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马秋风烈 第159章 要里子还是要面子

《铁马秋风烈》第159章 要里子还是要面子

作者:十里西湖 字数:2128 书籍:铁马秋风烈

  金国诏谕江南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了,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如此的屈辱,但凡有些自尊的人都受不了,何况是打小背诵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圣人言长大的读书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不要跪着生,民族的尊严和气节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很多人的骨子里。

  王庶对朝政失望至极,赵构一意孤行换来了莫大的屈辱,此次和议若成,万一要有什么文书让他签字画押什么,自己岂不是要背负千古骂名,他受不了这样的屈辱,只能选择离开。

  第二日,王庶就向赵构请辞,说自己在和议这件事情上唱反调,反映出自己的无智无谋和能力有限,根本就不胜任这么重要的岗位,请赵构另选贤能,其实就是不认同和议。

  和议未决,事有反复,赵构怎么可能会同意。

  张通古和萧哲入境后,所过州县陆续有条奏上报,都说金使傲慢无理,要求所过州县都要以臣礼相迎。

  各地陆续来的消息证实了韩世忠的话,朝臣再也忍不住,纷纷上疏极言不可屈膝求和。

  赵构是一个头两个大,说好的上国之礼怎么就变成了诏谕江南、君臣之分。

  不行,得找人问个清楚。

  十一月初五,赵构下诏让王伦先行回京复命,由副使蓝公佐陪着张通古和萧哲慢慢转,并派接伴官、右司员外郎范同前往迎接。

  诏书下达,一来一回,王伦站在赵构面前已是十天之后。

  时间是个好东西,它能冲淡一切,包括屈辱感。

  “俯首称臣”这个词这些天来一直萦绕在赵构的脑际,现在想来,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其实王伦昨天就已经回来,昨日刚好是月中十五大朝会,为了避免刺激到朝中大臣敏感的神经,赵构特意今日才在内殿召见王伦。

  从王伦的嘴里得到了最权威的消息,金国使者确实称“诏谕江南使”,但国书中是否有“诏谕江南”或“册封”之意还不得而知。

  不过从张通古和萧哲两人一路的做派来看,金人的目的已经很明显,就是要宋国俯首称臣,才肯把河南、陕西土地及梓宫、太后归还。

  除了俯首称臣外,金人好像没有提出其他的附加条件。

  王伦也知道自己现在是过街老鼠,在朝中大臣眼里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所以当场就向赵构引疾乞在外宫观。

  关键时刻撂摊子,赵官家能答应吗。

  王伦及政事堂的相公们退下后,秦桧一个人留了下来。

  “陛下,金人之意已明,和与不和,还需陛下早日圣断。”

  赵构心里窝火,有些不快地反问道:“那秦相认为当不当和?”

  秦桧是议和的始作俑者,现在金人开出这样的价码,赵构想听听他有什么说辞。

  “请陛下恕臣斗胆。”

  秦桧知道赵构这个人容易摇摆不定,今天要是说服不了他,议和可能就要泡汤。

  “陛下,臣斗胆想问陛下,陛下为何要议和?”

  赵构看了一眼秦桧,说道:“梓宫未还,母后在远,陵寝宫禁,尚尔隔绝,兄弟宗族,未遂会聚,十馀年间,民兵不得休息,早夜念之,何以为心!所以屈己和戎。”

  “恕臣问句不好听的话,那陛下觉得里子重要,还是面子重要?”

  一下子,赵构还真被秦桧问住了。

  “陛下恕罪,每个人都想既要里子又要面子,可世间之事怎能皆如人意。就拿议和来说,现在的形势是敌强我弱,和不和,主动权在金人。金人肯归还故地、梓宫和太后,其实他们是给了里子要面子;陛下屈己议和无非是失了面子,拿了里子,里子和面子孰轻孰重,陛下当有圣断。”

  秦桧这番话让赵构陷入了沉思。

  此次议和,金人就要个君臣的名分,自己拿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处,面子有时候真的这么重要?

  “陛下,当断则断。”

  赵构终于点了点头,对秦桧说道:“为息兵止戈,朕不惮屈己。”

  “陛下圣明。”秦桧奉承道:“臣僚畏首畏尾,多持两端,不足以与论大事。若陛下决意讲和,乞陛下专门与臣商议,不要让其他人干预。”

  “此事朕独委任卿。”

  “臣恐有反复,请陛下再三思之。”

  过了三天,秦桧又留身,把上次说的又说了一遍。

  经过这几日的思想斗争,赵构彻底把自己说服了。

  现实的巨大利益摆在眼前,什么尊严气节,值几个钱。

  不过秦桧有点像是熬鹰,又让赵构再好好想想。

  又过了三天,朝会后秦桧还是留身奏事,此时赵构已经将什么尊严抛到了九霄云外,议和之心已无可动摇。

  “秦相,朕决意议和,但朝中诸臣物议纷纷,为之奈何啊。”

  这是赵构最担心的事情,一意孤行到时候别被大臣的唾沫星子淹死。

  “这件事就叫给臣处理吧,”秦桧继而问道:“陛下,王庶又上书请辞了吗?”

  “嗯,前日又上了札子。”

  王庶也真不让人省心,反对议和奏疏就上了七道,当面又说了六遍。

  “王枢密既然去意已决,陛下就不要勉强了。”

  除了赵鼎,秦桧对王庶的恨意最大。

  王庶反对议和,有一次曾讥讽秦桧说,“你难道记不得自己靖康之难时在东京抗节全赵的事情,而把仇敌给忘了吗?”

  王庶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秦桧。

  “你的意思是?”

  “陛下既然怕朝中藉藉,那就交给臣去处理,不过还需陛下做一件事。”

  “噢,什么事?”

  秦桧想当坏人,赵构哪有不乐意的。

  ……

  当日,发生了三件大事。

  一是赵构下诏大臣,“遣使至境,朕以梓宫未还,母后在远,陵寝宫阙,久稽汛扫,兄弟宗族,未得会聚,南北军民,十馀年间不得休息,欲屈己求和。在庭侍从、台谏之臣,其详思所宜,条奏来上。”

  赵构表明了议和的决心,同时让大臣畅所欲言提意见。

  这是秦桧的主意,其用心非常非常险恶,就是看谁蹦跶地最欢,然后再手起刀落,哇,世界一片清净。

  二是枢密副使王庶充资政殿学士、知潭州。

  三是中书舍人兼侍讲兼学士院勾龙如渊试御史中丞。

  勾龙如渊也不是什么好鸟,政和八年(1118年)登上舍第,之后一直在州县沉浮近二十年,后经张浚推荐,召试馆职。绍兴六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历著作佐郎、祠部员外兼礼部、起居舍人。绍兴八年,兼给事中、同知贡举,除中书舍人兼侍读,兼直学士院。

  勾龙如渊以文知名,自视甚高,但官场混了二十年间,才做到四品,常有怀才不遇之叹。

  前阵子宗正少卿萧振攀上了秦桧的高枝,弹劾刘大中,搞垮了赵鼎,短短时间从五品的宗正少卿升到了从三品的工部侍郎,怎么能不让人眼热。

  为了热衷的权力,勾龙如渊也顾不了这么多,他直接找到秦桧说,“相公为天下大计,而群说横起,何不择人为台官,使尽击去,则相公之事遂矣。”急不可耐地想当秦桧的马前卒、捉兔狗。

  经“狗笼”这么一提醒,秦桧恍然大悟,何不用对付刘大中和赵鼎的办法来对付跟自己作对的人呢,于是才有“狗笼”御史中丞的任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