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石心计之宣帝情缘 第二十一章 掖庭旧事(4)

《石心计之宣帝情缘》第二十一章 掖庭旧事(4)

作者:紫琅儿 字数:2597 书籍:石心计之宣帝情缘

  送了霍光到宫里,丙吉不便跟着去,便自回府中了。

  刚到书房,便看到田尊在擦案抹几,田尊恰好背对着门,没有觉察到丙吉站在门口。这本都是下人的活计,可田尊偏偏坚持自己打扫书房,这几日尤其卖力。丙吉回来时琢磨了一路,已经大概想到田尊和今天大将军怪异的谈话有关,也大概想到这极有可能涉及到病已。

  “咳!”丙吉故意清了下嗓子。

  田尊吓得一激灵,忙转过身来弓背笑道:“大人回来啦,我给您倒水去。”说着便抓起几上一个半新不旧的青瓷长嘴壶。

  不待田尊迈开一步,丙吉面沉如水道:“莫急,我有句话问你。”

  田尊这下惊的不轻,却仍若无其事道:“大人您吩咐。”

  “你自我来长安便跟着我,我看你机灵又能干,也很看好你,有什么事情也愿意同你商议。我从来都是把你当家人看,你有事也不许瞒我。大将军亲自告诉我说你不可再用,是何缘故?”

  “哐啷”一声,田尊手中的青瓷壶掉在地上摔个粉碎。只见他不顾满地的渣子,毫不犹豫的跪了下来,头磕在地上哭道:“大人,小的,小的对不起您,小的错了。”

  “是何事,起来说与我听。”丙吉冷冷道。

  田尊没有动,趴在地上道:“廷尉找到小人,问我故太子后人是甚名字,现居何处,还说……”

  “还说什么?”丙吉并不动怒。

  田尊十分了解丙吉,即使动了大怒也风轻云淡,虽然十分害怕,但也不想瞒老主子,就直言道:“他还说,要是小人能指出大人您和眭弘有关系,就推荐我做廷尉监。不过,大人,您对小人恩重如山,小人怎么可能这样乱说。”

  丙吉正色道:“你还是太年轻,病已这么好的孩子,你怎么忍心置他于危险的境地。你跟我这么久,鞍前马后的,我都看在眼里,该考虑的我都会考虑,只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你不闻‘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唯有踏实做事,方可长远发展。你现在不过而立之年,一心跟我效忠朝廷,何愁不能有个一官半职。你可知,这次要不是大将军明察秋毫,你差点就酿成大祸,要是我倒了,你以为廷尉就会用你吗!”

  田尊磕头不已:“君侯,求您再给小人一次机会,小人知错了!”

  丙吉叹道:“年轻人一时糊涂,我都能容忍,可是这次不是我要逐你,是大将军容不得你。我还有些积蓄,你悉数拿去,做些小营生,虽说不入流,倒有钱花有饭吃,不用再看人颜色,也不用再战战兢兢,说不定比吃皇家这口饭还好过许多。走吧,走吧,好生照顾你那妻儿老小。”说罢,大袖一挥背过身去。

  “君侯,君侯!”田尊泣不成声,良久才道:“小人自知铸下大错,愧对君侯,君侯清贫寒苦,平日里又时常周济他人,您的钱我是万万不会要的,只求君侯不要忘记小人,要是哪天想起小人来,小人还定当犬马以报!君侯,保重!”说罢,三跪拜别,缓缓退去。这时,恰有寒鸦阵阵,好不凄凉。

  史家最近不太平。虽然在杜县生活了数年,但杜县城毕竟是小地方,宗族势力强大,各家各户盘根错节。以前,史良娣在宫中的时候,上至诸侯、三公,下至太守明庭,甚至行商坐贾,争相结交,过节之时各色果品、米粮、鲜肉食之不尽。史真君也爱散尽家财周济乡里,时常门庭若市、好不热闹。而如今,失了根基的史家门庭还在,只不过早就穷困潦倒,最难过的事冷落异常,得过周济的也不上门了,没得过周济的更是落井下石,一年到头也没个人到家里来看看。

  没人举荐,走仕途经济之路好像行不通了,一家人总不能等着饿死,就由史高牵着几个小兄弟行起商贾、务农之事。自从上次卖粮赚了些钱,家里渐渐有了余粮余钱,成了温饱农户,病已也常常跟在后面拉犁推磨、担水劈柴,史真君疼他,不叫他干活,他却不忍心看着几个舅舅辛苦,总是跟在舅舅后面出力,真真成了一个小农夫。

  就连梁上君子也知道史家落难,指不定藏了多少财宝,常趁暮夜之时翻过院墙,却发现家无余财,还引的病已的爱犬狂吠,因此难免失望,只能拿着不值钱的东西。史高报了官,县令只说追查拿人,却不见有任何人被拿。史高又是个硬性子,不肯俯身县令,哪能办成事?史高也不在意,心想这辈子不如就好好耕种、买卖,积累钱财当个土财主,有吃有喝,把几个弟弟带大,不低头不求人也挺不错。

  这日农闲,史家大门敞开,史家三兄弟和病已正在院儿中一起练拳脚。四个挺拔的少年身手敏捷、左突右冲,有的勾拳,有的劈掌,有的扫腿,恰似群虎出山,史真君眯眼看着,打心眼儿里爱。其实,这正是史真君排的一出好戏,好让那些蟊贼见识见识她史家的厉害,也让那些乡里看看史家公子的风采。恰在兴头上,突然外面人喊马嘶,竟是朝着自家门口而来。史真君和几个子弟不知是何缘故,都唬的不轻,忙跑过去关门,门还没关好,就有一个官家骑着高头大马奔到了门口,身后还跟着一批人,史高认得,那为首的正是杜县县令,许久之前还来过家里。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县令跳下马来道:“宫中李公公来传旨,速速接旨!”

  史真君并几个子弟忙出门跪在门口,只见一个年轻的公公不急不缓的下了马车,从袖中拿出一道黄绢,恭敬的展开念道:“召曰:先皇曾孙病已,因事株连,流落民间,脱离籍属,命途颠沛。今已查明,巫蛊兴时,其年岁甚小,实无谋反之能。朕闻得其事,亦为其悲泣,今念其孤苦无依,特令宗正府恢复其属籍,按律由掖庭抚养至成人,望勤学精进,亲亲我族,以报苍天好生之德。钦此。”

  读完,看着伏在地上的众人道:“哪个是病已,接旨吧!如今你可是皇家子弟了,可喜可贺咋!”

  病已抬头看了看外曾祖母,史真君道:“速速接旨,别让公公等着。”病已这才接旨谢恩。那公公仔细打量了下病已,微笑道:“这堂堂仪表,放在长安城不知得惹出多少风流韵事来。”

  众人都起了身,公公又交代了十日之内到掖庭令那里报到。史真君本想留公公饮酒,无奈县令早已安排下,只得作罢。史高又拿出几串钱,偷偷塞到马车上。

  县令陪公公走后,史真君对史高道:“高儿,今天弄些酒菜,入夜时分摆下祭坛,带着病已,给他可怜的祖父祖母和父亲母亲好好磕几个头。”说罢,老泪纵横,子弟们都来安慰。

  病已趴在史真君怀中伤心道:“曾外祖母,我真的要去京城吗?我不要离开您,不要离开舅舅们。”

  史真君摩挲着病已的头道:“我的孩儿,你命苦,没过上几年好日子,又要去那是非之地,但是,你必须去!有句话叫‘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不是外曾祖母狠心狠心,是天命该如此。我本来以为你这辈子就只能安安稳稳的做个小老百姓了,可是,想到你的出身,我就觉得不可以这样,你是有使命的,就是要洗清太子家的耻辱!可是在这世上,什么都要论门第,你不入籍,就什么都做不成,也不会有人来举荐你,你就埋没在这市井之中。曾外祖母年纪大了,活不了多久了,你舍不得我,我更舍不得我的小病已,巴不得你天天在我眼前。但是,你那可怜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告诉我,不能这么做!是鹰就该飞于山巅,是虎就该行走山林,我的孩儿,放心的去吧,这里永远是你家!累了就回来,吃饱了再去飞!”

  是夜恰逢三五,月如银盘,圆满无缺,寒星疏朗,乌鹊阵阵,越发显得清冷。史家大门紧闭,只在后院之中设一高一低两个几案,高案上置酒菜,四角各一个铜烛台,正中一个香炉鼎,鼎中整整齐齐插了一把线香。低案上一排木排位,排位上并没有一个字。

  “病已,这是你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还有两个哥哥,他们现在还见不得光。但你得知道,他们不是坏人。你祖父祖母都很善良,宽厚仁爱,没有不称颂的,你父亲母亲也是,他们都对你无比疼爱。你到了长安,以后要是能出头,就把他们的名字补上,光明正大的给他们磕头!”史真君道。摇曳的烛光中,病已看到外曾祖母脸上又有了泪光。

  病已青丝垂地,边拜边思量,这一天什么时候能来呢?我什么时候能光明正大的去拜拜那可怜的父母亲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