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九鼎风云志 第一卷 长安乱 第四十七章 千金之子坐垂堂

《九鼎风云志》第一卷 长安乱 第四十七章 千金之子坐垂堂

作者:湛青是条龙 字数:2826 书籍:九鼎风云志

  当晚杨熙回到府上,便将此事与若虚先生说了。

  若虚先生点头道:“确实如此,明日我将随侍天子一并前往,你就与丹夫子同去吧。”又嘱道,“虽然你曾经见过天子,但那毕竟是私下场合,这次是一场大规模盛事,却要小心谨慎,不可行差踏错。到时往来百官,也要记住他们姓名样貌,将来少不得要与他们打交道。”

  杨熙领诺,将先生交代的事项一一记在心中不提。

  第二日一早,若虚先生天还不亮便去早朝,杨熙用过早饭,便去丹夫子门首等候。过了不多时,大门吱呀一开,丹夫子带着一名青衣小厮走出门来。

  杨熙刚想向丹夫子问安,突然瞥见那个青衣小厮,巾帻裹头、瘦瘦小小,正低眉顺眼站在丹夫子身后,虽然看不清面貌,只能看见一抹雪白的颈项和下巴,但他的心脏却蓦的狂跳起来。

  是青儿小姐!

  丹夫子见杨熙突然呆愣,不由得苦笑道:“延嗣莫要惊慌,青儿听说今日有如此盛事,天子要历考博士、学子,心中极为向往,便非要央求我带她去见识见识。我拗不过这丫头,只得让她扮成小厮,偷偷跟去了。到了太学,还望延嗣从旁遮掩一二。”

  穿着小厮装束的青儿脸上闪过一丝红晕,对着杨熙微微福了一福,声音细若蚊蚋道:“见过世兄。”

  杨熙恍若身在梦中,直到与二人同登马车,在驰道上向太学驶去,才慢慢回过神来。

  马车之中空间甚小,杨熙与青儿分别坐在两边,虽然中间隔了一个丹夫子,没有肌肤相亲,也算呼吸相闻。闻着女儿家身上若有若无的幽香,杨熙心中不觉胡思乱想,这孔夫子只说非礼勿视,没说非礼勿闻,于是不觉又深深吸了几口气。

  太学属太常寺管理,位置便在长安近郊,城西南五里之处。丹夫子的宅邸距离太学不远,走了一程,远远看见高耸入云的辟雍、社稷坛就在眼前,驰道两边房舍绵延不绝,都是太学生的寓舍,只见路上的太学生们都是穿戴齐整,都向太学方向走去。毕竟今日天子驾临,谁不期望能让皇帝青眼加身呢?

  再往前走,便是一片开阔广场,依次排开六栋双层轩宇,营造极为宽大,其间来来往往的均是儒生,都要向那广场聚集而去。

  丹夫子的马车停在一片马厩旁边,自有童仆前来安顿车马,丹夫子便携着杨熙和青儿同向广场走去。路上看见同僚,毕竟带着女儿,也不便上去搭话,只是遥遥拱手行礼。

  须臾来到广场之上,只见外围已经挤挤挨挨全是学子,那广场地上摆满蒲团,不知为何却没人去坐。再看那正殿前方,也已排开一溜案几,当中高几覆盖着明黄桌布,必是皇帝座位。再往前看的正殿当中,便是至圣先师孔子的挂像,看起来威严肃穆,两边有数名身着内侍服色之人正不断地将三牲、鲜果等贡品堆上挂像前的供桌。

  三人正不知该往何处去,突然人群中一人向杨熙摆手,道:“延嗣贤弟,你也来了!”

  杨熙定睛一看,原来是好友岑规。岑规看到丹夫子在旁,连忙疾步趋近见礼,瞥见男扮女装的青儿藏在丹夫子身后,也是呆了一呆,顿时将她认了出来。

  一旁杨熙忙向他连使眼色,这岑规也是聪明之人,又在丹夫子府上旁听已久,自然知道丹夫子对小女儿的宠爱,于是硬生生忍住诧异,把目光转开去,只与杨熙叙话。

  经过岑规解释,杨熙才知道此时众人都在等候天子到来。等到天子来到此处,向至圣先师献上祭祀,太学诸官员、博士、学子才可分别入座。

  同时,也不是谁人都有座位。上首皇帝身边,只有王公贵人方可落座,下首十几个绣墩,则是德高望重的儒学博士的座位,再下面广场上的蒲团,则是“弟子”的座位,那“诸生”之流,却只能团团站在周边了。但是即便是只能站立在旁,“诸生”也都是蜂拥而至,只盼一睹圣上天颜。

  又谈了一会,突然听见远处传来悠长号角之声,聚集的人群顿时一阵骚动,都道:“圣驾到了。”就见那人群如海啸一般分向两边,太学门口的牌坊底下现出明黄色的幢幢宝盖。

  天子为表示对至圣先师的尊敬,在太学门口一里之外便下了龙车,步行前来。远远看见皇帝御驾,众人顿时如风批麦草,哗啦啦跪了一地,山乎“吾皇万岁”。有些来自乡下的学子,此时是第一次得见天颜,竟然激动得热泪盈眶。

  天子龙骧虎步,在一群贵人臣子的簇拥之下从外走来,看到下面跪了一地的太学学子,想到天下有才有能之士,多半已经被收罗在此,假以时日,必然涌现无数的将相良才,国之栋梁,不由得心中大悦,连道:“众卿平身。”

  众人哪里敢起,直到天子走上殿前祭台,一个随侍内官才尖声道:“圣上赐你们平身,都快起来吧!”众人才纷纷站起。

  杨熙随着众人一跪一起,直到现在才有暇打量天子一行。只见天子当先站在祭台前面,身着玄色冕服,身后全是身穿皂色祭服的王公贵人。

  杨熙定睛一看,顿时认出几张熟悉面孔:最靠近皇帝的是丞相翟方进和御史大夫孔光二人,后面有执金吾卿任宏,还有他的先生礼官大夫杨若虚。但不知为何,应该时刻在天子身边,保卫天子安全的卫尉卿张逸云,却不见踪影。另有数人靠近天子,显然也是身份尊贵,年龄却是有长有幼,杨熙俱都不认得是谁。

  旁边丹夫子轻声介绍,那天子身边最年幼者,便是定陶王刘欣了。边上那个稍微年长一些的青年,却是楚王刘衍。接着又介绍了几名臣子。

  杨熙奇道:“怎么其中没有中山王?”

  丹夫子正待要说,祭祀大典已然开始。他作为太学博士,自然要上前参与祭祀,便嘱咐杨熙好生照看青儿,自己则是快步向前,排班列队,跟在皇帝身后向着至圣先师挂像行那参拜大礼。

  皇帝亲手在那至圣先师座前燃上贡香,手中展开一个帛册,朗声念道:“太古万世,长夜难明,春秋之末,圣人降生。感万方之多难,乃驰驱以宣教。冀辅弼于乱世,欲敦厉于黎庶......”

  众人恭立静听,原来天子念得乃是一篇祭文,内容全是称颂孔子功德,其文辞华美、立意高远,只听得众儒生心中暗暗惊佩,不知竟是何人所作。

  一旁青儿听得如痴如醉,待听得“追往事,思来者,悬明镜而作《春秋》,立极则以昭万代”一句,忍不住小声重复起来,吓得杨熙连忙碰碰她的肩头,她才猛然惊觉,闭口不言,脸上却已是泛起一抹红晕。好在周围儒生也都在认真倾听,倒没有人发现这里的异状。

  看来这青儿姑娘才女的名声绝非虚名谬赞,而是有真才实学的。杨熙虽然读过不少书籍,但在这文赋一道上,却没人指导,只能说是粗通,这洋洋洒洒一篇祭文听在耳中,只是觉得好,一时也说不清怎么个好法。青儿一个少女,却仿佛深得其味,大有不虚此行之感。

  杨熙指尖触到少女的肩头,感受到少女微微的颤抖,虽是隔了不知几层衣服,但仍感指尖麻酥酥的,心头更是纷乱如麻,一时间又是甜蜜又是紧张,却将天子后半篇祭文全数错过了。

  等他回过神来,天子已念出最后一句“昔三千学子相望于道,今太学杏林已成大观,百川竞乎儒林门庭,圣人之学诵说尤新,尔等当继夫子之志,开我大汉万世太平!”这最后一句颇有劝勉学子之意,现场儒生一听,精神都是为之一振。

  天子念完,对着先师挂像又是一拜,然后才走下祭台,哈哈笑道:“这片祭文是扬子云所作,确是深合朕心。你等学子,切莫要辜负朕的一片苦心呀。”

  天子站在天子身后很远处一名老臣连忙跪下谢恩道:“不敢,不敢,天子谬赞,折煞老夫了”

  这老人名叫扬雄,字子云,乃是当世一等一的文学大家,所作几篇大赋,都是脍炙人口,不仅天子赞誉有加,全国士子也是竞相传颂,他作的祭文自然是好的。但不知为何,此人却一直未得重用,只在少府担任一名黄门侍郎。

  杨熙见青儿远远望着扬雄,满脸倾慕之色,不由得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向这扬侍郎请教一下辞赋功夫。

  祭拜已毕,天子便到前殿之前的案几上坐下,命道:“坐。”众臣立刻在两边案几按照职位尊卑坐好,那定陶王、楚王均坐在天子身边。

  见到各位博士纷纷在下面绣墩坐好,杨熙和青儿也赶紧上前,到那丹夫子跟前侍立伺候。外面的学子接着纷纷涌入,“弟子”在那蒲团上坐好,“诸生”却只能围在广场外侧,翘首竖耳,只盼能多看一眼天颜,多听一句圣音。

  天子见群臣、博士、学子齐齐整整,都在静静等待自己开口说话,不由得龙心大悦。刚欲开言,忽听一阵迅疾的马蹄声从远处哒哒传来,在这寂静的太学大殿前显得尤为刺耳。

  太学乃神圣之所,连天子前来祭拜,都要提前下车,步行前来,这是哪里来的狂徒,竟然纵马奔驰?一时间天子以降,人人都是脸上色变,向那太学的大门牌坊处望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