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马秋风烈 第456章 曲线分国

《铁马秋风烈》第456章 曲线分国

作者:十里西湖 字数:2407 书籍:铁马秋风烈

  分国自立。

  当时邝珣提出这个主意,赵构不是没有好好想过。

  但在这个问题上,赵构越想,却越觉得像是一个悖论的命题,走进了死胡同。

  万一叶治立了国,还不满足怎么办?

  那还不如来个鱼死网破。

  万一叶治不是个贪得无厌的人呢,不让他立国,岂不是变相的驱使他野心膨胀?

  所以赵构很犹豫,他在意的并不是多了一个天子,而是担心即便自己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得到的仍是敌人。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就怕敌人亡我之心不死。

  不过邝珣也好,赵鼎张浚也罢,他们都倾向于让叶治分国自立,不是他们想不到这一层,而是他们觉得这就是一场赌博,让叶治分国自立,等于多了一把机会。

  赵构担心叶治是个野心家,可万一他不是呢,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一次大好机会?

  对赌徒来说,一次机会和两次机会,还是有巨大区别的。

  “陛下,当断则断啊。”

  赵构看了看赵鼎,又看了看张浚,最终不情愿地点了点头,有些无奈地叹道:“那就这么办吧,你们好好商议商议,拿出个章程来。”

  “臣,遵旨。”

  ……

  “元镇兄,这杯酒,浚敬你!”

  张浚捧着酒杯,看着一脸风霜苍老的赵鼎,悠悠叹道:“元镇兄这些年受苦了。”

  当年赵鼎和张浚不协,淮西大捷后,身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兼监修国史的赵鼎罢职,而张浚因淮西之功迁了特进,风头一时无两。

  如今事过境迁,两人都经历过命运的大起大落,尝遍了世间冷暖,重新再见,回首往事,不免唏嘘。

  张浚刚才这句发自肺腑的话,还有这杯略带歉意而诚挚的酒,有一种“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味。

  赵鼎也捧起酒杯,郑重地朝张浚敬了敬,又朝刘子羽致意道:“德远、彦修,没想到此生还能与二位再见,来,满饮此杯。”

  “元镇兄,请!”

  “啊,神仙醉的味道还是这么醇厚甘烈。”赵鼎放下酒杯,叹道:“往事如烟,白云苍狗,一转眼,我们都垂垂老矣。”

  “元镇兄说的是。”刘子羽一边给赵鼎斟上酒,一边唏嘘道:“后浪推前浪,现在是年轻人的世代,我们真的老了。”

  一提到年轻人,赵鼎和张浚自然而然又想起了那个让人头痛不已的年轻人。

  “元镇兄,你说叶治会知进退吗?”

  赵鼎摇摇头,若有所思地感叹道:“我也不知道,我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此子能成此大事。不过以我观之,此子是个重情义的人,不过人都是会变的。”

  “据我所知,此子与陛下嫌隙已深,似不可解,若他得寸进尺,真不知为之奈何啊。”

  “是啊,他现在养兵数十万,开地万里,兵雄势大,羽翼已丰,若是有野望,真的难以扼制。”

  “唉,都是奸党误国啊。”

  张浚叹道:“若不是奸人作祟,国事何至于此。元镇兄,如今时机大好,你我要不要先将朝中奸党去之。”

  “德远,如今金国已灭,那些人失去了根脚,倒台是迟早的事,我们何须再费这个手脚。”

  “嗯,元镇兄所言极是,可浚每想到奸党误国,就愤懑难平。”

  “德远,眼下最紧要的是为陛下分忧,其他事情再论不迟。”

  张浚愁眉不展,忧心道:“现在就不知叶治是何心思,让人费思量啊。”

  “二位相公,这世上最难猜的就是人心。如今陛下已有圣断,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以子羽愚见,成与不成,全在叶治一人,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派说客前往京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赵鼎被刘子羽说的意动,凝眉问道:“那彦修以为,谁可担此重任。”

  刘子羽思索了片刻道:“薛弼。”

  “薛弼?”

  “嗯,薛弼乃叶治授业恩师,我想不出还有谁比薛弼更适合担当此任。”

  张浚相视了一眼,点了点头,赞同道:“彦修此言有理,确实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德远,薛弼现在在何处任职?”

  “以集英殿修撰知福州。”

  “福州。”

  赵鼎喃喃道:“我听闻当年岳飞下狱,其从官像朱芾、李若虚等皆坐官落职,唯独薛弼得免,且为秦桧所用,世人以此轻之。薛弼会不会是……”

  “这个相公倒可放心。”

  刘子羽解释道:“当年秦桧贬居永嘉,薛弼常游其门,二人素有交往,故飞下狱而薛弼独免,薛弼却非秦党。薛弼此人主张事功之说,重功利结果,为人活络,善于交游,却非党同伐异之辈。叶治从学六七载,两人师生之情甚为深笃,愚以为可以一试。”

  刘子羽这么一解释,赵鼎释然地点点头,“德远,那明日我俩就向陛下保奏,让薛弼往京兆走一遭。”

  “好,正如元镇兄所言。”

  ……

  第二日常参后,似乎心有灵犀的赵构将赵鼎和张浚留了下来,一起钻进了御书房。作为扛把子的秦桧却被晾在了一边,其中味道可想而知。

  没了膈应的人在,君臣三人说话也没了太多的顾忌,赵构直接切入了正题。

  “朕意虽坚,但此议一出,只怕台臣凿凿,天下藉藉。”

  赵构有些苦恼地揉了揉脸,眼巴巴地看着赵鼎和张浚,在这个问题上,他确实怕,又没什么法子。

  赵鼎和张浚相视了一眼,他们完全明白赵构的忧虑。

  人言可畏,皇帝也怕舆论。

  特别是堂堂的九五之尊要向一个乱臣贼子低下高傲的头颅,可以想见,到时候朝堂上肯定要吵成一锅粥,甚至文死谏的戏码都会发生。

  特别是言官,素来以犯言直谏为荣,皇帝居然要拿国祚和正统当筹码,跟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做交易,他们真敢把唾沫星子喷到赵构脸上去。

  这其中最最关键的也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就是交易双方身份地位的差异,一个是皇帝,一个是臣子,皇帝向臣子低头,这比向金人屈膝还屈辱,丢不起这个人!

  确实有点难搞。

  可再难搞,也得搞,没得选啊。

  赵鼎和张浚两个智多星似乎也没什么好主意,能堵住别人的嘴。

  “朕在想,是不是可以变换个法子。”

  赵鼎和张浚闻言一愣,有些不解地看向了赵构,“陛下的意思是?”

  “唉,”赵构悠悠地叹道:“朕本不当此大位,只是靖康之祸,因父兄在远,恐国祚中断、祖宗绝祀,故勉循拥戴,承继大统。”

  “陛下!”张浚闻言,急忙劝慰道:“陛下承继大统,乃天命所归……。”

  赵构摆手止住了张浚,苦笑道:“如今渊圣南归,朕在想,与其许叶治分国自立,还不如请渊圣复位,自立一国,两国永为兄弟之邦。如此,一可稍偿朕愧疚之心,二可堵天下悠悠之口。”

  “陛下,恭请渊圣复位,于事何补?”

  赵鼎一听,有点傻眼了,赵构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眼下要解决的是叶治这个大麻烦,这样一搞,万一叶治因此衔恨,岂不是适得其反?

  “爱卿有所不知。”

  赵构明白赵鼎的疑惑,他耐心地解释道:“朕已派使前往东京通问过渊圣,渊圣一心求道,已无复位之心。朕请渊圣分国复位,只是想借渊圣之手,将这个位子名正言顺地给他而已。”

  赵构这么一解释,赵鼎和张浚终于整明白了。

  赵构的大礼还是给叶治的,只不过为了堵上某些人的嘴巴,这份大礼要赵桓转个手。

  你们看,朕讲兄弟大义,让老哥复位。

  是老哥自己把皇位让给叶治的,不关朕的事,你们有唾沫也别喷我脸上。

  赵鼎和张浚真的有些吃惊,赵构的算盘已经打到了极致,有点机关算尽的感觉。

  “爱卿以为如何?”

  赵构心里对于自己想出的金点子,还是有这么一点点小得意的。

  “陛下。”赵鼎沉吟了片刻,躬身道:“老臣担心叶治难体圣意,而横生枝节。”

  赵构点了点头道:“爱卿所虑甚是,朕也担心会产生误会,而适得其反。朕想派一得力干臣,前去陈说。”

  “陛下圣明,臣等今日正好要向陛下禀告此事。”

  “噢?看来爱卿和朕是想到一块儿去了,不知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张浚看了一眼赵鼎,禀告道:“臣等商议,集英殿修撰、知福州薛弼可担此任。”

  “薛弼。”赵构想了想,喃喃道:“嗯,他确实是个好人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