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焚天血帝 第二卷 万恶之地 第五百二十二章

《焚天血帝》第二卷 万恶之地 第五百二十二章

作者:章鱼哥吖 字数:2283 书籍:焚天血帝

  三人来到隔壁曹寅的屋子,都不约而同地吃了一惊。

  首先,这大约是北六所里最大的院子了,比刚才雅布的临时住所大了一倍不止,正面有三间小屋,两侧还有耳房厢房和倒座。其次,院子里花木繁盛,廊下挂着一排花梨鸟笼,还搭着一个小小的葡萄架子,显然是经常有人居住打理。

  一只毛色金黄的猎犬兴奋地跑过来,亲昵地蹭了蹭曹寅的裤脚,蹲在他脚下求抚摸。可惜曹寅弯不下腰去,只得艰难地说:“大黄,回去。”

  大黄偏了偏头,发出嗷呜一声哀怨的叫声,摇摇尾巴趴回墙角的窝里。

  “还是你会训狗,大黄越来越聪明了。”雅布称赞道。

  酒菜就放在葡萄架子底下的石桌上,不是糕点、果脯一类的只能用来垫垫肚子的简单食物,而是酒酿鸭子、油焖大虾、丹参炖白凤、砂锅煨鹿筋这样的大菜,中间还放着一只烤得香酥薄脆的片皮乳猪,又备了一坛上好的花雕酒。旁边葡萄架子的四角放了四个青花大瓷缸,缸里盛着满满的冰块,正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凉意。

  纳兰兄弟都是见过世面的,这样的享受在家里也不是没有过,然而能在皇宫大内里叫这么一桌子菜,有酒有冰块地伺候着,却是想也不敢想。连雅布也不无嫉妒地说:“皇上真偏心,单给你送这些好吃的过来。”

  “那你跟我换换?”曹寅指着自己被裹得像个木乃伊的脖子怒道。

  雅布立刻不说话了,转而招呼纳兰兄弟:“坐啊,别客气。”

  四人落座,不免要互相称呼见礼。曹寅没法开口说太多话,雅布便指着他介绍道:“这是内务府正白旗下的曹寅,他额娘奉圣夫人李嬷嬷是皇上的乳母。”

  “原来如此。”书致恍然大悟。

  所谓的内务府正白旗下,就是俗称的“正白旗包衣”。

  “包衣”就是汉语中奴仆的意思,通常来说,包衣出身的人身份比普通旗人要低一点。因为普通旗人男子一成年就能分配工作,身份高的成为御前侍卫,身份低的当兵领响,总归都有个出路。

  而包衣出身的男子成年后却只能自谋生路。要是家里没有门路,就只能投入权贵门下,充当随从仆役,像书致身边的尚十六、董鄂七十,这两兄弟就是依附明珠的正黄旗包衣。

  但要是家里有门路,包衣出身的男子一样可以出仕做官,前程甚至比一般旗人还强。比如雍正朝的年羹尧、乾隆朝的高贵妃一族,都是包衣出身,因为跟对了主子,最后飞黄腾达。

  比起年羹尧等人,曹寅的运气显然更好一点。他生对了时候,恰好遇上少年登基的小皇帝。康熙幼年丧母,全靠乳母抚养长大,爱屋及乌,自然也比较照顾奶兄弟。

  曹寅执壶,倒了满满一杯酒,亲手递给书致,慢吞吞地说:“大恩不言谢,二爷如果肯认我这个奴才当朋友,日后必有厚报。”

  “别报不报的了,你伤成这样,还是因为跟我交换差事的缘故呢。”书致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站起身来,“我略懂医术,介意我看看你的伤吗?”

  “好。”曹寅一愣,下意识答道。

  书致便拆了他脖子上的纱布,手指顺着人体颈部的经络游走,不断地问他这里疼不疼,那里疼不疼,一连问了四五回。雅布不禁有些疑惑:“你到底会不会啊,要不还是请太医来......”话音未落,书致忽然端着曹寅的下巴咔嚓一扭。

  三人都吃了一惊,曹寅下意识转转脖子,惊奇地发现虽然喉咙里的酸痛肿胀还在,但那股让自己行动不便的僵硬感却消失了,喜得他连忙向书致道谢。

  “没看出来啊,你还会这个?”雅布惊奇地说。

  书致向哥哥的方向努努嘴:“拜他所赐。”

  纳兰成德唇色苍白、身材纤细,两人早就看出来他有某种弱症,只是不好出言过问。此时书致主动提起,曹寅这才关切地问:“太医怎么说,是什么病?”

  成德摇头:“秋冬时气引起的寒症,等成年加冠之后也许会好。”

  “那倒还好。”二人松了口气,否则以他这样的品貌,却有终身难治的弱症,岂不是很可惜?

  “你们双亲在堂,兄弟感情又好,真是难得,”雅布不无羡慕地说,“我阿玛去得早,三个哥哥大了许多,都比不爱理我,就一个姐姐还亲近些。”又向曹寅的方向努努嘴儿:“他是家里的独子,阿玛也已经过世了,家中只有老娘和一个年幼的妹妹。”

  曹寅点点头,又举起杯子敬成德:“大爷,请。”

  纳兰成德却好像走神了一般,自顾自地捏着筷子,半天才没有回应,直到被弟弟扯了扯袖子才恍然应道:“啊,抱歉,曹公子请。”

  雅布和曹寅不禁投来奇怪的目光,书致笑着解释:“他不习惯别人管他叫‘爷’,总是反应不过来。”

  雅布奇道:“不叫爷,那下人怎么称呼你们俩?”

  “我没这毛病,一直叫的二爷。他么,”书致翻了个白眼,“非要按古人的习俗,让别人管他叫‘大公子’、‘成公子’,说是‘有先秦魏晋遗风’。”

  一语未完,纳兰成德已经红了脸,连忙喝止弟弟:“你们别听他胡说,都是小时候不懂事闹出来的故事,家里人都忘了,偏他一直记着,时不时就拿出来笑话人。二位不用理会,直接称呼我的名字就好。”

  “好一个先秦魏晋遗风,”曹寅摸摸下巴,“‘曹公子’好像是比‘曹大爷’好听,赶明儿回去,我也让他们把称呼改了。”

  雅布无语,夹了块酒酿鸭子嚼着:“我还是继续当‘爷’吧。”

  曹寅说着又像是想起什么似的,问兄弟俩:“说来,你们认不认识一个叫那拉容若的人,听这姓氏像是你们一族的。”

  “咳咳咳。”成德顿时咳嗽起来,拿起手巾掩住半张脸。

  书致饶有兴致地瞥他一眼,万没想到他这么早就开始用这个马甲了,还傻乎乎地用自己的本姓做笔名,只是把“纳兰”这个只有明珠一家在用的稀有音译改成了更通用一点的“那拉”而已。

  然而现在满洲八旗上下所有“那拉氏”里,也没几个精通汉文的,他这马甲披了跟不披又有什么分别?

  书致在心底思考了一秒是掀了小孩儿的马甲呢,还是掀了小孩儿的马甲呢,最后看在对面坐的是两个新朋友的面子上,还是大发慈悲地说:“姓那拉的人多了,好端端的怎么提起这个来?”

  曹寅道:“我在一场顾梁汾同好会上听过这个名字,有人拿了他写的一首《金缕曲·为梁汾赋》出来请众人品评,满堂喝彩。‘笑他多病与长贫,不及诸公衮衮向风尘’,何等心肠!听这姓氏,此人多半是旗人,可是竟然没有参与过京城任何一场唱词会,真是奇怪。”

  书致笑道:“他都说自己‘多病’了,不出来走动有什么好奇怪?”

  “也是。反正我也要不了多久就能见到他了。”

  “这是为什么?”书致不禁觉得奇怪,他明明没有揭小孩的马甲啊。

  “因为顾梁汾先生要回京了啊!”曹寅说,“容若既然是他的崇拜者,肯定会到顾先生的寓所拜会,我只需要在那里守株待兔就可以见到他啦。”

  “顾先生要回京了?!”成德亦是眼前一亮,兴奋地追问,“当真?”

  “当然是真的了,京津两地的唱词会、吟诗社、还有各种文人圈子里都传疯了,说他的船已经在直隶靠岸,不日便将下榻徐干学大人府上。”曹寅笑问,“成兄也喜欢词?我还当八旗上下都是一群只会舞刀弄枪的莽夫,来来来,酒逢知己,当浮一大白。”

  “唉?你们尝过这道虾了吗,怎么有点酸啊?”不等成德说话,雅布忽然问道。

  “不会吧,这可是山东知府进贡的御菜啊。”曹寅夹了一个,细细尝了,“没有啊。”

  “哦,原来不是虾酸,是有人说话酸啊。”雅布说道,话音未落,已经被曹寅蹦起来掐住脖子左右摇晃。

  雅布顿时露出奸计得逞的阴损表情,拍着桌子狂笑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