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开局签到黄巾力士 086,诸葛珪,儒皮法骨

《开局签到黄巾力士》086,诸葛珪,儒皮法骨

作者:玉京山左慈 字数:1826 书籍:开局签到黄巾力士

  刘元听到这个问题,眉头一挑,这刘家的名声还真是深入民心啊,四百年的统治可真不是盖得啊。

  你看自己一报名号,别人就要问自己是不是汉室宗亲了。

  刘元笑笑道:“虽为汉室,但是分支已远,与当今天子恐怕要追溯十代以上才能攀上关系了呢,所以说,我这汉室与平常人家没有什么两样了。”

  诸葛瑾点点头,倒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毕竟刘家人能生那可是出了名的,所谓遍地刘可不是说着玩的。

  甚至诞生了中山靖王这种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女儿的奇葩,你说天下姓刘的多不多。

  没大会功夫,一行人便来到了诸葛家门前。

  这诸葛家的府邸并不大,占地也就是两三亩的样子,按照现在的计算方法,也就是一千五百多个平方差不多,对于诸葛家这样的名门来说,稍显局促了一些。

  不过,虽然局促了一些,但是当刘元走进去的时候,顿时觉得别有洞天了。

  也不知道是诸葛家自己设计的还是找高人设计的,空间虽然不大,但是回廊曲折,遍布怪石奇松,赫然间有点后世景观园林的味道了。

  让刘元啧啧称奇。

  诸葛瑾似乎对于自己的府邸的这般盛景颇为自豪,言谈之间不免透露出些许的自傲。

  不过,小小年纪的诸葛亮似乎对此并不是十分在意,在他看来,盛景也好,败景也罢,能够居住便好,整这些乱七八糟的徒耗费钱财罢了。

  盏茶功夫,一行人来到了大堂之中,早有侍者通知了诸葛珪,故此此时诸葛珪正在大堂之中等候。

  来到大堂之上,各自见礼,分宾主落座,下人上茶。

  刘元这才有功夫打量这诸葛珪。

  说真的,诸葛珪此人因为早亡的原因,在历史上几乎并未出场过,只说他是泰山郡丞,连他是不是镇压过黄巾起义都没有什么记载。

  总之,就是一个存在感很弱的人。

  可是,此时刘元仔细一打量,顿时觉得这诸葛珪不简单啊。

  首先是长相,身高八尺,面容俊朗,虽然此时因为生病的缘故略微有一点发白,但是仍然是标准的帅哥一枚。

  也难怪能够生出诸葛亮这个美男子了。

  当然,诸葛瑾这个驴脸多半是变异了。

  其次,就是刘元感觉到这诸葛珪修为不弱,虽然不知道具体有多强,但是起码不弱于自己,不是四品就是三品。

  只不过,诸葛珪气息并不稳定,时强时弱,好似一堆大火,无风之时熊熊燃烧,有风之时,火势变小。

  刘元心中一动,登时明了,这诸葛珪是在度风劫啊。

  四品强者度过雷风火三劫,便可成就三品。

  所谓雷风火三劫,便是西游记中菩提老祖所说的那三灾。

  一是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

  二是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多年苦行,俱为虚幻。

  三是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赑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这三灾并无先后,有的人先来雷灾,而有的人却是先来风灾。

  显然这诸葛珪是先来了风灾。

  而且这个世界的三灾是无法躲过的,必须硬抗,以自身修为和意志硬抗,抗的过去修为自然提升一个台阶。

  比如风灾过去,你的法力便会被大大的纯净,一份法力可以当以前的十份乃至百份来用。

  火灾强化的是肉身,雷灾强化的是精神意志。

  当然,这只是侧重点不同,对于其他的两个方面也会有所强化。

  总之,每一个劫数过去,修行者的精气神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只是每一个灾劫的提升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一般来说,在渡劫之时,外人都帮不上忙的。

  但是,刘元不同,他有一个好东西,万金油—功德之力。

  虽然,刘元不知道这功德之力是否有用,但是不妨碍自己施恩与诸葛珪啊。

  万一有用的话,说不定今天就能把这一家人都给忽悠进去了。

  当然,上杆子的不是买卖,刘元肯定不会主动提的。

  毕竟,此时看那诸葛珪的样子,还有余力来接见客人,可见抵抗的还并不是很吃力,不然的话早就全力抗衡那风灾去了,哪里还会有心情接待客人啊。

  于是刘元便跟这诸葛珪寒暄了起来,然后天南地北的海扯,以一副后辈末学的样子向诸葛珪请教学识。

  尽管诸葛珪有些不耐了,但是碍于刘元身份,加上刘元说的问题的确很有深度,也很有意思,所以诸葛珪只能强行忍耐,不能弱了诸葛家的气势啊。

  毕竟刘元这家伙开挂,向诸葛珪连续抛出了,秦之功过,法与德,法与礼等等这些问题的一些后世大家的观点,登时把这诸葛珪的心瘾给勾了起来。

  诸葛家可是法家传承呢,要不然诸葛丰也不会做了司隶校尉,这可是一个监察机关,而且是有点类似于特务机构的检察机关,要是诸葛丰没有两把刷子,怎么可能坐上这个位置。

  而且结合此人所做的官职,基本上都是御史之类的官,故此这诸葛家的家学多半是法家之学,当然此时的法家之学跟秦国时期的已然不同。

  虽然核心还在,但是已经被儒家之人给吸收了进来,儒家喊着以礼治国,以得治国,以仁孝治天下,但是本质上还是以法治国。

  所谓儒皮法骨,几千年不外如是。

  故此,后世才有人说,中国两千多年行的都是秦政,诚哉斯言。

  说白了,就是荀子之道。

  荀子就是把儒墨法道四家加以综合改造,提出了自己的学说。

  在荀子的思想核心之中,最核心和最牛皮的一点就是经世致用。

  可惜,后来的一些人把经念歪了,把这一点全都给抛之脑后了。

  反倒发展出了一套唯君唯上的歪理。

  要是荀子地下有知,多半要大骂不肖子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