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461 特战队出发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461 特战队出发

作者:睢关 字数:2245 书籍: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船队行至红河入海口,宗舒开始分配任务。

  徐兢带着船工留下,拿出从大宋带出来的瓷器、丝绸,上岸与交趾人做生意。

  牛皋率“特战队”以及吴非、曹宗申,在几名交趾游商的带领下,沿红河直奔交趾首府——升龙。

  宗舒的要求是,抓住交趾王李善德以及太子、公主及重要王公大臣,将他们带到深海号上。

  “少爷,您不和我们一起去吗?”

  曹宗申听宗舒的意思,好像他不和大家一起参加行动。

  牛皋等人也觉得奇怪,宗舒交待任务的时候,把一些细节都说得很清楚。

  这和以前大不一样,这好像不是宗师的风格。

  在白沟河边、在雄州城下、在夹山县下、在会宁牢狱、在鸭子泺中、在兴安岭上,宗师都是没有提前告诉大家该如何行动。

  哪一次,宗舒都是成竹在胸。

  为什么如此?

  牛皋心想,宗师这是为了保密。

  如果行动提前告知,万一让敌方知道了怎么办?

  而这一次,宗师一改往日习惯,把可能遇到的问题也讲了。

  “我不去了,这次,一切行动听伯远的,”宗舒说道:“伯远在犹豫不决之时,可以征求吴舍人的意见。”

  宗舒看了一眼曹宗申:“宗申的任务是,求援,遇到紧急情况,到这里来。”

  牛皋当即表示,坚决不给曹宗申完成任务的机会。

  宗舒没想到牛皋居然还如此幽默,这可不多见。

  看来,牛皋的心态很放松,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参加而导致心态崩掉。

  吴非说道:“日出无星,树下无草。对我等而言,宗师乃金乌、如树冠。宗师留在此地,是想让我等独立成长。是宗师之用心,可谓良苦。”

  众人这才明白宗舒的用意了。

  牛皋自从禁军中出来,一直跟着宗舒行动。

  每次基本都是宗舒在安排,牛皋只是执行。

  而这次,宗舒把一切行动的权力交给了自己。

  先不说“特战队”的队员们,宗舒又把他书童调给了自己。

  不仅如此,还把朝中的中书舍人——吴非调给他。

  在犹豫不决时再征求其意见。

  征求意见并非一定要采纳。

  这群人,官职最高的是吴非,而吴非在这次行动中却人从属于自己。

  这就是一种信任!

  同时,牛皋也生发出一个巨大的信心,跟着宗师好几年了,一直在观察揣摩学习宗舒的各种军事谋略和技巧。

  这次,终于可以单独领兵了。

  而且,这次的任务,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前两次的行动。

  第一次重大行动,是从辽军手里救人,这是宗舒的私人行动,没经过朝廷同意。

  第二次重大行动,是到金人后方救人,这也是宗舒的私人行动,因为缨络是公主,所以,朝廷是睁只眼闭只眼,权当不知道。

  这一次行动,是朝廷研究统过、陛下亲自批准的。

  从朝中官员到普通百姓都知道,宗舒这次是要收复被交趾占领的国土,容不得半点闪失。

  宗舒把任务一交待,牛皋不由得兴奋起来。

  如果说只是收复被交趾占领的国土,宗舒、种师道、吴玠带着五十万人,收复刚刚被占领的土地,应该是很轻松的事情。

  再加上,特战队从红河而上,直捣敌方的巢穴,交趾在前线的士兵就会回来勤王。

  前后同时行动之时,交趾人一定是顾首不顾尾。

  牛皋甚至认为这次到交趾,只是宗舒借这个理由,出来走动走动。

  没料到,宗舒的野心如此之大。

  不仅要收回被占领的土地,还要把交趾王抓住,将他们的王公大臣全部掳走。

  这就意味着,交趾的权力中枢系统瘫痪了!

  宗师在边境囤积五十万大军,是干什么的?还把吴玠也调了过来?

  难道是在等自己抓住交趾王和大臣们之后,吴玠趁机进入交趾,接管交趾?

  牛皋想想就兴奋,这任务,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简直是太刺激了!

  当然,到底最后大军进不进交趾,占不占升龙城,牛皋也没有问。

  牛皋带着特战队先下船,宗舒这才和赵元奴一起下船,在徐兢的陪同之下,上了岸。

  红河是交趾北部最大河流,由于流域多红色沙页岩地层,水呈红色,故称“红河”。

  红河入海口,两种颜色的水相汇合,成为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红河三角洲也是交趾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在河、海的交汇处,有一处大的海港。

  这里有大食人、大宋人、蒲甘人、天竺人,这里是东西方船队来往的补给站,商业发达、十分热闹。

  在下船之前,宗舒就亲自给赵元奴喂了药,又带上了花露水。

  赵元奴问道:“少爷,特战队的人,是不是太少了,恐怕打不过升龙城守备军士。”

  “如果连升龙城都拿不下来,连交趾王都搞不定,那牛皋也没脸回来了。我不怕他们打不过交趾人,我是怕他们过不了疟疾这一关。不过,有了青蒿素,什么都不怕了。”宗舒说道。

  青蒿素?赵元奴这才知道刚刚服下的药,名叫青蒿素。

  至于花露水,她早就抹过了。

  这东西也恁神奇,往身上一抹,不仅防住了蚊子,还有一种特殊的清香。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这是华夏一位姓屠的女性科学家发明的。

  她从青蒿中提取出来并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凭此获得了诺贝儿生理或医学奖。

  青蒿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之功效。

  常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病症的治疗。

  这在《本草纲目》中都有介绍。

  在北宋,青蒿早已入药,但对于疟疾的治疗作用不是那么明显,最主要的是郎中与其他药物配合,更没有现代的萃取技术。

  有了大宋科学院,有了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制作味精的经验,提取出来的青蒿素,效果当然比煮几斤青蒿要高效得多。

  其实,大宋科学院提取出来的,并非是真正的青蒿素。

  因为这个时代,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色谱柱分离、硅胶柱层析等技术。

  还是宗舒当时在提取味精时的想法,我提不出来味精结晶,我总能煮成糊糊吧?

  大宋科学院提取出来的,顶多能算是浓缩的青蒿。

  宗舒感到,仍然以青蒿素命名,但愿能够预防和治疗交趾的疟疾。

  只要达到这一点,牛皋等人就能圆满完成任务。

  其实,宗舒并非是要独立锻炼牛皋,这次吴非是真想错了。

  牛皋,这是抗金名帅!还要自己锻炼他?他的能力摆在那里!

  每次和牛皋出去打仗,多好玩的事!

  这次之所以没有前往,主要因为有赵元奴在。

  带上赵元奴吧,又怕她的身子弱,万一青蒿素治不了怎么办?

  不带赵元奴吧,把她放到这船上,就她一个女子,而且是美人,宗舒不放心呐。

  不是对徐兢不放心,而是对船工们不放心。

  万一还有被人收买的人,趁着自己和牛皋走了,再闹出什么么蛾子就不好办了。

  于是,宗舒心安理得地带着赵元奴,在港口四处游逛,而后回到大船上休息。

  宗舒所带的深海、深蓝号很大,但也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毕竟这是经常有海船停泊。

  港口周围该逛的都逛了,该吃的都吃了,船上所带的瓷器、丝绸、茶叶之类该卖的都卖了。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没有传来任何消息,就连一向消息灵通的港口,也没有任何异动。

  牛皋还没有动手吗?或者是牛皋在等待时机?

  又或者是牛皋等人得了疟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