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庚子疫 第五十章 村口

《庚子疫》第五十章 村口

作者:君鉴日月 字数:3646 书籍:庚子疫

  第五十章 村口

  题记: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

  张大为、蒋华新、刘兴发一行沿着H60高速向省西部疾驰。他们要去巡视几个地级市。张大为的一贯作风是随机巡视,微服私访,直击一线,发现问题,解决困难,分析原因,拿出对策。

  全省十六个地级市的主要负责人,平时最怕张大为这一招。在此次疫情巡视督查中,张大为仍然以突袭方式到基层一线,而且不留情面,当即曝光,依法依规处理问题,及时迅速,这让地市一些主要负责人有点儿害怕。

  他们常常通过刘兴发打听张大为的行程或巡视安排。刘兴发有时也向这些地方要员们暗示一点张大为的巡视计划。

  张大为知道后,批评刘兴发道:“刘处长,我们去巡视,不要跟下面任何人透气,哪怕是地市的一把手,哪怕这个一把手享受副省级待遇。巡视工作尤其是疫情大考中的巡视,讲的就是真实!。”

  他们一行来到了Y市的郊区W县。张大为说,我们先沿路看看,从面上了解一下总体印象,走不通的话,车子调头选走得通的路走。他们从高速路出口转入一级公路,走了一段又从一级公路下卡口,到县级公路,再从县级公路到乡镇村级公路,没有目的地行进。

  W县各地与其它县市一样,也是村村封,镇镇封,到处是卡口,乱石黄土阻路,树木、钢管、铁皮等封路,人们被困在一个个孤岛之中。广袤的原野,辽阔的乡村,没有人!

  张大为在一片平地上下了车,走向田野。这片田野大约有上千亩菜地,白菜、萝卜、花菜等不少,这些蔬菜正是城市急需,然而却无人去采摘,去运送!张大为想,全省现在吃的差不多都是外援菜,而本地菜,却老在地里甚至烂在田中!防疫抗疫要实事求是,不能一刀切,各地应因地、因情施策,不能搞一个模式。

  他们找到了一个村民了解情况,村民说:“村里下了命令,任何人不准出门,不准下田。前几天抓了几个人,为啥?他们私自下田摘菜去城里卖。”

  张大为、蒋华新、刘兴发在乡里转了好一阵,发现到处是一些五花八门的标语,封村封路加上广播喇叭和这些标语,在宁静和谐的乡村,形成了厚重的疫情氛围,压抑着乡村人们的心,让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威慑与可怕!

  这些醒目的防疫横幅标语,直刺人们的心灵和神经,有些奇特的标语口号,让人哭笑不得。“今天你不宅在房间,明天你就去太平间!”“今天你田间、地头、乡村乱跑,明年你的坟头就长草!”“今天你下地出门,明年你就可能是一堆坟!”“今天病毒你打牌,明天三缺一,后天一缺三,不信你试试看!”“一人睡觉,全家光荣!”“没有病毒就好,管它田里长不长草”“发烧不说的人,就是潜伏在人民群众中的阶级敌人!”“出门你试试,你试试就去世!”“出门就是相互残杀,聚集就是自找死路!”“要想继续吃低保,宅在家里别乱跑!”“疫情你外出走走,病毒就不会让你活久!”“响应防疫号召,宅在家里放心睡懒觉!”

  张大为对刘兴发说:“你把各地的这些防疫标语整理一下,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进行纠正。我们的舆情工作,在宣传标语上失控了,各地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的与上级的防疫方针相违背,有的甚至是威胁恐吓,这就乱了套嘛!”

  张大为一行来到了一个村口,通往居民驻地的一条窄窄的水泥路,似乎没有封。在远处的路口,聚集了一些人。

  他们走过去,眼前是一片惨象。一个五十多岁的农妇,倒在血泊之中,头被拦在路中的钢丝割断,三轮车掉进路边的水沟中,车上的蔬菜散落一地。

  人们议论着“造孽啊,一大早她去地里摘菜,指望去城里卖,结果把命送了。”“村干部黑良心,在路中拉钢丝绳,也不挂个招牌!遭雷打的家伙们!”“想这几个钱有屁用啊!为几个小菜钱把命送了,家中还有几个娃儿,么办啰!”“昨天半夜村头的狗在哭叫,今早又有猫头鹰怪叫,俺从昨天早上眼皮就跳,知道村里会出事,没想到是这!”“她男人得肺癌走了,还没满三周年,怎么鬼老是缠他们一家撒!”“这下好了,村里又少了一个贫困人口!”

  张大为耳闻目睹眼前的一幕,心都寒了,问:“你们谁是村里的负责人?”

  围观的村民面面相觑,没人回答,其中一个年青人说:“我们都不是头,村里的书记、村主任没见他们的影儿。”

  张大为对刘兴发说:“拨打当地110,尽快来警察处理现场。”

  不一会,来了个身材矮小、背微驼、面容阴沉的中年男子。他身后跟着三个人,戴着红袖章。这个中年男子老远就扯开沙哑的嗓门,叫道:“咋回事?啊?都闪开,都闪开!”

  此人是村委会主任,是当地的一霸。当地有条河叫稀林河。稀林河产沙石。他开始在河道采沙,后来拉上了一伙把采沙垄断了,是有名的沙霸。沙霸在村委会换届中,靠拉帮结派、金钱铺路、走上层路线,居然被选上了村主任。

  沙霸其实是本村的一个黑老大。他手下有十二大金钢,对大小事儿,靠两手摆平,一手是武力,一手是财力。为此,W县曾派人专门调查沙霸涉嫌黑恶势力的问题,不知为啥也不了了之,后来派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当第一书记。但沙霸在村里根基深厚,关系盘根错节,尽管有大学生村官主事,但仍然难改沙霸村主任呼风唤雨、任意为之的独霸局面。

  沙霸支书走近了,瞅瞅张大为、蒋华新、刘兴发,又见远处停一辆公务用车,车牌号是省里的官号。他见过省里大官,他晓得高官车牌总是特别,而且带有特殊的字母,暗自心想,这几个人派头不一般,但没有市里、县里、镇里的通知,也没有熟悉的官员陪同,来这儿做么斯?微服私访?哎——现在病毒如此严重,上层还微服私访?不可能。走亲戚?没听说本村什么人有高官亲戚呀!路过?也许可能是路过本村的。沙霸村主任这么想着,挺了挺胸,问张大为:“你们是哪里的?从哪里来?到哪儿去?”

  张大为问:“你是村主任?”

  沙霸村主任晃晃头,硬了硬脖梗:“怎么?你有啥事?”

  张大为问:“你们村书记在吗?”

  沙霸村主任瘪瘪嘴,眼睛对着阴沉的天空转了转,说:“村支书?你问的是那个嘴上无毛的大学生村官?他回老家过年了,隔在Y市,有事跟我说吧。”

  张大为问:“你跟我如实说一说,这个农妇惨死于卡口的事!如实!”张大为神色冷峻,语气中带有命令的震慑。他盯着眼前这个沙霸村主任。

  沙霸村主任从张大为威严的目光与命令的口气中感受到了什么,然而这个名符其实的地头蛇,胆子特别大。他手上有W县四大家主要领导的电话,还有W县公检法主要负责人的电话。他可以在任何时候给他们打电话,可见他的关系网织得多密、多严、多广、多深。他身后一个肥胖的村民对张大为说:“我们村主任是W县政协常委,镇****!”

  蒋华新对沙霸村主任说:“我们和张大为书记来W县巡视疫情防控,你按照张大为书记的要求,尽快如实说明眼前这一惨状的实情。”

  围观的村民中,有一些是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他们立刻从手机百度搜索张大为的词条。有人发出惊呼:“哇,张大为,省纪委副书记,省防疫指挥部巡视组组长!你们看百度上搜到的!”

  沙霸村主任听闻之后,那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派头一下没了,阴沉的脸也挤出笑来,哈哈腰,对张大为说:“啊?张书记,您好,欢迎您一行到本村巡视!”

  他吩咐身后肥胖的戴红袖章的人:“快向镇里、县里、市里报告,省纪委张大为书记到了俺村。”

  张大为制止道:“你别张扬,不准任何人通报我的行程,你快如实向大伙公开说明这名农妇惨死于卡口的情况。”

  沙霸村主任左右看看,问身后肥胖的戴红袖章的村民,“么回事?快如实汇报!”

  他身后的肥胖男子,是他手下的十二大精刚之首,村联防队队长,平时是村治保主任。肥胖男子说:“这张寡妇清晨下地去摘菜,把自家地里的萝卜、白菜、蒜苗摘了装上三轮车。我派人警告过她五、六次,让她莫出门,莫下地,莫进城。她耳朵根硬,不听,后来我命令几个人把她逮回家,她又哭、又闹、又骂,她说两个娃儿上网买流量的钱都冒(没)得,别人的娃天天上网课,她的娃天天在家干瞪眼。我们也管不了这多,现在就是一条,严防死守。没想到她耳朵根硬,开着三轮车就往村外冲,企图把这车菜卖了赚一笔钱,于是她撞到了卡口的钢丝,被割断了喉咙……”

  张大为心情十分沉重,一个贫穷的农妇,为了孩子的上网流量费去卖菜,居然惨死在卡口!她没有被病毒吞噬生命,却被卡口的钢丝绳切断了喉咙!谁之过?谁之错?

  张大为严肃地问:“村出口路上拉钢丝绳,谁的主意?为什么不派人值守?为什么不做好提示?村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沙霸村主任见张大为震怒了,哈哈腰,说:“是、是、是,村里有责,村里有错!本村有八个进出公路口,其余的都用石块封住了,石块用完了,他们就用钢丝绳封。昨天还看见钢丝绳上吊着块红布标志的,不知为啥今天没见了,哎!惨呐!”他对肥胖的联防队长说:“村里张罗一下,尽快处理,尽快处理!”

  这时,开来一辆警车,来了两名警察。他们是接到110报警后受到指派赶到现场来的。

  蒋华新问:“你们负责人没来?派出所长、指导员没来?”

  一个警察笑笑说:“他们正在接受调查,现在网上正热闹着哩,您不知道?”

  原来镇派出所指导员和所长的家属,在朋友圈晒出了一组照片,他们家分到了外地捐赠的好多物资。有四壶油,两袋米,五斤冻猪肉,一箱水果和一箱蔬菜。这一炫耀引起了朋友圈的嫉妒,有人质疑现在疫情期间,生活物资相当紧张,而派出所指导员和所长家属居然可以分到如此丰厚的生活物资!一传十,十传百,成千上万的人引起怀疑。有人向纪委举报其以权谋私,特殊化,公权私用。县纪委闻声而动,经过调查核实,立即宣布派出所长和指导员接受调查。

  张大为对两名警察说:“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毕竟这个无辜的妇女是被勒死在村里的卡口,第一,尽快处置现场,安抚死者家人;第二,划清责任界限,分清是非,如果属于违法应当尽快立案,并回应公众关切!”

  张大为一行驶向W县,车经过二河桥时,发现一辆白色的小面包车陷进路边的水沟中。

  二河桥地处低矮的丘陵,住户少,原野空旷无人。

  一名男子蹲在车边,绝望地东张西望。

  张大为让司机停车,走近男子,问:“你出车祸了?伤人了吗?”男子摇摇头:“菩萨保佑,没伤人,就是车起不来了。”

  张大为问:“打救助电话了吗?”

  男子答:“打了交警电话,都在一线,一时派不出车来。乡里十三个村都是我在跑腿买药。我要是回不去,几百号病人都在等着,咋办?”男子的神情很焦急。

  原来从疫情发生后一个多月,他就义务为全乡十三个村的村民义务跑腿购买常用药。他是个装修小老板,他这么做是为了还人情债。他小时候是孤儿,三岁时父母双亡,靠吃百家饭长大,要是没有乡亲们救济,他也活不了!他每天走村串户登记村民要买的药,去县城几个药店购买,有的还要去医院开处方药。

  张大为问:“你这一个多月义务为十三个村的村民买药,跑了多少路?烧了多少油?”

  男子憨厚地笑笑,说:“也没细算过,烧了五千多块钱油费,跑了三、四千公里吧。我们乡村离县城远,我出点力,村民好,我也好。”

  张大为动情地对面包车男子说:“兄弟,你辛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