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庚子疫 第十章 玉生烟

《庚子疫》第十章 玉生烟

作者:君鉴日月 字数:2860 书籍:庚子疫

  第十章 玉生烟

  题记: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冬天的阳光很温暖,给江城增添了一些暖意。三大火车站和五大长途汽车客运站,回家的人们越来越多,地铁、轮渡满员,街上私家车越来越多,主要街道差不多都堵车,尤其是各大酒店,各种年会,团聚的人们络绎不绝,人们临时想找个好一点的餐馆聚餐,已十分难觅。报纸、电台、电视和众多的新媒体,全是喜气洋洋的新闻及促销广告。1400多万人口的大武汉,人们都在为春节而奔忙。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在为求医奔波。面临全城发热病人急剧增多,有关部门公布了六十多家医院的发热门诊联系方式,以文件、通知的形式公布,并在网上公布。这一情形已暗示人们,现在全城发热门诊告急。实际情况也的确严峻,有些病人为了及时就医,凌晨四点就去排队,挂号排队,就诊排队,缴费排队,取药排队,各种检查排队,打针排队,有的家里没有人或是年纪大的老人,甚至花了几天,还没有确诊。患者们等检查完确诊后,又没有病床位,为了能及时住院,一些人跑遍了市里好多医院,仍然是一床难求。作为全市重点医院的抚民医院更是如此。

  上午十时许,冬天的阳光洒满抚民医院的每个角落,犹如一只巨大温暖的手,抚慰楼房草坪以及满院的小车。医院的两大进门处,排满了小汽车长龙等候入院,但是院内到处是车,可以泊车的任何一处,都占满了。高音喇叭在不断呼吁,现在正值高峰,请办事完车辆,尽快离开。一个声音粗重的男音,将这一提示反复播喊,但是,医院也只能出一辆车进一辆车。

  申敏和祝小敬步行进入了抚民医院,祝小敬手捧一束花,他们是来看住院的刘老师的。

  刘老师叫刘丽本,光明中学教务主任,全国劳模,是祝小敬的班主任。刘丽本感染新冠肺炎能住院治疗,完全是通过祝小敬的关系,并通过祝义安排了病床。如果按照申请顺序排队,要几个周以后。刘丽本十分感激祝义的救命之情,一直琢磨着如何回报这份情谊。这时,申敏祝小敬出现在她面前。

  祝小敬将一束鲜花放到刘老师的床边:“刘老师,祝您早日康复!”

  刘丽本惊喜,圆脸庞尽管十分疲惫,但也现出欣慰的笑,近视镜后那双大眼,滚动着泪花。她说:“申处长,小敬,谢谢你们!谢谢祝义大夫!”

  这时,祝义来到病床前,说:“刘老师的病情正在好转,哎呀,前几天比较困难,现在度过了难关,挺过了那个坎。”

  祝小敬说:“刘老师,这是我们全班同学签名的祝福信,代表了我们的心意。”他把一张写满了名字的粉红色的A4纸呈给刘老师。

  刘丽本接过全班同学签名的祝福信,热泪盈眶。她的眼前顿时浮现出全班同学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这些面孔与她朝夕相处了两年多,有天真,有理解,有猜疑,有误会,有期许,有赞扬,有认可,有喜欢,也有讨厌。然而,现在,只有热爱和感谢。平时他们处在校园中,生活与人生的轨迹是寝室、教室、食堂、操场、图书室、实验室,所有的工作就是备课,讲课,考试,评卷,排名,所有的好恶与评判,一切的高下与美丑,似乎只是分数。分数决定着老师的考评奖励绩效,分数决定着学生的尊卑荣辱和地位前途,而对学生们的人性的关怀培养,对他人的关爱之心的培育,似乎没那么重要。师生之间似乎只是一种分数维系的苍白冷酷的近乎无情的关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此以往,师生之间、学子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那种出于人性人伦人文的关怀教育,似乎已无踪影。为此,她十分伤感,也曾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是在分数论英雄、考试定终生的巨大飞轮之上,她也无能为力,感到心与愿违。这种内心的纠结与冲击,一直困扰着这位高级教师。在抚民医院住院的十多天里,她见证了太多的生死,见证了太多的无助,见证了医护人员的勇毅和舍身救人的义举。

  刘丽本说:“祝大夫,你们医护人员比我们老师更难,更难做!”

  祝义说:“文教卫生,两个难兄难弟。”

  刘丽本说:“祝大夫,我有个想法,当然也是我的决定。”

  祝义、申敏、祝小敬看着刘丽本。

  刘丽本说:“我康复之后,申请在医院做一个星期的志愿者,由你给我安排工作。”

  祝义说:“你是病人,现在正在康复,好好休养。”

  刘丽本说:“我可以自理了,我已向学校说明,在医院做一个星期的志愿者。学校领导也同意了。”

  祝义沉默不语。他想,在我们这个社会,很多因素唤醒了人们的物欲狂热,人们的三观也在发生急剧变化。现代社会的过度市场化与追逐经济与金钱的狂热,人们似乎都成了自私的物欲狂,或正在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刘丽本老师,却不是这样的人,她是个逆行者。在她刚进院时,祝义给她安排的是条件较好的两人间病房,通风,明亮,设施设备都较好。但是,当她得知有更多的重病患者一床难求时,她要求住进了大病房。这个病房是六人间,病床与病床之间,用布帘隔开,与她同一病房的是一些普通的底层人,下岗职工,快递员,货车司机,建筑工人,菜场摊主,门卫保安。祝义想到了胡洁明,医院不得已将荣誉室改成了他住的单人病房……同是病人,同是一个生命的个体,面对生死,或者说在生死的十字路口,其本性就显露无疑!还有护士小芳,选择回住处自我隔离,把病床让给他人,这实际上是把生的机会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与可能留给自己。

  正在这时,一个女人跑进来,神色慌张,垂泪呼喊:“祝大夫,你救救我,你救救我全家。”这个女人住在佳和小区九幢,祝义和申敏都认识,叫汪欣玉,是佳和小区东门临街一家面馆老板,丈夫是开货拉拉的个体户。汪欣玉因为恐慌和焦虑,头发乱乱的,她跪在祝义的面前,抱住了祝义的腿。

  汪欣玉跪在地上紧紧抱住祝义的腿,不断央求道:“祝大夫,祝医生,看在街坊份上,救救我,救救我全家。”

  原来,汪欣玉持续发热好几天,丈夫也高烧不退,去几家医院求诊,三天之后得到结果:病毒性肺炎。吃了药没效果,又过了三天,他们跑遍了全市十几家医院,也托了不少关系,但是没有病床,得排队。在家等排队又是好几天,一打听前面还有几十上百人在排队。排队等病床住院,对于这种急性传染病而言,无异于等死!他们找社区方佳书记求助,并拎去一些礼品。方佳给汪欣玉出主意让她来求求祝义。这样,汪欣玉便跑到抚民医院直接找到祝义,哭诉,下跪,求救。

  祝义说:“我现在也实在没办法给你安排病床,只有排队。”

  刘丽本见此情景,说:“祝大夫,我的病正在康复,现在可以不用床位了,我可以把病床腾给他们。”

  祝义说:“他们一家感染了,一个病床也不能解决问题啊!”

  申敏建议道:“要不这样,一张病床他们夫妻两个轮流用,一个坐就一个躺,一个躺另一个就坐,相互之间还有个照应。”

  汪欣玉又给申敏磕头,千恩万谢。

  申敏把汪欣玉拉起来,说:“你莫这样,地上脏,你莫跪地上了,快起来,只要有办法会想办法的,莫哭,莫急,莫闹,你这一哭一闹搞得吓(吓)死个人,冒(没)的病都吓(吓)出病来了。”

  祝义给汪欣玉夫妇办了住院手续,同时给刘丽本办了家庭病床,并嘱咐刘丽本,若外出让她儿媳开车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这时,佳和小区业委会主任陈明三领着景和街党委书记和晓,街道办主任文喜高来了。他们的到来,自然是无事不登门。

  陈明三向祝义介绍道:“祝大夫,祝主任,这位是景和街党委书记程晓同志,程书记是正处级别,刚上过党校,报纸上刚登载过她的事迹,好大一块版面啰。我剪下来复印了好几十张,每个门栋都粘了一张,嘿嘿,也不知道你看了冒(没)?”

  祝义微笑点点头,对陈明三的话并不在意。

  陈明三又介绍道:“祝大夫,祝主任,这位是景和街道办主任,文喜高同志,文主任是诗人,出了诗集,很有名气,刚从文化局副处级岗位下沉到景和街道任职,也是正处实职。哎呀,你也许不晓得,市里文副市长,是他兄弟。”

  祝义微笑点点头,表示友好。

  陈明三说:“今天景和街党政两位一把手都来了,嘿嘿,都来了。”

  祝义和蔼地面对程晓和文喜高说:“现在医院病患人数太多,我们就站着交流一下吧。”

  程晓说:“祝主任,我和文主任来,看看祝大夫,认识一下。”

  文喜高欠欠身子,说:“我们来,也是无事不登门啦,请祝大夫给我们预留三个病床位,以防万一。”

  陈明三急忙补充说:“三个少了,最好是五个,现在有人到处找病床都冇得。”

  祝义不置可否地应付了一阵,他送走程晓、文喜高和陈明三,回到诊室,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时申敏、祝小敬走进来。

  申敏说:“今年的团年饭预订了一桌,把亲戚们都接一下,够么?不够再加一桌。”

  祝义忧虑地说:“现在疫情十分严峻,今年团年饭取消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