写着,田霄之所以猜出宝玉是一名修士,只是因为特殊的情况。而村民们称呼宝玉为共工大人,那是他自己显露了神通手段,在河边抟泥当场炼制了一个陶罐。

  可是到了双流寨,以田霄的眼力,哪能分辨出谁是他要请的高人呢。真要是这么做了,且不说是否走露风声,恐怕也会被流寇察觉,说不定在半路上还会遭到截杀。

  见田霄为难的样子,宝玉笑道:“霄伯不必担忧,我陪您去吧。虽然世间高人不会把修为写在脸上。但我多少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田霄大喜过望道:“有小先生相助,那真是太好了!否则老朽眼拙。还真认不出来。您当初一眼就看出我曾练成开山劲、还修成了武丁功,眼力惊人啊。”

  当天中午,宝玉就与田霄离开了白溪村前往双流寨。这条路基本上是沿着白溪的南岸而行,离那条水流时远时近,在山林与起伏的丘陵间蜿蜒盘旋四十里,由东行渐渐转向南行,途中还远远地望见了另一个村寨,在溪水的东岸。

  这是一条很荒僻也不是很好走的道路。若是一般人往往都要结队而行,但对于从小在蛮荒深山中长大的宝玉,感觉这已经是一条通达的坦途了。这四十里路对于普通人来说,通常要走整整一天,吃完早饭就出发,差不多要在晚饭前才能到达。

  这一带的生活习惯也与蛮荒中也不一样,在路村时。族人们每天只吃一顿饭,食物由部族统一分发。但在巴原上的这些村寨里,居民们每天吃两顿饭,早上起床先做早饭,等吃完后太阳也就升起来了;经过一天的劳作在日落前回家吃晚饭,吃饱了就差不多天黑该睡觉了。

  食物都是每户人家自己做的、各自吃的。但白溪村还保留原始部族的某些传统。有很多田地是族人共同所有,经常也会组织族人集体采集物产,出产之物则统一分派。村寨中也有公共的库房,那正是山膏族人欲打劫的目标。

  田霄虽年逾七旬,但一身功夫未散。脚程自比普通人快得多,他和宝玉用半天时间就赶到了双流寨。这是迄今为止宝玉所见到的最大的一个村寨。错落分布着数百座房屋院落,据田霄介绍,这里的居民有两千多、接近三千人。

  人烟之所以这么繁盛,是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是两条水流交汇的地方,一条是白溪,另一条叫青溪,白溪和青溪上各有一座桥,竟是以坚固宽厚的石料筑成,据说是飞虹城特意派工师邀请一批共工所建。附近一带的各村寨甚至城廓之间的来往,都要经过这两座桥,从而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

  有四条道路在这里交汇,其中两条分别跨过白溪与青溪,由于村寨很大,寨墙曾几度向外扩建,有些地段并非是以块石垒成,而是从附近山中伐木制成高大的栅栏。这倒有点像曾经的清水氏城寨,宝玉在山神印入其元神的景象中曾见过。

  但双流寨的规模比清水氏城寨还要大不少,它也是飞虹城境内,除了主城廓之外最大的一处聚居点。由于地处咽喉要道,所以也拥有繁华的集市,每天都有很多人从这里经过。但在此处集市交易者绝大多数并非商人,基本上都是当地与附近的民众。

  田霄就经常挑着两筐鸡蛋跑到这里来卖,为族人换取所需的布匹、盐之类的物资。挑东西时候,他就没有今天走得这么快了,在路上需要整整一天,中午还要停下来休息吃点干粮,第二天做完交易、第三天再挑着筐回去,来回总计三天两夜。

  在这个年代,很多地方并没有所谓的客栈,很多村寨的居民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客栈。行人路过村寨基本都是找人家投宿,有时也会拿一些东西做为答谢。普通的村寨平时路过的外人并不多,很多人家一般都会乐意接待,往往并不要求什么答谢,这只是给远行者的帮助。

  可是双流寨这个地方情况比较特殊,平时路过的人很多,路边的人家也不方便每天都留宿外人。所以当地的族长和几位长老商议,在集市旁边修建了驿站,就供来卖鸡蛋的田霄这类人夜间留宿。

  驿站就是几间大房子,每间屋中都沿着墙角铺着木板和干草,能容不少人凑合一觉,外面还带着一个大院子,院中能生火做饭。田霄和宝玉当天就在驿站中过夜,田霄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这个地方太杂乱、条件也太简陋,委屈了这位尊贵的小先生。

  但宝玉倒是没什么好在乎的,他只是感到很好奇。而在驿站中投宿的其他人对宝玉也很好奇,这个眉清目秀、白白净净的少年,在初冬竟然还穿着这么单薄的葛布衣裳。有人主动扔过来一块破旧的大毛毡,借给宝玉裹在身上御寒,并提醒他夜里小心别冻着。

  毛毡并非皮料,是用动物身上软而长的绒毛编织而成,比布料厚得多而且很保暖。这块毛毡已经很旧了,上面破了好几个洞,布满污垢和油渍的痕迹,如今应该是用来包裹货物的,带着一些形容不出的怪味、反正不是很好闻,但裹在身上确实很暖和。

  宝玉本不需要,但心中十分感激,他坐在墙角旁的草堆里,将这块毛毡顺手披在了身上,莫名又想起了在花海村的柴草房里过夜的时光。

  当宝玉第二天起身后、将毛毡还给对方时,那人有些愕然地发现,这块破旧的毛毡已经变得干干净净,虽然上面还有油污留下的痕迹,但那只是痕迹已非油污;再用手摸一摸、扯一扯,竟感觉更加轻柔舒适,并且质地坚韧了不少。

  可以说宝玉很无聊,一位炼成了菁华诀又掌握了炼器之功的修士,比如青山族长,就擅长做这种事,而宝玉更擅长。但换成别的人,谁也不会把神通法力浪费在一块破旧的毛毡上,哪怕施展再高深的神通手段,它也还是一块破毛毡。

  主动借给宝玉毛毡者,是一位很威武的壮士,他脚穿厚底麻鞋,身上披着毡布衣服,年纪二十多岁,身材健硕,人显得非常有精神。他接过毛毡后有点发愣,无形中的直觉感应,此物就与昨夜借给这少年时不太一样,但怎么看还是自己那条毛毡,仍然是该破的地方破、该旧还是旧。

  田霄已经在外面的屋檐下生火,取出随身带的食物准备做早饭,那少年就坐在一旁,身边还坐着一条狗,看神情竟也像是在等着开饭。见这汉子站在门口发愣,田霄便笑着招呼道:“这位壮士,昨天夜里多谢你了!如果不着急赶路,就过来一起吃点东西吧。”

  那汉子看了看手里的破毛毡,又看了看坐在屋檐下的宝玉,总感觉自己一觉醒来,这个世界仿佛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了。

  他很客气的答道:“不过是一块包袱皮,借给你家孩子披一晚上,又何必这么客气呢?”

  田霄又笑道:“这位小先生可不是我家孩子,他来自别处,小小年纪已经是一位共工大人。……只不过是一点吃食,壮士又何必客气呢!”

  那汉子被吓了一跳,原来这少年竟有此等身份,至少有三境修为才能成为城廓中的共工,但他真是一名三境修士,又何必与这些路人挤在一起过夜呢?只要和镇上的头面人物打声招呼,自然会被当作贵客接待、安排好舒适的住处。

  就算去投宿,也能找最好的人家,谁都知道一位共工的答谢肯定是很丰厚的。就算不是为了答谢,很多人家也以能够接待为荣。

  汉字走过去行了一礼,然后在旁边坐下,拿着那块毛毡有些迟疑的问道:“恕我眼拙,不知您是一位共工!请问这毛毡究——竟是怎么回事?”

  宝玉好奇的问道:“怎么了,我把你的毛毡弄坏了吗?”

  汉子赶紧摇头道:“不是不是,我只是觉得它莫名变干净了、变轻软了、也变结实了。”

  宝玉呵呵笑道:“那就好,我只是顺便以法力洗炼了一番,但它也只能这样了。”

  那汉子傻眼了,张着嘴好半天没反应过来。并非所有的修士都擅长于炼器,而一位共工以神通法力处置某些材料,往往都是为了炼制珍贵的宝器或发起,就没听说过谁会把这等功夫用在一块又脏又破的旧包袱皮上。

  这块毛毡是汉子用来包东西的,昨夜见这少年衣衫单薄实在有些可怜,就顺手扔给他御寒了,万没想到却是这样一种结果。

  田霄这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他也愣了愣,然后露出了笑容。通过这两天的接触,这位老者多少也了解了宝玉的脾气,他就是一个率性的孩子,经常会做出一些其他人看来很无聊甚至目瞪口呆的事情,比如在河边抟泥,当场炼制了一个陶罐赔给薇薇姑娘。

  那汉子过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道:“小先生,您既有此等修为,又何必在这种地方过夜呢?”

  宝玉笑着反问道:“这位老兄,你不也是一名修士吗?至少有二境修为,而且与别的修士不同,你还练成了开山劲并成了武丁功,不也同样在这里过夜嘛!我也觉得有些好奇,一般人若迈过初境得以修炼,又何必再去修炼开山劲这种功夫呢?”

  宝玉自己也修炼过开山劲,但那是山神的吩咐,也因为是路村祖先自古所传。其实对于他本人来说,练不练都无所谓,除非是在特殊的场合想掩饰修士的身份、只做一名战士。

  宝玉的语气平淡且平静,平静地就像在问别人——你脸上这个包是被蚊子叮的吗?但汉子却惊讶地差点没蹦起来。他的底细就这么轻易被人看破了!这感觉就像是一位浑身被衣物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姑娘,却有迎面走来的陌生人说道——你胸口下面有颗痣。

  那边正在做饭的田霄又愣住了。随即又惊又喜。他刚才还在琢磨,在这双流寨能否碰到想要请的人、又该怎样开口求助?结果连驿站的门还没出呢,身边就已经坐着一位,其修为底细被宝玉点破了。

  目瞪口呆的汉子问道:“小先生,您是怎么看出来的?而且看得这么清楚!”

  宝玉仍然笑呵呵地答道:“这不是看,我也是一名修士,而且和你一样,也将开山劲修炼到武丁功的境界。方才感应你的生机神气。我能察觉出一些端倪。”

  汉子连声称佩服,这时早饭也做好了,三人一狗便围坐在一起吃。汉子主动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来历,他叫灵宝,来自高城的一个村寨,此番来到飞虹城是来看望哥哥的。宝玉昨天夜里曾披过的毛毡,原先就包着不少他从家乡带给哥哥的东西。

  灵宝的兄长叫村宝。其经历和当年的田霄差不多,曾受征召加入相室国的军队戍边,但是近年并无战事,他也没有上过战场撕杀,却在军阵中得授开山劲并将之练成。灵宝的开山劲是哥哥教的,能在村寨里自行修成这种功夫可真不简单。可见他是一位意志非常坚韧之人。

  他哥哥名叫村宝,大概就是“村寨里的宝贝”之类的意思,普通人起名大多是这种风格。但灵宝这个名字却有点怪,宝玉也好奇的追问了缘由。灵宝介绍时神情有几分得意,说话间甚至不自觉有些眉飞色舞的感觉——果然有故事。

  据说就在灵宝出生的那一天。恰好有一位修士路过村寨,应族长的请求。这位高人炼成了一件珍贵的上品宝器。在村寨居民单调而平静的生活中,这可是值得讨论与回味多少年的大事。上品宝器虽还不是修士的法器,但也具备某些特殊的灵性了,比如宝玉从小戴的那个天青藤环。

  所以父母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灵宝。而那名修士如今在相室国中也是赫赫有名,就是松岗城的勾皓先生,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国工大人。但在灵宝出生时,勾皓尚刚刚突破四境修为。

  宝玉并不清楚,他和灵宝谈到勾皓的时候,那位松岗城的勾皓先生正到了山水城拜山、与青山族长一起玩赏风景呢。

  既然叫了这个名字,出生时又有这个故事,灵宝从小就特别羡慕那些有神通法力的修士,也希望能够迈入初境得以修炼。他十八岁那年,特意背着行李干粮远去松岗城拜见勾皓先生,想成为勾皓的弟子并得其指点。

  像这种事情一般都是自讨没趣,没有哪位高人有义务或者闲心,去指点找上门来的陌生人修炼,栽培一名正式的传人是要付出很多心血的。他们就算想收传人,也是自己挑选资质和悟性不错的后辈,更重要的是知根知底,了解其家世背景、脾气秉性。

  可是那天勾皓正好闲得没事,心情也很不错,听这位上门的少年讲述了自己的名字及其来历,当年竟与自己颇有些缘份,于是就开口指点了一番。勾皓介绍的无非是如何定坐入境的种种讲究,这是迈入初境的基础,让灵宝回去自行修炼,能不能成功则看资质和运气了。

  灵宝回家之后便每日依法修习村宝,好像有点感觉但又好像没感觉,始终没有突破初境。这时他的大哥戍边归来,不仅在军阵中练成了开山劲,同时也立下了军功,所以得到了任用,将去飞虹城担任巡城守备军的一名队长。在离开村寨之前,兄长传授了灵宝开山劲。

  做不成修士,能练成开山劲也行啊,灵宝便在家中自行修炼。并非在军阵中那种受监督、必须每日坚持操练的环境下,全凭自觉修炼这种苦功,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而灵宝偏偏练成了,而且达到了武丁功的境界。

  在修炼开山劲的过程中,灵宝并没有放弃勾皓所教的定坐之功,有意思的是,当他练成武丁功之后,居然迈入初境得以修炼。这是比较少见的情况,可能是他开了窍,或者在常年的定坐中终于有所感触,终于迈过了那道看不见也摸不到的门户。

  这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如今的灵宝的修为和白溪虹一样,也是二境九转,同时他还和田霄一样,也练成了武丁功。灵宝这次是到飞虹城看望哥哥后返回家乡,双流寨是必经之路,在驿站中投宿时恰好遇到了宝玉与田霄。

  灵宝既然介绍了自己的来历,田霄也介绍了他和宝玉为何来到双流寨。宝玉是一位出外历练行游的修士,路过白溪村时恰好听见了两个猪头人的谈话,有流寇勾结妖族奖在下个月去洗劫白溪村。宝玉不仅通知白溪村防备,而且在村民的哀求下答应留下来帮忙,此番是来寻找高手助阵的。

  但田霄和宝玉并没有讲述他们自己猜测和推断的那些情况,比如那些流寇可能就是本地人、盯上白溪村又有什么目的,只说了他们所听到、看到的一切,同时介绍了白溪村的打算——至少再请来四名高手,并答谢每人一件真正的法器外加两件宝器。

  灵宝听完之后,奋然起身道:“竟有这等事情!若你们不嫌我修为低微,我也愿意助一臂之力,去挑战那些妖族和凶残的流寇!”

  如今世上虽然坏人并不少见,但大多数人都很简单朴实,其中也不缺乏慷慨仗义之辈。灵宝自幼羡慕那些拥有神通法力的高人,自己又练了这么多年的功夫,一身本领却始终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听说了这样的事情,也觉得热血冲动。

  很多像他这样的人,肯下如此苦功修炼,心中往往都怀着某种抱负与梦想,修成屠龙技、建立不世功,就像那些上古传说中被历代人所传诵的英雄。可是在平淡的现实中,这样梦想显得实在太渺茫了,就连名正言顺找人打架、还能赢得赞誉的机会都没多少。

  如今能帮助一个村寨,去对抗强悍的妖族与凶残的流寇,这不正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壮举吗?想想都令人激动!所以灵宝当即挺身而出。

  田霄赶紧起身行礼道:“老夫代表白溪村全体族人,多谢壮士!我们一定会尽所能报答您的。”

  灵宝摸了摸后脑勺,又很不好意思的嘿嘿笑道:“其实我不是为了你们的报答,这本来就是我辈应仗义挺身之事。……但像我这样的散修,能得到一件法器的机会却很少,就算现在用不着,也可以为将来准备着,说不定我也有突破四境的那一天呢!”

  宝玉笑道:“灵宝老兄,你不用听说有答谢就不好意思。帮不帮忙是我们的事,怎样答谢是他们的事。”

  吃完早饭,太阳已经升高了,在驿站中投宿的人们早已离开,院子里只剩下了他们几个。他们又聊了一会儿,谈的还是白溪村的事情——对敌的计划以及各种安排。

  灵宝皱眉道:“你们来到双流寨想找人助阵,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此村寨虽大,但毕竟也只是个村寨,哪会有太多高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恰好就路过这个地方,又恰好让你们给碰上、还能答应帮忙?

  我听说这双流寨倒是有几位修士,但他们皆身份尊贵,平日里一般的事情都不会轻易出手,恐很难为一条偶尔听来的传闻去白溪村久待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