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450 绝世珍宝?我有的是!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450 绝世珍宝?我有的是!

作者:睢关 字数:2356 书籍: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徽宗的“尤”终于算是憋出来了,气得脸通红。

  且慢?你是第几次说这词了,你是第几次打断朕说话了?

  一百万两银子?太少了,对于宗舒来讲,就是九牛一毛。

  不行,得加罚!最少五百万两!

  “陛下,我今天来这一趟,不没说话呢,怎么就折了一百万两?不行!对了,陛下,蔡大人和郓王所言不假。但我不明白,我错在哪里了。”

  宗舒承认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了?

  这事如果放在三年前,大家还可以理解。

  因为三年前,宗舒就是个文盲、纨绔,他不知道错在哪里,倒是说得过去。

  但现在的宗舒已非三年前可比,现在的他几乎成了大宋男儿的代名词,有勇有智有谋,与金国最智慧的完颜萍能打成平手。

  这么聪明的人,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简直是开玩笑嘛。

  这厮肯定是在装糊涂!

  徽宗气得从椅子上站起身来,手指哆嗦着指向宗舒。

  “陛下,在我看来,你这船去了一趟高丽,本来应该是赚钱的生意,结果却折了本!这不是折船,又是什么?”

  宗舒朗声说道。

  蛇船,折船,折本的船,不赚钱的船,这厮,原来是这个意思!

  徽宗此时的脸上十分精彩,气愤?欣慰?

  恼怒之是想发笑,刚想发笑又恼怒!

  呲呲呲,几声响,徽宗将手中的折扇给撕掉,扔到了台阶下。

  宗舒连上几步,捡起了扇子说:“陛下,你真是不会赚钱,只会搞折本的买卖。你如果当老板,生意兴隆是不可能了。你还隆舟?我看,折船再也合适不过。这扇子,最起码能卖万两银子,你这一撕,万两银子就没了。”

  这厮这是在说皇帝不会做生意,原来他理解的“龙舟”是“隆舟”,“蛇船”是“折船”。

  宗舒的话既进一步解释了他的“真正”意思,又变相地吹捧了一下徽宗的艺术成就。

  徽宗所使用的折扇,上面的花鸟虫鱼都是他自己画的,其他人画的,也看不上眼。

  虽说他不会赚钱,但他的折扇值钱啊,一万两银子!

  作为皇帝,不会赚钱,是缺点吗?明显不是。

  “宗舒,你好大的胆子。这次出使高丽,收获巨大,你怎敢如此诋毁?”赵楷抓住宗舒的漏洞不放。

  “收获巨大?大在哪里?在我看来,除了我们的船,让世人惊叹之外,为我大宋带来了什么好处?”

  “这两艘大船,几乎举全国之力造成,这成本,赚回来没有?你们从高丽拿回来了什么?拿回来的也是不值钱的,但陛下大方,又送出那么多,哪儿有这么赔钱的买卖?”

  “这样下去,其他国家都会把我们大宋当作大傻子,说上几句好话,我们就大把大把的银子送出去,大把大把的赏赐撒出去!”

  “本来,凭着这两只船,我们来回几趟就可以把本钱赚回来,但你们去了两年,拉回来的都是什么?拉回来的都特么是废物!”

  宗舒居然在大殿之中发起了飚!

  虽说宗舒说的有道理,但蔡攸等人还认为,这与“君子不喻于利”相违背,抓住这一点开始攻击宗舒。

  宗舒毫不示弱:“蔡大人所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纯粹叫扯蛋!陛下刚刚给徐兢和高丽使赏赐,赏赐之物是不是利?蔡大人是在说,陛下就是小人一个?”

  “多少年来,我们历朝历代都是给外人赏赐,体现我们民族的大气。其实呢,大多数时候,说个毫不客气的话,这叫做花钱买平安,用利促和平。”

  “如果时时处处折本,到时候,陛下拿什么赏赐?把陛下的书画卖了,给他们赏赐?”宗舒说道:

  “我们这次出使,没有带回足够的高丽特产,简直连普通的胡人商船都不如。陛下没有交待,难道你们这些做臣子的,想不到么?就这么做吃山空吗?你们特么的都想当君子,最后国家没钱了,让陛下当小人吗?”

  宗舒一通质问,直接把陛下的责任抹去了,埋怨起大臣和徐兢不做商贸。

  特别是宗舒最后一句话,让徽宗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是哪,大臣们都在谈义不谈钱,都想当君子,那谁来为朝廷赚钱?

  难怪啊,这么多年,朝廷的财政年年告急。内廷的用度年年紧缩!

  看看宗舒,多会赚钱子,还为皇家着想,与太子合股,让内廷的用度大大增加,让宫里的日子好过了不知多少倍。

  宗舒爱钱也能赚钱,就是“小人”,但就是这个小人,给朝廷平添了多少财富?为朝廷安排了多少流民?为国家解决了多少问题?!

  宗舒虽说行事鲁莽了一点,说话有时候狂妄了一点,但是总能说到点子上。

  再看一看这些个大臣们,谈经论道,一个个不输于人。

  但谈到治国理政特别是为国理财,哪一个能比得上宗舒?

  最后这一句话,把蔡攸给噎着了。

  不仅仅是蔡攸,赵楷等人也都低下了头。

  太子、李若水、陈过庭等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宗舒最后这句话,诛心呐!

  皇帝是要对整个天下负责的,大臣们特别是清流只为君子之名,甚至做出过激之事。

  自古至今,少有一心一意为朝廷赚钱的人,有个别好的,也只是管好了钱。

  王安石这样的,想尽各种办法为朝廷增加收入,最后落得了什么下场?

  中书舍人吴非一直都不担心,宗师不是一向如此吗?

  蔡攸之流居然想找宗师的碴?这不是找不自在吗?

  看来,儿子蔡修对蔡攸的警示还不够。

  “陛下,微臣有话要说。”冷场之际,徐兢忽然说道。

  徽宗点头同意后,徐兢说道:“附马所言并非事实,此次我们从高丽带回的物品,诸如高丽参、高丽铜,其价值不可估量。”

  蔡攸大喜道:“是啊,高丽参古来皆贡品,高丽铜可铸钱,此行出使,收获巨大。陛下,徐兢之功,岂能随便被人抹杀?”

  “嘿嘿,蔡大人,你是被人蒙了还被人数钱,高丽参,如果不是野生的,那不跟萝卜一样?高丽铜?我大宋的铜,比高丽少了,还是质量差了?”

  宗舒此话一出,蔡攸就马上回怼:“我大宋的铜,十分稀少,不易采掘,其质量就是不如高丽铜。”

  “蔡大人,我堂堂中华,缺铜?只是因为你们这帮大臣只知道整天从古籍里找字,不知道从地底下找铜!你们只知道为自己争名,不知道为陛下分忧!黄帝在哪里铸的鼎?鼎用什么做的?你们特么的研究过吗?你们实地探寻过吗?”

  宗舒的连续诘问,又把蔡攸人问住了。

  “附马,我们不仅带来了高丽的特产,还带来了大食商人,他们给我们送来了绝世珍宝!这珍宝,嘿嘿,附马恐怕也未曾见过。”

  又是徐兢为蔡攸解了围。

  大食商人?绝世珍宝?宗舒不禁提起了兴趣。

  从徐兢身后转出一个人,没有宗舒印象当中的那种白袍打扮,但面相一看就是大食人。

  此人拿出了几颗豆大的闪闪发光的东西,引得殿内一阵惊呼。

  宗舒也凑上前去一看,惊叫道:“不会吧,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居然是钻石!”

  两颗钻石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色彩,赵佶哪里见过这样的东西,当下赞叹不已。

  徐兢得意地看了一眼宗舒,说道:“没想到附马还认识此物,钻石之名,附马所取,甚为妥当。”

  徐兢说这是当世最硬之物,可切银割金。

  殿中众人又是一阵惊呼,这名叫钻石的东西,岂不是贵上了天?

  附马既然叫钻石,还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那不是说明他承认了这钻石的价值?

  附马承认了钻石的价值,那这两只船就没有赔钱之说,接下来,宗舒是不是该向徐兢和蔡攸认错服输?

  “附马,这钻石,你有何话说?”赵楷得意洋洋地问道。

  “这钻石,是贵了点,但说它绝世,也太过夸张了。”宗舒说道。

  徐兢沉下脸说道:“附马,此物绝少出土,从未到过我大宋。难道附马那里也有不成?”

  “徐兢,不要以为出去一趟,就成了海归派,牛批哄哄的!告诉你,这东西,本附马有的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