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女帝的传奇相公 第五百四十五章 兰陵萧氏(七)

《女帝的传奇相公》第五百四十五章 兰陵萧氏(七)

作者:暮入如昼 字数:1858 书籍:女帝的传奇相公

  汉宣帝深知望之通晓经术办事稳重,论议有理,按照才能可任宰相,但为了试试他的政事能力,就任他为左冯翊。

  萧望之从萧望之由少府左迁左冯翊,但他担心办事不合皇帝的意思,马上上书言病。

  汉宣帝知道后派侍中成都侯金安上传达皇帝的意思,任用官职是想通过治民来考查你的政绩的,你前任平原太守的时间太短,所以任用左冯翊来试试你,不是听到你有什么过失。

  萧望之知道了皇帝试用他的原意,马上积极处理政事典型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元康二年西羌叛乱,汉朝派遣后将军赵充国去讨伐,京兆尹张敞上书建议说国家的军队在外,又是在夏季出发,陇西以北,安定以西,吏民一起供给运输,农业生产会受损失。

  加之一向没有余积,即使西羌被击溃,百姓来年春季吃的缺乏,偏僻之处,更难买到粮食,朝廷的谷物估计不足以赈救他们。

  希望朝廷命令那些有罪、而不是抢劫杀人的盗贼以及犯了法而不能赦免的人,都按等交纳谷物到这八郡赎罪,尽力增加粮食来预备百姓之急需。

  张敞所奏之事下达官吏们评议,萧望之与少府李强评议,认为百姓心怀变化莫测,好义却又思利,关键在于教化。

  作国君也不能去掉百姓想利的思想,可却能使他们好义胜过想利;就是夏桀为国君,也不能去掉百姓好义之心,但能使他们好利胜过好义之心。

  所以尧与桀的区分,在于义与利罢了,引导百姓不可不慎重啊,现在打算命令百姓量粮来赎罪,像这样就会是有钱人得生,贫穷者死,这就是贫富异刑而法不统一。

  按人情看,因为贫穷,父亲兄长被关押,听说出钱能得生和释放,作人子弟的将不顾死亡的灾祸,叛乱的作为,去奔赴财利,以求援救亲人。

  一人得生,将会使十人死亡,像这样,伯夷般的高尚行为败坏,公绰班的名声毁灭,刑赏与教化全部倾覆,即使有周公召公那样的辅佐之臣,恐怕也不能恢复。

  古时候国君对百姓好,自己生活不够才向百姓要,生活有余就给予百姓,《诗经》上说王惠及于可哀矜的人,同情无依无靠的人,这是上人惠顾下人。

  《诗经》又说雨水先润公田,后润我私田,这是在下的人为在上的着急,如今西方边境发生了争战,百姓失去所从事的生计,即使率户纳税,计口交粮来供给军队,这也是古之通义,百姓没有谁会认为不对的。

  用子弟竭死弄钱来救父兄活命,恐怕不可以,陛下铺开圣德施行教育,政教风化已成,即使是尧舜也无以复加了,现在主张开创的利路将损伤已成的教化,臣私下以此痛心。

  于是汉宣帝又下达那个建议给两府,丞相和御史拿疑难来问张敞,张敞回答道少府左冯翊说的,不过是常人遵守的道德罢了。

  从前先帝征讨四夷,军队出去三十余年,百姓尚且不增加赋税,而军队的用度足够。

  现在西羌一个角落的小夷,强横于山谷间,朝廷只管令罪人以财减罪去讨伐他们,它的名声比烦扰良民横兴赋敛好多了,再说不能赦免的盗贼及杀人犯、百姓痛恨的罪人,都不准赎罪。

  对于因窝藏罪犯,知情不报而放跑罪人,或不阻挡罪人而被判为罪人的同党,评论是非的人或者都会说那些法律可以除去,现在趁此时机令其自赎,它的好处清楚极了,对教化有什么伤害呢?

  《甫刑》规定的刑罚,小的过错赦免,轻罪可以赎,并规定犯人赎罪的等级,由来已久,又有谁赎罪后又作盗贼呢?

  我充任官吏二十余年,未听说过罪人赎了罪又做盗贼的,我同情凉州遭受劫掠,正当秋收的时节百姓且缺吃挨饿,病死在道路上,更何况来年春上青黄不接呢?

  不趁早考虑赈救百姓的办法,恐怕重责在后。我充数列卿,辅佐两府是我的职责,所以不敢不尽愚意。

  萧望之、李强说先帝圣明有德,有德行的人在位,制定法令贯彻实施,成为长久的规范,一直惦记着边境的安危,所以《金布令甲》说边郡屡遭兵灾,百姓饥寒交迫,短命缺寿,父子相失,令天下人等供给军旅的生活费用。

  原都是为军旅突然发生的事件而设施的。所以说天汉四年,曾经让有死罪的人交纳五十万钱减免死罪一等,豪强吏民任意借贷,甚至做盗贼弄钱来赎罪。

  其后奸邪横暴,盗贼群起,攻占城邑,杀死郡守,官吏不能禁止,明诏下派绣衣使者起兵平息盗贼,杀死的人过半数,然后才逐渐停止下来。我认为这是让犯有死罪的人赎罪的后患。

  当时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也以为西羌将破,运输足以供应,就否定了张敞之议,萧望之为左冯翊三年,京师人皆称颂他,于神爵元年迁为大鸿胪。

  乌孙昆弥翁归靡上书,表示要立元贵靡为嗣,要求娶汉公主,结婚内附,叛离匈奴,诏下公卿议。

  萧望之以为乌孙远在西域,相信他们的甜言蜜语,万里结婚,不是好策,宣帝不采纳其议,于神爵二年派遣长罗侯常惠护送公主远嫁元贵靡。

  还没有出塞,乌孙昆弥翁贵靡死,他的侄子狂生负约自立,常惠从塞下上书报告,把公主留在敦煌郡,亲至乌孙,指责狂王负约,因立元贵靡,回来迎公主。

  诏下公卿议,萧望之又表示反对,他说不可让公主去乌孙,乌孙动摇不定,不坚守盟约,其效果可以看到,先前的公主在乌孙四十年,与前昆弥恩爱不深,边境也因此不安定。

  这已经被过去的事所验证,如今公主因元贵靡不能立为王而回朝,从信用来说也没有亏欠夷狄,和亲不停止,征役打仗一定产生,它的原因就在这里。

  汉宣帝采纳了这个意见,此后汉朝不再与乌孙和亲,神爵三年萧望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凤年间匈奴大乱,评议的人多数说匈奴为害日久,可以趁其乱发兵灭掉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