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山海龙皇 第二十六章 赶海趣闻

《山海龙皇》第二十六章 赶海趣闻

作者:烟雨任小生 字数:2418 书籍:山海龙皇

  到了海湾的时候,潮水已经回落了大半,一些礁石水坑都露了出来,虽然还没有完全落干净,已经不影响大家下水了。

  胡梓萌这小丫头今年五岁多,正是爱玩的年龄,虽然都在南疆居住,可桂市是个不靠海的城市,见到大海的时候不多,看到那洁白如雪的沙滩自然是撒着欢的跑,几个大学生也一样,都脱了鞋踩在细软的沙滩上玩了起来。

  杨毅也没去催促,而是带着老陈几人向着裸露的礁石区走去,真正的海货在沙滩上存在极少,除了一些行动缓慢又比较喜欢钻进沙子中的蛤蜊、海蛏子之外,其他是非常少的。

  反而礁石区是这些海鲜的乐园,里面有包括海蟹、龙虾、鳗鱼之外,还有就是一些鱼类喜欢生活在这里。由于灵水的持续净化,海湾中的海洋生物逐渐恢复了许多,这也让许久不曾赶海的靠山村村民又重新开始了赶海,这退潮的同事就有不少人沿着海岸找着。

  杨毅有龙珠的帮助,能够发现自己周围的环境中有什么东西,避免发生危险。以他为首带着老陈夫妻,还有后面跟过来的胡教授一家和一对大学生情侣,在礁石滩上不时地介绍着什么地方有可能会躲着海鲜。

  “你们看,这是藤壶,几乎分布于任何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喜欢附着栖息在海水中固定或浮动的硬物上,比如岩礁上、码头、船底等,凡有硬物的表面,均有可能被它附着上,甚至在鲸鱼、海龟、龙虾、螃蟹、琥珀的体表,也常会发现有附着的藤壶。

  在海上,凡有礁岩处便会有藤壶,海底岩石任生长,阳光海水任享用,比起别的水族,惬意得多了。关于藤壶的这一生活习性,有些地方的渔民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挺有趣的传说。

  龙王公主想上岸观赏人间美景,龙王担心岸边礁岩太滑溜,会跌坏心肝女儿,便下令在水族中招“门坎石”,铺在礁岩上为龙王公主垫脚。如果谁愿承担这一重任,到时候海里礁上任凭来去,不必再受管束。水族们平日老埋怨水底的日子太沉闷,有这么个好机会,都争着报名,竞争激烈。

  龙头鱼凭自己沾了个“龙”字,第一个应试。它们一条挨着一条横卧在礁岩上,让龙王公主踩着走。可龙头鱼们平日娇生惯养,身子虚弱,龙王公主踩上去才走了两步,它们便吃不消了,一条条东倒西歪的,让龙王公主摔倒了。龙王大怒,把龙头鱼们狠狠打了一顿,打得它们鳞也脱了,骨头也酥了。

  水族们吓坏了,不敢再试,只有藤壶挺身而出。这藤壶原在龙宫御膳房打杂,平日用坏的酒盅碗盏,都一一保存着,这一回派上用场了。它们把破酒盅残碗盏往身上一罩,一层层附在岩礁上,龙王公主踩上去稳稳当当的,一走走到了岩顶。从此,藤壶们便既能在水底又能在礁岩上生活了,时间一长,那些酒盅碗盏就成了保护身子的硬壳了。

  藤壶也是一种比较美味的海鲜,海边人都喜欢将它们清炖或做藤壶蒸蛋,都很好吃,只不过还是肉太少了,从礁石上弄下来又费劲,就是渔民也嫌太麻烦,所以很少有人会专门弄来吃!”

  杨毅指着礁石上那些灰白色呈火山口形状的藤壶说道,其实藤壶是一种非常难缠的海洋寄生物,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甲壳动物,拥有超过500种的家族成员,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洋中的浅水区域,此时他们看到的就是藤壶中圆锥形藤壶,学名叫做网纹藤壶,也是海边最常见的一种。

  “没想到小杨对藤壶这么有研究,没错,藤壶是非常难缠的海洋寄生物,海洋中鲸鱼、海龟这些都饱受其害,被它们折磨的痛不欲生。海洋中的船只也是,每年都需要定期清理船底,防止被这些小东西搞得航速减慢、耗油增多,清理的费用非常庞大。除了这种圆柱形的藤壶之外,还有一种鹅颈型的藤壶,就叫鹅颈藤壶,很多人叫它们笔架螺、石隙螺或狗爪螺,是一种非常鲜美的食材,你们看,那块礁石下面就是,这种东西可以生吃,味道据说也很好,不过还是尽量不要生吃,虽然它本身就是寄生物,可身上也同样存在着微型寄生虫。”

  胡教授接着杨毅的话给大家科普了一下,虽然他是地质专家,可对于海洋生物来说同样有研究,主要是研究古代地质,生物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参考。

  “这种狗爪螺我知道,在东南省湛江东海头那边,这种螺叫做海鸡脚,他们有一种特殊的做法,做出来的狗爪螺特别好吃,就加点香料然后快速蒸熟,吃的时候把后面那部分剥开,就吃前面那一点肉,但是那鲜味留在嘴里久久不化,越吃越上瘾。我的水产店里也有几种藤壶出售,很多客人还是蛮喜欢的!”

  东南省的老陈是做水产生意的,各种海鲜产品都要接触到,所以对于藤壶这种海鲜也算得上熟悉,接着胡教授的话说道。

  佟灵拿着手机不停的拍着他们,将这些交谈都如实的直播出去,算是给全国网友科普了一下知识,很受直播间网友的欢迎,有很多人立刻就表示要组成第二批参观团,过来见识一下这种神奇的藤壶。

  杨毅没有让他们去抓藤壶,因为这东西吸的太紧,没有扁平的那种铁钎想要弄下来特别费力,落潮的时间有限,还是先找比较有吸引力的东西会好。

  在沿着礁石找的过程中,杨毅很轻松的找到躲在岩缝中的一些海鲜,其中包括三只七八两到一斤重的青蟹,有着两个大夹子和漂亮花纹外壳的兰花蟹,只不过这种蟹虽然个头不小,但是肉却不算多,杨毅无所谓,可这些网友,尤其是几个大学生非常兴奋,全都在杨毅的指导下,捏着蟹壳丢尽了水桶里。

  几乎所有的海蟹都有鳌,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足,一般蟹都有八只脚一对鳌。杨毅还记得荀子《劝学》中有一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许多专家对此都颇有争论,觉得就是加上鳌算八只脚,有些却认为当时人们认识比较浅。

  网上就有好多因为此事辩论的,有些说当时科技不发达,人们认为最后的两只足是方向舵,不能称之为足;也有一些说荀子当初认识的蟹应该就是一种六足蟹,只不过现在没有了而已。

  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大多数蟹有两只厉害鳌足的事实,这是他们捕食的重要工具,也是非常厉害的自卫杀器。一般人如果被螃蟹夹到手指,就算小蟹基本上也会出血,他们抓到的青蟹和兰花蟹都是蟹中的凶猛一类,一对大钳子可不是闹着玩的,有的人曾经都被青蟹夹断过手指。

  这段礁石区各种蟹非常多,大家也抓得不亦乐乎,刚开始还是杨毅主抓,后来这些网友学会以后,纷纷亲自上手,就连胡梓萌都抓了一只,一个个大呼小叫的显得非常热闹,直播间也是一样,纷纷羡慕他们可以抓得这么开心,更加坚定要亲自过来试验一下的决心。

  杨毅通过龙珠自然知道都在什么位置,抓了一些留了一些,就这样半个小时这些人竟然抓了小半桶。除了青蟹和兰花蟹之外,还有一些花盖蟹和石头蟹,其中一只青蟹也不知道是变异了还是如何,竟然有三四斤重,长的呆头呆脑的,被他们直接抓进了桶里,然后就商量事蒜香还是清蒸的问题。

  走了一会杨毅看了看时间,停在了一个落潮之后,留下的礁石水坑旁边,看了一会转头跟大家说。

  “这个水坑有些混浊,底层有沙,应该好东西不会少,我们今天就弄这个水坑吧,说不定会抓到好东西也说不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