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和四年伊始 第一百一十四章 横海波澜

《大和四年伊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横海波澜

作者:七六一 字数:2866 书籍:大和四年伊始

  浴堂殿内的御前奏对还在继续,气氛很热烈,皇帝陛下却有些沉闷,几乎不说什么话,会议基本上有李宗闵和牛僧孺主持,但是翰林待诏学士郑覃和承旨学士陈行一等人也不是吃素的,唇枪舌剑兵来将往,两边互不相让,一边提议,另一边必定反对,若不是有宋申锡引领着骑墙派王涯等人,左右逢源居中调和,御前奏对的会议上几乎无法达成任何提案,好无趣!

  内苑太监们都没有说话,在外面气焰熏天嚣张跋扈的太监首领们还有那些大太监们,一个个垂首侍立在御座台阶下,如木雕泥塑般不言不语,静静的看宰相学士朝廷重臣们相争,笑看风云不动声色,他们很清楚,权利在谁手里,所以并不在意这些,等这些道貌盎然的朝廷宰相重臣们吵累了,也就该轮到他们上场了。

  果然,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宰相学士们都争辩的口干舌燥,御座上的皇帝陛下皇恩浩荡,赐下香茗御茶请宰相学士们稍作休息,殿中省首领太监殿中监、左神策军中尉马存亮出列向皇帝奏道,“启奏陛下,昨日殿中省接到横海节度使监军席志荣的报备拜帖,奴婢事先没有收到消息,特请示陛下,不知道召回横海节度使监军,是需要奏报军情,还是调换监军?”

  “哦,席志荣回来了,枢密院又是做怎样的安排?”皇帝温和的声音有些疲惫,“朕很关心横海藩镇的局势,凛冬大雪,横海藩镇的黎民百姓可有衣食,能否吃得饱穿的暖?”

  侍立在马存亮身后的席志荣出列向皇帝叩拜奏道,“横海藩镇士民叩谢陛下君恩,横海藩镇战后满目苍夷百业凋零,民生困苦不堪,节度使殷侑至镇后,与士卒同甘苦,招抚百姓,劝课农桑,横海虽然凋零,但宾服王化,欣欣向荣,全赖陛下洪福齐天,君恩如海!”

  席志荣一番话,让皇帝陛下龙颜大悦,朗声笑道,“殷侑卿家真是能臣干吏,席志荣你也有功焉,战火之后生灵涂炭,朕也知道你们不容易,有什么困难、难处都可以奏报上来,朝廷会想办法解决的!”

  席志荣叩首拜谢,“横海藩镇士民官吏叩谢陛下隆恩,奴婢进京之时,节度使殷侑殷大人委托奴婢,来年春耕,横海藩镇需要耕牛,缺口达到三万头,奏请朝廷能否调拨?”

  耕牛三万头!这可是个大数目,但对于朝廷来说,如果愿意还不值一提,翰林学士户部尚书王涯奏曰,“启奏陛下,朝廷资金紧张,但是尚有丝绢布帛,朝廷以丝绢布帛向回鹘购买大牲口,还不算难事,可以预备。”

  这是个好消息,宰相李宗闵翰林待诏学士郑覃也都点头,这事情就定下来,皇帝很高兴,“众卿家齐心协力,朕很欣慰!”

  朝廷重臣以宰相李宗闵为首,内苑太监们以马存亮为首,一起向皇帝陛下蹈步恭贺颂词,礼毕各归其位,皇帝陛下此时心情不错,笑着问道,“席志荣,朕知道,横海藩镇战后重建,势必困难重重,殷侑卿家虽然是能臣干吏,还是会有不少困难,你都上奏一番,朝廷和议之后,会拿出章程来!”

  席志荣再次拜谢道,“吾皇圣明,横海藩镇战后重建,是非众多,殷侑节度使委托奴婢奏请陛下,请协调梳理横海藩镇与周围藩镇的关系,如幽州节度使霸占横海藩镇的凤庆港不还,魏博藩镇霸占横海藩镇三座铁矿一处铜矿,始终不肯归还,还打伤殷侑大人派去的从事吏员,态度嚣张跋扈,令人难以容忍,此外徐州节度使对进入横海藩镇的货物,抽税三比一,简直是从横海军民身上割肉,也请陛下圣裁,为横海藩镇黎民百姓做主!”

  这些事情朝廷都有所耳闻,不是什么新鲜事,山东河北诸多藩镇个个桀骜不驯,争名夺利,相互厮杀争夺,可是朝廷一旦插手,他们又抱成一团齐心协力反抗朝廷,尾大难掉十分棘手,久而久之,问题长了,朝廷也就习惯了。但好玩的是,席志荣的态度,他这个监军从头开始就始终兢兢业业为横海藩镇着想,口中没有一个字的是非,公事公做,浴堂殿内宰相学士们对席志荣感观很不错,而太监们则眼神诡秘,都在琢磨这席志荣到底收了殷侑多少钱?还有他都从横海藩镇回来了,难道还能再回去吗?

  此时,皇帝发话了,“横海藩镇战后重建,中书门下要多多关注,他们和周围藩镇的事情也要优先办理,中书门下行文幽州、魏州、徐州,让三地节度使上书辩解,霸占横海的产业都要归还,不得为难横海藩镇。”

  李宗闵出列奏道,“臣接旨!”

  皇帝从御座上起身,顺着台阶走下来,口中笑道,“席志荣,还有什么事,要奏报的,朕一并听了?”

  席志荣一拜到底,“陛下圣明,横海藩镇黎民百姓叩谢陛下圣恩,还有一点事情是奴婢自己发现的,奏报陛下圣听,横海战乱祸及乡里,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虽然殷侑节度使一直大力安排军民屯田,但还是有大量的荒地待耕,有契丹人、奚人、突厥人、回鹘人等异族游荡,甚至还有渤海人、新罗人跨海进入横海藩镇,在海边造房立寨,星星点点数目不少,奴婢认为这些异族滞留在横海藩镇,应当早做准备,不然日后会生是非!”

  席志荣的话让皇帝和宰相学士们都有些意外,事实上很好理解,横海藩镇战乱,战后人烟稀少,那些游荡的异族就趁虚而入,无论契丹还是奚人甚至突厥回鹘都是大唐的子民,这些还好说,但渤海人和新罗人跨海而来就是问题了,李宗闵沉吟道,“这个问题很重要,臣建议横海藩镇早做打算,是我大唐子民,自当妥善安置,那些异国之人要及早驱逐。”

  “哪些是大唐子民,哪些又是异国之人?”翰林待诏学士郑覃道,“契丹人是我大唐子民,渤海与新罗就不是我大唐藩属国吗?你又以何种理由驱逐?”

  这眼见又要起争执了,宋申锡在一边道,“这个问题只是席公公的口述,还没有横海藩镇的陈情文书到中书门下,以臣之见,朝廷行文给横海藩镇,让他们详细调查一番,尽快回禀朝廷,然后再做措施应对,陛下以为如何?”

  宋申锡的话在情在理,李宗闵和郑覃都无话可说,两个人都深深看了一眼宋申锡,各自住口,旁边牛僧孺道,“陛下,臣也如此认为,宋大人所言极是,可以就此办理!”

  “嗯,那牛卿家就着手办理此事吧!”年轻的皇帝笑道,对这个兢兢业业不告状的席志荣很是顺眼,转身笑道,“席志荣,你从横海藩镇归来,是述职还是轮换,可有着落?”

  皇帝陛下的此言一出,浴堂殿内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席志荣叩拜道,“奴婢奉命归来,还没有得到安排,听从候命中。”

  此时内苑太监们,分别隶属殿中省和内侍省,马存亮是殿中省首领太监殿中监,内侍省暂时没有首领太监内侍监,以知内侍监内常侍王守澄为首,内侍省管理宫廷事务,殿中省服侍皇帝陛下,本来各行其是,但自德宗年间,就分别以内侍殿中两省分别掌管神策左右军,中书门下的枢密院又逐渐做大,殿中省与内侍省的格局就为之一变,上下枢密院的两位枢密使都是内侍省的人,上枢密院掌管东西两京军情,下枢密院分派天下诸道节度使监军,像席志荣自横海藩镇归来的事情,皇帝不知道情况,宰相不知道情况,下枢密院枢密使一定知道情况。这时,下枢密院知枢密使杨承和出列道,“启奏陛下,召回席志荣是枢密院的章程,席志荣出镇横海监军已经两年了,到了需要更换的时候了,王守澄王公公提议,召回席志荣,派遣仇士元出任横海藩镇监军,奴婢们商讨之后,都认为可行。”

  仇士元的名字终于出现了,神策右军二把手中护军仇士元,传闻与神策右军中尉王守澄不和,两个人撕破脸皮了,横海藩镇监军?王守澄这是要把仇士元撵到海边去是吧?那仇士元此时又在哪里呢?

  皇帝陛下此时却没有想太多,他笑道,“横海藩镇监军的事情,枢密院要妥善安排,席志荣不错,撯升席志荣为散骑常侍,就在御前听差吧!”

  皇帝陛下的此举让众人措手不及,锦金口一开,席志荣伏地叩拜,“谢陛下圣恩,奴婢遵命!”

  难怪殿中省马存亮会抱病出席御前奏对,还有这么一招,内侍省独占枢密院,神策右军力压神策左军,殿中省就要在皇帝跟前安排人手,釜底抽薪,折实高明!

  王守澄与杨承和等内侍省太监们各自隐秘的交换下眼神,王守澄出列奏曰,“启奏陛下,河东节度使柳琢上书弹劾仇士元义子岳齐斩杀宁远将军韦厚,群情激愤,罪不容恕,请陛下降旨治罪!”

  “岳齐?仇士元的义子?斩杀宁远将军韦厚,什么情况,从实道来!”皇帝陛下事先没有一点消息,还以为哪里又发生了兵变,连忙问道,“可是哪里又发生了兵乱?”

  “回陛下的话,不是兵变,事情就发生在大河岸边的丹同渡!”

  “哦,丹同渡,什么地方?不是兵变,为何会有朝廷将军被斩杀,速速奏来!”皇帝陛下很关切,原本准备结束御前奏对,去看光叔的事情,也要往后面推迟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