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内天魔 第一卷 东京风华 第49章 熊耳藏兵

《大内天魔》第一卷 东京风华 第49章 熊耳藏兵

作者:花间酒友 字数:2914 书籍:大内天魔

  文彦博如愿以偿,他坐上了河东路转运使的位子。

  过年之前,他还是转运使明镐的副手。转运使和转运副使的差别,就像一朵艳丽的牡丹,和陪衬花朵的绿叶。只是谁会去注意那些叶子?

  坐在窗前,文彦博悠悠的品着一杯茶,面容平静。他在年前被皇帝赵祯召回京师,到京的当天,即被越次召见问对。那时,他就知道,转运使一职定矣。如今,只等过了十五,他就要启程赴任了。

  这只是一次利益交换罢了,文彦博忽的皱眉。

  当初,明镐看上了河东的炼矾买卖,上书朝廷成立官营炼矾务。文彦博是不赞成的,但是他并没有反对。几个副使,哪个看不明白?明镐这是要以炼矾务为阶梯,试图再向上跨一个大步。

  朝廷缺钱。生财有道的明镐,岂会不受朝廷重视?文彦博想到此处,不由轻蔑的嗤笑一声,想学着香皂买卖的法子,也得自己有那个本事才行。

  果不其然,贪心的明镐,下令取缔了民间的炼矾工坊,希图垄断炼矾买卖,但是遭到了民间强烈的抵制。甚至被民间六家商户,联名告上了朝廷。

  结果,欧阳修这个老好人,被朝廷派到了河东进行调查。欧阳修最是反对朝廷与民争利,派他调查,其意还不明了吗?

  不过十天,欧阳修上书朝廷,认为河东路转运使司违约在先,因此,他反对将炼矾工场收归官营,建议“官罢自煎熟矾出卖,只令杜升等六户,依旧管认年额。”好吧,由六户继续承包晋州的炼矾业。

  朝廷最后折中处理,河东路转运使明镐调离,改知并州。官营炼矾务、民间炼矾工坊继续保留,各炼各的。

  明镐一腔心思付诸流水,改任并州知州,看似升了官。但官场上,却不能真的只看官职高低,而要看权力大小。还有,在皇帝陛下心中占据的分量。明镐希图幸进,最终搞得一地鸡毛,皇帝能高兴才怪。

  恰在这时,汝南王府找上了文彦博。

  来人是郡王府六子赵宗晖,带着他父亲的书信,执礼甚恭。文彦博不由感叹,汝南王府是真能生啊,竟有二十多个儿子。和汝南王府一比,当今官家能眼红死。

  想到当今官家,文彦博的眼角猛地一跳。他与汝南王府结下缘分,却是与皇帝赵祯有关。

  七年前,文彦博任官殿中侍御史。官家长子薨逝,悲愤难当。而在此时,一股请立太子的声音,在朝堂上传开。

  整个朝堂,似是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裹挟,向着皇帝赵祯发起了攻击。皇帝无子,朝堂不稳。举着这面大旗,尽可以大义凛然,一副忠义死节模样。

  但究竟有几人是真的关心朝堂?还不是要投靠新的主子,以博取从龙之功?

  文彦博是主力,他审时度势,站在了皇帝的对面。携满朝文武百官之声势,逼迫皇帝赵祯早立太子。而那时的赵祯,还没有三十岁。

  面对满朝逼迫,皇帝赵祯坚持了半个多月,无奈妥协了。下诏,以绿车旌节,迎宗室赵允让十三子赵宗实入宫,交由皇后抚养。虽未立为太子,但皇帝无所出,立储之事可以说板上钉钉了。

  谁都不曾想到,四年后,皇帝的二子最兴来出生了。当初轰轰烈烈迎进宫去的赵宗实,被皇帝赵祯轰轰烈烈的送了出来。

  满朝哑然。当初的兴奋,变成了惶恐。

  又三年,最兴来染病薨逝。文武百官还没有来及庆幸,忽又传出皇二子福大命大、死而复生了。一时间,满朝文武,就像是坐在激流中的一叶扁舟之上,被潮流颠簸的忽上忽下,充血的心脏,被兴奋和惶恐轮番的蹂躏。

  这一班逼宫之人,自知早已得罪了皇帝,由不得他们不患得患失。眼看着皇二子一日日长大,更是屡有神异之举。汝南王府的野望越来越变的模糊,渐渐失去倚靠的价值。这一班人,更是心中惴惴难安。

  而此时,忽的又传出了一个惊人消息,皇后有孕了。一下子,让本就暗流涌动的朝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汝南郡王的信上,当然不会写什么正事,只是惯常的问候和一堆花团锦簇的废话。以汝南郡王的老道,岂会将把柄落之于字纸?

  赵宗晖言道,“近日有从南边儿运来的竹笋,正好小侄要到河东来,是以父亲大人命小侄带些来,给运使尝尝鲜。”

  “王爷有心了。”文彦博拱手说道。冬日里能吃到竹笋,这可是很稀罕的。但他知道,南边儿的商人,在大棚里点起炭火,一如春日,育出竹笋,冬日年节时发卖,博取厚利。只是北边儿不常见到。

  见文彦博没有推辞,收下了礼物,赵宗晖已经完成了差事。又闲谈几句,隐晦的说着,他和人一起开了家买卖,就在晋州的地界儿上,希望得到文彦博的照拂。这却是正常之事了。

  但文彦博什么都明白,不经意间,已经做了利益的交换。

  竹笋嘛,这个关键的时候送来,自然是要助文彦博一臂之力,使他节节高升了。还能是什么?当然是转运使之位。

  对方要的,也不会简单。什么样的买卖,需要借助转运使的权利?自然是盐铁酒之类,官府专卖的买卖。

  文彦博知道这里面有多大的利,也知道有无数的官员,都在挖着大宋的墙角。只是,这关他什么事?自有皇帝和宰辅操心,他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够了。

  等自己成为了宰辅之时,再来关心这些事情。文彦博想着,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冷风夹着雪花,从敞开的窗户灌了进来。如今,东京城是愈发的寒冷了。

  ————————————————————

  傍晚的时候,秦红英牵着马,慢慢的走进了洛阳城。

  裹紧了身上的斗篷,她沿着城中的道路,一边走,一边看。走不多远,她就看见了那辆熟悉的马车,正在小二的招呼下,赶进客栈。车上没人,应是已经进了客栈。

  秦红英是追着赵宗咏,从开封来到了洛阳。秦红英从未放下过心中的仇恨,也一直密切的监视着赵宗咏。

  三天前,阿芷告诉她,赵宗咏急匆匆的出城了。秦红英疑心大起,因为赵宗咏一副贵族的做派,什么时候都是安步当车、不紧不慢,能让他急匆匆出城去,定是发生了了不得的大事。

  秦红英立刻骑了马,紧着追了出去。赵宗咏却是去了城外河湾的庄院,直到天快黑了,才见一辆普通的马车,从庄院里出来。

  马车并不进城,而是一路向西而去。秦红英犹豫片刻,决定追上去看看,她不确定赵宗咏是否在车上。马车速度不快,到了半夜,才算是走到了陈桥驿。而秦红英也终于看见,赵宗咏从车里下来走进客栈。

  只是此时的赵宗咏,形象大改。哪里是翩翩公子,头戴英雄巾,身穿对襟的大褂,手里提着朴刀,竟是江湖好汉的打扮。

  确定了车里的人正是赵宗咏,秦红英放下心来。赵宗咏如此改头换面,隐秘行事。秦红英更加确信,赵宗咏将要去的地方,肯定藏有秘密,这让她很是期待。

  又三天,赵宗咏遇店投宿,不紧不慢的赶路,终于到了洛阳。可是苦了秦红英,跟进店内投宿,怕被认出来;找其他客栈投宿,又怕跟丢了赵宗咏。

  无奈,只能在客栈外面隐蔽处将就。大风大雪,苦不堪言,好在秦红英当年寻找陈景元,餐风露宿寻常事,还能撑下来。

  之后几天,赵宗咏明显加快了速度。出了洛阳,竟是一路向西,也不知要到哪里去。秦红英咬咬牙,坚持跟上去。

  一座巍峨的山脉,已经出现在眼前。秦红英早年来过,这里已是熊耳山的外围了。熊耳山乃是道教圣地,与武当山有着深厚的渊源,道观众多,香火繁盛。山中层峦叠嶂、奇峰林立。更有广袤森林,千百年未有人迹踏入。

  路越走越险,赵宗咏让马夫在原地等待,独自步行进山。秦红英跟踪的难度大增,好在她武艺高强,借着山石树木遮掩,总算是没有落下太远。

  从中午走到半夜,越走越荒僻,渐渐远离了人迹,依然没有走到地头。此时,赵宗咏却显出了他强悍的体质,也让跟踪在后的秦红英警惕。赵宗咏竟是身怀不弱的武功,攀崖过涧,纵跃如飞,哪里还是文绉绉的样子。

  进入一条峡谷,秦红英明白到地方了。她已经看见哨卫,从隐蔽处跳出来,查看赵宗咏进山的信物。

  秦红英更加小心的隐蔽身形,慢慢的绕过哨卫,跟着赵宗咏的痕迹,向深山森林里潜过去。夜色如墨,给了秦红英最大的保护。

  转出峡谷,一座巨大的寨堡横亘在眼前。如同兵营,四周围着栅栏,寨门前横着拒马,寨墙上的火把,映照的四下里一览无余。足有上百人,手持刀枪,在寨墙上巡逻。

  秦红英被震惊了,千算万想,也猜不到深山腹地,竟藏着如此阔大的一片军营,刀枪在手、如临战阵,怕不有数千上万人。

  秦红英不敢再深入,她就是再自负自己的武艺,也不敢独闯军营啊。那可是数千上万的军兵,不是大萝卜。她悄悄的起身,一点点的向后退去,她要趁着没人发现,赶紧离开。

  脚下忽然砰的一响,一阵剧痛从脚腕上传来。她明白,中了陷阱,猎人抓捕大型野兽的那种夹子,一旦踩中,夹子猛地合拢,足以夹断腿骨。

  不等她有反应,一张大网已经兜头罩了下来。秦红英手中剑如闪电,一划而过,想要破网而出。但是她却看到了,剑尖所触,一溜火花儿,竟是杂糅了铜丝的网。

  下一刻,她就闻到了一股香味儿,心里明白坏了,但身子已经不听使唤的倒了下去,瞬间失去了知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