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乱世争鸣 第一卷:邻邦的阴谋 第一百章:安国现身

《乱世争鸣》第一卷:邻邦的阴谋 第一百章:安国现身

作者:凌空梦蚀 字数:2807 书籍:乱世争鸣

  从春秋时期开始,城池的基本结构,便是一种严密封闭的街区模式。

  居民区为坊,商业区为市,被严格分开,用墙垣各自封闭起来。

  这就是传统的市坊制度,直到后面的隋唐之时,才会被打破。

  市,古已有之,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需求而产生的,《易·系辞》中就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记载。

  战国时在军 队驻屯的地方出现了军市。《史记·冯唐列传》载战国末年赵将李牧曾把“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 因此深得士卒喜爱。

  。《战国策·齐策五》载苏秦对齐闵王说“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云云,说明齐国也有军市的设置。《商君书·垦令篇》主张加强对军市管 理,令军市“无有女子“,让“商人自给甲兵“,又令军市不得“私输粮者“等等,说明秦国也有军市。

  陈维所来的郡城集市是规模较大的,仅次于庭尧都城的集市。

  这里地方极大,有墙垣,有店铺,有货仓,有专门的机构和人管理。

  摊位都是小本生意,上面的货物很是齐全;有店铺的多是食于官府的官商,其他一些邦交的小国等地的行商则需要租借位置来进行贸易。

  时不时有黑衣小冠的市掾官带着持戈的兵卒,行走于市中巡视、收税,一切井然有序。

  走着走,陈维便发现自己走错了地方,眼前是一处接一处低矮的里闾。

  不时有各色服饰,带着古怪笑意的男子出入,皂衣的隶臣则守在闾门接待,收取币帛。

  而在一处门扉里,陈维还看见有半露白腻肩膀的女子朝外探头望来。见到他这一身打扮,她眼睛一亮,便用细腻的嗓子一声吆喝,呼啦啦,一群穿流行两色襦裙的浓妆女子就从闾中跑出来缠着陈维,他心中暗道一声不好,走错地方了,片刻后,陈维总算挤了出来,走到了他要去的地方。

  看着围栏里的牛马,陈维犯了愁。

  一头壮实的耕牛抵粟米五十石,一匹健康驮马也抵粟米五十石。

  至于那些能骑乘奔驰,或者拉沉重驷马战车的良马,少了四百石粟米,休想换到,而且也别想用草秣糊弄,时不时还得喂粮食。

  绕过这些精装的围栏,在旁边更为简陋的围栏里卖的则是驴和骡子,那些地方就远没有马栏那么华丽。

  卖马的多是外来的商人,造型比较怪异;而卖驴和骡子的则以宏渊周边的商人为主。

  面对这些马匹,陈恭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在各个围栏之间走来走去,拿不定主意。

  终于,他注意到一家卖骡子围栏上挂出的牌子有些奇特,那个牌子上有一副小画,画的是一个鸟窝里面有几只叽叽喳喳的小鸟,像是在写字时无意画上去的,不仔细根本看不出。

  陈维又兜了几个圈子,从这家卖骡子围栏隔壁右起第二家问起价钱,一家一家问下来,最后来到了这一家围栏前面。

  “这骡子可是有主的?”

  陈维大声问,卖主这时匆忙走过来,点头哈腰,连连称是。

  这是个面容消瘦的汉子,年纪不大却满脸皱纹,头发上沾满了稻草渣。

  陈维掏出令牌:“我是郡城督道仓吏陈维,眼下粮仓运输困难,仅需牲口运送,你这的骡子怎么卖?”

  “大人,这等小事派个粮吏来不就好了,我这头骡子卖五斛粟,要不就是两匹帛,或是十五钱。”

  陈维皱着头,眼下郡城正是用钱之时,郡守拨给他的钱两也不是很多,每一钱,都应该花在刀刃上:“这太贵了,能便宜些吗?”

  卖主赶紧摆出一张苦相,摊开两只手:“官爷,您行行好,这郡城马上就要打仗了,可不安全呐,可不安稳啊,我多卖一点就能多拿到一些钱去买粮食。”听到卖主这么说,陈维的眼神里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卖主多次提到安这个字,引起了他的注意,稍现即逝,他缓缓笑着打趣:“你认为买到粮食就安全了?”

  “当然不是,必须要逃离郡城,才能保证性命,居安思危嘛。”

  “嗯……,你这些骡子,我都要了。”

  陈维听到他这么说,下意识地环顾四周,发现没人注意到他们两个的谈话。于是陈维让卖主将骡子牵出,从怀里掏出钱两交给他。卖主千恩万谢地接过钱,还殷勤地为骡子套上了驮具。

  两个人目光交错,都会意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他又走访了几家驴马贩子的围栏,买了三头驴、两头耕牛和两匹马。等到太阳落山的时候,陈维将买来的所有牲畜赶到郡城仓里的马厩,谢绝了同僚一起去喝酒的建议,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家。

  陈维目前是单身,邻居们都知道他还未有婚配,现在只有一个哑巴的老仆从帮他料理家务。

  回到家以后,老仆人为陈恭端来一碗加了野菜的羊肉羹,还有两个煮熟的饼馕。

  陈维接过碗,挥挥手让他下去休息,自己则走进卧室,把房门都掩上。

  卧室不大,屋子的两侧全是书架,上面摆放着厚薄不均的诸多卷帙;

  靠窗的是一张床,床边还摆着一张红漆几案,旁边是一扇绘着跳舞的舞女的屏风。

  当确认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以后,陈维把屏风拉到自己身后,然后跪到几案前点燃蜡烛,掏出了藏在衣服夹层中的,棉纸封。

  这还要多谢百年前一个姓蔡的人发明了纸

  封缄通常采用棉纸封,原意是专指信封上下封口之处,加贴棉纸盖章封口,用来保密。封蜡。

  以松脂、石蜡、焦油加颜料混合加热制成块条状,一般呈红色或棕红色。

  在使用时,将封蜡用火一烤,犹如蜡烛一样,熔成稠状,然后滴在封口处,然后盖章。

  拆开后,里面是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全都是用秦隶书写的字,其中分列了宏渊国政务外交、军队驻防、经济变革、人事调动、民心波动等诸多领域的二十余条情报,相当详尽,其中不少条都属于相当级别的机密资料。

  而最后则写道,陈维新的任务便是探查沈国是否已与宏渊开战,沈国的后手又是什么。

  而这些只有九卿和庭尧各府高级官员才有权限调阅的资料,现在却在这个小小的督道仓吏眼前一览无余。

  事实上,除了平隶郡督道仓吏这个身份之外,陈维还有另外一个秘密身份,那就是安国派遣来的的密探,主管平隶、耒阳及庭尧的搜集工作。

  安国,许久之前也是宏渊王朝的分封地之一,宏渊灭亡时,效仿沈国趁机自立,从此与宏渊彻底分家,之后也展开过数余战,但安国实力还不如沈国,南方有沈国,东面有宏渊和雪莽,自然成了被宰割的对象。

  除此之外还有个自立的傲国,已经被元禾王张啸杀吞并。

  安国实力不如沈国,地盘也没有沈国大,但二十年前宏渊与沈国交战时,安国却在隔岸观火,现在,安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先去搞清两国是否交战,紧接着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抚摸着信件,陈维仿佛有种回到故乡的感觉,从安国出来十一年了,蛰伏在这宏渊国这么久,以至于陈维开始怀疑自己被遗忘时,上司终于派来了任务。

  陈维立即起草了一封信,主要写了郡守已经公布的一些,至于剩下的消息,便要靠自己的本事了。

  当宏渊人当久了,自己差点忘了,自己是个安人。

  ……

  寒封城东城门,一老一少正与守城兵卒纠缠,士卒苦口婆心的劝着:“两位,我们这里太危险了,你们还是快快回去吧,况且我们已经封城了,你们也进不去的”

  程柯问道:“那你怎么出来的”

  士卒没好脸的回答到:“要不是你们不停的敲击城门,我才不会出来呢”

  程柯指着兵卒的“你,我告诉你,我可是来帮你的”

  邓瘸子拦住程柯:“这位小兄弟,还望你能通知下你们的将军,在下墨者邓遁,有守城利器献上。”

  程柯怪异的看了邓瘸子一眼,他这才知道他的真名。

  听到墨家的名号,士卒半信半疑的点头:“好吧,你们在这等候,我去通报一下。”

  邓瘸子行礼:“辛苦了”

  注释(再往下有作者写给你们的话哦):

  所谓黏土封,也被称为泥封,中国最早的文件保密手段。即在接口处,敷以特制的胶泥,再在胶泥上盖上呈报人或部门的印章。这种手段主要用于秦汉时期,当时文字载体是“竹简”或“木板”。

  封缄通常采用棉纸封。原意是专指信封上下封口之处,加贴棉纸盖章封口,用来保密。封蜡”。以松脂、石蜡、焦油加颜料混合加热制成块条状,一般呈红色或棕红色。在使用时,将封蜡用火一烤,犹如蜡烛一样,熔成稠状,然后滴在封口处,然后盖章。

  这种方式既美观又能有效保密,所以被广泛使用于机密文件传递。此外,火漆还应用于鸡毛信的鸡毛粘合,以防鸡毛脱落。

  作者感言:

  第一百章了!不知不觉已经写完了第一卷,但我认为还是有许多值得诟病的地方,一些语句不通或剧情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后面我还是会改的,另外第二卷将重点开始描述主人公王禳灾了,不会在有一种你们看完还不知道主人公是谁的感觉。

  最后祝大家春节快乐,牛气冲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