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贞观三百年 572 东京萧娘子

《贞观三百年》572 东京萧娘子

作者:鲨鱼禅师 字数:6485 书籍:贞观三百年

  对于电影,有一黑一,王角穿越前的电影票全靠赠票,要不就是同学约人失败之后,他就拿着电影票去忽悠别人一起看。

  至于说拍摄手法,导演要传达什么什么意图,电影影响了什么……

  继续有一黑一,王角大学四年最喜欢看的还是两个人的电影,导演传达的意图很明确,电影影响的人也不算少,看之前宛若魔鬼,看之后贤如圣佛。

  其余的,不是王角对这个导演那个编剧有意见,你的街头调查还不如爷一个“对外汉语专业”的文科生呢,你好意思说这是社会的沉淀,时光的一哆嗦?

  再退一步讲,艺术家要是搞艺术呢,挺和平的,就怕艺术之心在奥地利这样的国家折戟沉沙,完事儿就奔河北省慕尼黑去了。

  所以,王角不懂电影,也没办法懂。

  主要还是没有创造条件。

  他要是有钱有闲,那哪能像现在这个样子,完全不像是个文科生。

  掐指一算,根据老婆的书信,他发现京城最近的情况有点奇怪。

  首先物价涨的比工资快。

  原先十一二块钱的工资就算不错了,已经算是“白领”,但如果在京城没有房子,不是京城本地人,那就比较麻烦,租像样的家具齐全的房子,差不多就是在五块钱上下。

  倘若单位包三餐,再加上住房补贴,那也还好,一年到头只要不拖欠工资,几十年下来,混一套小房子,离京城繁华区远一点,也不是不可能。

  可现在,大约是不成了。

  至少很多贷款合同直接爆了,很多分期买房的京城高收入职业,已经中断了房贷,去年开始,洛阳的银行就开始收房,并没有给多少宽限时间。

  违法不违法且先不说,但是这些“高管”开始外流谋出路,是事实。

  开往各地的火车,多有奔海港去的,只因海港附近,原本就是“就业洼地”,这些人前往就业,堪比“机械降神”一般违和,海港旧有不专业的模式,很快就会被专业的方式替代。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钱阁老执掌的内阁,开始允许某些岗位上的职业流动,在以前,属于灰色地带,属于“民不举官不究”。

  类似“金菊书屋”这样的跨海跨纬度超级平台,朝廷允许且只允许这么一个,再多是没有的,剩下的只能在某些省内……甚至直白一点说,只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跟“金菊书屋”抗衡。

  纪天霞有多馋“金菊书屋”收集数据、情报的能力,“金菊书屋”实际掌握的能量,就要在他嘴馋下贱的程度上,再扩大十倍百倍。

  而现在,这些高端人才的流动,一个个掌握的数学工具和工作经验,早就超过了张苍、王孝通之流,到一个地方,就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公司的“计相”,跟他们的品行道德完全无关,纯粹是能力使然。

  这种流通的大前提,是行业从帝国的国家特权或者说政府特权,变成了具备一定“寡头共和”性质的地方分润。

  雨露均沾,大家都可以搞一点点,那么在中央失业的人群,就有了去处。

  而同样的,在京城中失业的中低层,也会随之而去,这是一个配套的庞大体系。

  从财会制度建立,到管理机制重整,乃至进进出口贸易或者本地加工配套,一环扣一环,一个带动一片。

  这等于说就是破了一个口子,帝国的上层,一百多年来,是明确知晓技术革新带来的好处是什么,是能够延缓危机,是能够把饼做大的。

  然而问题在于,把饼做大对于他们这些“新贵”的统治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

  财富、权力、地位,并不需要技术革新来维持,他们同样也知道,如果不给最底层一点点饼渣滓吃了饿不死,整个帝国的统治维系,是不能长久的,所以,他们对王角所在的南海,南至整个帝国核心区意外的统治地带,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封锁。

  只是,这些帝国的寡头豪门,并不将这个手段,称之为“技术封锁”。

  一条“交苍线”,修几十年修成断头路,都不需要行政手段,不过是本地乡民的无知罢了。

  然而乡民真的无知吗?

  乡民看不见蒸汽机车,却知道用牛,用马,用人力摇车,也能在铁轨上跑车厢运货物,他们的无知,被人包装在了所有的印刷制品上,于是几亿人都知道乡民是无知的,于是十几亿二十亿人也都知道了。

  终于帝国在原有的技术条件上,已经无法再承载如此庞大的人口,如果二十亿人口都是农民,那么反而问题不大,因为可耕种土地以及复杂的种植体系,足以养活二十亿农民。

  可惜并非如此,王角发迹的杀龙港,一个发达的转口港,一个南海的“大城市”,因为贸易,因为运输,因为镇压,因为各种各样的缘由,杀龙港的非农人口比例之高,超出想象。

  但杀龙港的本地人,养活起来并不难。

  “宝珠椰子饭”就能养活人,吃木薯粉调制的“饭”,再加椰蓉椰油椰汁,一年到头,想要长胖……成了一种不小的奢望。

  帝国最顶尖的精英,用一种密集养殖的方式,牢牢地把控好了杀龙港的粮食输入,又通过行署的职能来进行一定的调控、干涉,实现一个地方的内部分配,只要不闹到“易子而食”的地步,这个统治,就是合格的不能再合格。

  说到底,南海某个地方死了一百万人,跟我洛阳又有什么关系?

  你杀龙港百几十年来就三个人考上大学,说明你这个地方的人读书不努力,不像京城的人,要聪明的多。

  一个很诡异的逻辑当说了一百遍一万遍之后,其实哪怕真的有人质疑,这不是个诡辩、谎言么?

  问题就出在这里,哪怕王角穿越前,当一个组织中的人数达到一定程度,那么就这么一堆人,智者就算是对的,最后也会怀疑自己,然后跟着一起犯错,又或者是“难得糊涂”。

  那是一个互联网相当发达,咨询极为爆炸,通讯极为方便的时代,尚且在“返转”“再返转”“又返转”中反复拉扯。

  这个时代,看似发达的纸媒,因为刻意的分门别类,以至于王角写的小黄文,竟然成了南海地区为数不多见的“靓丽风景线”。

  就是这么的荒诞离奇。

  然而这份荒诞,是无数个精英,无数个比钱镠还要精明的人物,通过一百多年的努力,最后形成的。

  直到现在,人口承载到了极限,重新出现了二选一。

  一是把饼做大,让底层能够再苟延残喘一下,但需要技术扩散,需要让利。

  二是饼还能更小一点,但是自家可以分到比以前多。

  第二种方法很容易达成。

  底层死的多一点,什么“马尔萨斯陷阱”……那他妈就是个屁。

  王角以前看不懂,但是工作量越来越大,精力却越来越旺盛之后,他便知道,钱老大这个卤蛋脑袋,心也是卤蛋颜色的,而且可能老抽加的特别多。

  于是跟老婆的书信中,王角发现从去年开始,京城就很巧妙地在进行人口分流,他就觉得这是有一手的。

  然而当发现主要是“高端人才”外流之后,他就觉得有点哪里不对劲,尤其是那些中层管理和底层从业人员,他们能够选择的地方,其实并不多。

  说到底,京城的底层,和杀龙港的底层,并没有什么分别。

  大家都是掏粪工人,难不成你京城的掏粪勺子,要比杀龙港的多一层镀金?

  倘若没有,那就是没什么不可替代的。

  再进一步思量,那就更加的歹毒了一些。

  是逼迫着京城的底层也要想办法去谋出路,往外面走,往外面分流,然而这会导致什么呢?

  这个时代的底层流动,虽然不至于跟数百年前一样困难重重然后死伤惨重,但是,已经遭受了大量自然灾害的周边地区,必然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两个程家的火并。

  大量的家丁无意义地死伤,这种消耗稍微大一点,最后折算下来,不过是“米面粮油”这样的“抚恤金”“慰问金”。

  钱老大这么玩,如果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整个京畿地区,肯定是要自爆的。

  然而他就是有这样的底气,因为中央军始终都在江北,连长江都没有过,“靖难军”隔空喊话,连个屁都没有放。

  这么一系列串下来,各种奇葩、离谱、匪夷所思的操作,其内涵的逻辑,就吻合上了。

  王角对此无能为力,所以,他从来不关心也不懂的电影事业,这一次,他算是认认真真地了解了一下。

  因为,电影票钱没有涨价。

  几十年前是二十个开元通宝,现在,还是二十个开元通宝,又或者说,两个铜元。

  这是整个京城,乃至中央核心区只要还有一些家底的人,能够娱乐消遣的倒数第二活动。

  倒数第一是阅读。

  最贵的,是读书。

  很神奇的事情,所以王角发现,萧温虽然还没有把《孟姜女哭长城》拍出来,愿意去打听去了解的人,反而更多了。

  这些人,往往不是失业了,就是很快就要失业。

  于是乎,在这一场夫妻间的通信中,王角突然懂了,以前书上老是说什么“大萧条”时代是电影的“黄金时代”,大约是有点道理的。

  无所事事,可不是看个电影逗闷子么。

  真有事情干,哪能看电影呢。

  当然,想要让上班族也去看电影……

  那大概就是要另外用一点手段,用一点技术。

  可惜,王角没有拍摄《泰坦尼克号》的本钱,也没有《阿凡达》的炫酷技术,更没有消费主义盛行的软营销,当然,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小黄文杂志上,搞一个《一生中必须要看的十部电影》……

  倘若这个话题没有营销成功,那换成《十大感人至深的电影》总能成功。

  这本身和电影无关,就好比歌颂英雄,不掩英雄本色,但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人民群众讴歌英雄,是很朴素的,发自内心的向往、赞美,而有的人,一样的行为,一样的文字,他便能从中压榨出惊人的利润来。

  “拍电影……真能赚钱啊。”

  有点诧异,他认真了解过京畿地区、京兆地区的现实状况之后,稍微算了算,只要一部电影的观影人次超过五百万,还真能盈利。

  在安仁县是指定不行的,这里的人少,且有工作,没有那么多的消遣时间。

  然而京畿地区、京兆地区,或者直接一点,东京和西京这两个超级城市,他们本身就是安逸惯了的,持续了不是十年二十年,而是三四百年甚至更久远,都很安逸。

  享乐主义就算没人推波助澜,也会自然而然地滋生,因为这是帝国长久以来最精华的部分,上溯五百年一千年两千年,就已经是如此。

  于是乎,即便是在最蹉跎最艰难的岁月中,他们也不能降低自己的格调。

  京城的大爷,再落魄,那也是京城的大爷。

  最低层次的娱乐活动,总得有一样,倘使花钱不体面,二十个铜板有失身份,没关系,将《孟姜女哭长城》艺术化、时尚化,那便是没了大问题。

  不是爷没钱,也不是爷落难了,爷只是喜欢艺术,喜欢电影里那美丽的姑娘。

  人和人并不太多不同。

  穿越前的,还是穿越后的,貌似都差不多。

  “姐夫,夫人真拍电影呐。”

  彭颜料见王角感慨拍电影挣钱,也是来了兴趣,“那我这样的,去演个英雄好汉,那肯定是没问题吧?”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让人去调查一下各大城市的情况。动荡会有,但太平的地方也会有。十一,这样,你带上跑过江湖的小兄弟,去一趟苏州杭州,江东大一点的城市都摸一摸,看看能不能开个馆子之类。”

  “姐夫你要开妓院?”

  “……”

  王角当时就像给他一个大嘴巴子,什么叫开妓院?!

  “姐夫,开啥馆子?”

  也是反应过来,姐夫不可能开妓院,彭颜料打着哈哈,小心翼翼地问道。

  “电影院。”

  “是等夫人的电影出来,就在自家的地盘上放?那是得提前准备准备。”

  虽说放电影彭颜料也不懂,但他小时候跟着做过戏园子,班主名角儿的安排,那也是心中有谱的,不是那种啥也不会的公子哥。

  此时王角这么一吩咐,其实他心中就点了几个人,都是以前的玩伴,“长路忠武军”现在事实上分裂,跟着彭家走和跟着马家走的,前程各自负责。

  “我家先生在杭州是有个宅院,但是怎么改造,不好说。花钱得紧着点,不过我私人可以批一笔钱给你,沔州银行的金票。”

  “真哒?!”

  “你且先去做好调查,写一份报告上来,两个月之内我就要看到。”

  “那秋收都过了啊。”

  “秋收……”

  愣了一下,王角猛地反应过来,自己儿子也快要满岁了。

  但他却至今没有见过,办公桌的抽屉中,只有一幅画,是画师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婴儿很健康,睡得很香。

  可是,画只是画。

  在这个没有即时通讯工具的年代,他想要听一听孩子的牙牙学语声,都是一种奢望。

  七坐八爬九扶立,应该已经宛若猫狗,到处乱窜乱爬了吧。

  “姐夫,可是想大哥了?”

  见王角略微失神,彭颜料竟是猜到了真相,倒是让王角有些意外,这小子,心思其实并不粗大。

  “大哥也快要满岁了。”

  “等姐夫掀翻了钱阁老,也去东京做个太上皇去!”

  “你当我是麦克阿瑟?”

  “麦啥?”

  “行了,你准备准备,我会通知宣传部的几个干事一起跟着,让他们也就地考察一下,看看宣传上有没有什么需要调整的。拍电影……我看是个好工具。”

  纯粹赔本赚吆喝,会打击人的积极性,不是打击王角的,而是打击做事的。

  对于怀揣理想的人来说,哪怕明知道自己做的是宣传工作,可要是一直亏钱一直赔本一直没有进项,他们自己的内心压力会很大。

  哪怕没人指责他们,但是他们自己的理想主义,会让他们觉得在拖后腿。

  有些时候,摸鱼天才们的宽大心理,并非没有任何好处,该有的“鸡贼”,有一点也是好的。

  对于电影这件事情上心之后,王角便跟洛阳的人联系勤快起来,等到赣西和湘东的乡间公路都修通了,从西京长安来了一批人,让王角陡然心情无比复杂。

  他本以为是西京的设备拆好了运到了,哪里想到,竟是一批成分很是诡异的三教九流之徒。

  这个帮那个派的,都是过来给王委员长报喜,庆祝王大哥王秋满岁。

  又是啥操作?!

  你们这群人,怎么知道这个情况?!并且还能熟门熟路熟络人的模样?!

  直到“李公馆”的钟太山探望女儿归来,跟王角见了面之后,这才说了详细的情况,听得王角脸皮一抖一抖的。

  “钟前辈,听你的意思是……阿温在东京,是开了好几家公司?”

  “主要是星辰电影商社,然后在西京有个办事处,规模很大。而且西京的办事处,已经先拍了一部戏,叫《李真人三戏白牡丹》……”

  “……”

  两个男人都是沉默了下来,有点尴尬。

  王角想说不可能的,自己的老婆怎么可能投资这种片子。

  但是现在的状况有点复杂,合着自己老婆通过某种手段,成了西京几千个帮会的幕后老大?!

  什么叫有活力社会团体啊?!

  淦!!

  不是……我老婆能是这样的人?!

  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萧温多么温柔善良,她是坚强,但不是钢铁啊。

  但钟太山的话,再加上西京那群底层“江湖儿女”的道喜,这不能说是七八五十六,这指定是八九不离十。

  “前辈,大家自己人,咱们交个底。阿温在京城……是不是还有什么大事业?‘李公馆’让你出来行走,不可能就是为了看看女儿吧?”

  “这……”

  钟太山想了想,看看左右,见没有人,然后道,“王相公,这次我出来,是韶州本地的头面人物,也想找个地方投资。矿场投资是好,但现在不稳,毕竟唐州长被广州方面掣肘的厉害。然后‘南忠社’暗中联系了一下,‘白云山银行’也想早点扭亏为盈,找个地方军头拿钱虽然快,但这种一次性的买卖,李公不中意,‘南忠社’的大知谦也觉得没意思,然后大家看到了报纸上说的《孟姜女哭长城》,就稍微打听了一下。咳嗯……”

  “什么意思?你们拍电影?”

  “投资。”

  “投资电影?”

  “投资王夫人。”

  “……”

  他妈的怎么不投我啊?!

  一脸懵逼的王角当时就震惊了:“不是,投、投资我老婆?!”

  “王相公,您当真不知道?!”

  “有话直说!”

  “咳嗯……”

  钟太山心想自己女儿也是受了王家照顾甚多,王角还救过她的命,当下便道,“东京的行市,现在不太好说,但是西京的三教九流,都在想方设法把钱投到王夫人那里。王夫人一般收二十个点的手续费,一万洗成八千,八千自己再缴纳十五个点的税,还能有个……”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猛然抬手打断了钟太山的话,“等等啊,我先缓缓。”

  重新回忆一下,要冷静。

  当初在沙县大酒店的前台,那个丰腴的可爱的温柔的体贴的小姑娘,是自己看中的老婆,这一点,没有问题。

  这么漂亮可爱温柔的小姑娘,她能是黑道大姐头吗?!

  肯定不科学!!

  “也就是说……现在阿温那里,其实钱不少?”

  “我离开东京的时候,账面上至少八百万现金。”

  “……”

  下意识地捂住了心口,不是痛,是很痛。

  还好,是错觉。

  自己只可能是腰子痛,心脏是不可能痛的。

  爷的眼光有问题?!

  爷的人生是幻觉?!

  穿越的时候物理学定律失衡了?!

  “按照钟前辈所言,你个人估计,会有多少进账?”

  “我跟西京几个道门的朋友也认识,像‘彩凤帮’这种的,还有七八十家,都是盼着把钱变干净了好在大城市开销。这年月不比以前,很多有能力的家族,也不愿意照顾这些吃江湖饭的,因为豪门的小支,现在就是干了脏活。所以,能够找上王夫人这样的大靠山,很不容易,再加上‘星辰电影商社’也的的确确在拍电影,不是诈骗,更是让人放心。”

  说到这里,钟太山突然又道,“对了,东京有些学生,自称是‘劳人党’的党员,也时常在‘星辰电影商社’帮忙,然后勤工俭学赚取活动经费,如今帮着宣传《孟姜女哭长城》的,多有学生。”

  “……”

  “尤其是洛阳女子大学,有个大礼堂被改造了一下,能够临时充当电影院。有几个片段小样,已经在学校里放过了,都是五分钟十分钟的戏,但都很热闹。”

  “……”

  “郊县的露天电影场,现在有一两百个,都是村社的社屋晒场之类,我在荥阳也顺便看了看,火车站也有露天电影。”

  “……”

  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

  我老婆不是怀孕生孩子坐月子奶孩子么?!

  这他妈还能做这么多事儿?!

  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王相公,现在王夫人在北地江湖上都很有名,哪怕是北京的大豪,去东京都要拜会一下。我这次过去,就撞见了‘河东省护国委员会’的人,有两个是给副主席做手铳队队长的,以前在北京,是有名的马贼,三省横行的强人。可到了东京,银元就送了二十条。”

  一条银元是一百个,二十条,那就是两千块钱。

  放两年前,可能对大豪来说,这不算什么,但是现在,纸币越来越不如擦屁股纸,两千块钱绝对算是不菲的一笔。

  “可有什么诨号?”

  “‘东京萧娘子’。”

  “卧槽还真有?”

  “这……这是自然,毕竟,不能直接喊王夫人。比如西京,以‘彩凤帮’为首的,一般喊‘萧老板’;北京过来的,只要是带太原口音的,都喊‘萧娘子’。直接喊王夫人,多少都有些犯忌讳,毕竟,王相公您现在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勾勾手指,几万人马过去,什么北京豪强西京好汉,该死就得死。”

  “……”

  我去,原来我已经这么拽了么?

  刚想得意呢,王角猛地反应过来,自己得意个屁啊!!

  老婆现在画风都变了好么?

  明明信中还是很温柔的。

  “钟前辈,那你这次前往东京,其实也是谈生意?”

  “‘白云山银行’准备在东京开展业务,只做‘星辰电影商社’……这两年内,应该只做这一家。”

  “艹。”

  “王相公,都是混口饭吃,现在的行情,找个能投资的,是真的很难。王夫人现在光洗钱……不是,光拍电影,至少五六千万的利润是有的。南都那边虽然很厌恶王相公,可是没人跟钱过不去,所以就打算绕开王相公,直接跟王夫人接触。”

  “你们……有眼光。”

  “惭愧,还请王相公放心,我钟太山……算了,山高水长,王相公有什么想要知道的,随时可以派人过来找我。”

  “嗐,我也就是嘴上说说,还能怎么办,总不能去东京把老婆捉回来吧。”

  王角这时候也清楚,自己老婆无意中是做了一件比较大的事情,只要电影上映,然后数据从火爆走上极其火爆,最后又安安稳稳,没人牵扯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那么接下来的“星辰电影商社”,就会成为标杆。

  倘若如此,这事儿还真就简单不了,也难怪西京南都的人都宛若“狂蜂浪蝶”。

  “其实也是好事啊。至少我这边经费就多了。”

  “王相公,广州那边也是这么想的。”

  钟太山提醒了一下王角,“所以现在原本就恨王相公的,更恨了。我估计,秋粮上市前后,会有人想要行刺王相公,还请王相公多加小心。”

  “什么来头?”

  “肯定是姓冯,但是哪里来的,不好说。李公认为是辽东省的冯氏。”

  “这么远?”

  “岭南冯氏的祖庭,现在是定在了广州,认了耿国公为开宗之祖,但真正的祖庭,还是‘渤海冯氏’。虽说官面上并不联系,但江湖上的事情,就是认个交情,结个关系,有些不方便的事情,肯定交给江湖中人去做。事后找个由头,把知道太多的做了,事情也算是了账。”

  “唔……”

  王角点了点头,对钟太山道,“钟前辈,多谢。这件事情,我记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