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明 第五十六章 定计

《回明》第五十六章 定计

作者:一顾倾城 字数:2161 书籍:回明

  李鸿基大咧咧说道:“我一概给推了,要是光应酬这帮人,我得长出八个头,一百个胳膊来。”

  他转向宋献策说道:“咱不想这些了,说说袁崇焕的事。宋先生,我和袁崇焕说谢尚政的事,他还不太信。留这么个东西在身边,早晚是祸害。”李鸿基说到这时,突然心头一寒,隐隐觉得谢尚政这个家伙将来必将是个大祸害。只怕于袁崇焕和自己都大大不利。但是,这念头一闪,随即被眼前的事盖过了。

  他从怀中取出一张地图来。把地图辅在桌子上,他把大家都叫过来。

  宋献策见那地图上画得圈圈点点,知道李鸿基看了许多遍了。李鸿基从桌上拿起一只笔一边指点一边说道。

  :“如今毛文龙已死,皇太极无后顾之忧,他一定会发重兵从长城的龙井关,大安口,进攻长城,从遵化,通州直取北京。宋先生,我们的三千火枪士兵还在训练。估计要想能投入战斗,最少还得二个月左右。三个月后,皇太极已经快到长城了,你看,不等他进攻长城,我们率这三千人从天津坐船,经旅顺攻女真的大后方,是不是十拿九稳。”

  宋献策的目光随着李鸿基的笔不停地思索着,毛文龙死后,他认为皇太极有可能绕蒙古攻进长城。只不过,这股军队却并不象李鸿基所说的重兵,而是二三万左右的机动部队。方向不是攻北京。而是应攻河北,山东才对。在他心目中,女真人以抢劫为生,自是以利为动。京城不但城高池固,而且一旦敌人寇犯京师,天下震动。所有大明部队会不顾一切迅速向京城聚集。而且宁远山海关尚在大明手中,一旦后路被断,情况必定危险。

  为什么李鸿基那么肯定皇太极会攻北京呢。而且把时间都说得那么肯定。

  他正想到这,李鸿基急不可耐地问道:“先生,你说行不行啊?”

  李鸿基别看当过二天军火商,但对打仗的事,他可是不太明白。虽说上一世也是军事爱好者,而且也和许多人枪战过,但以前顶多是一百多人,这样大规模的军队作战却是头一次。心里没底。但是,宋献策可是行家啊,所以,他极盼着听宋献策的意见。

  宋献策微笑说道:“公子此计是围魏救赵之意,公子大概以为皇太极大军在外,内部空虚,我们就象当年毛文龙一样袭他后方,他怕后方有失,一定搬师回盛师。“

  李鸿基点了点头,他确实有这个意思。

  宋献策微笑说道:“此计倒是妙计。“

  李鸿基一听宋献策也赞倒妙计,心花怒放。

  没想到宋献策马上又说道:““围魏救赵之计最初实行的是孙膑,他用此计成功地击败庞涓。此后很多人都用过此计,但成功失败,高下之间则差之千里了。“宋献策微笑道。

  李鸿基和刘宗敏对视一眼,刘宗敏已经不耐烦地叫起来:“老宋,别卖关子,快说我们这么做到底行不行。”

  宋献策微笑着提出自己的观点“战争之道,在于知已知彼,首先,我们并不知皇太极发兵时间,也不知发兵数目,冒然以三千人远袭辽东,似乎冒险。”

  李鸿基不假思索说道;“这个先生不必担心了,他敢肯定他会率重兵攻北京。而且是他亲自带队,就在毛文龙死后不到十多天,他就发兵了。”

  宋献策见他说得十分肯定,一付未卜先知的样子,想起李鸿基事先断定毛文龙必定被杀,也许李鸿基真是有什么先知先觉的本事?想到这,他半信半疑地说道:“第二,就算皇太极发重兵攻北京,辽东空虚,但皇上和满朝文武也未必同意你这个计划。。公子试想,若没得到皇太极入关的消息时,单凭你个人猜测,说皇太极入寇中原,提出兵发辽东的计划,满朝文武又有几人能相信,又有几人能赞同?很多人会认为你深入敌人腹地,搞不好会把火枪营全葬送掉。皇上对火枪营冀予很大的希望,我想他多半不会同意你这样做。”

  刘宗敏笑道:“整个火枪营我们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到时候把兵一拉出去就能战斗了对不对。“

  宋献策好脾气地笑道:“三千人马不是小数,一齐失踪,朝廷岂能不知。就算事发突然,朝廷不知,朝廷在天津卫,旅顺口都有重兵把守,三千人马,调用民用船只至少在也得二百艘左右。如此大的举动,天津卫所一定有警觉,若他们中途拦截,我们怕没与女真交战,先与朝廷的官兵打起来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那就是后勤保障。有句俗话说大军未到,粮草先行。而三千人马的后勤保障,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若朝廷不配合我们,我们粮草如何解决。”

  李鸿基信心实足地笑道:“这个倒不用担心,女真人早给我们准备好了。哪个城里都有存粮,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攻下一二个城池,应该没有问题。然后就地召集一些汉人,多赠他们金钱,让他们为我们送军粮。那里的汉人倍受欺压,一定有许多人愿为我们效力,粮草就能解决了。“

  宋献策本来并不想让李鸿基孤军犯险,今见他信心百倍,而且提出的具体办法也还行得通。想自古将山刀剑出,也许这就是公子创业在开始呢。想到这,也点头笑道:“努尔哈赤晚年下令屠杀了大量汉人。如后金天命八年,努尔哈赤以复州汉民欲逃为由,派兵二万屠城,全城一万八千多人只剩下五百户及一些老弱妇幼。后金天命十年十月,以汉民叛逃不绝欲杀后金兵为由,命八旗贝勒率各旗精兵在后金辖区内,“分路而行,逢村堡,即下马而杀”,“不论贫富,均皆诛戮”。努尔哈赤认为,这些汉民都是在明朝秀才们的蛊惑下才造反叛逃。他说:“并非我等嘉善拔擢之官员,乃是昔为明国秀才、大臣而今无官者,听信奸细之言,煽动当地村民。凡此等人,皆检出诛之”。因而有“贤良之书生亦被杀绝”的说法。努尔哈赤推行这种灭绝人性政策,想来辽东汉人一定恨这入骨,若我们能用计攻下一二个城池,不难召收一些汉人为我所用。既可解决粮饷运送问题,也可增加兵源。“

  “可还有别的问题没有?“李鸿基问。

  宋献策笑道:“是战争就有危险和困难存在,其他的可在实际做战中解决。只是怕于官兵先打起来。“

  李鸿基腾地跳起来拍着宋献策的肩膀笑道:“宋先生说得好,是战争就有危险和困难存在。!崇祯皇上不允许我们发兵,我们就来个假传圣旨。我这里正有升官的圣旨,照样画葫芦,先假造一个暗地出兵辽东的圣旨出来。若天津驻军拦阻我们,就拿出圣旨来。只要蒙到了辽东,就鱼入大海了,崇祯他们干跺脚,也拿我没辙。”

  宋献策差点绝倒,假传圣旨?这李鸿基说这事倒和吃炒饭一样随便!他看到李鸿基满不在乎的洒脱劲,忽然暗想道:“公子如果真的假传圣旨,他就再不容于大明朝廷,也许,这就是天意,这件事后,公子就起义兵了?”

  想到这,他万分兴奋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