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明 第七十九章 敌酋定计

《回明》第七十九章 敌酋定计

作者:一顾倾城 字数:4156 书籍:回明

  在李鸿基离开景忠山以后二个时辰,阿敏和多尔衮回到了遵化。二人站在皇太极的御帐中。两边站着女真的亲贵和战将。

  皇太极和代善,莽古尔泰坐在御案后。多儿衮偷瞧了一眼皇太极。皇太极阴沉着脸,显然极其不悦。见皇太极不悦。

  多儿衮心里反而有一种报复的快感。他知道这次出征明朝,皇太极本来有着极其远大的计划,但是,阿敏和莽古尔泰却没少背后说风凉话。这让皇太极十分恼火。

  本来,皇太极想借这次突袭的巨大成功来确定自己的威信。

  ,但一出师就让人消灭了一万二千人。虽说不是他直接遇到敌手,但毕竟也脸上无光。

  多儿衮看到,莽古尔泰和代善坐在他旁边,二人都默不作声,看起来,二个都在看着皇太极如何处理阿敏。

  多儿衮比别人细心,他虽站在下面,但清楚地看到,皇太极胸脯起伏,双拳紧握。他在努力压抑自己的愤怒。保持一种不动如山的气势。

  皇太极这般胜盛怒实在不多见。多儿衮暗想最好你皇太极和阿敏冲突然起来。你们俩一冲突力量就会不足,就会想着外力相助。想到着,他低眉顺眼,静观其变。

  帐殿内一片寂静,沉闷的空气压抑得阿敏极不舒服。他咳了一声,朝皇太极说道:“汗王,这次我们损折兵马,不是因为指挥不当,而是,李鸿基那小子的火器营都装备了一种火枪。这种枪比以前明朝的火器厉害得多,不但可以连续射击,而且中间根本不用装火药。所以,当务之急,必须弄清这火枪是怎么回事?”

  皇太极眼睛中冷光一闪,多儿衮眼尖,他猜测皇太极肯定要借这一次的事折损阿敏。不由心里暗喜。

  果然,皇太极冷笑说道:“在三屯营城下时,你就见识到火枪的威力了,为什么白草洼再次上当,白草洼刚上完当,又和多铎打在一起,这以后还不反思,三屯营五千兵丁让人全都让人杀掉。你还敢说不是指挥不当。”

  阿敏不服气地一扬头说道:“皇太极,我不过打了场小败仗,就值当这么当真。我以前立过那么多功还顶不了这一次失利吗?“

  皇太极冷笑一声说道:“说到功臣,这大帐内哪个不是刀尖上滚过来的。哪个不是九死一生,屡立战功。”

  他的眼光落在硕托的身上,他说道:“硕托,把你的上衣脱掉。”

  硕托上前一步,脱下上衣,大家见硕托上身满是伤痕。数一数,足有十多道之多。而且其中一条又深又长。大家都知道,这条疤是硕托当年随太祖征战时,一次为给大祖挡刀而留下的。

  皇太极叫过济尔哈朗,杜度等人,每个人身上都伤痕累累。

  皇太极沉重地说道:“我大金马上得天下,先帝以十三匹马起家,多年征战才有今日这个局面。我们每个人都为大金的天下流过血,有许多,已经牺牲了。大金能有今天,是我们大家共同奋斗的结果。”

  皇太极说到这,帐殿内绝大多数人都不停地点头。

  多儿衮暗暗佩服。皇太极这招高明,先把大伙拉过去站在他那边了。

  皇太极见大家点头,阿敏默不作声,他提高声音说道:“我大金能有今日,靠的是大家流备流汗,也靠的是先帝留下的铁的军纪。先帝有功必赏,有功必罚,有功之人,虽下层士兵,也大力提拔。有过之人,虽至亲之人也不轻饶。阿敏身为主帅,这次损失折将,有一万二千将士为之丧命。在先帝在时,难道就因你们功高,就不作处罚吗?“

  皇太极的话说得入情入理,阿敏低下头,大家都知道,处罚是免不了了,只看轻重了。

  皇太极阿敏气势上已经弱了下来。他正重说道:“阿敏,损兵一万二千人,降为贝子。其所掌镶蓝旗,罚四个牛录的人马归多儿衮指挥。”

  阿敏被处罚,倒也可以接受,但一听罚四个牛录的人马归多儿衮指挥,他心里十分不满,凭什么把人马划归这小子。这小子女里女气,阴阳怪气,一点战功也没有,他凭什么凭空得一千二百名士兵。

  他正想着,忽瞧见多铎十分开心的咧嘴乐了一下,他越发气愤,大声嚷嚷道:“汗王,多儿衮和多铎也损失折将,也应一同受罚。”

  皇太极冷哼一声,忽从御案上拿起好几封信来,他让阿敏拿去看。

  阿敏拿过信,还没等看到尾,他突然咬牙切齿,大步走到多儿衮面前,劈头把信砸到多儿衮脸上,他一把扯住多儿衮的前襟,破口大骂道:“什么叫你屡次劝说我,而我置之不理。什么叫你多次联系我,我连信也不回。你凭什么把所以过错都推到我身上。小兔崽子!畜生!”

  你昨天一连多次告我黑状,你算什么东西?!“

  阿敏这一闹,所有人都把视线集中在多儿身上,多儿衮浑身一凉。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想利用皇太极除阿敏,再通过阿敏等打击皇太极,当皇太极四面受敌时,他就会提拔自己,可自己这一想法还没实施,皇太极就把自己推到了与阿敏直接对立的面上。皇太极故意把阿敏四个牛录的人马归我指挥,他必知道阿敏不服,然后他可顺理成章把自己的信扔出来。看莽古尔泰和代善的神气,分明也有提防自己的意思。

  多儿衮手心全是冷汗,看来以后自己做事,要分外小心,皇太极心思恶毒慎密之极。

  阿敏恃自己有拥戴之功,况且当着大伙的面,受了皇太极的处罚,他极不舒服。因此他语带双关骂道:“多儿衮,你别以为你能搬倒我。老子是靠多年征战才有了今天,你算什么?老子打仗的时候,你还穿开裆裤呢。“

  阿敏越骂越生气,皇太极脸色越来越难看,阿敏的话中分明指桑骂槐。

  代善觉得不好,他厉声喝道:“阿敏,还不快闭嘴。“

  多儿衮心里冷笑,代善是怕唇亡齿寒。岂不知,皇太极聪明绝顶,你们越是这样,越犯了他的忌讳。阿敏还没觉查,甚至对多儿衮推推打打。

  多儿衮这时偷眼瞧了瞧帐殿内的群臣,见文臣之首的范文程低着头,面无表情。知他不愿参与到艾新觉罗家族的内部争斗中。

  再看杜度,硕托等武将都盯着地。但都支愣着耳朵,看皇太极如何应付阿敏的叫嚣。

  若皇太极因此事处罚阿敏,阿敏一定会不服,说不定说出更难听的话来,也有可能引起阿敏和皇太极的争斗。如不处罚阿敏,皇太极的威严必然受损。

  多儿衮这时忽对着阿敏单膝跪下。人群嗡地一声。多儿衮太软弱了吧。大丈夫宁可流血,不能让人瞧不起啊。就这么让人吓趴下了。这简直太说不过去了。

  多儿衮虽跪下,可头却昂得高高的,他大声说道:“阿敏哥哥,当初我写信给皇上的时候,就料到阿敏哥哥一定不会饶恕我,但是,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还是会这样做,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全军覆没而无动于衷!更不能为了兄弟间的义气,而隐瞒实情。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为了大金,我必须尽快把实情报告给皇上。可是,我做为弟弟,不能劝服哥哥,以至使阿敏哥哥多次涉险。我愧对哥哥。甘愿受阿敏哥哥责打。“

  多儿衮说完,微伏下身子,一付任你动手的神气。

  阿敏刚要抬脚踹多儿衮。代善从座位上跑过来,猛地把阿敏抱住:“阿敏,这是御前!”

  阿敏见代善神气紧张,猛然醒悟,他妈的,险些让多儿衮这小子给圈进陷井里去。如果自己打了多儿衮,皇太极逼于形势,势必替多儿衮说话,那么,就会直接转化为他和皇太极的直接冲突然。

  多儿衮这招真高,大家刚才还都挺不耻多儿衮,现在忽转为同情起他来。有人小声说道:“说来也不怪多儿衮。阿敏哪会听他的劝,他不报告汗王又该怎么办。“

  阿敏这时候十分尴尬,

  代善忙一推他,“还不向皇上请罪。”

  阿敏有些不情愿地拱了拱手:“汗王,刚才是我鲁莽,请皇上恕罪。”

  皇太极瞧了眼代善,慢慢说道:“阿敏,你能知错,今天我就不处罚你了。但是,如这次出兵结束,你还不能立大功,我看,你也不必坐到朕的旁边了。”

  阿敏一惊,还想说什么,代善连连替他打圆场。阿敏把话也吞了下去。

  代善拉阿敏坐到了皇太极的旁边。

  皇太极走下御御座,把多儿衮轻轻扶起来,他面色凝重地说道:“多儿衮,你以前和李鸿基接触过,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他这个人。”

  多儿衮躬身说道:“禀汗王,李鸿基这个人机智无比,他与人对敌,随机应变,智谋深远。更可怕的是,所有礼法,制度,声望好象都对他没什么约束。他做事,往往直捣要害。让人防不及防。“

  多儿衮把在双岛的经过,大致向在座各位讲了一遍。

  皇太极认真地听着每一个细节,在上次,多儿衮和他讲皮岛的事时,他虽然对李鸿基有点印象,但却没料到,他在行军打仗上也这么厉害,让自己的军队吃这么大的亏。

  尤其是,他在北京的奸细根本没探听到火枪的事,更让他觉得此人高深莫测。

  多儿衮讲完,帐殿内议论纷纷。皇太极的眼光停在范文程的脸上。

  皇太极谦逊地问道;“范先生,对李鸿基,你可有什么对策?”

  范文程原是辽东汉人,据说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代。他因见大明暗弱,女真崛起,所以率合族投了努尔哈赤。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怎么重用汉人。所以在努尔哈赤时期,范文程并没得到重用,但皇太极即位后,野心勃勃,一心想吞并中原,所以对中原文化制度十分重视。范文程的才干很快被他发现。被委以重任。

  每当朝中有重要事禀报他时,他都要问:“范先生知道吗?”

  范文程所献计谋他基本都能采纳。

  范文程见皇太极如此重用他,也忠诚报效。希望大金入主中原,自己也能成为开国功臣,青史留名。

  范文程抬起头,露出胸有成竹的笑容来。他微笑说道:“皇上,提起李鸿基其人,咱们在几个月前还曾经谈过他,皇上难道忘了?”

  皇太极经范文程提醒,忽想起以前得北京城的密报后,曾和范文程谈过李鸿基这个人。他猛然想起一件事来。忽然心中一亮,范文程笑道:“皇上,自古没有奸臣于内,而大将成事于外者。臣有一计可以破敌。臣听说田国丈家和李鸿基好象过节很深。我有办法让他们朝中先自相残杀,。”

  皇太极精神振奋。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来。他笑道:“这条计策不错,我们马上使用。但此计见效较慢,他又瞧大家问:”你们说有什么办法除火器营。“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马上说话。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草案,但是,都不太完善。对付这样狡猾的对手,一个不慎,就可能被敌所趁。自己反而成被打的局面。

  皇太极见大家都无语。眼光落到多儿衮身上。

  多儿衮想起上一次李鸿基对他说的话,他说皇太极有杀他之心。但是,通过刚才阿敏的事,他有一种感觉,皇太极既使想杀他,也得在除掉阿敏,代善,莽古尔泰之后。现在,皇太极必须拉一些势力来帮自己。因为,自己一母同胞的三个兄弟,阿济格,自己和多铎就有二旗人马。他知道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都很听自己的话,所以他会极力把自己先拉过去。但是,他只想自己成为他的附庸。所以刚才他把自己推到阿敏的对立面。事已经至此,必然让皇太极和大家认识到自己的水平,想到这,他上前一步说道:“汗王,这几次仗打下来,我发现,李鸿基的人马都是新兵,水平并不很高,而且他们人数较少。所以,他们才一直以诡计取胜,不敢正面对敌。这一小股敌人极其狡猾,我们如重兵出击,他会远遁,如分兵,怕又会被使奸计除掉。我还听说,袁崇焕已经到了蓟州,明朝各地兵马都在往这里赶来。所以,我觉得,我们既不用理李鸿基,也不用管袁崇焕,而是直奔北京城下,这样,就能牵着他们的鼻子走。

  带他们不得不正面和我们对敌,逼他们在我们选的地形作战,逼他们按我们的布置来应对。这样,我们就会大败他们。“

  多儿衮刚说到这,阿敏大骂起来:“你个胎毛没退的小子懂什么?北京城高大坚固,我们根本攻不下来。如果大明各路人马到齐,我们就完全被动。等着挨打了。“多儿衮看了他一眼,并没理他,而是直接和皇太极说道;“汗王,从军事上看,我们暂时得不到什么大便宜。但在其他方面,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一,一直以来,袁崇焕就是我们的大敌,如果直冲北京城下,北京君臣大惊之下,他们那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大臣就会拼命攻击袁崇焕。他这个蓟辽总督不见得就当得下去了。辽东无袁崇焕,其他人不足惧矣。第二,会给整个大明的君臣心理造成极大冲击。大明经万历,天启二朝,元气大伤。而且国困民穷。他们本该整顿吏制,抑制豪强,与民休养。这才是根本,只有这个根本好了,才有能力强国强军。可是咱们这一打,就会使他们大明皇上方寸大乱。如果咱们在大明朝内巧做安排。让大明皇上认为,眼前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有多收赋税,加练兵丁。那么他们贪官就会把一切加在大明面姓头上。不但如此,他们中大部分人还会额外榨取以自肥。大明百姓本就苦不堪言,如此一来,大明就会官逼民反。到那时,大明外患内忧,就好比一个生病的大骆驼一样,他再高大,也抵挡不了一只小狼的进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