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明 第八十八章 复仇

《回明》第八十八章 复仇

作者:一顾倾城 字数:3833 书籍:回明

  第八十八章 复仇

  那牛录额真忙说道:“他们没受伤。而且一个不少。”

  济尔哈郎大出意外,杜度愣了半晌,瞧了瞧多尔衮,多尔衮想了一会,忽然哈哈大笑;“我还以为袁崇焕和李鸿基有多么了不起,却原来也是宋襄公,尾生一流的人物。看来,我以前倒高看他们了。”

  杜度和济尔哈朗并不像多尔衮一样爱看汉书,两个不解地问;“宋襄公是什么人?尾生又是什么人?”

  多尔衮笑道:“宋襄公是中原战国时期一个小国君主,当时,他和楚国作战,当时,敌人在河对面,敌人要渡河,宋国有大臣建议,趁敌半渡而击之,宋襄公却说我仁义这师,不能做此不仁之举,等放敌过河再杀他不迟。等楚军刚过河,宋国大臣又建议,趁其立足未稳而击之,宋襄公大怒,我仁义之师,岂能做此不仁之事,他让人竖一大旗,上面大写仁义两字。他这时大讲仁义,却不料楚军整顿兵马后,反把他杀个落花流水。所以后人嘲笑一些固守仁义道理,却不知变通的人叫:“宋襄之仁。”

  杜度和济尔哈郎一齐大笑。济尔哈郎笑道:“我以前只知有妇人之仁,却不料还有个宋襄之仁。这中原人的词真他妈的多。不过,我看以用一句话形容他们就够了。”

  杜试笑问:“用哪句话来形容他们?”

  济尔哈郎笑道:“这叫兔子对老虎讲朋友。纯是脑袋有问题。”

  多尔衮杜度也跟着大笑。

  “那尾生又是什么人?”两人饶有兴趣地问。

  “据说尾生是一个十分讲信义的人,有一次,他和一个姑娘约会,约在大桥下面。结果那天山洪暴发了,桥下涨起了大水,岸边人见尾生站在桥下不肯出来,都着急喊他,他却说人无信不立,既然和人约在桥下,即使是死,也不能改变自己的诺言。他刚说完,一个浪头把他卷跑了。所以后人说起这些不变通的信义叫尾生之义。”

  杜度连连摇头叹气:“世上竟有这么蠢的人。”

  济尔哈朗也笑道“我看袁崇焕他们和宋襄公,尾生也差不多。”

  三人一齐大笑。

  三人说得热闹,那报事的牛录额真也是个爱听故事的,也听得兴致勃勃。三人笑完,他才想起自己还有事没禀完呢,他忙又禀道:“各位贝勒爷,这些探马都有要事要见各位贝勒爷。”

  “要见咱们?什么事?”三人一齐问。

  “他们回来的时候,三十几人一起抬回来一个好大好大的箱子,说是李鸿基送咱们的礼物。”牛录额外负担真说。

  “把礼物抬进来。”济尔哈郎命令道。

  “这东西太大,卡在营门口了。“牛录额真忙说道。

  “他妈的,笨蛋啊,把营门拆了。不就进来了。“济尔哈朗把一杯酒泼在那扣牛录额真脸上,骂起来。

  牛录额真挨了骂,忙连滚带爬地往外跑。

  “站住!“多尔衮突然站起来。他神色有些紧张,不安地锁紧眉头。

  杜度瞟了他一眼;“十四叔,怎么了?”

  多尔衮思索片刻说道:“李鸿基十分狡猾。他送咱这么大一个箱子,要是里面装一箱子火药。一旦抬进营内,突然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杜度和济尔哈郎 一起使劲点头,:“不错,不错,李鸿基确实狡猾。有此可能,有此可能。”

  济尔哈郎忙命道:“快, 快,快让箱子附近的人散开。”

  “是!“那牛录额真意识到事态严重,撒脚就往外跑。

  济尔哈郎和杜度,多尔衮互相观望,都提心吊胆。三人心中,都认为李鸿基十有** 会在箱子里捣鬼。怪不得他那么好心,把人都放了。”

  三人现在就怕听到咚地一声巨响。所以都支起耳朵细听。

  可等了半晌,毫无声息。刚才报事的那个牛录额真又回来了。他报道:“报三位贝勒爷,我们的人全散开了。”

  “真他妈个巴子的怪了。要是他放了炸药,怎么这半天没动静。“济尔哈郎一脸迷惑。多尔衮也百思不得其解。

  他朝牛录额真命道:“你去,看看那箱子里有什么?”

  “什么……让我看……看箱子?“牛录额真吓傻了。刚说里面有炸药,就让他看,这不明摆着让他送死吗?

  女真命令极严,首领有命,若不执行,当场就能被砍死。他脸色灰白,腿肚子发软,颤巍巍走出大帐。慢吞吞往营门走。眼泪不听使唤地往上涌。这时,济尔哈朗,多尔衮,杜度等也走出来了。远远的往营门这看。这时,许多士兵,还有被放回的俘虏都远远的站着,对这个大箱子指指点点。

  那牛录额真战战兢兢来到箱子前,见这箱子外面糊着破纸。个头有几间房子大。门上还挂一把大铁锁。

  那牛录额真一见铁锁,如得性命般跑到济尔哈郎等面前;“贝勒爷,那箱子锁着,我没有钥匙。”

  杜度抡起大拳头砸在牛录额真脑袋上:“笨蛋,长手干什么的?把它别开。”

  多尔衮在牛录额真战兢兢往箱那边走时,他走到那些俘虏面前,叫过一个看起来十分机灵的小个子的头目,他命令道;“把你们回来的经过详细讲讲,不许漏掉一个字。”

  那小个子头头目连忙禀报:“我们本来被关在蓟州的大牢内。忽然一个士兵把咱们三十多人全提出来。咱们还以为要处绝咱们呢,一个个都威武不屈。”

  他说到这,回头看看后面的俘虏。那些俘虏有的露出讽刺的表情。显然小个子在说谎。

  多尔衮皱了皱眉,但他并没阻止这个小个子的瞎说,他想,也许正是从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中,能看出问题来。

  那小个子回过头,接着说道:“后来,他们一大堆将领都来了。我看到其中一个中等个子的,他们都叫他袁督师。另一个又黄又瘦的家伙,大家都叫他李大人。还有杨监军,祖将军……”

  小个子曲着指头想着见到的人。

  “他们见你们都说了什么?”

  小个子忙说道;“那个黄瘦子李大人怒气冲冲地说让我们看一些人。然后他把我们带到一个大房间。那里面全是被砍了手脚的士兵。”

  “后来呢?“多尔衮问。

  “那李大人说,这些人都是俘虏,被贝勒爷砍了手脚。我看了被砍的人,样子真惨。那帮兵叫骂着要砍我们的手脚。”

  小个子回想起刚才的一幕,还不寒而栗。多尔衮命道:“往下说。”

  “我当时就想,这帮人一定是要报仇了。非砍咱们的手脚不可。我想,咱手脚可丢,可勇气不能丢。所以我挺直了身子说;”砍吧。”

  小个子刚说到这,后面有人笑起来:“你哪说砍吧,你是说爷爷饶命啊!”

  后面俘虏一齐大笑起来。

  小个子脸色顿时涨得通红。

  他恐慌地看着多尔衮,怕他一怒杀了自己。但多尔衮注意力并不在这上,只是催他快说。他赶快说道;“那李大人说,按理说,你们如此待咱们的人,咱们也该砍了你们的手脚。但是,我中华是礼仪之邦,道义之国,不是一群畜生。不虐待俘虏。”

  小个子刚说到这,忽听多尔衮哼了一声。他猛想起,这里面的话是骂多尔衮的。连忙跪地说道;“这是那李大人说的,不是奴才说的。”

  多尔衮不耐烦地说道;“我知道,这和你没关系,往下说。”

  那小个子忙爬起来说道:“那李大人说,我们不但不杀你们,还放了你们。而且,让你们给你们主子抬回个礼物去。说完,他就带我们往城外走,到了城门外,一个人过来对那个李大人说道:“大人,箱子做好了。”那李大人就让我们三十人一起抬起箱子。我们就回来了。”

  “那箱子沉不沉?你可闻到有火药的味道。“多尔衮急问。

  “那箱子别看很大,却轻得很,里面也没有什么烟火味。“小个子头目答道。

  多尔衮问了半天,没问出个所以然来。他向那大箱子望去,这时,那个牛录额真在济尔哈郎的逼迫下,正扭开了大锁。他小心翼翼开了门。突然惊叫道;“空的?怎么什么也没有?”

  多尔衮暗暗奇怪,怎么是个空箱子。

  “那里面真的什么也没有?“济尔哈郎和杜度远远喊着。

  “是什么也没有!“牛录额真高兴的大叫。里面没有炸药,也没有爆炸,他如捡条命般兴奋。

  “奇怪,怎么什么也没有?”杜度和济尔哈郎一起朝营门走。

  “疑!这里有字!他大叫。

  “什么字?”济尔哈郎和杜度一边走。一边问……

  那牛录额真一边用火把照着字,一边扯着脖子朝外一字一字叫道叫“ 我……的 啊!……这个字念什么?“那牛录额真磕磕绊绊,显然有许多字他都不认识。

  济尔哈郎急了,他大骂这牛录额真是个废物。自己和杜度朝木箱走去。正这时,那牛录额 真又大声念起来:“你……们……马上……要吃枪子了。”

  “停!快散开。”多尔衮大声叫嚷,恰 这时多尔衮忽然听到了枪声,

  密集如雨的枪声。子弹像暴风雨般朝济尔哈郎和杜度那边射过去。多尔衮伏倒在地的时候,他看到杜度大叫一声,倒了下去。接着,济尔哈郎也倒下去了。他们周围,无数士兵倒在下去。”

  “偷袭!”多尔衮突然从伏身跳起来,杜度倒下去了,济尔哈郎倒下去了。他就是军中的主心骨,在这一刻,他必须沉着。他大声呼喊:“大家不要慌,敌人只有小股偷袭。”

  多尔衮刚说完偷袭,他听到了战鼓声,那从附近传来的战鼓声,是那样响,在暗夜的天空下,无数夜鸦飞起来。

  所有女真兵都乱了起来。

  多尔衮大叫:“大家全伏倒射箭,不让敌人靠近。”

  多尔衮这一喊,女真军得了主心骨一样。多尔衮指挥女真兵万箭齐发。整个大营全神戒备。

  通州城上,袁崇焕和杨春等将领神色紧张地看着女真的营垒。看了一会,袁崇焕失望地摇了摇头道:“让下面的五千士兵撤回来,女真营内还有将领主持。”

  李鸿基正站在袁崇焕的身边,他笑眯眯命令道:“换绿灯笼。让那偷袭的一百火枪手撤回来吧。”

  祖大寿着急地伸长脖子往外看,他脖子都快伸长一寸了,可还是看不清到底女真营中是什么情况。他急道:“火枪手怎么还不回来?也不知射死他们几个贝勒?”

  大家同他的心情都一样,都扒着城墙往下看。正瞧着,刘宗敏大叫:“回来了。”

  一百多火枪手黑夜中像敏捷的狸猫一样奔回来。最后面,十多个人一边跑,一边还敲着胸前的战鼓。“刘宗敏在城上笑骂道:”都快进城了,还敲什么敲。”

  城门大开,这些火枪手钻了进来。

  袁崇焕等都下了城。大家围住这些火枪手七嘴八舌的乱问;“怎么样?射着没有?射死几个贝勒?……”

  这些火枪手也乱纷纷答道:“射死了,射死了!死了好些。灯笼多的地方的人全倒下了。没一个活着。”

  众将领高兴得哈哈大笑。李鸿基正关切地过去拍着每一个火枪手。看看大家受伤没有。

  他检查完所有人都没受伤后,这才满意地笑起来。这时,他忽看到袁崇焕正看着他,脸上的神情是那样复杂。那样若有所思。

  赵率教拄着拐杖走到李鸿基面前,大笑道:“哎呀李大人,你怎么安排得那么巧妙啊,简直就像听你口令一样一齐钻到营门口来。要不是这样,我们的火枪手虽然潜到附近,也进不去他们大营啊。”

  李鸿基笑道:“碰运气,我运气好已。”

  杨春见大家都赞李鸿基,心里好大不舒服。他也冷笑道:“我看也是运气。再说,我看死的也不是他们几个贝勒,要不然,他们怎么那么快就稳定下来。”

  李鸿基瞧了瞧看,微微一笑。并不想说什么。

  袁崇焕摇头,他眼睛晶亮地说道:“这根本不是运气。在此之前,李大人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了。他一定知道敌人的营垒外,有两道壕,沟内还设有三道鹿砦。营门的宽度一定比木箱小许多。所以那大箱子一定进不去营垒。”

  “如果敌人拆了营门让大箱子进去,火枪手也摸不进大营里,这种计策成功几率太低。“杨春故意不屑一顾。

  袁崇焕笑道:“纪监军,李大人我敌周旋多日,一定了解每个将帅的性格,李大人是火器营首领,如果敌人是十分猜疑的性格,一定不会把营门拆掉,把木箱抬进去。他又利用敌贝勒们的好奇心,知道他们一定会到营门附近观看。而他们一出来,深更半夜,一定跟着大批灯笼,所以,他才让潜伏到敌营附近的火枪手往灯笼最多的地方集中射击。”

  “可敌人马上组织反击。我看一定没射死敌酋。“杨春不服气说道。

  祖大寿插嘴说道:“敌首领又不是一个,依我看,剩一个两个的也有可能。刚才他们灯笼集中的地方大乱。这是我们大家都看到的。”

  “对对,李大人早就算无遗策……”众宁远将领纷纷说道。杨春见大家都称赞李鸿基,自己再说什么也没用。他哼了一声,不再言语了。

  大家一边打探消息,一边严防敌军报复。城上又加了许多士兵。

  但城下毫无动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