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颜先生的宠妻定律 第八百一十七章 还能飞了不成

《颜先生的宠妻定律》第八百一十七章 还能飞了不成

作者:陈芊芊 字数:1834 书籍:颜先生的宠妻定律

  明月书院。

  古云大儒正在为宋知书讲解大学之道。

  对于大学之道,宋知书其实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而今面对大儒,宋知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先生,学生认为,大学之道,既为君子之道,也为圣贤之道,故而明明德,亲民,至善为关键核心,弘扬品德,弃旧图新,完善境界,故知而定,定能静,静后安,安思虑,虑则得。”

  “可如何思虑,如何安定,如何心静,如何定意,又如何弃旧图新,再如何弘扬品德,学生想听一听先生的见解。”

  宋知书提出自己的疑惑,大学之道,这篇经文已经将君子之道写得明明白白,所以讨论的点,应当是见解,而不是怎么去做。

  儒家授业,也是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知识在生活当中,在圣人经文之中,大儒之所以是大儒,是因为在学识上面会有不同的见解,更高层次的见解。

  听着宋知书的疑惑之声,后者淡然一笑,这段时间古云大儒一直在研究大学,越是研究他收获的东西越多,不过古云大儒没有托大,而是看向宋知书:“这篇经文,老夫有一定见解,但不完善,小友需有自己的见解判断。”

  他先是这样叮嘱一句,而后将自己的想法缓缓说出。

  “虑,因意烦,安,自心乱,静,在环境,定,存于学,知,来源惑。”

  “因为有疑惑,所以要知,因为心不定,故而要去学,环境带来压迫,故而身心难以安静,心若不定,何谈安稳,既然不安稳,自然生虑。”

  “人就是如此,遇到了问题,总是心不定,会去想太多太多的事情,大到国家的方方面面,小到生活的起居饮食,每一件事情都会让人产生思虑。”

  “所以破局之路,在于明。”

  “而明,于格物,于知行,老夫对这篇文章最为迷惑之地,便是格物与知行,这已经触碰到了圣人学问,老夫难以回答,但这些年的亲身体验,能给你回答的便是。”

  “明。”

  古云大儒对大学这篇经文,亦有疑惑,知是何意?行是何意?格物又是何意?他不是不理解,而是无法深度理解,若是只看表面,还算是能看明白,可一旦深究,仿佛一个无底洞一般,让他头晕眼胀。

  这就是学问不到家,是一层隔膜,古云大儒与其他好友一同研究过,都有这样的情况,但他们也意识到,若能明悟知行格物,必可成圣,所以他们才会将这篇经文,推崇为读书人经首。

  明?宋知书低头细细咀嚼这个字,过了片刻,宋知书还是不解,看向古云大儒道:“敢问先生,学生不懂。”

  古云大儒起身,缓缓开口:“明,明白事物的自然,明白自身的存在,明白一切的价值,明白诸多事情的必然或非必然关系。”

  “一个人,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自身情况,该读书时读书,该吃饭时吃饭,该喝水时喝水,心无旁骛,方可达儒家至善,从而读书时学到了知识,吃饭时得到了饱腹,喝水时解了口渴。”

  “这样的话,还有什么忧虑?心又如何会乱?又如何不能静下来?”

  古云大儒说到这里的时候,宋知书莫名有些感悟,人之所以困惑,便是不明,这个不明不是想不明白,而是太容易被其他事情影响到了。

  想要认真做一件事情时,又总觉得有这个事情,有那个事情,抱怨周围环境的不好,受到外界的干扰,朋友的盛情,家人的阻碍,妻子的不满,等等一切,这些都是不稳定因素。

  如此一来,主次就会弄混,自然而然会心烦,会去意乱,最终事情没有办好,反而惹来各种麻烦,使自己产生疑惑,诞生绝望,各种否定自己。

  仔细想想,宋知书有一种明了感,刹那间进入顿悟状态。

  “怪不得圣人会入梦授业,老夫简单几句,他便可以进入顿悟状态,从未见过如此天才。”古云大儒忍不住传音,与宁平大儒交谈。

  “可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这可是大儒真言,寻常人听后便有醍醐灌顶之效,只是能刹那间顿悟,宋小友的天赋,确确实实惊人,难以形容。”

  宁平大儒还是要点脸面的,刚才古云大儒动用了儒家真言,等同于传道,简简单单说几句话,可蕴含诸多道理,帮人开智,用简简单单来形容,实在是有些为了夸赞而夸赞。

  只不过宋知书能瞬间顿悟,这确实是天才,举世罕见也不足为过。

  嗡嗡嗡。

  下一刻,宋知书周围浮现一缕缕儒家正气,两人对视一眼,皆然透露出惊色,不过他们也瞬间出手,将这般异象镇压住。

  “仅仅只是知圣境,便能拥有这样的异象,若他踏入知行境,天知道会有怎样的异象。”

  “看来我儒家当真要出一位新的圣人了,只不过一甲子的时间,不清楚宋小友能不能成为圣人。”

  宁平大儒忍不住夸赞宋知书的天赋,同样的他也很有些担心,一甲子的时间,够不够宋知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甲子成圣,不是不可能,不过我儒家一脉,还是要看关键顿悟,再好的天赋,若是在关键时刻悟不出来,也是多余的。”古云大儒有些担忧道,这话一说,宁平大儒忍不住开口。

  “你前脚还夸赞宋小友,怎么后脚又唱衰啊?”

  “你懂什么,老夫这是为爱徒忧心,怎么能叫唱衰呢?”古云大儒有些没好气的回答,后者不由笑骂出声:“现在就一口一口爱徒,指不定人家宋小友还不愿意拜你为师?这么早开始庆祝,别到时候自取其辱。”

  “就算不拜我为师,那又如何?能传授他这些学识,也对得起我学识之路了。”

  古云大儒认真开口,后者听后,收起了玩笑,这样的胸襟,他不可能言笑,这是不敬,不是对古云大儒的不敬,而是对学识的不敬。

  “弘扬品德,言传身教,弃旧图新,自然变化,至善之境,不用其极。”

  “不被眼前障碍困惑,不因非我之事而思虑,知我知之事,行我该行之路,确定目标,做好自我。”

  “似佛家三法印一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本质不变,无非一个是因果,一个是自然。”

  房间内,宋知书已有明悟之心,他先是审查自身的情况,随后重新去看待这些问题,又重新熟读一番大学经文,这一次他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亦有更多不同的心得了。

  甚至宋知书用了佛家一些东西来印证自己的想法,待双重印证之后,宋知书彻底明了太多太多事情。

  “先生,学生悟了。”

  此时此刻,宋知书的声音响起,他彻底明悟了何谓明明德,何谓亲民,何谓至善。

  轰。

  就在宋知书明悟刹那,四面八方,一道道儒家正气朝着这里涌动而来,房屋内,一朵朵白莲自地面绽放,奇光闪烁。

  “圣贤异象?”这回还不等古云大儒出声,宁平大儒便已经失声,好在他们是传音。

  “速速镇压异象。”古云大儒瞬间回过神来,他凝聚儒家正气,施展大神通,直接将所有异象全部镇压住,一切异象全部聚集在他掌中,以免扩散而出。

  一道道儒家正气化作白莲,白莲摇曳,荡漾更为厚沉的儒家正气,形成河流,异象连连,惊人无比,两人注视这样的变化,说不出一句话来,眼神当中除了震撼,实在是无有其他表情。

  “白莲摇曳的儒家正气,怎么给我一种厚如山岳般的感觉,古云兄你仔细感受一下,这好像.......不弱于我们的大儒正气啊。”

  宁平大儒咽了口唾沫,他察觉到了这个细节,忍不住出声。

  后者没有多说,而是细细感悟,刹那间他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气:“不是不弱于,好像......比我们的大儒正气还要强一些,这是什么?”

  两人惊愕于宋知书的浩然正气,实在是觉得有些恐怖。

  而宋知书的元神,也在这一刻得到巨大的提升,他念头达通,以往想不明白的事情,在这一刻全部茅塞顿开,不止如此,身体也在这一刻给予各种反馈。

  对身体的掌握,达到了一种完善的程度,他已经知晓自己现在的情况。

  体魄中等,练气五层,境界练气六层,而元神刚刚已经突破筑基后期,之前是筑基初期,相当于跨越两个小境界,而之所以如此精准,是因为白秋玉,通过白秋玉的元神威压,宋知书自我分析,得出自己的元神,比白秋玉要稍微强一些,但没有强太多。

  这令人震撼,一个练气六层的修士,竟然拥有筑基后期的元神,只因这次顿悟,宋知书也抵达知圣境圆满,儒家第一境大圆满。

  不止如此,足足一百道儒家正气凝聚于体,等同于十道浩然正气。

  并且,宋知书还发现自己要不了多久便能突破到练气七层,不需要依靠凝气丹,依靠自己,十日内便可突破练气七层,这也是知圣境带来的好处,元神太过于强大了,连带效应。

  顿悟之后,宋知书继续开始思考诸多问题,古云大儒与宁平大儒没有打扰宋知书,而是静静守在一旁。

  就如此,足足三个时辰后,宋知书想明白太多太多的事情,而他也从顿悟中醒来。

  “学生宋知书,多谢两位先生指点。”

  顿悟醒来,宋知书第一时间朝着二人作礼,深深感激着两人,尤其是宋知书知晓了,刚才古云大儒的用心良苦,这份恩情他铭记于心。

  只是当两人现在充满着疑惑,很好奇宋知书的儒家正气,为何有这样的变化,想要询问时,突兀之间,周文渊的声音自门外响起。

  “老师,书院之外,白昊辰求见。”

  --

  --

  新的一周,求点推荐票、月票、打赏!拜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