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草根选调生 第171章 老师傅的故事

《草根选调生》第171章 老师傅的故事

作者:我是老齐 字数:2610 书籍:草根选调生

  说着说着,两个人就坐到了大塘背大队的村子里了。黎悠玺跳下单车,钟国正也从单车上下来。

  天已经完全黑了,村子显得特别的安静,只有偶尔听到一两声狗叫的声音。黎悠玺走在前面,钟国正跟在黎悠玺后面,推着单车小心翼翼的往前走着。

  走进屋里,两人顿时感到饥饿,这时才想起一路赶路,竟然忘记了在路上吃饼干充饥了。于是马上烧火煮饭。

  坛子里有泡菜,还有油炸豆腐。煮好饭后,黎悠玺挖了一些泡菜和几块油茶豆腐,两人就狼吞虎咽起来。

  两人刚刚吃完饭,突然就下起雨来了。

  “杂房好像有些漏雨,我去看看。”黎悠玺拿起一个电筒就往杂房走去。钟国正便跟着一起去了。

  打开杂房的门,就听到滴雨的声音。钟国正拿过电筒一照,没有一会儿就找到了原因。原来是一片瓦片烂了。

  钟国正搬来一张凳子,站在凳子上面,很快就把瓦片弄好了。

  “没想到,你还是一个老师傅啊。”黎悠玺夸奖道。

  “老师傅这个名称可不是乱喊的。”钟国正答道,“这可是有故事的。”

  “哄么故事?”黎悠玺问道。

  “那要看你想听哄么版本的故事。”钟国正笑道,“有两个版本,你想听哪个版本的故事?”

  “我从来没听说过,哪晓得听哪个版本?你干脆把两个版本都说出来听听。”黎悠玺说道。

  钟国正一边走,一边开始讲起老师傅的故事来了。

  “农村的房子都是瓦房。时间一久,风吹雨打日晒,或者瓦片堵塞,或者瓦片错位、脱落和烂了,房子就会漏水。所以瓦房每隔几年,都要捡一次瓦,清理碎瓦、错位的瓦,换上好瓦,防止漏雨。”钟国正说道。

  “所以在农村就有专门的捡瓦师傅,还是一门比较吃香的手艺。”钟国正接着说道,“捡瓦看似容易做事难,特别是做好更加不容易,既要手脚轻巧,效果好,不损瓦片,又要动作麻利,效率高,时间要快。”

  “我们那里有一个叫木马桥的地方,有一个姓周的捡瓦师傅,他天生性格憨厚,为人忠实,做事认真,一板一眼,质量好,但速度慢,别人一天捡完,他要两天才能捡完。所以喊他捡瓦的人并不是很多。”钟国正边喝着白开水边说道。

  “有一年冬天,周师傅到妹妹家作客。那天,正下暴雨,来串门的妹夫堂嫂抱怨说,家里的瓦才请本地师傅捡了,还是漏雨厉害,跟没捡一样,白花工钱。周师傅的妹妹就安慰说,自己的哥哥就是捡瓦师傅,等雨停了,免费帮你们捡一次瓦。”钟国正不紧不慢的说道。

  “雨停后,周师傅爬上她妹妹那堂嫂的屋顶,一遍遍的翻捡起来。他赤脚走上屋顶,一叠一叠的将铺瓦揭开,再一片一片的重新盖好,动作娴熟流畅,既轻盈又稳重,盖好的瓦片重叠部分间隔均匀,整齐有序。慢工出细活,两间房顶用了足足三天时间才完工。”钟国正继续说道。

  “也许是老天爷要检验一下周师傅捡瓦手艺的高低,周师傅捡完瓦的当晚,天就突刮大风,下起了倾盆大雨,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停过哄么雨。害得不少人家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而周师傅捡过瓦的屋,却一点水都没有漏。”

  “周师傅妹妹的堂嫂十分高兴,不仅主动给周师傅开了工钱,还在村里逢人就说,全靠周师傅,否则家里没法住了。”

  “以前和周师傅妹妹堂嫂有过同样经历的村民,都不相信她说的话,就纷纷跑到他们家里去看究竟,见她家里干干爽爽的,抬头看,房顶不现一处缝隙,不见一线明光,一看就是老师傅的手艺,不像本地师傅,捡瓦之后房顶像满天星,亮光点点。”

  “来看过房子的人,原打算请人捡瓦但没来得及捡的,就向周师傅妹妹的堂嫂打听,是从哪里请来的师傅。周师傅妹妹的堂嫂,就很自豪的说:‘是我堂弟媳亲哥,木马桥的师傅!’”

  “从此之后,人们争着请周师傅捡瓦。就这样,周师傅在妹夫家的村子成了香饽饽,被一家家的请过去,一干就是一个冬天。”

  “第二年春雨季节,凡是周师傅捡过瓦的房子,没有一间漏雨的。饭前茶后,村民们对周师傅的手艺交口称赞,一传十,十传百,周边村民都知道了周师傅。”

  “因他是木马桥人,常年在瓦背上干活,皮肤被太阳晒得老黑,人显得苍老,捡瓦手艺又精湛,所以人们在传赞他时,尊称他为‘木马桥老师傅’。”

  “‘木马桥老师傅’的称呼就这样慢慢的传开了。但墙内开花墙外香。当时,木马桥本地的人,也都不晓得‘木马桥老师傅’这个称呼,到底是哄么意思。”

  “一直过了很久以后,木马桥的人才晓得,这是别个地方的人对捡瓦匠周师傅的专用尊称,才开始对周师傅刮目相看,渐渐的,墙内也香了起来。后来,周师傅老死,再后来,人们就把很厉害的捡瓦匠都称作‘木马桥老师傅’。就这样,‘木马桥老师傅’的称呼,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了下来,它的内涵也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延伸和拓展,渐渐地演变成为对农村具有某种精湛的技艺专长的匠人的一种尊称。

  “这是正版的老师傅的故事。但是,油来由于还有另外一个老师傅的故事,慢慢的,正版的故事被人淡忘了,野版的老师傅故事,反而成了流行更加广泛的老师傅故事。还真应了那句哄么家花没有野花香的说法。”钟国正感叹道。

  “还有这么的事?”黎悠玺不相信的问道。

  “人都是好奇的。特别是对带有颜色的故事,更是好奇,没有不喜欢听,没有人不喜欢传。”钟国正答道。

  钟国正见黎悠玺虽然没有说话,但一副害死猫的满满的好奇心的表现,就接着说道:“这个故事也是发生在木马桥这个地方,不同的是发生在另一对师傅和徒弟身上。”

  “相传在木马桥的另一个村子,有一有个老师傅带了一个年轻的小徒弟。有一天,师徒两人在给一户人家捡瓦的时候,捡到捡到的时候,就看到屋底下来了两条狗。”

  “来的两条狗,一条是子狗,就是那种没有完全长大,还从来没有赶过生的公狗。一条是正在发情的母狗。子狗追赶者母狗,追着追着,就在屋底下的地面上交配起来。”

  “子狗可能是由于太激动,也可能是由于没有经验,在哪里爬了好多次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个时候,不知从哄么地方跑来了一条老公狗,把子狗挤开,毫不费劲的就趴在了母狗的背上。”

  “这一切都被在屋顶上捡瓦的师傅和徒弟俩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完全场后,师傅和徒弟两人谁都没有开口。”

  “一直等那几条狗走开了好远之后,徒弟才有意无意的感叹道:‘姜还是老的辣啊。老师傅就是老师傅,和别人就是不一样,你不承认都不行!’”

  “徒弟的感叹被师傅听到了,师傅以为是徒弟故意说他,就对读题说道:‘你才是老师傅!’现在在外面喊别人老师傅的时候,别人很不高兴,原因就在这里。所以,你在外面的时候,记住,一定不要随便喊别人喊‘老师傅’!否则,别人以为你骂他,会生气的。特别是碰到个别小气的人,算不到还会当场和你骂一顿。”

  “当然,木马桥这个地名的来历,本身就有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的时候,朝廷有个会看天象的李天师,在朝廷里面观察天象的时候,发现在南方的一个地方,即将会诞生出一个新的皇帝来。”

  “皇帝听到李天师这么一报告,惊恐不已,立即命令钦差大臣携带一支特殊的队伍,到李天师所说的地方明察暗访,四处寻找。”

  “李天师说的位置是一个大致的方位,而要找到这样一个身怀天子龙胎的妇人,犹如在大海里面捞针。他们走访完了李天师所说的范围,才终于在一个岭脚下的一户人家中,寻访到一位妇人,看肚相说怀的就是天子。”

  “于是,这支秘密队伍就命人残忍地把妇人腹部剖开。还没有足月的天子从腹部跳出来,抓到旁边一条三角木马,就是木匠师傅做工用的三角撑架,就往外面跑去。”

  “钦差大臣一看,果然是一个天子!立马就慌了,急忙命令随从骑着马在后面追赶。三条腿的木马不管你怎么跑,也跑不过四条腿的马。从岭脚下开始跑,经过一片大洞,又翻过一座大山,一直追了三天三夜,才将天子追到,并将天子杀死。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故事,就把天子被杀死的这个地方叫做木马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