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五胡烽烟 0475 无题

《五胡烽烟》0475 无题

作者:步兵长 字数:3580 书籍:五胡烽烟

  送走母亲,文元长吁了口气,心中的石头放下了许多。

  作为儿子他岂能看不出父母之间在闹别扭,准确是是母亲在闹别扭,不是他瞎想而是有证据的。

  证据就是谢道韫一直待在东宁不肯去中原,嫔妃想去也被她找借口给拦住了。

  之前还能用战争为借口不去,或者为了安抚东宁的民心才暂时留下。

  可唐国已经在中原建立了稳固的统治,政治中心也已转移,原本东宁浮动的人心也被安抚下来。

  其实百姓也并不是真的想走,什么家乡不家乡的,有房屋土地重要?他们已经在东宁扎根,建立了新的人脉关系网,真回原籍这些都要放弃。

  有几个人能鼓得起勇气抛下这一切重新开始?

  而且老家经历连年战乱也早已经物是人非,回去了一个人不认识。祖宗被埋在乱坟场已经找不到是哪座坟头了,回去又能干啥?

  再说现在中原也在搞人口迁徙,大量北方百姓被迁到南方,很多原本的异族也被换成唐籍安置在各地和汉人混居。

  整个天下都被打乱了,什么故乡不故乡的,根本就没人在意。

  他们原本想走也不过是一时冲动,那股劲儿过去了,再加上报纸的宣传引导,这个念头自然也就息了。

  到这个时候,大后方也已经稳定,照理说皇后也该带着后宫前去中原和皇帝汇合了。她却一直找借口不去,必然是有问题。

  她的这些借口能瞒得住外人,却瞒不住文元。

  猜到父母在闹别扭,他才是最担心的那个,于公于私他都要担心。

  于私那是他父母,他自然不愿意见到两人闹矛盾。于公,帝后闹矛盾对家国稳定也不利,对他这个太子也一点好处都没有。

  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但又不能直接跑到谢道韫面前说,你俩为啥闹矛盾。只能从别处打听,但始终没有得到有用的线索。

  这次借着这个机会总算是知道了原因,并帮母亲解开了心结,他心中确实松了口气。

  然而……看到桌子上摆放着的圣旨和册封文书,他又头大起来。

  对于谢道韫来说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多找几个女人子孙成群,只不过之前文元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柴淼就更不愿意让别的女人来分享她的丈夫。

  按理说这么大的事情由不得她做主,她要是敢阻拦丈夫纳妾,会被天下人嗤笑。可问题是文易支持她,这就让所有人都没有办法了。

  这次谢道韫趁着她生女儿的机会,往东宫塞了两个女人——你肚子不争气生了个女儿,总不好再阻拦丈夫纳妾了吧。

  柴淼果然没有说什么,但心情可想而知,好几天都和文元说话。

  老娘的事情解决了,该想办法安抚媳妇了。

  ……

  东宫,柴淼正和奶妈、侍女逗弄女儿,见到文元进来脸顿时就拉了下来,头转到一边看都不看他一眼。

  文元有点尴尬,道:“你们先出去。”

  “是。”众人纷纷告退,还顺手把门给关上了。

  文元走到她面前,讪讪的道:“还在生气呢?消消气,我给你赔不是了。”

  柴淼冷冷的道:“您言重了,您是太子,我哪敢生您的气。”

  文元一时语塞,只得把圣旨和册封文书取过来转移话题道:“父亲给妮妮取了名字叫文欣,还册封她为东宁公主……你看这是文书和印章服饰……”

  柴淼眼中浮现出浓浓的水雾,眼泪不争气的流淌下来,低头对婴儿床上的小丫头说道:

  “咱们妮妮也是有祖父疼的孩子,哼,过几天娘就带你去北都见祖父,看谁还敢看不起你。”

  文元连忙掏出手绢给她擦眼泪,柴淼只是哼了一声却没有再拒绝,他心中一喜,再接再厉的道:

  “对不起,我错了,以后绝对不会再做这样的事情了。”

  柴淼终于爆发,道:“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再等等,非要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让那两个女人进宫?”

  “就算不考虑我的感受,有没有想过孩子?有没有想过外人会怎么想?等着吧,我看你准备怎么管那两个女人。”

  文元趁机强行把她抱在怀里,安抚道:“我的心你还不懂吗,永远都只有你一个人。但有些事情你也知道,真的身不由己。”

  说到这里他脸色一狠,道:“那两个女人老老实实的则罢了,但凡敢有不该有的心思,哼。”

  柴淼挣扎了几下没挣脱,就顺势趴在他怀里,冷笑道:“我倒不希望你处置她们,放着让她们使劲儿闹吧,闹的越厉害越好。”

  “最好把父亲惹火,到那个时候就不是死两个人这么简单就能了解的了。”

  文元脸色一僵,他太了解自己的父亲了,到时候真的会把那两个女的和她们背后的家族一起清理掉。

  然后就是后悔,以前柴淼多天真善良,经历过这件事情也开始露出狠辣的一面了,而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虽然那两个侧妃是谢道韫强行塞进东宫的,可如果当时他态度坚决一点,谢道韫也没有办法。

  最终的锅还是要他自己来背,也只能他来背。

  文元心中暗暗想到,为了杜绝最坏的情况出现,看来要好好给那两个侧妃立立规矩了,让她们知道有些心思是不该起的。

  真以为太子妃的靠山是柴犇和水柳?

  错了,是皇帝文易。

  她是皇帝看着长大的,小时候大人开会她在一旁玩耍,玩累了就在龙椅上睡觉的存在。

  更何况她和文元是青梅竹马,感情很深。谁要是以为她生了女儿就好欺负,下场绝对会很惨。

  ……

  北都,文易确实很生气。一来是谢道韫不该在这个时候往东宫塞女人,二来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文元居然也跟着胡来。

  看来这个太子还必须要继续锻炼才行,将来执掌天下搞工业化,遇到的困难会更多更大。

  但凡掌舵人软弱一点,就会满盘皆输,宋神宗就是最好的例子。只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该如何教导孩子他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烦闷之下就找来桓温闲聊。

  桓温显然已经知道东宁那边发生了什么,也猜到了文易的苦恼。

  关于成年太子教导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他是不敢随便插嘴的,搞不好就会惹来大祸。但他和文易接触这么久,知道皇帝的性格,就直言道:

  “我虽然没有见过太子殿下,然也听人说过许多他的事情。在我看来殿下已经是少有之人杰,将来必为一代明君。”

  文易摇摇头道:“我要他做的不是承继祖业的守成之君,而是在祖业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创业之君。”

  “现在的他还远远无法承担起这个责任,别的不说,关键时刻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就是大忌。”

  桓温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人家都只是希望子孙能继承祖业。这倒好,希望子孙超越自己。

  就问,一统天下的功绩后世子孙怎么超越啊?难不成要让子孙先把天下搞乱,再重新统一一遍?

  不过他还是明白了文易想做什么,思索了一番之后有了想法,斟酌道:“我觉得此事怪不得太子。”

  文易问道:“哦,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桓温道:“越有信心的人,意志就越坚定,而信心是需要独立的磨炼来提升的。”

  “殿下一直生活在东宁,生活在您的羽翼之下,在面对您和娘娘的时候难免会有些信心不足。陛下不妨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独自任事,相信会大有改观的。”

  文易豁然开朗,道:“哈哈,桓卿所言甚是啊,雏鹰只有离开了鹰巢才能学会飞翔和捕食。”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竟然给忘了,若非你提醒,还不知道要糊涂到什么时候呢。”

  桓温谦虚的道:“陛下谬赞了,您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就算没有我提醒早晚也能想到。”

  客气了几句,送走他之后文易就下令:太子文元入蜀主持蜀地事务。

  蜀地因为天险的原因和中原交通不便,即便已经被打下来,但各项治理始终慢中原一步,究其原因还是缺少一个得力的人手去主持大局。

  本来文易是想从中枢委派个钦差大臣过去,既然要锻炼文元,那干脆就让他过去吧。

  而且让文元去那里可不仅仅是为了主持蜀务,还要整军备战,随时南下夺取宁州。

  现在宁州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晋国残部、宁州原本的大户纷纷自立,爨氏只能龟缩在晋宁、梁水、建宁等郡,各方势力相互攻伐要多乱有多乱。

  短期内文易并没有入宁州的打算,先让他们内耗去吧,等他们耗尽了最后一滴血唐国在进去捡便宜。

  有时候真的是一事顺百事顺,这边文元的教育问题解决,东宁那边也传来消息皇后准备带着后宫来东宁。

  文易干脆下旨让文武百官都一起过来吧,而东宁也正式被确定为东宁州,任命了州牧等官吏。

  但作为龙兴之地,这里又是妥妥的南都所在。至于建康城——抱歉,此时的建康还不是后世的六朝古都,地位只是南方一座重要城池。

  至少对于唐国来说,它只有经济意义,没有政治意义。

  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东宁,加上北都,是国家的四个政治中心。

  不过东宁作为二十年的京师,搬迁工作并没有那么容易,过程可能要持续半年之久,因为要跟随搬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不仅仅是把官吏迁走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官吏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是配套部门。

  比如还有各大学校,要分拆出一部分教职工力量在北都重新组建新校区。比如博物院的搬迁,各大工厂总部的搬迁……

  尤其是火药和火器的制造工厂,更是重中之重看……这么重要的工作需要一个得力的人主持大局才行。

  薛大元成为了最后留守的那个人,至少要等到东宁这边的东西都搬完他才能离开。

  ……

  三月份,文易来到离开北都,乘船从永定河进入渤海,换成海船来到了旅顺——这个名字是文易取的。

  这里是北海舰队的总部所在,但今天他来这里并不是为了为了检阅海军,而是另有目的。

  此时整个北海舰队所有的船员全部到位,船只全部起锚,但没有一艘船乱动,都在静静的等待着什么。

  在港口的广场,竖立着一座高达十余米的建筑,只是用红布盖着看不到具体是什么东西。

  建筑的下方静静站立着六百余人,这些人里面有官吏、有水师官兵、有厨子、有商人、有医生、有铁匠……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但这次却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聚集在一起,即将展开一场属于勇者的游戏。

  很快身穿衮龙袍的文易就出现在广场上,北海舰队所有的将领全部跟在后面。

  见到他出现,这群人出现了小小的骚动……毕竟这是皇帝,一个改变所有人命令的皇帝。

  看着他们,文易也同样心潮澎湃心生感动,加快步伐来到众人面前,他大声说道:

  “想必不用我做自我介绍,大家都应该知道我是谁。但我还是要自我介绍一下,今天站在你们面前的不是天子,而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和你们一样。”

  “我以一个普通华夏后裔的身份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为文明的繁荣昌盛付出的一切……”

  “你们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完全可以像所有人一样,守着老婆孩子幸福的过完一生。”

  “但你们没有这么做,你们选择了最艰难最危险的一条路……你们是华夏文明的好儿女,所有华夏子孙都要感激你们……你们的付出也值得被所有华夏儿女所铭记……”

  说到这里,他扯下那块建筑上面的红布,露出下面一座巨大的石碑,上面写着:寻商洲勇士纪念碑。

  “你们所有人的名字都会被刻在这块碑上面,而这块碑也会永远耸立在旅顺港口,供天下人瞻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